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毛姆面纱经典语录 出处

豆豆语录网提供毛姆面纱经典语录 出处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毛姆面纱经典语录 出处的相关语录呢?在毛姆面纱经典语录 出处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毛姆面纱经典语录 出处



毛姆面纱经典语句 出处



本文作者:吴宪达

人文社授权转载。

满天都是《月亮和六便士》,我却在地上捡起了《面纱》。

接下来我要说的话,读者听听即可,切不可牢记于心,我的文字是我用于胡闹的木棍,而非教师手上的教鞭。

和很多读者一样,我第一次听说毛姆这个名字,离不开风行大江南北的《月亮和六便士》,以及网络上真伪难辨的毛姆语录的影响。读罢《月亮和六便士》,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作家真能扯。”于是继续购买它的其他作品。于是,我读到了《面纱》。

关于《面纱》,有一点很有趣。我见到网上不止一位批评家评价“这大概是毛姆最差的一部作品吧”,但他们的批评并没有阻止我阅读。

后来我发现,它的却不算很优秀。

《面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女子凯蒂,一位美丽而自傲,擅于玩弄感情的女人,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和母亲的催促,答应了细菌学家费恩的求婚,并被后者带到香港。在香港的日子里,心痒却得不到足够温存的凯蒂和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费恩得知真相后展开了报复计划,他将凯蒂带到中国内陆的梅潭府,一个正在闹瘟疫的地方。凯蒂向情人求助无果,反被抛弃,不得不来到瘟疫肆虐的小镇,她与费恩的命运将在此改写...

小说的结尾引发轩然大波,很多批评家都认为结尾的处理不够现实,也有失公平,并批评费恩的报复计划暴露了毛姆在写作这篇小说中价值观的偏颇...

一如上文所言,批评家这么说,反倒激发了我阅读的冲动。

喜欢毛姆的读者许是会认同这是一位极其聪明的作家。他阅历丰富、精于读书,他敏锐的目光能在人潮中捕捉那些不易被人察觉的微妙波动,他对读者的心理把握已经到达了高明的程度。但我不得不承认,诸多评论家认为毛姆顶多只算一位一流的流行作家、二流的严肃作家。自然,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莎士比亚、歌德等大文豪相比,毛姆确实无法跻身一流,这一点我内心认同。有趣的是,其实我们喜欢某一位作家,很少由于“在我心中,这位作家是所有作家中最优秀的”,这样的想法太愚蠢了。由这点展开联想,我喜欢一位作家,可以有各种奇奇怪怪的理由,但绝对不会是因为我觉得他是最好的,书也是这个理儿。

说回毛姆。之于我,和身边的几位朋友看来,喜欢阅读他的作品大概是由于这位作家及其亲切甚至随意的文风,以及那刻薄尖锐并一点不随意的说教。而这样看来,《面纱》在我心中诚然不算一部伟大的作品,却仿佛毛姆赠予我的一份礼物、一个惊喜。就像作家本人在《面纱》序言中写下的话:“我想,这是我唯一一部由故事情节而不是人物形象为契机发展而成的小说。”由此看来,这本小说在毛姆心中多少是有特别的意味的。可这份特别的尝试换来的评价是什么?“最糟糕的一本小说”?我觉得不该如此。是不是因为主题与情感相溶、语言亲切可感,文字便流于肤浅?很难下这个结论。我不想说这本小说“揭露了人性”,这句话在当下能被评判者用到所有人中,包括最烂的书。我之所以喜欢阅读这本书并将它推荐给诸位,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是毛姆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吸引我的故事。他的叙事不露声色,却层层递进,性格鲜明的男女主人公服务于苍凉的故事情节,当悲剧袭来,我竟不像从前阅读悲剧小说般,只是心疼一把书中角色。《面纱》带给我的冲击,令我在片刻的压抑后,开始思索自己的悲凉。这也是就得益于毛姆的特别尝试,因此,我愿意推荐这本小说。

小说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

“希望是个女孩,我想把她养大,使她不会犯我曾经犯过的错误。当我回首我是个什么样的女孩时,我非常恨我自己,但是我无能为力。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从此把这辈子依附于他。 我希望她是个无畏、坦率的人,是个自制的人,不会依赖别人。”

费恩死后,凯蒂终于解开了那面纱,她看到了那份深厚的爱,可悲的是,这句话不止表达了这些,而是说,即使在最后,凯蒂受到了太多触动,悲伤涌上心,却最终也未爱上费恩。人类的情感太复杂了,一场婚姻究竟该如何算作完美,我不知道。即使费恩完美证实了,一个善良深邃的男人并不代表会迎来女人的喜爱,也不代表这样的人不好。尽管凯蒂最终懂得欣赏费恩那深沉的爱,但凯蒂依旧没有爱上他,她越来越接近人生的真相,我才发现,这个故事远远不是描写爱情,因为最终应该赢来的价值是自我的救赎,揭开的是被傲慢偏见充斥的面纱。

读完这本小说,我一度心生一个怪诞的想法——人们对他人的情感需要看重后再看轻。因为看重情感是尊重我们人生中与生命其他角色的美妙相遇,看轻情感则代表着一种解脱与释怀,明白很多东西不是生命的唯一。现在想来,这个观点,肤浅,但是有趣。

最后,请容许我耗费篇幅分享一段小说中的原话,最初读到这段话,我便知道,我一定会记住它:

“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为了欣赏你所热衷的那些玩意我竭尽全力,为了向你展示我并非不是无知、庸俗、闲言碎语、愚蠢至极,我煞费苦心。我知道智慧将会令你大惊失色,所以处处谨小慎微,务必表现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样像个傻瓜。我知道你仅仅为了一已之私跟我结婚。我爱你如此之深,这我毫不在意。据我所知,人们在爱上一个人却得不到回报时,往往感到伤心失望,继而变成愤怒尖刻。我不是那样。我从未奢望你来爱我,我从未设想你会有理由爱我,我也从未认为我自己惹人爱慕。对我来说能被赐予机会爱你就应心怀感激了。每当我想到你跟我在一起是愉悦的,每当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欢乐,我都狂喜不已。我尽力将我的爱维持在不让你厌烦的限度,否则我清楚那个后果我承受不了。我时刻关注你的神色,但凡你的厌烦显现出一点蛛丝马迹,我便改变方式。一个丈夫的权利,在我看来却是一种恩惠。”

1、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村上春树 2、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挪威的森林》 3、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

大学这三年,读完好多本书,极力推荐这十本给你看

自2016年读大学开始,三年匆匆而过,大四已至,时光浸染下,生活被揉碎在无趣中,但最让我深切感怀的,还是书中那些有趣的灵魂。

也许是我独处的时间较多,闲来无事便去图书馆待上一天。我读过的那些书,有图书馆借阅而来,或是自己购买,也有等车倦时浏阅的一些电子读物。

每到学期中旬我都会随手记录我看过的书目,今年忽觉,自己这两年已看了近两百本书。

看过的这些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下列十本。推荐给你,希望你们也能于书间广受良益。

1.《浮生六记》 沈复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共黄昏

无人陪我顾星辰,无人与我把酒分

第一次看的是译本,总觉得很多地方无法理解。便找了文言文来看,一字一句,总会使我置身情景之中,似跟着沈复品味了人生百态,人情冷暖。

《浮生六记》,主要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这四记穿插相连,从他与妻子陈芸情投意合结为夫妇到饱受沧桑,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最后天人相隔。芸死后,三白“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当最重要的那个人走了,世间便再无这般的人,可与之立黄昏,把酒温了。

2.《皮囊》蔡崇达

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皮囊》是蔡崇达的第一本散文集,

每一个字都带着他的深情。

蔡崇达通过对小人物的肖像描写,体现了福建的风土人情,社会的变迁。

书中有父亲,母亲,阿太,玩伴……对他们,作者总是不吝惜笔墨,关于他们的每个故事,都细细道来,缓缓叙说。

从读《母亲的房子》开始我就不断泪目,母亲最大的理想是盖起一栋四楼的房子,为了这个,她干过很多苦差事:捡烂菜叶,做苦工,辛苦一辈子。

当有人问她为什么,她只说答:“为了这一辈子,有家可回。”

这是一本注定慢慢读的书,正如韩寒所说,慢一些,不争一些,也许得到更多,到达更快。

3.《白说》白岩松

人生如茶需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这是我第二次拜读白岩松的作品,还记得文章开头,白岩松就幽默的说,并非我姓白,才叫《白说》,而是说的这些就是白说。

我们读的所有的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读到我们自己。当我在读《白说》的时候,一直在作者笔下的文字中不停的反思自己。

那些看似一段接着一段的大道理,却是一剂让你在失落时的强心剂。

我们一直想要追求的幸福也许就如同白岩松所说的:“我觉得最幸福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总有一个踮起脚能够着的目标,吸引你踏踏实实始终向前走。”

4.《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就看到了月光。

我看过毛姆的一些作品,比如《刀锋》,《面纱》等,但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当属《月亮与六便士》。

最早是听到的一句经典语录“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起头看到了月光。”私以为是在写爱情故事,便找到了原著看了又看,我也不知道重复看了多少遍,依然觉得很好看。

书中主人公原本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突然着了魔般的抛妻弃子,放弃原本的一切。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追逐着,从未放弃。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如此的荒诞不经。在月亮与六便士,他选择了月亮。

的确,总有人脚踩实地仰望月光,顺从最原始的欲望渴求。也总有人手握六便士,在现实的引力下默默叹息。

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5.《小团圆》张爱玲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我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雨不来。

熟悉我的人应该知道我最爱的作家就是张爱玲,可谓张迷。她的所有作品我都看了,可是让我泪目最多的的就是《小团圆》。

之前看简介的时候,张爱玲说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看了大半本,才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大致的脉络。越往后看,越像是在看张爱玲的一生。九莉和邵之雍的一段情,像极了张爱玲和胡兰成。

读到“她只是把他走后一烟灰盘的烟蒂捡起来,收在一只旧信封里,若有一日当他逃亡到边远的小城的时候,她会千山万水的找了去,在昏黄的油灯影里重逢。”让人觉得爱情的美好和一个女子为了心爱之人,山海可平的深情。

这本书原是不打算出版的,张爱玲留下遗嘱说要焚毁,可惜所托非人,最后还是曝光了。张爱玲被胡兰成喷了半辈子,却从不声辩。

张爱玲对得起当时胡兰成的好,有礼有节,三缄其口,这种姿态值得被喜欢。

6.《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

凡是青草没有除尽的地方,都是一片翠绿,生意盎然。

说起这本书总让我觉得有趣,当时一直看,一直记不住女主人公的名字,还一直把这本书和《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搞混,为此闹了不少笑话。

书里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

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

故事挺有趣的,但是篇幅真的太长了,这本书我足足看了一个星期。看完之后,忍不住问自己:是否有男主人公的勇气,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也可以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救赎。我想我勇气不够,可能做不到。

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做到了,他们还是那个原本的人,那份善良也从未走远。

7.《祈祷落幕时》 东野圭谷

那是在一个偶然的晚上,闲来无事,在图书馆的书架上随意拿起的一本书。一看便爱不释手,一直看到凌晨一点才终于把它看完。

算是我看过的推理小说中排名靠前的作品,故事围绕着十二座桥的迷题一步一步展开,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从一开始要自杀的父亲到后来为了维护女儿而杀害其他无辜的人,父亲转变的这一过程真的让人很震撼。而最后女儿为了不让父亲再受煎熬,也成全了他的遗愿。

书中不论是百合子还是高雄,都背负着心灵枷锁,每一步都走的尤其艰难。他们为了保护所爱的人,几乎暗无天日,让人完全恨不起来,反而生出一丝怜悯。

在东野的小说里,没有绝对的恨,只有绝对的爱,他就是这样不动声色的温暖读者。

下一次当他们祈祷落幕时,即是解脱时。

8.《人间失格》 太宰治

人是不可能一边攥紧拳头一边微笑的,唯有猴子才会那样。

这本书是我一直一直没有看懂的唯一一本书,不管看多少遍,我都有点难以理解。

文中的叶藏小心翼翼的活着,用所谓的处世之道,伪笑着去迎合,讨好人。这个碰着棉花仿佛也会受伤的谦卑的人,只能用这种做戏的方式,保留他那一颗纯洁的心灵。

文中他说:“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

叶藏清晰的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冰冷与残酷,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活又活不下去,死也死不了”的颓废性人生?这正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9.《查令十字街84号》

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耳提面命的感觉。

–海莲

我会喜欢这本书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我爱写信,刚读大学的时候,喜欢给闺蜜写信,一封又一封,也不管她能不能收到,就这样写着。

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写信人从陌生人变成知己,互相仰慕,渴望见面的过程。二十年的书信情谊,绵淡悠长。信大都不超过八百字,字里行间都是美国女子的爽朗幽默和英国男子的沉稳体贴。

有人说是爱情,可我却更觉得是友情。说是爱情的另一种译本可以去看《小岛书店》,也许更适合。

反观这些信件,或许正如海莲自己所说,她是一个执拗邋遢的女人吧!可是隔着三千多里的安全距离,才敢在一封封书信里展示出自己娇憨可人的一面吧!

总有人说与书有关的感情情比纸薄,但是事实比金坚。不然海莲也不会多年以后即使知道通信人早已不在也要去看看,把这个简单的情节挽了个结。

10.《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他们的勇气和远大前程。

–王小波

最早知道王小波老师,是在空间刷到王小波老师给李银河女士的一些语录,最经典的一句就是“你好哇,李银河~”。

后来便想着去看看王小波老师的书,结果发现,哎呀,那些《黄金时代》,《青铜时代》之类的书有点看不懂。那些艺术我有些欣赏不来,便看起来他的这本《一直特立独行的猪》。

还没有认真读完,但是看前几章,不论是文笔还是内容,都特别值得一看。特别当他反复提起的《情人》,没想到王小波老师也这么喜欢这本书。当时我一看再看,被作者的笔法所吸引。

这本书还没读完,等我读完了,再和你们分享吧!

多读书,终会使你受益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愿你与书为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