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正想要阅读恶之花经典语录赏析,想要了解恶之花经典语录赏析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恶之花经典语录赏析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恶之花经典语录赏析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恶之花经典语录赏析
恶之花经典语句赏析
这种可怕的番都看的下去 真英雄【我坚持了两分钟我会乱说】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把今天的最后一个回答奉献给你。出自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当时为某中学读物写的,笔触稍稍稚嫩了些。但比较全面。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A1MzM4Mg==&mid=201656365&idx=1&sn=a78b60d31cbe5ebdcec34bbef8d85022#rd波德莱尔:我爱回忆那没遮掩的岁月2014-12-20天际1号
导读:
他灵魂里有不灭的光。他描述丑恶,却在这丑恶的世间寻找圣洁;他生于深渊活于深渊并陶醉于深渊,深心里却渴望光明、纯净和喜乐;他在人间被利刃刺过,他诅咒时间、诅咒生命,却仍渴求这腐朽的冬季有“西下的太阳那短暂的温和”;他一生风流,但女人从他这里拿去的比他得到的更多;他置身深渊,却从恶中寻到了善,从泥泞中开出了花朵。他就是夏尔·波德莱尔。如果你渴望从诗中获取柔软的慰藉和天真的颂歌,请不要读《恶之花》。正如诗人自己所写,“海是你的镜子。你在波涛无尽、奔涌无限之中静观你的灵魂,你的精神是同样痛苦的深渊。”[i]
1857年6月25日,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1821.4-1867.8)的诗集《恶之花》初版发行,发行之初便引起了巨大的争议。8月,法国司法部开庭审理《恶之花》一案,以“触犯公共道德和善良风俗”的名义罚款300法郎,并强制删除其中六首“淫秽诗歌”。同月,福楼拜致信波德莱尔,赞《恶之花》“光辉耀眼,犹如星辰”。《恶之花》以恶为美的思想观念为波德莱尔带来了“恶魔诗人”、“坟墓诗人”的称号,其创作手法上结合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三种形式,成为法国诗歌史上起程转折的巨著,波德莱尔本人也凭借着一部诗集成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鼻祖。但直至1946年,法国最高法院才允许《恶之花》申请复审,1949年才撤销原判准许《恶之花》在法全文出版,并为波德莱尔恢复名誉。
《恶之花》不是单纯依写作年代先后排序的诗歌合集,而是根据主题和内容分成六个诗组,分别是:忧郁和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反抗、死亡,其中每组都与前后关联。诗人按照精心排布的结构铺展了一条清晰的路,一条诗人内视而后向读者呈现的心路。在这条路上,“每天我们都向地狱迈进一步,穿过恶浊的黑夜却并无反感”[ii]。
第一部分忧郁和理想是诗集的核心内容,占整本书的三分之二。此部分是波德莱尔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波德莱尔六岁丧父,七岁母亲改嫁。波对优雅美丽的母亲怀有一种超越亲情的爱恋,与继父的关系更是情敌一样剑拔弩张。母亲改嫁之事对波影响非常之大,以致他在之后的诗中常自比俄瑞斯忒斯[iii]、现实版的哈姆雷特[iv]。对母亲爱慕又排斥的奇特心理造就了诗人复杂的性格,也为诗人不同寻常的爱情埋下了伏笔。开篇一首《祝福》几乎涵盖了诗人的一生:自诗人诞生母亲就惊恐万分,骂道“我宁愿生下来的是一条毒蛇”;想爱的人胆战心惊或远远看着;妻子掏出他的心脏“满怀着轻蔑把它扔到地上”;宁静的诗人却举起虔诚的手臂,认为“痛苦是唯一的高贵,因为它只用纯净的光明制造”……像信天翁——高傲的云中之君落入凡间,对美的天赋反而令诗人步履维艰。一边怀着神圣虔诚的心怀想从前的生活(也许是梦想中的生活)、那没有遮掩的岁月,一边笃定地认为那种美可望而不可即,更不能为他这种活在“痛苦的深渊”中的人所拥有,只能停留在虚幻中叫人仰望;认为一颗深似渊谷的心只有麦克白式罪恶的灵魂才能满足。诗人就是这样在对美和痛苦的追逐中逐渐坠入生活的谷底,而爱情——这生活的花饰,恰是深谷里那星点阳光,是宁静所在的地方。
波德莱尔的爱情处处充斥着矛盾。1839年18岁的波德莱尔中学结业,迷恋上红发犹太妓女萨拉,他为她赎身、替她租房、供她玩乐,将她奉为自由的榜样,自己负债累累,最后甚至患上了淋病。21岁时波继承了生父留下的一大笔遗产,开始频繁出入娱乐场所,期间波与一位在剧院跑龙套的女孩——有着四分之一黑人血统的、充满野性美的“黑维纳斯”让娜·迪瓦尔同居,第二年染上梅毒,此后终身难愈。颓废糜烂的生活之外还存在着一位让诗人精神上深深爱恋的女人:高贵典雅、美丽迷人、有着相当的艺术修养的“白维纳斯”萨巴蒂诶夫人。1852年波匿名向萨巴蒂埃夫人寄送了第一首诗歌《给一位过于快乐的女郎》,此后两年又陆续匿名寄送了《活的火炬》、《精神的曙光》、《全部的她》等诗作。几乎是同时,波还热烈追求着美丽狡黠、充满青春活力的碧眼美人、女演员玛丽·多布伦。他回忆萨拉,称她为“肮脏的女人”“可怕的犹太妓女”[v];他一边赞美一边诅咒让娜,但与让娜纠纠葛葛二十年,在让娜中风时送她至疗养院照顾终老;他在匿名信中极尽温柔地称颂萨巴蒂诶夫人,视她为充满幸福的天使,却在她以身相许的第二天致函要求分手;他深知玛丽的善变、知道她游走于剧作家邦维尔和自己之间,依然甘愿在爱情中饱受嫉妒的折磨……他几乎是生来喜欢在痛苦中获得甘泉的,而爱情只是追求痛苦的一种手段,一种沉溺和解脱的方式。精神中澄明的部分(理想)与污浊的部分(忧郁)一再交错,最终虚无战胜了希望,此时爱情已不能再带来慰藉,诗人发出“雪崩啊,你可愿带我一起坠落”[vi]的呐喊。
第二部分诗人将视角由自身转向外部,用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真实的、肮脏和华美共存的巴黎。这里有烟囱和钟楼、庄严的赞美钟声,还有让人梦想永恒的苍天;这里有酷烈得足以击散忧愁、“让大脑和蜂房都灌满蜜糖”的太阳;这里也有贫贱而美丽的红发女乞……这里是底层的巴黎,世俗却真切的巴黎。然而巴黎在变!诗人看到一只天鹅如流亡者逃出樊笼,看到街上走过七个宿命酷似的阴森的老头,看到曾惹人怜爱如今弯腰驼背的丑老太婆,看到这些八十岁的夏娃悲喜交错的一生,“一切,甚至丑恶都成了奇观”[vii]。这一片可怖的风光朦胧遥远,最终令诗人熏然欲醉。
光明和友爱求而不得时,醉酒者开始祈求在一种不知疲倦的狂热中逃入非非梦想的天堂。这便是第三部分“酒”。而虚无和混乱最终招致毁灭。这个病态的世界处处充斥着畸形和丑恶的花朵,就如第四部分“恶之花”中的女同性恋者还有诗人自己那秽乱的爱情。这残酷可笑又没玩没了的游戏引起了诗人的自我憎恶,狂饮痛苦的灵魂最后招致反抗。为了那光辉美丽的日子,诗人喊道,“该隐之子,升上天宇把上帝扔下来!”[viii]他将撒旦称为最博学最俊美的天使,请他“怜悯我无尽的苦难”,似乎只有死亡是唯一的慰藉。第六部分诗人充满向往地描述了多种形式的死,情人之死、艺术家之死…最后高呼,“只要这火还灼着头脑,我们必深入渊底;地狱天堂又何妨?到未知世界之地去发现新奇!”[ix]《恶之花》以此句结尾,全书看似颓唐实则每一篇都在绝望中奋力抓着一线希望,这朵开放于法国诗歌过渡时期的奇异的花在波德莱尔晚年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波德莱尔不但诗才横溢,同时还身兼译者、时尚达人和麻辣评论家。他撰写的艺术评论语言犀利、文风洒脱,痞气十足,意气也十足;他翻译了多部美国作家爱伦·坡的诗歌与小说,在法国大受欢迎。但波德莱尔一生潦倒,即使晚年荣誉等身经济状况也未得到该改善。1863和1864年波为债务和疾病所困多次出售作品版权未果。1867年波德莱尔在母亲怀抱中去世,次年莱维出版社以1750法郎的价格购买了波德莱尔作品出版权,此后《美学珍玩》、《巴黎的忧郁》、《我心赤裸》等陆续出版。在《我心赤裸》中波德莱尔写道,“一个人最终会很像他愿意成为的那种人。”波德莱尔放荡于深渊,却在精神上处处呈现出美的光华,正如诗人自己所说,“我的青春是一场晦暗的风暴,星星点点漏出明晃晃的阳光”[x]。
[i]出自《人与海》一诗,第39页
[ii]出自卷首语《告读者》,第5页
[iii]俄瑞斯忒斯,希腊神话人物,阿伽门农的儿子,因母亲弑夫另嫁而弑母为父报仇
[iv]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人物,因杀叔父弑兄娶嫂而杀叔为父报仇
[v]出自《你能把全宇宙放进你的内屋》、《某夜我在可怕的犹太妓女身旁》,第62、78页
[vi]出自《虚无的滋味》,第187页
[vii]出自《小老太婆》——给维克多·雨果,第217页。Victor Hugo,法国作家。
[viii]出自《亚伯和该隐》,第298页。亚伯和该隐是亚当的儿子,耶和华看中亚伯的供奉,该隐怒,杀其弟,遂受罚永世流浪。
[ix]出自《远行》——给马克西姆·杜刚,《恶之花》1861年版最后一首。Maxine Du Camp,法国作家和旅行家。
[x]出自《仇敌》,第31页
http://weixin.qq.com/r/EEzO1vHE5ayarbW19xkC (二维码自动识别)
第一话
我居踞碧空 神秘如狮身女妖
如雪的灵魂与天鹅之羽的洁白相融
对扭曲作态的身姿充满厌恶
我从不哭泣 也不会傻笑
-----出自《恶之花》第17首《美》
向最亲爱的 最美的天使
她给我的心里注满了光明
向我永远崇拜的偶像
敬献上我永存的祝福
她仿佛是一支韵味无穷的歌曲
弥漫在我的生命之中
又往我如饥似渴的心里
倾入无限的憧憬
这个使我可爱的小屋生香的香囊
散发着永远新鲜的芳香
这被人遗忘的香炉
透过黑夜升起绵绵的香雾
----- 出自《恶之花》第94首《颂歌》
第二话
我知道痛苦是唯一的高贵之宝
现世和地狱决不能加以侵蚀
要编我的神秘的花冠,那就需要
依靠一切时代和整个世界的助力
因为只有从原始光的圣炉之中
汲取来的纯光,才能将它精制
凡人的肉眼,不管怎样光辉炯炯
总不过是充满哀怨的昏暗的镜子
----出自《恶之花》第1首《祝福》
第三话
正是恶魔,拿住操纵我们的线!
我们从可憎的物体上发现魅力
我们一步步堕入地狱,每天每日
没有恐惧,穿过发出臭气的黑暗
----出自《恶之花》序章 《致读者》
望采纳哦~~~~
“我之所以会对这个睡着的小王子这么感动,是因为他对玫瑰花的忠诚------玫瑰的影像因他儿发光,就像是燃烧的灯火,即使是他睡着了。”不仅是飞行员因小王子的忠诚而感动,看到这句话,我觉得可以理解每一个人对这本书的感动,哪怕是一朵骄傲的,喜欢撒谎的,不知天高的后的,让人有些小讨厌的玫瑰,因为小王子的忠诚也会有迷人的辉光,而对玫瑰忠诚的小王子让人无法不动容。 小王子经典语录赏析1、狐狸:你看,看到那边的麦田了吗?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麦田无法让我产生联想,这实在可悲。但是,你有一头金发,如果你驯养我,那该有多么美好啊!金黄色的麦子会让我想起你,我也会喜欢听风在麦穗间吹拂的声音。 2、想起你,我会很幸福的,你知道我也看着星星啊。所有的星星将会有着生锈辘轳的井,所有的星星都会流出水来让我喝…3、“人群里也是很寂寞的。”蛇说。4、我会住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面,在某一颗星星上微笑着,每当夜晚你仰望星空的时候,就会像是看到所有的星星都在微笑一般。 5、小王子:你知道–当你感觉到悲伤的时候,就会喜欢看落日…6、泪水的世界是多么神秘啊!7、当你抚平你的忧伤的时候,你就会是我永远的朋友,你要跟我一起笑。8、因为忘记自己的朋友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朋友,如果我忘记了小王子,那我就会变得和那些除了对数字感兴趣,对其他事都漠不关心的大人们一样了…9、如果有人钟爱着一朵独一无二的盛开在浩瀚星海里的花。 那么,当他抬头仰望繁星时,便会心满意足。他会告诉自己:“我心爱的花在那里,在那颗遥远的星星上。”可是,如果羊把花吃掉了。那么,对他来说,所有的星光变会在刹那间暗淡无光!而你却认为这并不重要!10、玫瑰花:“我并非如此的弱不禁风…夜晚的凉风对我倒有好处。 我是一朵花啊。”11、狐狸:如果你驯养我,那我的生命就充满阳光,你的脚步声会变得跟其他人的不一样。其他人的脚步声会让我迅速躲到地底下,而你的脚步声则会像音乐一样,把我召唤出洞穴。12、小王子:我在想星星们闪闪发亮是不是为了要让每个人找到回家的路。 他说:“看,我的那颗星星,恰好就在头上却距离如此遥远!”13、狐狸说:“对我而言,你只不过是个小男骇,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只不过是只狐狸,就跟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然而,如果你驯养我。 我们将会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14、小王子:人吗?我想大概有六七个吧,几年前看到过他们,但我不知道在哪能找到他们,风把他们吹散了,他们没有根,活得很辛苦。15、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 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会觉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16、驯养的意思:”这是常常被人遗忘的事情。“狐狸说道,”它的意思就是建立关系。“17、人不应该听花说些什么,只要欣赏她们,闻闻花就够了。 18、就像水一样因为辘轳和绳子,使得你让我喝的水有如音乐一般。你记得吗?它是如此凄美。19、玫瑰花:哦,如果我想跟蝴蝶交朋友的话,当然就得忍耐两三只毛毛虫的拜访咯。我听说蝴蝶长的很漂亮。况且,如果没有蝴蝶,没有毛毛虫,还会有谁来看我呢?你离我那么远…至于大动物,我才不怕呢,我有我的力爪啊。 20、小王子:我那时什么也不懂!我应该根据她的行为,而不是根据她的话来判断她。她香气四溢,让我的生活更加芬芳多彩,我真不该离开她的…我早该猜到,在她那可笑的伎俩后面是缱绻柔情啊。(经典语录)花朵是如此的天真无邪!可是,我毕竟是太年轻了,不知该如何去爱她。 21、夜里,你要抬头仰望满天的星星,我那颗实在太小了,我都没发指给你看它在哪儿。这样倒也好,我的星星,对你来说就是满天星星中的一颗。所以,你会爱这满天的星星…所有的星星都会是你的朋友。 一 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利的《小王子》一书,自从1943年在纽约问世以来,被译成42种文字,多次再版,经久不衰。 ①《小王子》曾被多次改编成话剧和电影,盛演不断。《小王子》已被选入许多西方国家的教科书,成为青少年的必读书籍。人们不禁要问,产生《小王子》现象的原因何在? 我想,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瓦对圣·埃克苏佩利评论中的一段话或许是对上述问题中肯的回答:“《小王子》在其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也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 ”“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处处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② 这是一个平实无华的童话,既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故事在平淡的铺叙中展开。《小王子》这部精美的作品之魅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象征意义,就在于其象征意义的或明或暗。 二 正如法国文艺评论家阿?爱华德所指出的:“象征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既满足我们描写现实的愿望,同时也满足我们超越现实界限的愿望。它给我们具体的东西,同时也给我们抽象的东西。”③圣·埃克苏佩利借助象征这一艺术形式,使用暗示的手法,在《小王子》一书中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既针砭了时弊,鞭挞了世界上的丑恶现象,“又展示了一个延绵不断的经验流中的人生本质”④,试图指出一条通向人类文明“理想境界”的道路。 一、《小王子》中运用的象征是扎根于现实的。圣·埃克苏佩利以哲人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跨越时空的界限来研究长期积累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经验。这篇童话是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升华的人生哲学的集中表现。正如加缪在谈及神话时指出的:“像最伟大的艺术家们一样,梅尔维尔把他的象征建立在具体之上,而不是在梦的质料之中。 神话的创造才具有天才的特性,仅仅是因为他将神话置于厚实的现实之中,而不是置于想象的流云之中。”⑤圣·埃克苏佩利将童话置于丰富的现实生活之中,让象征在现实中扎根。 圣·埃克苏佩利,首先是实乾家,是功勋卓著的飞行员,其次是作家。 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他切身经历的描写,而且也是其人生经验的总结。他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飞行于安第斯山上空的云雾之间;他飞越大西洋和撒哈拉大沙漠,来往于欧美大陆。他曾在沙漠中濒临死亡,奋力挣扎,最后得到营救;大敌当前,他为救国救民,不顾伤残的身体,继续顽强地在天空中与法西斯的飞机搏斗,直到为国捐躯。 圣·埃克苏佩利是“开拓航线的先锋,以其坚韧不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为法兰西之翼增添异彩。”⑥“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发出真实的鸣响。”⑦他的童话及其象征都植根于现实之中。不过,其中有的直白,有的含蓄,有的寓意深邃。 文本中第一类象征直白而透明。 诸如:醉心于权势的孤独的国王(政治权力的象征),贪得无厌、一味追求金钱的市侩(金融权力的象征),学究气十足、脱离实际的地理学家(精神权力的象征),孤芳自赏的虚荣迷,因循守旧、缺乏独立思考,但具有实乾精神的点灯人,忠于职守的扳道工,以及盲目的铁路乘客,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人物。 他们源于现实生活,性格突出,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更具有象征意义和普遍意义。 第二类象征需经过仔细揣摩、反复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这类象征都取材于生活,且为我们所熟知。比如:“蛇”、“狐狸”、“花”、“回声”、“水与井”等象征什么?寓意何在?若停留在表面,就会莫明其妙;若经过思考,能像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那样,为这些象征在“历时性横组合轴”与“共时性纵组合轴”上定位,那么,就可理解这些象征的真正寓意了:“蛇”是具有强大威力、猜破一切谜底的死神;“狐狸”是最纯洁、最智慧的动物。 作者通过他的嘴道出了交往的秘诀:为了交朋友,就必须经过“驯养”,建立联系,树立责任感,必须“用心灵洞察一切”;“花”是爱和幸福的象征,她置身大地,网织联系,认为人是一种无根的、只有虚假自由的生灵,只不过是风和命运的玩物。她娇弱而任性,需要友谊的抚慰和爱的浇灌;“回声”反映了生活在地球上感到的孤寂和惶恐心情。 地球上如同荒漠一般空旷,没有人间的温暖和真情,令人茫然若失。“水与井”寓意深刻:“水”可以给飞行员解渴,是其生命的源泉,但对小王子来说,“水”仅仅是他的精神食粮。他们在沙漠中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发现并“唤醒”了一眼“井”。飞行员于荒漠之中,用这纯净的神奇之水接受“洗礼”,水“像一件礼物似地慰藉心田”,⑧他从而得到了思想的净化。 第三类象征则具有深层意义,须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高度对该童话加以审视,进而深入挖掘,方能领悟其潜在于童话文本之中的深刻寓意。 1) 小王子是一个神奇人物,具有随意在星际之间遨游的超人能力。 他满头金发、身着长袍,既无国籍,也无家园,生活在人类社会之外,不受任何陈规陋习的束缚,是无牵无挂而又天真无邪的传奇式的儿童形象。他是永保童贞的天使之化身,是智慧和真理之源泉,是作者理想之象征。 在小王子那不曾被玷污的、纯净的内心世界里,没有贫富之分,没有金钱的诱惑,更没有仇恨、贪欲的立足之地。 他充满了希望了解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执着探求的欲望,他在沙漠之中与飞行员巧遇之后,就友谊、金钱、“爱的责任”、价值观念等问题不停地提问,而且一定要“问个水落石出”才肯罢休。正因如此,小王子才更容易引起世界各国儿童和曾经是孩子的大人心灵上的共鸣,被他们所接受并得到他们的认同,才具有更加普遍的象征意义和审美意义。 2) 小王子和飞行员之间的难以沟通或不理解,并非凭空臆造,这恰恰是作者着力揭示的客观存在的矛盾。此种“难以沟通”,不正是儿童的内心世界与大人们的内心世界之间格格不入的象征吗? 世界的复杂性和现实的残酷性致使小王子得不到他所提出问题的满意答案,为此他感到忧郁不安,甚至悲伤地哭泣。 感情脆弱,固然是其哀戚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却是他探求真理的执着与荒诞世界的抵触、撞击乃至势不两立。小王子的价值观与大人们的价值观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以小王子为代表的儿童的精神世界纯洁无瑕,充满真情和温馨。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直接的、自然的,未曾经受现代文明的污染并且摆脱了“大人们的逻辑”的束缚。 至于大人们的精神世界,尽是“清规戒律”,尽是现代文明污染的痕迹,大人们屈从于外部世界的压力和金钱的诱惑,有的甚至是惟利是图,丧失了真情。在这截然相异的两个精神世界之间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连接的桥梁,何以进行沟通,何以相互理解呢?请看下例: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漂亮的粉红色的砖房,窗户上摆着绣球花,屋顶上落着成群的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有多么漂亮。 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此时他们就会叫起来:“多么漂亮的房子啊!”⑨ 这个例子表明,儿童丝毫没有市场交换价值的概念,大人们则认为物品的交换价值是第一性的。换言之,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语言符号系统仅有“富于诗意的价值”;而在大人们的精神世界中,语言符号系统却被“实用功能”所主宰。 因此,当小王子使用语言符号系统中“具有绝对诗意价值(或者说象征意义)的能指”与飞行员对话时,他否认后者语言中“所指的一切直接的意义、约定俗成的价值”,而失去童心的后者却只能使用语言符号系统中“具有实用价值的能指”⑽回答小王子的提问。这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在两个截然相反、分别属于两个特殊对话者的语言符号系统之间,怎么能建立联系、进行交流和沟通呢?这就是小王子与飞行员初遇时无法沟通的症结之所在。 小王子属于儿童世界,没有任何约束和桎梏,他使用不受社会法典限制的“非大人”的语言通行无阻。小王子虽然接受了“大人们世界”语言系统中的能指符号,但却随意借助这些能指符号,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即表达他赋予了新的含义的所指。 另外,儿童世界中有自己的是非标准,独特的评价体系。儿童们以此去判断客观事物,从而有别于世人和那些凡夫俗子。“蟒蛇吞吃大象”不等于“帽子”的例子即是最好的说明。关于飞行员儿时所绘“蟒蛇吞吃大象”的图画,大人们都把它当作“帽子”,这个在童话一开始时由飞行员讲述的故事在“大人们”看来滑稽可笑,但它却成了童年时代的作者测验大人们是否有“正确理解能力”的一个试题。 其实,故事的逻辑是按儿童世界的“非大人”语言演变和发展的。大人们参照约定俗成的法则,不可能理解儿童世界独特的能指含义。只有童心未泯或恢复了童心的大人们,才能与小王子相互理解,进行交流,沟通思想。飞行员在找回了失去的童心,用心灵去观察一切之后,才真正与小王子建立了联系(当然,其间已经经过了“驯化”阶段)。 他肩负着“责任感”,进而发出了“爱是一种责任”的呼吁。让人类“多一份爱心”,少一份仇恨和残杀,便是圣·埃克苏佩利撰写“小王子”这部传世之作的主旨。同时,作者在这部战争中完成的作品里,通过对“人类之爱”的呼吁,不点名地谴责了法西斯的罪恶行径。 3) “沙漠”则是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净土,是脱离尘世污染的人间天堂的象征。 这种环境最适合人们进行反思和遐想,从而完成现实与想象的交融和转换。飞行员与小王子二者都认同的生活氛围包括:天空、星星、寂静、黑夜。而“沙漠”恰似天空,无比辽阔,远离尘世,是布道和听道的最佳场所和圣地。谎言的诱惑、金钱的毒害、惟利是图的价值观在这里没有立锥之地。 那么,造成现代社会中灾难重重、生灵涂炭以及形形色色畸形人物肆虐于世的根源何在?回答很简单:其根源就在于现代文明毁坏了人们纯洁的心灵,使人们欲壑难填,使人们相互疏远,忘却了友爱、团结和真诚。在小王子半途而废的神奇旅行之中,在回归沙漠后,飞行员———一个尚未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的大人,终于发现了本质的东西及其所蕴含着的更深层的象征意义。 沙漠中时而出现的幻影象征着没有冲突、没有战争、没有矛盾、到处充满着友谊和人类之爱的美好世界和未来。但能否将幻影变成现实,对作者来说,就仍是一个大写的未知数。但作者始终认为,沙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4) “小王子之死”象征着纯朴的心灵与圣洁的沙漠之融合,象征着从错综复杂、荒诞无稽的人际关系中的超然解脱,象征着一个新的生命走向美好未来的开始。 同时,“小王子之死”也是地球上成千上万个像“莫扎特一样的天才”受到充满铜臭味的“现代文明”的摧残而夭折的象征。最初,小王子受到外部世界的诱惑,开始了寻求真理的神奇旅行。历经各种考验之后,他发现,到处是荒唐与龌龊,到处是黑暗和被扭曲了的心灵。为此,他灰心丧气,在哀婉而留恋、安详而静谧的氛围中离开了人世。 对于他,停留在地球上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因为,人类世界美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摧残;真情与友谊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破坏;纯洁与高尚无时无刻不在遭到玷污。小王子之死,意味着他对横遭污染、满目疮痍的人类社会的断然拒绝。 综上所述,《小王子》一书蕴含着许多全方位、多层面的象征。 它们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直白的象征,自然生动,饶有一针见血的意味;含蓄的象征,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深邃的象征,事近而喻远,深奥难解。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思想的局限,作者不便直抒胸臆,其真知灼见只好通过寓意深刻的象征来表述。 二、《小王子》的象征意义究竟是如何表现的呢? 首先,《小王子》的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是通过童话结构模式来完成的。 作者承袭了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中的约定俗成的“叙事性范型”,以童话形式为载体,让“英雄离家远游”,去“追寻奇迹”⑾,其旨趣在于,使用童话这一超历史、超文化的“超语言”⑿,以象征手法展示人生经验的起讫和转折,将“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传示给他人”⒀,进而捍卫人类文明中被扭曲、被破坏了的价值观。 列维?斯特劳斯把神话比喻为交响乐的总谱,既有横向上的旋律,又有纵向上的和声。⒁童话亦是如此,其意义,或者说象征意义,是在纵横交错的关系网中得到确立的。 《小王子》的叙事结构模式如下: 英雄离家远游:先后到七个星球去旅行。 追寻奇迹:英雄经历考验和诱惑,未达目的,继续前进。 找到答案:直至来到地球上,终于找到了答案。 结局:英雄之“死”。 从童话规则的角度审视上述叙事结构模象征意义上奏效的机制。 就大致构架而言,上述模式与普洛普在《童话形态学》中提出的模式相似:英雄远走———寻求奇迹———经历磨难———结局;但又有所不同:这里小王子执着追寻的既不是什么“奇迹”,也不是什么魔力无边的器具,而是以“打破沙锅问到底”⒂的精神去探求某种道德和哲学的秘密———人生的真谛;这里,没有什么三头六臂的魔王和巨龙,小王子所遇到的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缺陷或有毛病、荒唐可笑的人,因而令其失望,他不得不继续到其它星球去探寻;最后来到地球上,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爱是一种责任”,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找到友谊和幸福,“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肉眼是看不见事物本质的。 ”结局部分,一反童话中英雄找到幸福,与心上人结为百年之好,多子多孙的大团圆的常规,而是在凄婉而阴郁的氛围中,以小王子之“死”———或者说离去———来了结一切。童话中这一含蓄的结尾预示着小王子并没有死,他或许回到了自己的星球上。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消除了丑恶现象,人间充满了温暖、真情和友谊,他可能还会回来。 与其它童话的模式相似,《小王子》具有童话的普遍意义和象征意义,传示了人类世代秉承的集体的、普遍的审美理想;与其它童话有所不同的是它注入了作者特殊的人生经验和价值取向。圣·埃克苏佩利在与天奋斗,与飞机奋斗,与社会奋斗的过程中,看破了红尘,彻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为了表达其人生经验和价值观,他选择了童话这一模式,变习见为新知并运用象征手段,加以升华,使之更具有普遍意义和哲理意义。 童话模式传输的是具有深层含义、象征性极强的信息,可谓“辞约而质丰”。应该说,童话是神话的赓续。对于原始初民,自然界是神话的异己力量;对于现代人,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也是神话的异己力量。 于是出现了“现代文学趋于神话”的倾向,“新寓言派”作家形成了强大的阵容。⒃《小王子》的作者,利用童话或者说神话这种形式,通过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故事,表现现代社会与人之间的矛盾,表现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灵扭曲和摧残,就是其中的一例。在《小王子》这篇给“曾经是儿童的大人”看的童话中,不仅充满了爱憎分明的真挚情感,而且闪烁着哲理的光辉。 透过嘲讽的词句和象征性的隐喻,读者可以领会到作者清醒的理智及其对恶势力摧残人世的憎恶和对荒诞的现实社会的失望。 另外,童话模式“脱离”了由以开始的语言基础,不管人们对一种语言以及产生这语言的民族文化多么无知,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读者定然会把童话看作是童话。 ⒄童话价值可以在各种译文中得到保留,因此,童话具有普遍意义。童话这种特定模式不受时间限制,它可以说明现在、过去和未来,可谓“事近而喻远”。 第二,作者使用二项对立关系为其象征营造有利的氛围。作者借助二项对立关系(例如:小王子与飞行员的对立关系或者说儿童与大人的对立关系,小王子与形形色色有心理缺陷的人的对立关系,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鲜花与莠草的对立关系,小王子与玫瑰花的对立关系以及小王子与狐狸及小王子与蛇的对立关系),来烘托有关象征意义的氛围,来解释世界和人生,展示作者的人生观和审美定势。 例如:飞行员与小王子在沙漠中巧遇后,作者通过描写他们对许多具体事物的不同看法及各自价值观的相互矛盾与冲突,展示了两者的对立关系,从而为其中的象征提供了必要的语境。圣·埃克苏佩利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传递具有深层含义的象征意义(如:对世界文明的评价、作者的价值观、对友谊与真情的看法、对生与死的观念),从而对现代社会的丑恶现象(包括法西斯对人类和文明的摧残,现代文明的惨遭污染以及蛊惑人心的拜金主义等)进行冷嘲热讽和鞭劈入里的批判。 第三,圣·埃克苏佩利正是运用“神话思维”即“隐喻思维”的规律中“部分代全体的原则”⒅进行创作的。童话的形象思维,有一种所谓的拼合能力,这里没有抽象的说教,直接用具体形象的经验范畴(花、猴面包树、水等)去代替抽象的逻辑范畴(爱情、恶之苗、生命之源),通过加工过的“原始意象”,来表达作者的审美定势。 这里的具体形象只不过是象征意义的外壳或包装而已,它们同时具有感性的和精神的内容。例如:“花”就是“真情”、“友爱”、“人类之爱”的外壳,“水”就是“生命之源”、“精神食粮”、“净化灵魂、进行洗礼之圣液”的载体,它们包涵着更广更深的意义,从而体现了“部分代全体的原则”。 平淡的叙述、简洁的表现手法与深奥的象征、深刻的哲理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是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果,也正是其成功之所在。童话的素材存在于作者的心灵之中,只有恰当的表现形式,才使圣·埃克苏佩利成为充满诗意的童话作者,才使《小王子》成为一部引导读者参与写作活动、补充作者未直述之意图的可写的作品⒆。 三 《小王子》中的诸多象征是否仍有现实意义?回答是肯定的。1939年,圣·埃克苏佩利投身到反法西斯的战斗当中。在战斗间隙,他又拿起笔作刀枪。如果说,《战区飞行员》是对《我的奋斗》最有力回击的话,那么“《小王子》中‘爱是一种责任’的命题更是用一种高度凝练的方式正当其时地提出了有着紧迫和深远意义的思想。 ”?⑵⑽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声战斗号令”。] 从《小王子》一书1943年首次在美国出版,迄今半个世界已经逝去。但是,书中的诸多象征在今天仍然颇具生命力,因为《小王子》一书所唾弃的形形色色具有心理缺陷的典型人物远未销声匿迹,书中所鞭挞的丑恶现象远未被消除净尽。 这正是圣·埃克苏佩里希望人们“不要以轻率的态度来对待这部作品”?⑵⑾的根本缘由。 ① Le Petit Prince et ses différentes adapation,Cahier Saint Exupéry,Gallimard,1981,p。 141。 ②⑦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利》,见《从普鲁斯特到萨特》,(法)莫洛瓦著,袁树仁译,漓江出版社,1987年,第83、67页。 ③ 转引自普列汉诺夫《亨利克·易卜生》,《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5卷,载《艺术论集》,苏联艺术研究院编,姜其煌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461页。 ④⑿⒀ (美)普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7、34、6页。 ⑤ 转引自郭宏安《同剖诗心》,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第223页-224页。 ⑥ 见法国国防部1950年3月12日颁布的决定,转引自《圣埃克苏佩利研究》,李清安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⑧⑨⒂ 《小王子》,苏文平、胡玉龙译,载《法国中篇小说选》下册,郭麟阁、文石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第671、630、648页。 ⑽?⑵⑾ Le Petit Prince de Saint Exupéry,M?ABAR?BERIS,LAROUSSE,1976,pp。 35-36,p。11。 ⑾ Morphologie du Conte V,Propp,Collection Points Poétique/Seuil,1965 et 1970。 ⒁⒅⒆ 转引自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三联书店,1987年,第102、55、10页。 ⒃ 余中先《巴黎四季风》,九州图书出版社,1997年,第175页。 ⒄ 《结构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著,陆晓禾、黄锡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第46页。? ⑵⑽ 见《圣埃克苏佩利研究》,第7页。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法语系) 原文发表于《外国文学评论》 No。1,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