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华少大牌驾到经典语录

华少大牌驾到经典语录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华少大牌驾到经典语录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华少大牌驾到经典语录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华少大牌驾到经典语录



是带西铁城手表的,才二千多元

华少大牌驾到经典语句



应该是华少炫富的问题,惹怒了张家辉

一句不男不女让他不伦不类。(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命中)

没错,我是说靳东。喜欢机场摆拍看书,喜欢胡乱引用语录,喜欢看诺贝尔数学奖得主的小文章,我觉得都无大碍。人设,皆有裂痕。没有伤害到他人的自身局限,可以理解,包容。

但这次在微博上一句“一切不男不女,非爷们的人事,都无意接触”,真是靳世骇俗、语不靳人死不休。如果之前的行为是靳东“文化精英人设”的崩坏,那这次无疑是粉碎了。

网上吵得不可开交,一会儿猜测是金星,一会儿影射是王凯。但无论这些话的所指对象是谁,在表达上就已经构成了对跨性别群体、性少数群体的歧视(甚至是对女性的歧视)。

看到偶像被撕,评论里的粉丝出现了以下“神逻辑”:

▲这个解释厉害了,原来纯爷们=心胸坦荡,而娘们似的=小肚鸡肠。把性别等同于人品,厉害厉害,这个刻板印象解读我给你打100分。这个评论下面还有人帮腔,纯爷们和娘们似的,只是形容词,不是说性别,那请你好好思考这些词语背后是什么意识形态在作祟,为什么奴、 奸、 妓、妒这些贬义字都是女字旁?

▲这个说法在评论里也是蛮风行的,读起来音韵铿锵,仿佛出自饱学之士之口,真是文采斐然,见解非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有些人天生就是双性人,他们在智力道德方面与常人无异,现在却成了这些人笔下不行君子之道,无担当,不善良的“不男不女”之徒。

▲不男不女不是一种称呼,不是对双性人、跨性别人群的一种称呼,这个词是蔑称。就像Black是黑人,Negro是黑鬼,黑奴。

▲嗯,你是个傻逼,傻逼是个不好的词,所以你就不应该存在。

▲心疼言论自由,老是被拿来揩屁股。你有说话的权力,这是言论自由。你要为你说出来的话承担责任和后果,这是言论的代价。

另外评论里还有说“不男不女,和不上不下,不大不小一样是中性词,并非贬义”(找不到原话了,没截图),不男不女是中性词?和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一样?我现在送你去修新华字典好不好?

● ● ●

无独有偶,前一阵子因为《战狼2》火爆的吴京,也被爆出歧视娘炮的言论。

《大牌驾到》上华少问他如果儿子长大是娘炮怎么办,钢铁直男吴京义正言辞地表示大嘴巴抽。

在央视《开讲啦》节目里,吴京说自己看到几个打扮时髦,拿着ipad,走路一扭一扭的男生,还有模有样地模仿。

他还讲了之前遇到过衣着宽松穿罗马鞋的娘炮,因为看不惯直接叫对方滚的事情。就连对方无故被骂后的反应,吴京也扭捏作态学了一遍。

当然,受到批评后,吴京马上又在其他节目里这样定义“男人的标准”。

请问吴京,您在机场看到的年轻男生,和穿罗马鞋的男生,您光从外表就一眼看出来人家没有担当,没有责任?然后对人家说滚?

靳东和吴京这种影响力量级的演员,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多元、包容的时代,却对性别的成见如此之深,让人啼笑皆非却又深感悲哀。放眼国际,这些外国名流却在身体力行地为性少数人群的人权奔走疾呼。

▲布兰妮数次在推特上表达对LGBT群体的支持,表示自己的一些作品也受到了他们的启发,也同样是创作灵感的来源。甚至在记者问到如果你的一个儿子是gay,你会怎么办?布兰妮答道:我爱他,不管他怎样我都爱,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的权利。

▲Adele:我是个女权主义者,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同等待遇,包括不同种族和不同的性取向。

▲Coldplay在演唱会上无数次身披彩虹旗,为同性恋人现场证婚。

▲麦当娜在格莱美颁奖典礼上为同性婚礼证婚,演唱平权之歌。

在国内,也有张惠妹,蔡依林,宋丹丹等歌手演员一直为LGBT群体摇旗呐喊。为什么他们要坚持这么做?

为什么他们要为LGBT不遗余力地正名和平权?

为什么只要有公众人物对性别,对性少数人群发出不友好的声音就会引来舆论的谴责?

因为,曾经有人被迫害致死。因为“不够爷们,不男不女”被迫害致死。

玫瑰少年:叶永志_腾讯视频https://v.qq.com/x/cover/b0360enqlci/b0360enqlci.html

叶永鋕(1985-2000),生前就读于屏东县高树国中三年二班。根据叶永鋕的母亲陈君汝描述,叶自小“太女性化”,很喜欢玩扮家家酒的游戏,玩煮菜的玩具。在国中,由于他的性别气质,经常被同学欺负。在一、二年级时,他曾被数位同学强行要求脱下裤子以“验明正身”,陈君汝回忆说:“永鋕就读国中后,曾经跟我说同学在学校会抓着他,要脱他的裤子。”尽管母亲向学校反应,但是情况并未改善,以至于叶永鋕下课时间不敢上厕所。2000年4月20日,叶永鋕在第四节课下课前大约五分钟时,经老师许可后离开教室去上厕所。一直到第四节下课,都没有返回教室。后来他被发现在厕所倒卧血泊之中,送医后于隔日凌晨去世。叶永鋕的死因,在各方证词与猜测下有各种不同版本。但普遍认为此事与校方未能重视他的性别特质发展,也没有教育同学学会尊重多元性别有关。

2001年,台湾教育部将推动性别教育的主题订为“多元性别、校园安全”。

2004年《性别平等教育法》制定时更注重性倾向、性别特质、性别认同等内容。

2006年,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协会出版《拥抱玫瑰少年》以纪录叶永鋕事件,并借此探讨其性别教育意涵。

2007年拍摄纪录片《玫瑰少年》,于2009年发行,送至全国高中作为教材。

叶永鋕事件推动着社会关注多元性别的进程,叶妈妈在丧子之痛后投入到LGBT平权运动当中,给那些正在遭受身心煎熬的孩子们带去温暖。

但是玫瑰少年叶永鋕却永远无法再回到妈妈身边。

● ● ●

李银河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如何看待中性化焦虑》。

在文章中,李老师指出,现在社会中出现了一种对“中性化”的焦虑,即担心人们会变得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

原因是传统社会大多对男女两性的气质做出严格区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分别被概括为独立性对依赖性;主动性对被动性;控制性对服从性;主体性对客体性;力量对美丽;理性对情感;阳刚对阴柔......

然而全球进入现代化进程之后,上述男女两性气质的划分出现了模糊化趋势。李老师举例说:在欧洲中世纪,如果一个女人不穿裙子而穿长裤,那就是一个十分越轨的行为,而现在再看世界各地的女装,长裤已成女人的常见装束。

这里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所谓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完全是由文化和社会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由男女两性的解剖生理差异造成的。

通俗一点说就是一个人生理性别是男,但是他的性格不一定很“爷们儿”,因为这种男性气质是社会以及文化的影响,不是因为他有男性生殖器,他的性格就是“爷们儿”。

区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性别二元论。它背后是一种政治的策略,强调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为了让大家以为某种性别只能是一种样子,从而限制独立和自由,便于统治和管理。

男人要刚强,要有攻击性,女人要温柔,要顺从。男人一旦露怯或者柔弱,就会被人骂“娘娘腔”“不男不女”,从而对女性化心生恐惧。女人爽朗,干练,智商高一点,甚至留个短发就会被议论“没有女人味”。于是一种性别的秩序建立起来,强制地规定了男人什么样,女人什么样,大大地限制了个人的发展。

但是谁也无法决定自己的灵魂会装在什么样的性别容器里,我们是要迁就身体这个容器去扭曲自己的灵魂?还是要为灵魂的自由而打碎性别的成见呢?

我想答案显而易见。性别刻板印象已经越来越过时,一个性别自由多元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应该克服传统的中性化焦虑,为社会性别气质规范的多元化感到欢欣鼓舞。

最后我想对靳东先生说,一个人的文化涵养,不是体现在喜欢写诗,喜欢名人名言这种文字层面,而是体现在他如何看待社会的边缘群体,弱势群体,以及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这才能看出文化对一个人的真正塑造。

提起张家辉的名字,相信港片迷们都不陌生。曾经的港片银幕之上,张家辉出演了不少经典的作品。而精湛的演技,也让他多次获得“金马奖”、“金像奖”的影帝角逐。

前段时间张家辉受邀做客华少的《大牌驾到》访谈节目中,双方对话火药味十足。到底怎么回事呢?

在刚开始的时候,华少表现还算是正常的,为了先暖场跟张家辉聊了一些家常。再接下来华少就不断摆弄他的名表和戒指,同时下意识的问旁边助理“张家辉在香港真的只有一处房产啊”助理说“你有两套房子,所以你才是隐形的大富豪”而张家辉为了避免尴尬说了句“你才是有钱人”当时华少已经合不拢嘴,开始膨胀了

随后华少又问一些张家辉的私人问题:他女儿长大要找什么样的男朋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张家辉虽然有些介意还是很礼貌的回了句“只要是女儿喜欢的就可以”而华少继续追问他女儿以及家里的事,这时候张家辉就有点不高兴。大家都知道张家辉是一个很注重隐私生活,为人低调的影帝。


可华少还没完,接下来又问了些两岸问题,这种敏感的话题对明星来说就是个“坑”不管你回答的多密不透风,都会有捕风捉影的媒体来造势,所以张家辉礼貌的回避这个问题。但华少总是咄咄逼人的追着问,继而才有张家辉说他“没分寸之类”的话,其实当时两个人并没有翻脸,只是现场“火药味”很重,但华少确实缺少分寸感。

肯定是肯定是说了关于政治方面的问题。诺诺。

肯定是设计到了很严重的话题,否则不会惹怒张家辉的

应该是触到张家辉底线的话,要不也惹不怒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