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虚云和尚经典语录

虚云和尚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虚云和尚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虚云和尚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虚云和尚经典语录



  。。。呵呵我坚决反对。。。佛不就是用人手造的一个物体吗。。。你天天拜它。。。可笑。。。佛应当是不死的才对。。可佛教的原创始人不是都死了吗。。佛教只是佛教创始人的一种思想流传到至今而己。。印度是佛教发原地。。。可现在印度信佛的不足百分之3。。。  如孔子。。老子思想一样。。。按孔子。。老子的美德好于你们的佛祖。。那么你们是不是应当用泥造个孔子。老子像来拜哪?。。我想我们是有思想的人。。你可以思想思想。。。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一切都是天意"。。。"天意"是什么?我想你也不会反对。。"天意"是不是我们俗称的"天老爷"。  。"天老爷"按"圣经"(基督教)称之为上帝。。按圣经记载:以色列人(60万人)要从埃及回到以色列本土。。途经红海。。前行是海。后面又有埃及的军队追杀。。紧要关头。上帝让摩西将手里拿的仗指向海。。海就开了。。露出旱地来。以色列人全部过去。。当埃及追兵过来时海就合上了。    。把埃及的军队及铜车。马炮全部淹没。。这件事听起来就是神话。。我不信。。几年前历吏学家。科学家及神学家按圣经记裁的地点组队开始考证。。结果发现。。被海水淹没的战车。枪炮等物全部被打捞出水。。现以在埃及博物馆展出。。对此事你又怎么想哪。。 。

虚云和尚经典语句



不可妄拟天心为己心!
这可是两昆仑的天条了!

古来修行开悟的祖师大德都是我们的楷模,有时候,他们的一句话,我们听后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虚云老和尚是近代得道高僧,据说他无时无刻不在禅定中,可见其修行功夫之深,以下摘录虚云老和尚的10句禅语,只要你用心去读,一定也能破迷开悟,看懂人生。

1、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修行功夫的浅薄与深厚,关键在于自己的用心,要用心去修,才能得到佛法的真谛,保持一心不变,不存二心,自然思想纯净,无任何妄念杂想,修行则容易得道。

2、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佛法的根基就在于“戒、定、慧”这三个字上,所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这就是修行的方法。从戒入手,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渐渐的安定自己的内心,由定自然生慧,有了智慧就不再迷茫了。

3、年轻不知好歹,把宝贵的光阴混过了,老病到来,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变为死也苦,活也苦,这就是“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很平常的一句话,道出了人一生的“因果”规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的时候,身强力壮,思维敏捷,如果不抓紧时间用功,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到了老的时候,什么也不行了,看什么,做什么都是苦,这不是自己所做的“因果”吗?

4、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这句禅语还是强调年少的时候一定要勤奋精进,须知人生“无常”,你总以为来日方长,等到“无常”来临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凡事都要做到“预则立”,有备无患,心中坦然,难道不是更加自在吗?

5、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我们所认为的修禅定,学佛修道,总以为要找个安静的地方盘起腿来打坐,这就是修行了,实则不然,修行可以无时无处不在,如果能够在动中也能时刻保持“内心”的安然不动,这才是真正的工夫啊!虚云老和尚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一天之中,无论“行住坐卧”,看起来与旁人没有差别,实际他无时无刻不在禅定之中。

6、中下根人,常被境风所转。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行人遇着利风,便生贪着;遇着衰风,便生愁懊;遇着毁风,便生嗔恚;遇着誉风,便生欢喜;遇著称风,居之不疑;遇着讥风,因羞成怒;遇着苦风,丧其所守;遇着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这段禅语意义非常深刻,人们生活在这个“尘世”当中,自然会与外界的环境和人产生种种关系,如果没有一定的修行功夫,内心把持不住,就很容易为“境界”所动,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很形象的案例,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赶路,两人都不骑驴,别人说他们父子真傻,有驴都不知道骑,儿子骑驴,别人说儿子不孝,父亲骑驴,别人说父亲不慈,两人都骑驴,别人说他们虐待自己的牲畜,最后他们父子干脆把驴抬起来走,别人说这两人都是笨蛋。究竟是谁说的有道理呢?其实都有道理,关键是他们自己意志不坚定,为“境”所动而已,用但丁的一句名言来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修行更是如此,自己的心要安定,不随“境”转就是真功夫。

7、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

这一点戳中了所有的凡夫,没有一个人不在“财、色、名、利”这四个字中打转,终其一生,到了最后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发现自己似乎什么都没做,一切都带不走,须知“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能带走的只有自己的业力,继续在生死中轮回。

8、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坐禅不能一味的枯坐,而应该保持身心调和,如果一味枯坐,要么身体不适,要么心里执着,始终会不得要领。一旦身心调和,自然会感觉十分舒畅,修行便容易开悟。

9、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看过《了凡四训》的朋友都知道,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断恶修善,当然,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已经算是人中豪杰了,但是最终并不能开悟得道,原因是断恶修善只能为自己积累福德资粮,如果不能明心见性,彻底去除“我执”,内心就还会有“善”与“恶”的分别,六祖慧能开示说:“禅者不思善,不思恶,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即可顿悟菩提。”所以修行还是要从“心”上去下功夫,不可执着于所修的福报。

10、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修行的根本在于修“心”,佛教中讲修行的方法有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其实说到底,这六波罗蜜最终目的都在降服“自心”。只有调服自心,才能明心见性,悟道成佛。

本文由“修善无上”原创独家发布。欢迎关注留言,文中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交流探讨!

解析种种预言,破解时事黑幕:ss.uk.ms 或 mmk.dyn.mk
一网阅尽天下事,不畏乌云遮乌云!

虚云老和尚最后遗言
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生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中下根人,常被境风所转。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行人遇着利风,便生贪着;遇着衰风,便生愁懊;遇着毁风,便生嗔恚;遇着誉风,便生欢喜;遇著称风,居之不疑;遇着讥风,因羞成怒;遇着苦风,丧其所守;遇着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昔明代罗殿撰有醒世诗曰:
  急急忙忙苦苦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谁能脱离这诗的窠臼,谁就是大解脱人。
  拾得大士传的弥勒菩萨偈曰: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
  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又偈曰:
  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
  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
  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
  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
  好耳朵就是顺风耳,什么话一听到,都知道说的什么。
  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大肚能容撑不破,遇缘应机,化生办事,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内容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
  静坐之重要: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净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
  何谓戒定慧?防非止恶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曰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曰慧。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即由定生慧。
  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
  因为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从朝至暮,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所以沉沦苦海。
  年轻不知好歹,把宝贵的光阴混过了,老病到来,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变为死也苦,活也苦。这就是“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现在你我生死未了,就要生大惭愧心,发大勇猛心,不随妄想习气境界转。
  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凡关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归正轨,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贪口腹,见利忘义,则杀心不起。杀机若息,劫运潜消矣。
  五戒者,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此五戒名曰学处,又名学迹,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路径,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功德故。
  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前清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京,我那时跟光绪帝、慈禧太后们一起走。中间有一段,徒步向陕西方面跑,每日跑几十里路,几天没有饭吃。路上有一个老百姓,进贡了一点番薯藤给光绪帝,他吃了还问那人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
  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至出生后,就以财为主。广慧和尚劝人疏于财利,谓:“一切罪业,皆由财宝所生。”所以五欲第一个字就是财。人有了钱财,才有衣食住,才想女色,娶妻妾。人若无财,什么事都办不成,可见财的厉害了。
  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能动静忘怀,利水清月现。
  出家有四种:
  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
  二、身在家,心出家——虽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
  三、身心俱出家—— 于诸欲境,心不生顾恋。
  四、身心俱不出家 —— 受用妻子,心生耽染。
  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至。
  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
  跏趺坐时,宜顺着自然正坐,不可将腰着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
  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
  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着魔。
  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和尚……闲的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就是虚云老和尚预言的中国晚清到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