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采桑子叶广芩 经典语录

豆豆语录网提供采桑子叶广芩 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采桑子叶广芩 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采桑子叶广芩 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采桑子叶广芩 经典语录



采桑子叶广芩 经典语句



叶广芩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家庭题材的小说《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 《黄连厚朴》以及长篇小说《全家福》《乾清门内》《采桑子》《青木川》等,日本题材的小说《日本故事》,纪实题材的《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等。多部作品被编为电影,如《红灯停绿灯行》、《黄连厚朴》、《谁说我不在乎》等。

叶广芩的文字能直接写到人的心里,拿起来就不容易放下。

我看小说一共哭过2次,第一次是高中时候看《红楼梦》,第二次是上大学时候看《采桑子》。另外也推荐大家看看叶老师的《状元媒》,和《采桑子》不相上下。

《红楼梦》是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位居四大名著之首。小说鲜活的人物、曲折的情节以及强大的悲剧意味,自面世以来就深深打动着万千读者,甚至有了红学会这样的民间组织,足见这部著作的影响力。

最近读了叶广芩女士的长篇小说《采桑子》,这部小说描写了满清贵胄金家众多子女在时代大潮中的命运变迁。这部小说家族读来也是悲喜参半,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小说内容丰富令人印象深刻。

从《采桑子》 中似乎读出了一种民国红楼梦的感觉,《采桑子》对红楼梦有传承吗?

一 对《红楼梦》的传承与借鉴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高,文化人不读红楼者不多。虽然不知道叶广芩女士是否从《红楼梦》中获得营养,但两部书还是有着千似万缕的联系。

背景相似两部小说都是从豪门入手通过一个家族的变迁反映时代,以小见大,以点概面。这样的写作,以小搏大,如万花筒一般,通过窥视一个家族的日常和人物的经历,反映当下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红楼梦》中的贾府太爷当年跟随皇上打天下,后来被封为国公爷。与《采桑子》中的金家何其相似。金家先祖在清兵入关前就同皇家拜了把子,建国后自然也是开国重臣。贾家赫赫扬扬近百载,金家的历史和大清一样长。

两个都是大贵之族,一样的高贵身份、一样的生活考究,一样的繁文缛节。贾府老太太是史家侯门之女,金家老太太是蒙古公主。后来贾家的继承者贾赦虽说当官,却不好好做官,只在家和小老婆吃酒。金家到了民国,金家老爷留学归来,没见多少在工作上的叙述,多的是带着一众儿女在家吃喝玩乐,把培养了一众艺术修养极高却不务俗事的子弟。

既然都是大家,自然人多、关系复杂。

一般初读红楼梦都得从复杂的人物关系起步,甚至需要借助图表。里面老爷、太太、姨奶奶,正出、庶出、通房丫头、侍妾、陪房、管家等等,还有文字辈是哪些,玉字辈有哪些,谁在宁府,谁在荣府,这一系列概念和内涵,不读三遍是弄不明白的。

我第二遍读《采桑子》时,也画了一个表。金家老祖母不在以后,还有一个姨奶奶。老爷有三个太太,共有十四个孩子。哪些正出,哪些孩子庶出,哪些孩子是个母亲,我也费了好大一番心思才弄明白。

人物个性一脉相承

金家大格格是个典型的戏痴,除了戏万事不问,连自己的婚事都不当回事,孩子跟着她饥一顿饱一顿,最后病饿而死。这一点像不像狠心撵走丫头,把万事全抛、不入红尘的贾惜春。

老七拉琴吹箫、书画一绝,可是恋爱不幸蹉跎半生,纵有妻女也难忘海峡对岸的初恋。这与一生痴念黛玉,诗画俱绝的宝玉别无二样。

老姐夫大学毕业不出门工作,一味在家参禅悟道和城外的道士混得火热,似乎是进士出身贾敬的化身。

二格格下家商人,不为父母所认。但是她一直严格教育子女讲究礼数、敦厚谦让,并且不得从商,后来子女均成才做文化工作,不沾一丝铜臭。这份严谨像不像一心教育幼子不问他事的寡嫂李纨。

二 超越

如果《采桑子》仅仅借鉴一下《红楼梦》就没有这么大魅力了,它对红楼梦也有其超越之处。

红楼梦打碎了一个故园 采桑子重建一个世界在打碎之前,《红楼梦》先给了我们一个繁花似锦绚丽多姿的世界。

《红楼梦》自第六回书归正传起,描写重点就是铺陈一个贵族家族的奢华。如何宴请、如何享乐、如何冬日联诗、如何端午打醮等等,详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贵族阶层的日常。《红楼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浓墨重彩的世界,一个诗礼簪缨之族,一个温柔富贵之乡。

因为只有前期描绘的世界足够美好了,当灾难来临后那忽啦啦大厦倾,才能足够震撼和悲凉。可以这么说,曹公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豪华无比的戏台,然后再让他的人物上台表演。

红楼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无比的画面之后,突然把它撕得粉碎,一点渣都没给我们留。我们不能想像,书中那些如花的生命在以后的生活中是如何憔悴,如何枯萎。我们不忍心去想,也不愿去想。

《采桑子》在叙述上不同于《红楼梦》。故事开始时已到了民国,此时国家已开始了改朝换代。它基本摒弃了繁文缛节,回避金碧辉煌。把重点放在人物前后变化上,起初什么样子,经过一番番淬火、洗礼发生了哪些改变。这样长的时间跨度、这样的角度,更清晰地了解了人物经历的重重磨难,见证每个人或堕落或成长的过程。

《采桑子》给我们的是一幅拼图,作者把一堆残片一点点拼给我们看,从那些发暗的色彩、不规则的裂痕中去想像曾经的辉煌。

面对《红楼梦》我们会痛哭,感伤那些最美好生命的逝去,而《采桑子》则是破碎后的重建,仿佛已经哭不动了,从废墟中一点点拣拾断壁残垣去拼建一个曾经,搭建一个未来。

简而言之,一个是打碎,一个重建。

人物命运 从浪荡走向新生《红楼梦》成书于康乾年间却写到末世,只因为家族惨遭变故让人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强烈对比之中,因此这份感受无异于身处由盛而衰的末世。在这样的悲剧氛围中主人公宝玉有强烈避世的想法,不要功名,不走仕途,最终走上出家为僧的路。因为看不到希望,所以才逃避,这是全书悲剧的基调。

自第一回出现的黛玉死去的弟弟、母亲起,全书大概陆续死去了30多人,没有一个新生儿诞生。即便没有死去,活着的有多少色彩可言。宝玉出家、宝钗守活寡、探春远嫁番国、惜春出家、史家被抄湘云或守寡或成为船妓、贾琏、贾珍等有职者皆入狱,其余人丁皆树倒猢狲散,一个轰轰烈烈的大家族顷刻灰飞烟灭。

《采桑子》中金家老爷在外留学时,收到末代皇帝颁发的镇国铁将军爵位任命书,可他并没有回国只一心学习新知识,等着回来报效国家。这样一个新旧时代的交替中,金家当家人显然已经做好了迎接变革、改变人生的准备。

虽然在以后的日子里,金家子弟在这场大变革中也饱尝苦楚,但是大方向是积极的、乐观的。金家十四个孩子,成人者十三。老大参加了国民党随军到了台湾;老二自杀;老三是文物鉴定专家、老七是书画大师,四格格出国留学回国成为建筑师,五格格后来成为国家干部,六格格是医院护士,七格格成为编剧。儿女们虽不再是多么大富大贵之人,但是大部分走出了旧家族的桎梏,走向了新生。

三 独到之处

红楼梦是一部全面反映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书中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曹公为我们全面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全景图。有诗词、有管理经验、有老庄哲学、有服饰、有纺织、有建筑、有书画、有中医药,因此鲁讯先生才说到,“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采桑子》虽不及《红楼梦》丰富,在内容上却也有其独到之处。金家是皇亲,与皇家便有扯不掉的关系,八旗子弟虽不太上进,却不得不说也是家学深厚。

戏曲—大珠小珠落玉盘金家人爱戏,不光看戏多还唱戏。《采桑子》中写了很多出戏,从大格格唱的《锁麟囊》入手,结尾由老七念出的一段戏词结束。戏,仿佛深入金家人的骨髓。

前清时金家就养着戏班子,后来皇上都不养戏班子了,金家的戏班子也散了。不过下人当中有些人依然有唱戏的功底,所以金家看戏、唱戏的习惯就传承下来。金家大大小小的孩子加上他们的阿玛竟也组成了一个戏班子。大小节日里,金家人便敲锣打鼓唱起来。书中提到的折子戏有《锁麟囊》、《群英会》、《拾玉镯》、《打渔杀家》、《钓金龟》、《赤桑镇》、《苏三起解》、《武家坡》、《红梅岭》等等。

唱词小曲信手拈来。这些戏都由金家自家人来演,老爷和老大唱老生、老二唱老旦、老三唱花脸、老四和大格格唱青衣,老七负责拉琴。而他们的戏玩的就是讲究规矩,有人受过名角点拨,有的在外扮上真唱过,还有的戏班班主说不能来金家唱,他们太懂戏了。

煌煌古建筑 巍巍北京城金家的世交廖家自明朝起就一直帮皇室做勘测工作,比如修皇城,定皇陵等重大工程都少不了廖家。清兵入关后,廖家依然为皇室重用。金廖两家祖上同朝为官,在宦海深浮中结下生死之交。

在书中,借廖先生之口,揭开了皇家工程的许多奥秘。书中详细说明了廖家祖上怎么样为皇上勘测皇城,怎么样为历代皇上选皇陵,中间又怎样出了差子又怎样化险为夷。怎么样在建国后修缮古建筑,中间不少风水、皇城古建筑建设等的精彩描绘,还有对北京旧城改造的痛心疾手,通过这些建筑和历史知识的普及,让这部书倍感厚重。

借廖先生之口,读者们能看到这个北京城是多么来之不易,是多少代人精雕细琢的精品。中国古建筑之辉煌,凝聚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可是拆掉后再也没有了。

文物繁多《采桑子》最大的独到之处便是书里文物多。书中记述的文物不胜烦举,什么诰命夫人冠上的镶珠石云蝠帽饰,什么道光皇上的真迹,什么老佛爷的避火珠,什么圆明园勤政亲贤殿前的大缸,那各大官窑的宝瓶、碗碟、出自大内的鸟笼、各类值钱的首饰更是林林总总散落在小说各处。这些物件看似随意,提起可都大有来头,并且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成为考验人性的道具。

北京风情《采桑子》虽然描写贵族生活,但全书是地道京味儿,语言饱满,充满着烟火气。和老舍小说还不一样,作者仿佛就是一位老奶奶在用自己的语言讲过去的故事。

书中不止有院墙高高的金家,还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小格格常被父亲带着去桥儿胡同就着大蒜吃炸酱面,还到街上买吃的,她喜欢酸枣面儿、铁蚕豆等小吃;小格格和三哥坐三轮出城买碗碟,在城门口还得骑驴才能到地方;去平常人家会喝一种叫“高末儿”的茶;穷苦人家会扯補衬、打袼褙,赚点钱过活;小孩子吃撑了不过灌点起子水便罢;小孩子病了,给一粒宝锭就完事。而舅太太给的萨其玛出自桂英斋,是选用内蒙古运来的奶油和面制成的;三太太喜欢的点心来自正明斋饽饽铺。这些描述组成一个鲜活的北京城,一个看得见、闻得到、摸得到的北京。

《采桑子》中的生活,充满着烟火气。宅门贵族,一群孩子野得像大杂院的孩子一样。《采桑子》的北京,既有贵族宅门的庄重肃穆,又有欢乐祥和的家庭氛围。可谓一出活色成香的京城风俗画。

结语

《采桑子》站在了《红楼梦》这个千古巨人的肩头,它汲取着《红楼梦》的精华,以踏实的生活印迹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传承传统文化,用新时代的观点重塑了一群经历奢华和磨难的贵族后裔在新时代的重生经历。

和《红楼梦》比它体量小,非常精巧,它让我们看到一群旧时王谢堂前燕怎样飞入百姓寻常家,看到他们经历过磨难和人性的考验后,褪去华丽踏实走向自己的新生。

在这里,似乎可以想像一下《红楼梦》中贾府大厦倾倒后,那群公子小姐该怎样继续他们的故事。

作者:轻罗小扇

关注小扇,和小扇一起读读书,聊聊天

采桑子—叶广芩.zip内附2个版本pdf和txt。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经典语录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