你可能正想要阅读汪曾祺经典语录50条,想要了解汪曾祺经典语录50条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汪曾祺经典语录50条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汪曾祺经典语录50条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汪曾祺经典语录50条
汪曾祺经典语句50条
我不知道是不是原话啊~反正给我印象最深~~
在云南去吃汽锅鸡,我们都说去培养一下正气...
这也算散文吧...XD...
AND“我想念昆明的雨。”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算不算经典自己看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1.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汪曾祺
2.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 《冬天》
3.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故事。
--汪曾祺《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4.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汪曾祺《一辈古人》
5.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汪曾祺《徙》
6.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故事。
--汪曾祺《邂逅》
7.人生如梦,我投入了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汪曾祺
8.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汪曾祺
9.黄油饼是甜的,混着的眼泪是咸的,就像人生,交杂着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
--汪曾祺《食事》
10.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汪曾祺
11.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汪曾祺 《人间草木》
12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汪曾祺《四方食事》
13.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汪曾祺《钓人的孩子》
14.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
--汪曾祺《水蛇腰》
15.在黑白里温柔的爱彩色,在色彩里朝圣黑白。
--汪曾祺《人间草木》
16.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汪曾祺《人间草木》
17.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括出自己的价值。
--汪曾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18.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我的孤独认识你的孤独。
--汪曾祺
19.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汪曾祺《蒲桥集》
20.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
21.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来的依旧重来,在沧桑的枝叶间,择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
--汪曾祺《人间草木》
22.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汪曾祺
23.他的躯体是老了,不再有多大用处了,但他身体内有某种东西却是全然年轻的。
--汪曾祺《老味道》
24.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汪曾祺《五味》
25.人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哧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
--汪曾祺《彩云聚散》
26.世间万物,宣传太过,即使真的了不起,也很难使人满足。
--汪曾祺《人间滋味》
27.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汪曾祺
(图片来源于网络整理)
(以上内容摘自公众号:【小样Oak的信箱】,转载请联系小样)
写在最后:喜欢汪曾祺先生的经典语录?快快点赞告诉小样吧~还想要更多文摘?诗词/人物素材?宝藏文案?壁纸美图背景图?音乐歌单?公众号里统统都有呐!这里是小样Oak的信箱,一个较温和(温柔)的文案馆。很高兴认识你,我们一起成长吧!
《人间草木》主要是写自然的风物、动物、植物,还有文化方面的名人轶事,每当我读起这本书总是想起小时候的大院子和满地的草莓、牵牛花,以及能看到萤火虫的夜晚。不管生活多么的辛苦,读上只言片语便已超然开脱,然后苦中作乐。
《人间草木》中的经典语录
1.有时一只鸟冒冒失失飞进那个花厅里于是大家赶紧关门,关窗子,吆喝,拍手,用书扔,竹竿打,甚至把自己的帽子向空中摔去。可怜的东西这一来完全没了主意,只是横冲直撞的乱飞,碰在玻璃上,弄得一身蜘蛛网,最后大概都是从两椽之间空隙脱走的。(故乡的鸟呵)
2.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昆明的雨季)
3.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夏天)
4.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捡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天的帐子晒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样大。(冬天)
5.一月下大雪;二月里刮春风;三月葡萄上架;四月浇水;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六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七月,葡萄“膨大”了;八月,葡萄“着色”;九月,葡萄装上车走了;十月,我们有别的农活;十一月,葡萄下架;十二月,葡萄入窖。(葡萄月令)
6.有些人烫了澡(他们不怕烫,不烫不过瘾),还得擦背、捏脚、修脚,这叫“全大套”。还要叫小伙计去叫一碗虾子猪油葱花面来,三拔两口吃掉。然后咕咚咕咚喝一口浓茶,脑袋一歪,酣然睡去。(草巷口)
7.咸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全无,油亦走散。(端午的鸭蛋)
8.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过去卖生豆汁儿的,用车子推一个有盖子的木桶,串背街、胡同。卖熟豆汁儿的,在街边支一个摊子。一口铜锅,锅里一锅豆汁儿,用小火熬着。(豆汁儿)
读《人间草木》的时候我是幸福的,因为有太多感同身受的地方,我以为又把我的童年走了一遍。小时候叔叔家有一个葡萄架,葡萄树长在一个长方形的用砖垒起来的土壤里。我家与叔叔家隔了一堵墙,但是墙上开了一个门洞。所以我们可以说是在一个院子里。小时候没有什么水果可以吃,我便每天早上去看葡萄紫了没,草莓红了没,午睡醒后去看,晚上睡觉前又去看。
当时总爱在葡萄还没熟的时候摘下来尝一下,咦~酸涩。每天都在等成熟,但是熟了又不爱吃了,因为葡萄上总会有一些虫子,去咬,去爬。自己家种的葡萄不像买来的,成熟了就会变软,而我不管什么东西都爱吃脆的。咬下去一口是有声音的。
当时的我大概四五岁?也要像其他小孩儿一样读书写字,但是玩儿的时间更多。小时候父母总会说耽误学习,要让我向XXX学习。可是长大了我生边的同学都不知道葡萄什么时候的最好吃,小麦是什么时候种下的,豆子要在什么时候收割。我也就慢慢的不玩儿了,因为没什么好玩儿的了。后来我才知道我所经历的不仅没耽误我的学习,反而让我拥有了别人不曾拥有过的。也不曾知道的幸福。
汪曾祺先生的这本书,也可以说这个系列的书,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南北美式风味,人文趣事儿。更是可以称为现代年轻人的深夜食堂,以及深夜回忆影院。
来了一船瓜、一船颜色和欲望。一船是石头,比赛着棱角。也许——一船鸟,一船百合花。深巷卖杏花。骆驼。骆驼的铃声在柳烟中摇荡,鸭子叫,一只通红的蜻蜓。”
《汪曾祺散文 》语句:
1、我初学写小说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玄”。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的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着不像真人说的话。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
2、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3、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
4、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探索一个作者的气质、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态度,不是理念)。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语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语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成论王羲之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有关。好的语言正当如此。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5、国子监,现在已经作为首都图书馆的馆址了。首都图书馆的老底子是头发胡同的北京市图书馆,即原先的通俗图书馆--由于鲁迅先生的倡议而成立,鲁迅先生曾经襄赞其事,并捐赠过书籍的图书馆;前曾移到天坛,因为天坛地点逼仄,又挪到这里了。首都图书馆藏书除原头发胡同的和建国后新买的以外,主要为原来孔德学校和法文图书馆的藏书。就中最具特色,在国内搜藏较富的,是鼓词俗曲。
6、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晒得那么多粉。固然报春花在我们那儿很少见,也许没有,不像昆明。
7、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没有水,也有水的感觉"
8、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做“飞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做“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汽车票,都叫做“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个滑车。不一会,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
简介汪曾祺: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