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国学老师孟子经典语录

国学老师孟子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国学老师孟子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国学老师孟子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国学老师孟子经典语录



  孟子云:知耻而后勇。指的是一种在遭受磨难与打击后,在困境面前,毫不气馁、决不后退、决不自暴自弃,而是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耻辱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既是一种障碍,又是一种锻炼。人似乎在知耻后,才可能有卧薪尝胆的决心和勇气,否则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固步自封,只能是愈发失败。   认识自己似乎是战胜自己的前提,不知己不知彼如何能取得胜利?很多时候我们都自认为很了解自己,忙碌中无暇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殊不知最容易被欺骗的恰恰是自己。我们总善于为自己编织很多自欺欺人的借口,披上很多自我保护的外衣,结果一阵纷乱之后被打倒的竟是自己。   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就像没有无缘无故的胜利一样。不要见不得失败,很多事物都是这样,有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输了没关系,重要的是不服输。 所谓耻者,不足也。知不足而后勇,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可成大勇。 秦穆公曾三败于晋,誓不服输,养精蓄锐,发愤图强,终杀败晋军,威震诸侯。   越王勾践被俘吴国,养马多年,卧薪尝胆,历尽磨难,终横扫吴国,成就霸业。 宋岳飞不忘“靖康之耻”,率军转战疆场,精忠报国 屡立汗功,名扬千古。 清蒲松龄曾屡试落第,受尽嘲笑,矢志不渝,励精图治,终著《聊斋》,世代留芳。 当然,儒家也讲理想人格应是“智。  仁。勇”。 其中“勇”从保守的意义来讲就是“知耻”,“知耻近乎勇”或“知耻而后勇”。也可以理解为:知道自己耻辱而后改过迁善,这也是一种勇敢。概括就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国学老师孟子经典语句



兼具高超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一一《孟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是由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与其学生万章、公孙丑一起完成的。《孟子》共七篇:《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中梁惠王篇、滕文公篇、万章篇、尽心篇等都记载有丰富的社会经济史料。《孟子》一书仅有三万余字,在这有限的篇幅中,却表现出了孟子儒家思想的精华。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与“法先王”的主张,确立了“天人相通”的理论,发展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弘扬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思想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后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孟子》一书语言精辟,文字流畅,如珠走玉盘,气势恢弘,雄辩机巧,极富文采,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堪为佳作。

《孟子》一书所集中反映的核心思想主要有如下方面:

(1)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侧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侧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他认为仁、义、礼、智都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性善论是一套唯心主义的说法,不过,孟子以性善论作为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2)道德论

“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家与家的战争。“仁”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思想范畴,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孟子也最重仁。孟子对于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由此而生“仁、义、礼、智”四德,其中心点是“仁”。还进步论述“仁、义、礼、智”四者的关系。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3)政治及经济观

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梁惠王》上),并在经济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仁政措施。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提出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经济理想,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这种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的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思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最古老的散文总集一一《尚书》

《尚书》原名《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战国以后,儒家尊称其为《书经》,两汉始用今名。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尚书》是孔子整理的,共一百篇,其内容上起传说中的帝尧,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按时间顺序可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

《尚书》收录了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的,不尽可靠。“典”是对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诚土众的哲词;“命”是君主的命令。还有以人名为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戟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ー,当为后人的著述。自汉朝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就文学地位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据《佐传》等书记载,在《尚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汉书艺文志》已不见著录。叙先秦散文当从《尚书》始。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下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历代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星行的《尚书今古文注疏》等。

明以前,也没有什么国学,各大家也都是在儒学领域建树不同。到二陈一朱,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搞了个合订本,统称四书五经,开始八股取士,这算国学定型。现代我国科学文化,不管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主要是跟着西方走,而西方并没有统一的思想文化,也就没有统一的“世界学”,所以就没有新国学。现代经典同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