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虚云经典语录人之一生

虚云经典语录人之一生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虚云经典语录人之一生的话,这一篇虚云经典语录人之一生应该是您需要的。



虚云经典语录人之一生



藏传喇嘛教不是佛佛教,,它是笨教,印度性力派和道教的合一,民国后改名藏传佛教!自称藏密宗,其教义与正统佛教相去甚远!末法时期,其渐渐兴旺,,,属于末法的衰相!正统密宗是真言宗,请参考:台湾成观法师的传法视频

虚云经典语句人之一生



1、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2、急提功夫,佛来佛斩,魔来魔斩。3、参老和尚夜乘船遇少妇公案。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狱。以凡在有心。不能无念。以无念心体。唯佛独证。自等觉已还。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无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无外故。----《彻悟禅师语录》

老人亦常谈及自己一生志愿:

一、不做现成的住持;

二、不建立新寺;

三、不住城市闹镇;

四、不修自己子孙小庙;

五、不重兴没历史名胜古迹及祖师道场;

六、不私蓄储钱财,凡信徒供养果仪,全归常住公用;

七、不接受任何一个施主供养及建寺功德。

这是老人自己毕生的志愿。

老人亦常开示后学说:一个出家人,不论你住丛林或小庙,如能做到下列几条,走遍天下,不但任何恶人莫奈你何,同时还受人恭敬:

一、不任意伤害生命;

二、不贪图意外之财;

三、不贪色;

四、不饮酒食肉;

五、不赌钱吸烟;

六、和睦待人,不以自有学识,轻视未学。

这是老人教后学做人应行的方法。

其实这些不但出家僧人应如是行,就是社会上如果真正的一个正人君子,亦已具备这几个条件,何况出家僧人,为人天师表,更不应说了。

(《师尊对我一生的影响——为纪念虚云老人上生内院百日而作》)

藏传佛教其实不适合多数内地人,藏传佛教的密宗部分要求特高,那些西藏地区人自小耳闻目睹佛法信仰根深,而我们汉地人没有高度的虔诚信仰无法学好,结果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故而祖师们不愿意人盲目去崇拜藏传佛教,就给大家降温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在虚云和尚圆寂五十周年纪念会暨《虚云和尚全集》首发式上的讲话

净慧老和尚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

今年是虚云和尚圆寂五十周年。今天,我们有幸能邀请到各位嘉宾,会集一堂,借《虚云和尚全集》首发之机,为虚云和尚圆寂五十周年举行一个简单的纪念活动,我心里感到格外地高兴,同时又非常地感慨,因为《全集》的编辑出版牵系着我珍藏了近半个世纪的一个心愿。这个心愿就是,我要好好地为先师虚云老和尚编一套全集,以报答他人家对我的法乳之恩。在别人,这也许只是一个很小的心愿,但在我却因为因缘的不可思议,等了五十年。五十年,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五十年呢?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所以,我很欣慰。

我是1951年春天开始亲近虚云和尚的。当时我18岁,在云门寺受戒,第一次见到虚云老和尚。那是一次不寻常的相见。现在想起来,对我此后的命运而言,那似乎是一个甚深的缘起。“云门事变”就在那个时候发生的。虚云和尚在那次事件中,无端地遭到身心的摧残,而我也受了不小的惊吓。事变之后,虚云和尚仍然抱病坚持传戒,我就是那个时候受戒的。那是一次非常希有难得的传戒,所有新戒都万分珍惜。我永远忘不了当时先师那种悲心愿重的表情。那次传戒活动中,虚云和尚看我实诚、肯吃苦,便让我留在他身边,充当侍者。

1952年春天,虚云和尚应李济深副主席的邀请离开云门北上,我一路陪侍在他老人家的身边。途经武昌,虚云和尚身上的毒疮发作,不得不暂住在武昌三佛寺养病。武昌三佛寺当时是由我的剃度师大鑫和尚当住持。大鑫和尚对虚云和尚照顾得非常周到。病愈后,虚云和尚即前往北京,我亦随行。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之后,我又陪侍虚云和尚朝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之后,奉虚云和尚之命,我回到云门寺,任监院,协助佛源和尚管理云门寺。

1955年,我因为生病的缘故,前往云居山看望虚云和尚。虚云和尚又把我留在身边,继续充当侍者。那一年冬天,虚云和尚在云居山传戒,我也参与了整个过程。这次公开出版的《虚云和尚全集》第九册《影谱》中,有两张历史照片,是今年新发现的,也是第一次公开,拍摄的就是这次传戒活动。其中有一张拍摄的是戒期虚云和尚的一次表堂,我就站在他身后的门口附近;另一张是戒期虚云和尚在大殿里为新戒作开示,我也在他身边。半个世纪过去了,重新看到这些老照片,往事历历在目,不由人不生感慨。

1956年,中国佛学院刚刚创立,虚云和尚见我年轻,又勤奋好学,便有意栽培我,送我到中国佛学院读书。我是中国佛学院的第一届学生。当时,正果法师、明真法师、巨赞法师、赵朴老,还有周叔迦居士,都是我的老师。在佛学院读书期间,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虚云和尚在供应我的一切费用。因为住在北京,所以亲近虚云和尚的机会就少了。但是,我和老和尚之间经常通信。每次通信,虚云和尚总要问问我的学业情况,并鼓励我将来要好好报三宝之恩。现在想来,我这一生最值得庆幸的,就是我在年轻的时候,能够亲近虚云和尚,受他的耳濡目染,并蒙他老人家厚爱,能在中国佛学院读书,亲近更多的善知识,为今后的修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959年农历九月十二日,虚云和尚在云居山圆寂了,当时我在中国佛学院读书。因为没有能够见他最后一面、为他老人家送行,我非常难过。过去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叫做“菽水未承悲永逝,慈云已渺哭千秋”。我当时就是这种心境。

虚云和尚于我恩重如山,而我命运多舛,未能报先师之恩德于万一,这成了我此后人生旅程中的一个最大的心结。前不久,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编辑了一本《虚云和尚影谱》,请我题字,我写了这样一句话:“感恩于羹墙之际,轨范于动静之间”。这是虚云和尚圆寂后,我这一辈子真实心境的写照。

1951年的云门事变,给虚云和尚及众弟子的冲击很大。因为这件事的激发,收集、整理、编纂老和尚年谱和法汇的工作终于提上了日程。初稿《年谱》、《法汇》,是由虚云和尚的香港弟子岑学吕居士(顺德人)于1953年完成的,第一次印行是在1953年春天。流通不久即告罄。于是,同年秋天,又按原版重印。这是第一版。因第一版编辑时间比较仓促,没有经过虚云和尚的审阅,其中错误不少。于是岑居士便将书册,托人展转捎到云居山,请虚云和尚审阅。虚云和尚审阅之后,遂令侍者签出正误,连同新得的资料,一并捎给岑居士,那已是四年之后的1956年八月间的事了。岑居士于是根据虚云和尚的签示及新提供的资料,对《年谱》和《法汇》进行了修订和增补,此工作至1957年七月才完成。这是《年谱》和《法汇》的第一次增订,属于第二版。1959年农历八月,虚云和尚圆寂前一个月,又将所搜集的佚稿及诸弟子所录之法语,命宽航法师带回香港,转交岑居士。岑居士于是对《年谱》和《法汇》又进行了增订,至1961年秋出版。这是第二次增订,当为第三版。

1962年,虚云和尚圆寂三周年,我当时在中国佛学院读研究生,鉴于岑居士原编《法汇》,漏编了解放后关于虚云和尚的一些资料,便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平时搜集到的一些资料,编成《虚云和尚法汇续编》,并在粤汉少数同门的赞助下,油印了一百本,小范围内结缘。我希望等机缘成熟了,为老和尚编一个资料更全面的法汇。应该说,这是我想编辑老和尚全集的最初因缘。

可是,好像天不遂人愿,编完《虚云和尚法汇续编》的当年,我就被打成了右派,第二年也就是1963年,我不得不离开中国佛学院,先后在北京、广东等地,接受劳动改造。1969年,我又被遣送回老家,一直到1978年才被摘掉右派帽子。这期间,由于政治运动接踵而至,虚云和尚全集的事再也没有人敢过问了。

直到1982年,台湾大乘精舍的乐崇辉居士,从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香港各地,搜集了不少纪念虚公的文章,以及此前漏收的虚云和尚的部分诗文,于是发起倡印《年谱》、《法汇》增订本,由朱荣培居士等具体负责落实,同年六月完成。这是第三次增订,属于第四版。这一版,增补的文章以追思录为主。

1988年,我受中国佛协的委托,到河北帮助组建河北省佛教协会,并负责赵州柏林禅寺的重建工作。1990年底,为纪念虚云和尚诞辰一百五十周年,我又将二十八年前仓促辑成的《虚云和尚法汇续编》(这是我在故纸堆中找到的幸存的一本),重新加以整理,还选编了一本《虚云和尚开示录》,一并在教内印行出版。

1996年,广东云门山大觉禅寺三坛大戒期间,佛源老和尚委托台北修元禅院住持释衍慧禅人(德慧法师),将我1990年印行的《虚云和尚法汇续编》,带回台湾,补入大乘精舍出版的《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增订本中,印行一万册结缘。这是全集的第四次增订,属第五版。这个版本收集的资料最多,目前,在大陆、港台以及海外地区,最通行的就是这个本子。

修元禅院这个本子虽然很好,但是,还有很多重要的资料,比如,虚云和尚在云南时期整理的《三坛外集》、《坐香规约》、《引礼寮仪式》等重要资料,以及香港志莲图书馆馆藏的虚云和尚诗稿手抄本,都没有收进去,加上,原书在编辑体例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不便于检索使用。所以,我觉得重新编纂《虚云和尚全集》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我又继续收集资料。这样一来,又一个十年过去了。

2005年春天,我感觉到关于虚云和尚的资料已经收集得差不多了,于是请河北禅学研究所的明尧、明洁二位居士,着手《全集》的编辑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2008年底,终于有了《虚云和尚全集》内部征求意见版的出现。内部征求意见版第一次以《虚云和尚全集》为书名,以区别于此前的各版本。按古人法汇的编辑先例,我将整个全集分为《法语》、《开示》、《书信》、《文记》、《诗偈》、《规约》、《年谱》、《传记资料》、《追思录》、《杂录》等十个部分。

由于这个内部征求意见版成书时比较仓促,校对、编辑方面的错误还不少,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公开版。眼前这个公开版本,除了校正了内部版中所存在的校对和编辑错误之外,又增补了文字资料六十多则,图片资料一百余幅。同时,一改内部版将图片制成彩图分置于各册之首的做法,将它们按照虚云和尚生平活动的时间和地点顺序,汇编在一起,并配上相关的文字介绍,成为另一种性质的年谱,名曰《影谱》,它看起来会更直观些,可与纯文字版的《年谱》相映成趣。

以上是《虚云和尚全集》近半个世纪的诞生过程。佛经中讲“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没有想到我当年的一个小小的愿望,竟不知不觉之间走过了五十年,才有这样一个结果,因缘真是不可思议啊!好在终究是天遂人愿,盼了五十年的《虚云和尚全集》,今天终于有了结果,这同样是因缘的不可思议!

回想起来,在《虚云和尚全集》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的人曾经给予过我们无私的帮助,这个在全集的《编纂说明》和《后记》中,都提到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在这里,我谨向所有曾经帮助过、参与过、关注过《虚云和尚全集》编辑出版工作的人士,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衷心的祝福。

先师虚云老和尚是中国现代佛教史上一代高僧。他一生以修复祖庭、起弊救衰、续佛慧命为己任,苦行自持,弘法不倦,两袖清风,其德行之高迈,为近千年来所罕见。他的人格精神,他的道场建设思想,他的修行理念,以及他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贡献,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我希望这套《全集》的公开出版,能够方便更多的关心佛教的人士,认识虚云和尚,研究虚云和尚,把虚云和尚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承传下去,使之发扬光大,为振兴中国佛教作出更大的贡献。

微词从你心出,不在大德身上
阿弥陀佛

所谓十里八乡风俗各异,佛教也是一样的,藏传佛教和我们信仰的佛教有一些出入,西藏人对藏传佛教的信仰虔诚度很高,而我们信奉佛教知识思想上的一种信仰,并没有达到那种虔诚的高度,所以人们往往会产生嫉妒的心里,有可能会盲目的去攀比,去崇拜,那样造成的效果就不好了,所以必然要有德高望重的人压制一下,纠正人们这种错误的观念。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去九华山佛教寺庙的次数较多,可是那也只是我的一种信仰,并不能让我很虔诚的去信奉佛教。

师兄,您只要接触zangchuan佛教的一些历史就会清楚,下面只略谈晚辈的学习见解,从历史开始。
虚云老和尚年谱,印光大师文钞,宣化上人语录,都有一系列对知见的开示,其中不乏对zangchuan佛教的一些评论,有些是有因时地机缘而说,有些是站在佛教整体立论,我等学人当尊大德们教诲,同时也要客观看待佛教,体会佛法心要。
自佛灭度后数百年,上座部只在印度以南一带留传,大乘经龙树菩萨兴起,mi教也随之开始盛行,后经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传入中国,是为“唐密”。
莲花生大师入zang弘法,是为zangchuan佛教原始时代,后因灭fo,后经阿底峡zunzhe等继而入藏不懈努力,zangmi得以兴盛。
当地ben教势力强盛,藏min受其影响过大,所以大师们一直未曾完全革除某些习俗(比如rou食供护fa,这些护fa也是ben教的护fa,经莲花生降服而过来护助佛教),宗喀巴大师革新,对僧团整顿,戒律松弛现象得以改善。
藏ren习俗、地域、教育文化、思想确实与汉ren不一样,汉ren有儒家文化的滋润,比较能够接受如禅宗、净土宗、天台宗这几个较为哲学化的修法,而zangmi一些教法和修行方式,以及对shang师的尊崇,汉ren并不是十分能接受。
如果因为zangdi的区域性限制(比如吃rou) 引起汉di本来吃素修行者崇尚肉食,不解密意却去修“shuangxiu”,自己享男女之乐,造diyu之业,是大师们所不忍心。
因此大师开示都有其密意,当以佛教整体,众生根基无边需解脱为使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要,不可互相诋毁,造成ban法众生苦海无边,倒是我等zuiguo甚重!
望有心者当学习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上座部的经典,大乘经典,对这些都能学习清楚,那时候再看大师们的著作,就会欢然一笑,深感:zu师慈悲,我fo慈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