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梁实秋雅舍中经典语录

当我们要了解一些梁实秋雅舍中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梁实秋雅舍中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梁实秋雅舍中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梁实秋雅舍中经典语录



梁实秋雅舍中经典语句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写雅舍之“雅”和自己对“雅舍”的喜爱蓄势,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

很多年前,梁实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说起来,梁实秋还真的是一个大“闲人”,闲来无事看看书,写写字,画个画,或者研究研究好吃的东西。只有当一个人真正“闲”起来,他才有功夫去品尝生活的滋味,窥探生活的真容。

很多时候提起梁实秋,便会想起他的散文,如同他本人一样,无不流露着对待生活的从容态度。梁实秋的文章有一个系列,都和“雅舍”有关,《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雅舍杂文》,让人忍不住好奇,这小小“雅舍”,究竟发生了多少故事。

其实梁实秋只是这“雅舍”的房客之一,说是雅舍,不过是半山腰处一座简陋的居所,梁实秋却可以在其中悠然自得,写写文章做做饭,过得好不快活。纵使它有窗而无玻璃,有瓦而空隙不少,篦墙不固,门窗不严,蚊虫老鼠更是舍中常客,却丝毫不影响梁实秋对雅舍之爱,一切的纷乱杂扰,均可成为他怡然自得的谈资。正如梁实秋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态度,处处可见的闲适与幽默,毫无矫揉造作,已经变成了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自在洒脱。

没有像样的床,没关系,四只竹凳再加加上一个棕绷也可以安然如梦;生活物资匮乏,没关系,省吃俭用也是另一种生活情趣;炮火轰鸣,没关系,全身心放在写作上,也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梁实秋先生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身居“雅舍”之中,风也是柔的,雨也是甜的,他爱这风亦爱这雨 ,更是将自己融入了这一副自然的泼墨山水画。

四十载如一日,让莎翁巨著被后人知

说起梁实秋的成就与贡献,可不仅仅在于他精妙的散文创作,还有他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的《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如此浩繁的工作,他却可以四十年如一日的保质保量的完成,不可谓不是一个创举。

对此,他本人却从不居功自傲,甚至幽默地自嘲道:“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他必须没学问,如果有学问,他就去做研究啦;第二,他必须不是天才,如果是天才,他就去写小说、诗和戏剧了;第三,他必须活得相当久,否则就无法翻译完。很侥幸,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所以我才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此等胸襟和度量,也是让人深感敬佩的。

“吃喝玩乐”,人生尽是乐事

我们读梁实秋对吃的研究,对他对人生的感悟,也读他对交往的态度,要读梁实秋,这一本《浮生如梦》,足矣。《浮生如梦》是一部梁实秋先生作品的合集,从生活到美食,他作品中的精华齐聚一书,每一篇都是他的散文创作中的经典之作,幽默之中又暗含哲理,让人会心一笑的过程中,却不忘对人生的思索探寻。

从梁实秋的作品之中,我们能看出他对于人生的态度,淡泊却又热爱,对生活偶尔开的小小玩笑,报之以幽默的一嘲;对生活带来的细微惊喜,当成美好的馈赠。正因如此,梁实秋可以活的如此淡然洒脱,那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质朴,也是对人生的一种大智慧。

清新淡雅的封面设计,与梁实秋本人的质朴品格相得益彰,再辅之以齐白石的画作,两位大师的作品和精神如遥相辉映般的相互交融,也让文中主题和风格愈发鲜明。翻开书本,开头便是32幅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精选之作,细观画作的注解,又和梁实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如下图中,一幅齐白石的《老菊图》之下,配之以梁实秋的文章,“但有好花可看,好茶可品,也不算寂寞了吧。”情景更加交融,将大师所感所想表现的淋漓尽致。

浮生若梦,梦如人生

《浮生如梦》分为四部分讲述,分别从生活、社交、饮食、人生这几大方面,跟随梁实秋,在细小木马中,看尽人世百态。他的文笔,带着一种从容淡定,不急不躁间,已看透这人世浮华,一字一句中,无不折射出人生的大智慧。

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在梁实秋身上体现得再好不过了,生活在他的笔下,俨然活了起来。看他谈人生,看到不由自主停下来去静思感悟;看他写美食,又会控制不住的口水直流。这样的生活态度,也实在是乐哉快砸,原来生活也可以如此简简单单的富有情调!浮生如梦又怎样,梦也正如人生一般多彩变换?只要带着永不怠慢的热切态度,用真情浇灌,这浮生之梦不醒又何妨!

梁实秋对于清苦的日子乐在其中,并且能在清苦的岁月里,真正能“闲”下来,其实也跟他的好友们有着莫大的关系,三五友人齐聚雅舍,品茶喝酒,打打麻将,在还有什么不快之事呢?

“闲”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表面之闲与内心之闲并不相同,闲,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在清贫或危难之中依然有着豁达的心境,去赏花赏月赏风雨,在缺米缺油的时候,依然可以笑着吟上一句: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

人生有时候应该适当地放慢脚步,要追逐的东西太多太多,越是闷着头去追名逐利,越容易迷失了真实的自己,不如学一学梁实秋,做一个江湖散客,自在闲人罢了。

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梁实秋,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一日甲子中秋,在台北

这是一本适合在深夜读的书

为何推荐大家深夜里面读这本书呢?有两个原因:

其一,深夜心静,看到某个片段或许更容易产生共鸣,是为梁先生所言:谈美味以寄兴怀乡;

其二,深夜人饿,看到某个片段或许会分泌出更多的口水,更有代入感,是为梁先生所言:过屠门而大嚼。

首先呢,是梁先生所言: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有人问梁先生:您为什么对美食特有研究?梁先生好生惶恐,只好据实回答:只因我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初看梁先生的回答很幽默,也很实在,但看完全书后,我感觉到得了一丝遗憾和怀念,何故遗憾?是为老先生数十年飘零海外,虽说吃了八十多年,但在老先生的后半生,家乡的美食却再也没有机会品味。纵观全书,老先生很多次抱怨在台湾无法吃到地道的家乡口味,例如在谈到金华火腿这部分的时候,老先生是这样写的:

台湾气候太热,不适于制作火腿,但有不少人仿制,结果不是粗制滥造,但是腌晒不足急于发售,带有死尸味;幸而无尸臭,亦是一味死咸,与"家乡肉"无殊。有一次得到一只真的金华火腿,瘦小坚硬,大概是收藏有年。菁清持往熟识商肆,老板奏刀,砉的一声,劈成两截。他怔住了,鼻孔翕张,好像是嗅到了异味,惊叫:"这是道地的金华火腿,数十年不闻此味矣!"他嗅了又嗅不忍释手,他要求把爪尖送给他,结果连蹄带爪都送给他了。他说回家去要好好炖一锅汤吃。

何故怀念?是为老先生连续吃了八十多年,幼时同与父母吃,后同与友人吃,而今放眼望去,故人凋零不知有几,纵观全书,老先生谈美味以寄兴,故人离去,至今怀思。例如老先生怀念先君的片段:

对于酒,我有过多年的体验,第一次醉是在六岁的时候,侍先君饭于致美斋楼上雅座,(北京煤市街路西)窗外有一棵不知名的大叶树,随时簌簌作响,连喝几盅之后,微有醉意,先君禁我再喝,我一声不响地站在椅子上舀了一匙高汤泼在他的两截衫上。随后我就倒在旁边的小木炕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后才醒。我的父母都喜欢酒,所以我一直都有喝酒的机会。

初读于此,不禁莞尔,而后回味,不想竟至于泪目,所谓至亲,终有一别,我们,会怎么怀念呢,不敢去想,只有珍惜当下。

书中还有梁老先生年轻时候的轶事,也是满满的怀念:

我的同学王化成先生,扬州人,幼失恃,赖故氏抚养成人,故善烹调,化成耳濡目染,亦通调和鼎鼐之道。化成官外交部多年,后放葡萄牙公使历时功成甚久,终于任上。他公余之暇,常亲操刀俎,以娱嘉宾。狮子头为其拿手杰作之一,曾以制作方法见告……狮子头是雅舍食谱中重要的一色。最能欣赏的是当年在北碚的编译馆同仁萧毅武先生,他初学英语,称之为“莱阳海带”,见之辄眉飞色舞。化成客死异乡,墓木早拱矣,思之怃然!

梁老先生温润风雅,但老先生所著《雅舍谈吃》并不仅仅包括精致的菜品,同时也有许多颇接地气的描写,例如老先生在谈到吃相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描写:

从前我在北方家居,邻户是一个治安机关,隔着一堵墙,墙那边经常有几十口子在院子里里进膳,我可以清晰的听到“呼噜,呼噜,呼——噜”的声响,然后是“咔嚓!”一声。他们是在吃炸酱面,于猛吸面条之后咬一口生蒜瓣。

初读于此,满满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北京四合院,看着周围的北京土著大嚼特嚼,深感老先生所言: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梁实秋先生的作品自然简约,作风恬淡雅朴。若我为了结尾而贸然总结,总是担心败了老先生温润风雅的书风,所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细细地品味生活,品味美食最为中肯。最后,借用老先生的一句话结尾:《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