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诸葛亮传 若虚经典语录

诸葛亮传 若虚经典语录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诸葛亮传 若虚经典语录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诸葛亮传 若虚经典语录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诸葛亮传 若虚经典语录



诸葛亮传 若虚经典语句



贴一篇看书时写的读后感,以供题主参考。

三十年痴爱,付一场笔墨淋漓

——读若虚《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有感

先吐槽一下编辑加的这个故作高深的标题吧,还有那带着历史错误的导语!直接叫《诸葛亮》不是挺好的么?不了解三国去写导语,出错还真不能怪谁。

以下正文。

很多读者不喜欢若虚写的传记,嫌她的笔调过于女性化,过于柔弱与多愁善感,总之他们认为若虚写的不是自己心中的诸葛亮。

那当然了。每个人心中对诸葛亮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吧。因此,我想写这一篇读后感,具体说说我对若虚此书的看法。

我读若虚的书时还没有开始读陈寿的《三国志》,更别提什么资治通鉴啦,什么吕思勉、马植杰、何兹全、张作耀、田余庆、唐长孺、仇鹿鸣、朱子彦、黎东方,什么《三国职官表》《三国食货志》《諸葛亮研究集成》这些辅助书目,我更是没看过。仅仅是读过《三国演义》,看过94版电视剧,知道“历史和演义不同”罢了。具体是怎么个不同法儿,我也不知道,就这么随随便便地开始读若虚的书了。

初读之下,感动得一塌糊涂,因为若虚文笔细腻,动情太深,读至“月落霜天武侯遗恨 星摇秋风丞相归天”“魂归汉中念诵百代,埋骨定军遗响千年”的时候,简直是以泪洗面,涕泪沾书。

当时的我对若虚崇拜不已,不仅敬佩她的文字,更是佩服她三十年如一日爱着一位古人的精神。我想我要是有这种心境去坚持就好了。她是一腔热爱尽情在文字中抛洒,燃尽时光而不悔啊。

后来,逐渐看到许多人对若虚的批评,就有些疑惑不解,因为我还是挺喜欢若虚的,遂重读若虚的书,包括《同学少年多不贱》《世间已无诸葛亮》,能在网上翻到的若虚的书和短文我都找来看了,还听过她写的歌曲《碧野朱桥当年事》,很喜欢。

总结一下若虚写文的特点吧。我觉得我并没有资格做什么点评,因为水平不够,这篇也算是读后感吧。

1.文字有古风,文言文和诗词功底好,胜过许多写历史同人的作者。若虚写人物对话时,即使长篇累牍,也会全部用文言文,读着非常有韵味,音节流畅,具有古文简练的特点。

很多作者写史同,人物对话都不用文言文,或者一部分用文言不会用文言写的就改回白话——那样更不好,一串熟练的文言后面冒一句白话,可出戏了,不如一直用白话。若虚显然研究过两汉三国文的行文风格,她的人物对话读起来很愉快。

2.若虚对战争的描写非常翔实。她绝不会像史传那样简略,描写一场战争只用几个字——“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这样的,她会极为详尽地抒写为什么诸葛亮决定要出军,战前如何教兵讲武,调发诸郡,安排人事,战时如何制作火器,如何攻城,如何布阵指挥,战况不利如何撤退,战后如何抚百姓,示仪轨……

这样事无巨细的写法,非常适合对三国没有什么了解的小白阅读,大体上可以知道战争是怎么一回事,也可以知道诸葛亮一生的作为。

3.景物描写十分真实,又非常优美。不知道她有没有经过实地考察,但是每当诸葛亮来到一个新地方,若虚就会叙述此地自然风物,对于我这种喜欢足不出户旅游三国胜地的人来说很过瘾。行军作战自然是苦的,若虚这样的描写,常使我有身临其境之感。

4.若虚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写得非常全面。她不仅写了作为军事家的诸葛亮,也写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残酷无情的一面,例如朱褒案。她亦写到了诸葛亮因忙于公务,为人父而不能尽其责任的无奈。笔下既有家国天下的大情怀,又兼写了诸葛亮和黄夫人的感情线,特别是最后一部在夫君离世后对黄氏的描写,那一声声“孔明”的呼唤,悲怆不已,比起一些沉迷情爱的同人文,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5.若虚用想象补足史书中的空白,补白得还算合理。例如对诸葛亮早期在琅琊阳都的童年顽皮生活,失怙后的一夜间长大,少年时在荆襄一带的求学和躬耕,与徐庶的友谊等等,作者大多依靠想象,设计的情节都还很不错。

比如徐州屠城时见到一个女孩儿的那个情节,后来我在别的同人文中也多次遇见,再比如诸葛亮和张裔之间发生的故事,若虚将张裔的死亡写成和李严事件有关,将张裔的结局写成因失宠而自尽——突然感觉诸葛亮像个始乱终弃的负心汉哈,这一段后来被很多写季汉丞相府同人的人挪用。

诸葛亮和刘备徐州初遇的情节不知道是不是若虚第一个写的,没考证过,不敢乱说,总之若虚肯定是玄亮党,一写到刘葛两人的互动,笔调就分外和暖动人。她笔下的三顾茅庐场景,可以列入我最喜欢的三顾茅庐版本之一。加个之一是因为毕竟罗贯中草创之功不能抹杀。

6.若虚的文笔具如歌如诗,好用比喻和排比,有女性特有的感染力。就像是痴情女子在描摹自己的心上人,极尽铺陈,生怕写坏了,或者写得不够好,让外人误会了她的爱人——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她的文字显然是美的,美如蜀锦的纹路,竹林的翠色,筹笔驿的流水——但也就导致一部分人不喜欢,他们爱的是金戈铁马沙场征伐,他们眼中的诸葛亮不是这样,他们认为若虚文字拖沓,儿女情长。

因为同为女子,所以对于若虚这种文风我倒还非常喜欢。哀伤时打开第四部第五步读一读,那种扑面而来的沉沉王业背负在身的哀戚却又决然的感觉,很符合自己的心境。

7.若虚对两汉三国的历史文化非常了解,包括律法条令都有涉及,鲜有历史错误。我好像就找到一个失怙还是失恃的错误,其余没有了。

槽点

1.对于爱情的描写,刘禅、诸葛果、姜维三角恋十分狗血,令人无语。第一部写诸葛亮和黄夫人的爱情,写徐庶的爱情写得明明挺好的......

2.文笔有时使用比喻过多,稍显累赘。有时讲一件事会突然牵扯到回忆中去,然后就开始没完没了的哀伤回忆了,对于追求故事节奏紧凑性的人来说不太愉快。

  7。 我们痛苦来源于爱。但我们的幸福也来源于爱。 8。 窗外浓厚的夜色被寂静衬托得格外沉重,像是一池无风天里的湖水。黄色的路灯下,偶尔会走过一对相互依偎的约会男女。他们的影子被拉的很长很长,像是大写的“幸福”二字。 9。   开学的第一天过去了。 其实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转动过去。秒针、分针、时针,拖着虚影转动成无数密密麻麻的日子,最终汇聚成时间的长河,变成我们所生活的庞大的时代。 而我,和我们,都是其中,最最渺小微茫的一个部分。     10。 梦里很多摇晃的绿色光晕,后来渐渐看清楚了,那是一整片巨大而安静的树。 树影晃动成海洋,朝大地的尽头倾斜着。滚滚而去的绿色巨浪。 11。 因为我已经快要走火入魔了。很多次,我想要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地面上扯起来——无论牛顿是否会从棺材里破土而出,翻着书上的牛顿定律对着我抓狂地怒吼:“这是不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