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正想要阅读有关从未走远的经典语录,想要了解有关从未走远的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有关从未走远的经典语录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有关从未走远的经典语录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有关从未走远的经典语录
有关从未走远的经典语句
冬夜的寒风猛烈地呼啸着,嘶鸣着。这一夜灯火通明,外公永远地走了。
我总是很喜欢听妈妈讲以前小时候的事,更喜欢她讲外公的故事。妈妈说,外公是个文化人,曾经是村里的支部书记。一直对妈妈舅舅管束的非常严格,不让他们做的事,打死也不会做的。年轻时候的外公在工厂干活时,右臂不惨被机器搅断。在我印象里的外公,右臂的袖子总是空空的。
妈妈老说外公严厉,可我觉得外公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外公喜欢晒太阳,我也搬个小凳坐在他的旁边,而外公总是拿一个小钳子,给我撬核桃吃,酥酥的、脆脆的充满了香甜的气息。
诚如妈妈说的,外公确实是个用心的文化人。每次伏在外公的书桌旁,总会看到像小山堆一般高的书籍,翻开一看里面全部被勾画圈点。有次,我逗问外公,看这些书不觉得枯燥吗?他却告诉我,他老了,哪儿也去不了了,也只有这些书才能让他享受到外面世界。
外公喜欢干净更喜欢花。每次到外公家,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亮堂,一尘不染。外公家的毛巾是分开用的,外公自己用一个,他总是坚持自己洗毛巾和衣服,每次看到外公用一只手搓衣服时我心里便难受,想哭,总想去帮他,可他总会把我推开,说:“老人的东西很脏,小孩子别动。”听完后心里像被东西堵住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院子里的一片土地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外公喜欢月季,在边边角角总是会有大片的月季花在风中摇曳,吞吐芬芳。在我眼里,对于花,外公是无所不知了,我想养花可没有一次养活,外公便不厌其烦地教我剪花茎,插花,告诉我这叫“美女樱”,生命力很强,果不其然,那是我种活的第一株花。
外公走了,但在我心中外公却依然活着。活在那香甜可口的核桃里,活在那本本勾画明了的书刊中,活在那朵朵鲜艳芬芳的月季花中,活在那繁茂的大片美女樱间。
午后温柔暖和的阳光射进整个庭院里,我分明看到庭院里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用一个手撬着核桃……
其实,外公从未走远。
不请自来
毛姆《面纱》中男主对出轨的妻子说的一番话:“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他说道,“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香港内地大家带你领略《经典之门》,从今天起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读经典的好处是什么?文本可靠!鲁迅说过读书是一种冒险,为什么?这本书拿起来读一读发现浪费时间,如果质量很差,但是你又信以为真,那就太冒险了,人生就陷进去了,所以要读好书,就是经过历史的考验,而且经过不同时代的论证,经过很多不同的人的考量,认为确实是经典、绕不过去的书那就是经典。
《经典之门》文章写得很讲究,40位学者都是按照一种水平来写55种中国文化经典,其中主要是香港学者。这个我觉得很了不起!我以为应该在全民阅读当中很好地推这一套《经典之门》,因为从书名可以看出这是入门书。大家都反映文言文不好理解,首先要有感觉,没有感觉的话要读进去非常困难,包括书的背景以及内容有多少和我们相关,需要通过入门的书、导读的书来介绍。现在我们有这样一部《经典之门》,应该很好地推广到我们的阅读社会当中,大学图书馆应该必藏这套书,中小学图书馆也应该收藏,特别是读书会都应该有。—— 聂震宁,著名出版家、阅读推广人,前中国出版集团总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
09:55中华元典原不老 新翻杨柳那畔行
先秦诸子系列
杏坛设教图
《论语》导读 :人文化成的宗师言行
陈耀南 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
传统文化过往偏重“尚德”,于是“尚智”之效不彰,有实用科技成就而基础的、抽象的科学精神仍然亏缺。一百五十多年来,西潮激荡,于是事事落后的情状明显,对此,仍然只知“无事袖手谈心性”者,是否就可以更新儒学?
现代华人面对的是整个世界,特别是欧风美雨的冲击。西洋文化汇合自“希伯来——神信仰”与“希腊爱智罗马法律精神”,精分析、崇功利、尚商战、贵科研,与中国传统大异其趣。中国人对世界文化,固然最好不可无知;对本土传统学术思想的得失优劣,更应先有自知之明,然后他山之石,可以为助。否则随人轻重,彼云亦云,甚至是非颠倒,那就可叹可悲,而不只是可哂可笑了。
《孟子》导读:遗编一读想风标
黄俊杰 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
孟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不屈的灵魂,孟子的思想世界是两千年来东亚知识分子“永恒的乡愁”。从《孟子》这部将近三万五千字的经典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了孟子所怀抱的不能自已的心灵,也看到了古典中国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格与风格!
孟子坚信:世界的转化与改变,只有从自己的转化与改变开始。孟子的教育思想正是他的思想世界中最为重要而精彩的组成部分。孟子论述人之性善的理论依据,他说:“仁义礼智根于心”,肯定人之道德意识乃由内省而非外烁,每个人只要充分发展生 而具有的“良知”“良能”,就可以成为顶天立地的 “大丈夫”。正因为对于“人之可完美性”的充分肯定,所以孟子主张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唤醒”的过程。所谓“教育”并不是一种由外而内的灌输,反而是一种内向反省的唤醒的事业。正如孟子所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教育的目的正是在于找回业已放失的“良知”或“良心”。
《中庸》导读:《中庸》的现代意义
方世豪 香港人文哲学会会长
中国文化近百年来的失败,其实就是文化思想教育的失败。中国以前的知识分子都是先修养自己的。“子曰:‘衣敝縕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孔子说:“穿着破旧、粗糙的衣服,和穿着华贵狐貉皮草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耻的,就是子路了!”穷而有志气,有自信,这就是道德气概。“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认为面对高官贵族,也不会因为他的地位而觉得他高高在上,虽是高官,也可以轻视他。“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荀子认为如果修养好意志则可以傲视富贵,重视道义则可以轻视高官权贵。杜甫的《述怀》:“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逃难,往见皇帝,只穿着草鞋,衣服破烂,但没有因此而窘迫、卑屈。中国知识分子的志气应当是这样的。所以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首先一定要堂堂正正的站立起来,尽性立诚,修养身心。因此,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步是修养自己。
荀子
《荀子》导读:开出一个人文世界
方世豪 香港人文哲学会会长
中国人文精神发展到现代,变成被重视现实物质的思想所主宰。现代人都以为政治经济就是作为人类文化形态的决定原因。现代重视政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正是如此。这样就抹杀了政治经济以外,其他人类文化的独立性,否定了一切政治经济以外的文化思想本身的真理价值,包括人格尊严、个性价值等等,甚至不把人当作人看待,人也只是一个物、一个人力资源、一个工具,只有工具价值。人类整幅的人文世界大部分都变得毫无意义了。
生活怎样才有意义?就是在人世间,做人间的事,有朋友,有沟通,生活才有意义。在人世间有很多事可以做,可以从事科学、文学、哲学、宗教、艺术、体育、经济、烹饪等各式各样的活动,这就是人文世界的活动。有这些活动,就是有人文世界,生活才有意义。所以,人文世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看荀学的意义,就要看荀学开展出的人文世界的意义。
老子骑牛图
《老子》导读 道:万物的本原
陈鼓应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林语堂说:“儒道两家的差别,在公元前136年,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被明显地划分出来:官吏尊孔,作家与诗人则欣赏老庄。”西汉以后,儒道分途:儒家在中国政 治社会中成为显文化及官方哲学,而道家则成为潜文化及民间哲学。
《老子》一书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英国的罗素就很欣赏老子这些话,认为人类有两种意志:创造的意志和占有的意志,老子便是要人发挥创造的动力而收敛占有的冲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正是这层意思。老子还说:“为而不争。”,也与“为 无为”同义,要治理阶层以服务大众(“为人”“与人”)为志,而不与民争权夺利。
老庄像
《庄子》导读:我读《庄子》的心路历程
陈鼓应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我出生在厦门鼓浪屿(“鼓应”这个名字,就来自于 “鼓”浪屿)。我的青年时期,正处于新旧儒家重塑道统意识及其推波助浪于个人崇拜的空气中。这时,尼采的话语使我听来眼明心亮:“生命就是要做一个人,不要跟随我─只是建立你自己!只是成为你自己。”庄子的人文世界里,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汪洋恣肆以适己”,既没有康德式的“绝对命令”,也不见膜拜“教主”的幻影崇拜症。
尼采和庄子都是热爱生命的。尼采说:“世界如一座花园,展开在我的面前。”庄子则说:“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善生善死的人生态度,忽然使我想起泰戈尔的诗句:“愿生时丽如夏花,死时美如秋叶。”不过,尼采和庄子属于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尼釆不时地激发出“酒神精神”,庄子则宁静中映射着“日神精神”。
适合阅读人群
·大学生。博雅教育,打通文化与科技“任督二脉”,在AI来临时代增强自己的创造力与竞争力。
·中学生。素质教育——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为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科目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都市青年。抄佛经、练书法等技艺与文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内涵,亦可增加谈资、放空负面情绪、为灵魂寻找静谧归宿。
·中产阶级家庭。全家三代人共读经典。奥数、钢琴等技艺不能错过,阅读经典更是全方位提升内涵与价值的必要途径。
·跨界知识分子。“高级外行”求知欲很强,但很难有精力去阅读大量艰涩的典籍,这套书是知识跨界的桥梁。
·党政机关干部。文化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现在社会发展不能依赖“钢铁”(工业)经济,更多地需要转型到创意(创造力)经济上来;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党政机关干部需要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身体力行,阅读经典,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名誉主编 饶宗颐
陈鼓应 吴震 马彪 康震 等著
文化,她其实一直长在我们心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她又何曾湮灭?
在这喧嚣的时代,大陆港澳台40 位大家带你一起重温55 种中华元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