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谈美简书经典语录

豆豆语录网提供谈美简书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谈美简书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谈美简书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谈美简书经典语录



谈美简书经典语句



人生不同于故事    故事是用来感动的    人生是用来度过的    故事如同一片落叶    人生如同落叶下方    满是落叶的流水或者大道    如是我闻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毫无意外地,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在《谈美书简》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虽然这个答案不一定正确,但至少比毫无头绪要高明许多。
许多人都认为,看过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许更深一层,会说心灵美也是一种美。但所有的这些都比较浅显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尘莫及的事了。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也有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我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
这本书是以信件的方式组成的,大多都是给读者的回信。(这一点,书中也有提到过)因此也就比较浅显易懂。在“知识链接”一栏中,编者提到了许多有关学术方面的美的知识。这让我们也提前了解了一些有关美的知识。
虽然此书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帮助。
例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文学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见出必然性,是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分不开的。(此段有些摘录于原文)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在此也就不一一详谈了。
朱光潜先生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委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该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先生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这很值得我们青少年去学习。

是不是知道我在学习精神小伙所以邀我回答这个???哈哈哈哈哈哈

○跟着大哥混,三天饿九顿,偶尔还要挨钢棍

○拜过把子发过誓,这顿咱先AA制

○只要小伙精神在在哪都是实力派

○辉煌一刻谁都有,别拿一刻当永久

○百因必有果,漂亮妹妹属于我

○花花世界迷人眼,没点实力你别赛脸

○哪怕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们依然会着装得

体,这是一种生活态度

○做人不要太攀比,要比就比激光雨

○精神小伙路难走必须学会摇花手

○精神小伙别趴下,村里大妈会笑话

○先穿袜子在穿鞋,先当孙子再当爷

○别告诉我年少轻狂,我才知道胜者为王

○天热牌气燥我不微笑你别闹

○我陪你闹呢你就得笑我给你脸呢你就得要

○东南西北四条街你打听打听谁是爹

○我受的是伤你丢的是命

○社会语录伙语录网上抄,小心钢棍身上飘经典语录合集。

1. 玩归玩,闹归闹,别跟你x哥开玩笑。我陪你闹呢,你就带笑,我给你脸呢,你必须得要。不要跟你x哥硬碰硬,他受滴是伤,你丢滴是命!

2. 天热脾气爆,我不微笑,你别闹!

3. 花花世界迷人眼~没有实力别赛脸!

4. 从此以后不谈地久天长,单刀赴会做气质流氓!

5. 做人呢,是该傲,但是给你脸呢,你得要!

6. 路还长,别太狂,人生不定谁辉煌!

7. 导不锋利马太瘦,我还不想跟你斗!

8. 城南城北一条街,打听打听谁是爹!

9. 过山龙遇下山虎,社会不由你做主!

10. 水太深,风太大,没有实力你少说话!

11. 小伙子气势猛如狼,一腔热血拍胸膛经典语录我肩上抗,少在我面前猖狂。

12. 我不指望谁能在我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你的寒王我只想告诉你们,少做恶事多行善。

13. 点头哈腰是为了学会尊敬,挺直腰板是为了发号施令

14. 生死在天,富贵由命,如今社会就是看谁钱多看谁♂硬,你的寒王,没毛病。

15. 鬼饿敢拦路,虎饿他敢吃人,鱼饿他敢跳门 这人饿,丧尽人伦。

16. 寒王送你们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坏事别瞎干 ,谁说我的语言太乱,我字字句句都在劝人行善。

17. 天热脾气暴,我不微笑,你别闹

18. 被狮子保护过的女人,怎么会看上野狗呢。

19. 做人是该傲,但是给你脸,你得要把。

20. 天黑路滑,月黑风高,没有能耐,***叫嚣。

21. 有一句话叫做过于高调死的太早,低调一点,哈,养生。

22. 铁子,刀不锋利马太瘦,我还不想和你斗。

23. .男人,你可以色,但你要扛着色上的一把刀

24. 天生一身傲骨,你别在你寒哥面前摆谱。

25. 我这野马不识归途,但是你这小人,我必须铲除。

26. 小伙子气势猛如狼,一腔热血拍胸膛经典语录我肩上抗,少在我面前猖狂。

27. 我不指望谁能在我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你的寒王我只想告诉你们,少做恶事多行善。

28. 点头哈腰是为了学会尊敬,挺直腰板是为了发号施令

29. 生死在天,富贵由命,如今社会就是看谁钱多看谁♂硬,你的寒王,没毛病。

30. 鬼饿敢拦路,虎饿他敢吃人,鱼饿他敢跳门 这人饿,丧尽人伦。

31. 寒王送你们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坏事别瞎干 ,谁说我的语言太乱,我字字句句都在劝人行善。

32. 我这野马不识归途,但是你这小人,我必须铲除

33. 小伙子气势猛如狼,一腔热血拍胸膛经典语录我肩上抗,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 朱光潜(1897—1986),安徽铜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 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 二十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其中只读过朱先生的《谈美》和《文艺心理学》,对于《谈美》其精辟、客观 的分析和论证实为欣赏,称赞。以下罗列每一章节的精彩之处,略赋个人拙思主 观之感,引以对朱先生之《谈美》的敬意。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作者在此段中谈及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 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 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 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 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 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欣赏的同时也赋 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 美的东西需要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欣赏 的心态去看去想,如只讲实用,那么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如果说人类历史生 生不息,而真正能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唯有那些给予美好情感的艺术作品,无处 不在深邃的夜空中如同指路的星星闪着光,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的思想。 再次引用朱先生的话:“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 价值的一面”。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先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真 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 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所谓:艺术 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该也是其中道理。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 些客观的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 容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不同艺术各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同京剧有唱、念、坐、打。相声有说、学、 逗、唱。等其有规矩的表演方式,是经过人们多年在舞台上磨砺总结出的表演形 式,而这些形式是经过人们运用艺术规律如夸张、变形等方式,拉开同实际生活 的距离,而其内容又不脱离生活。 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感和神秘 感,容易从实际生活中的利害关系出发看眼前的事物,而新鲜的、不了解的事物 有距离感就容易产生美感,这也如同《围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 好,无非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感而迸发出美感,使人向往。如此所谓:“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这个段落里朱先生引用《庄子。秋水》里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人的美感经验的 道理,即:美感经验即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人的认知有时是伴随 人的主观情趣来判断事物的。那么这种主观的情趣对事物进行判断就是“移情作 用”,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映射到身边的事物中去。这种移情作用是同美感 经验息息相关的。如同朱先生讲到在欣赏古松时,除却古松的外形引起的造型美 感还有个人对古松的内心欣赏情趣也会使古松的美感里含有欣赏者的个人认知 经验在里面,这也是人们看到某某事物时会说:我认为如何如何,等等诸如此类 的话语。 其实人们在对事物赋予个人的某种情趣的定义同时人们也在不经意中模 仿着事物本身的一些属性。 也就是说人的美感经验不是单独的由事物本身或人的 主观情趣独立产生,因为事物的物理属性,因为人的移情作用,两种属性的结合 造就了人的美感经验。这就是宇宙的人情化所在吧。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其实美感和快感无时无刻都冲斥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但究其出发点就又产生了 前面朱先生讲的不同态度的问题。美感不是实用主义,是不带有功利心态的心理 活动,而快感是处于实际应用的目的。如同口渴了喝了水就会产生快感,要解手 排泄了也会产生快感,但这些都不会有美感。雕像和英国姑娘一个是雕塑艺术品 一个是活生生的人,如果单从实用角度出发那还是英国姑娘比雕塑似乎更有用。 在这里朱先生告诉我们明确美感和快感的不同, 对于美的欣赏要不带功利和实用 的心态去看去理解。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我姑且如此解释朱先生的这段文章。联想是偶然的、杂乱的、无序的,而美感 的东西是一定的有序的, 有结构的、 抽离出来的, 有形式相伴的和谐状态的东西。 美感经验可以使人产生对事物的联想,而单纯的联想不能算做美感经验。朱先生 提到:美感是一种直觉。一瞬间的感受。而联想会带着思考,这种思考会把事物 引到其他不相干的事物中去,无法直接单纯的欣赏一件事物本身,而会产生浮想 联翩的心理活动,所以美感经验同联想是有不同含义的两种概念,不能混淆。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这段文章可以看出对一部文艺作品所持的不同态度, 考证更接近科学家的方式, 批评更接近哲学家或政治家的态度, 而欣赏更多的是有艺术情趣的艺术家或一部 分人的行为。考证、批评不等同于欣赏,但欣赏需要了解艺术作品的一些相关知 识,才能更好的欣赏。证多是伴随对作品的年代、背景、作者、版本、野史等等 做历史判断,过于理性,少了对艺术作品欣赏时的直觉感性反映,所以它不能算 是欣赏。 而批评就更加抽象的把一些主观的规矩或一成不变的框子来规范艺术作 品。我个人认为批评家如果不客观的评论艺术作品那他的文章将一无是处。这也 是朱先所推崇的:欣赏的批评。不能把原有的美丑标准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同 一而论,要把自己放到作品当中去,反复品味其中然后有感而发。 朱先生最 后讲到考证和批评都不是欣赏,而欣赏需要有考证和批评在其中,欣赏需要有考 证基础和批评的态度,这也是辨证法的观点对待事物。就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美是什么?言论不一。朱先生在此提出美是物的物理属性和人的人情心理活动 对事物产生的一种态度。 单独有自然物理属性而没有人的感性心理直觉――美也 无从产生。自然在经过人的心理感觉加工后产生了美感,不同的经验会产生不同 的感觉,美的欣赏是对自然的一种再加工、再创造。个人情趣不同衍生出的结果 就不同。 俗话讲的“情人眼底出西施”的道理, 如同朱先生所讲是人们经过人情化、 理想化的一种心理活动结果。 这种结果就是不同人的主观的审美经验加上理想化 即人情化产生的结果。美和自然也是对立统一的一种关系,美感没有自然的物理 属性就无从产生, 而物的物理属性没有人的理想化即人情化加工也无法衍生出美 来。对于美我们应从两方面来看,美不是凭空产生的。 八、“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德拉克洛瓦 这里又可以提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朱先生在此提到的写实 主义和理想主义虽略有分别但究其观点都是“模仿自然”。我们常说的生活中并不 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的美是以自然为内容,以人的情趣及一种 形式而表达出来的,单纯的自然是无法定义其美还是丑,因为有了人的感受或说 移情作用,才有了自然美这个概念。理想主义虽说自然中有美有丑,但它要的是 经过理想化后的一种固有的共性模式化的东西。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模仿自然。 艺术的美是要高于自然的,自然不过是借境抒情、借物俞人的元素,人是主体, 自然融入了人的感受、人的情趣才变得美,这种美也是人的一种再创造,写实主 义和理想主义推崇的模仿自然的美和我们讲的艺术美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形象丑 陋的元素经过艺术家的重新排列组织它就会变得和谐,变得有美感,简单的说人 以自然为元素,不同的情趣会创造出不同的形态,就形成了不同方式的艺术美, 而只模仿自然是无法感受到真正的艺术美的。 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艺术家创作作品时多是有感而发,这里的感也可以释为感受欣赏,然后有了感 觉便把他表现一番,或诗或画或唱或书等等。创造不是凭空出来的,好的作品一 定是有感而作。 朱先生在本章中提到“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 其实可以这样理解, 游戏的过程包含着纯粹的自由状态,既是游戏便可天马行空般的来去自由,包含 着大量的人的想象、情绪、感觉,就是再创造一种状态,它以自然生活为载体, 是玩家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方式,这游戏的行为是没有社会性的、不具备传达创作 人的情感的,它同艺术还是有区别的,艺术要有社会性因为作品的评定有一半儿 还要社会中的大众来参与才算完整。 那么如果一个艺术家既有奔放自在的艺术表 达方式,又不失其一颗童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那么他的作品一定是打动人 的。 十、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既是创造就会有生活中的元素和作者想象的因素融合再一起。作者在创作时有 些时平时观察的印象再现,但这种单纯的自然还是杂乱无章的,需要从中进行提 炼,不足的或是原素材不足以表达其情感时,想象就是作者的另一次创造,敢于 创造的想象,能够用平时所看所得经过重新组合,把不存在的东西表达出来,这 就是创造的想象,当然这些需要积累和对生活的沉淀。 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朱先生讲:艺术的任物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这 里谈到的情感就是有感而发的状态,创造需有饱满的情绪才能做到有感而发,一 挥而促。艺术是具有社会性的,作者在表现的同时也在传达其特有的情绪,引发 观者的共鸣,作者的喜怒哀乐都会通过其作品隐隐或直接表露出来,或让人痛心 或让人高兴等等。情感可以说是创造的原动力,因为有情感才有了表达的欲望, 创作也由此而生。 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 我理解朱先生说的格律就是不同艺术表现的某种特有的形式。艺术要创造、又 要有格律岂不是有些矛盾?其实这句“从心所欲,不逾矩”真真切切表达了一种境 界,这种境界既能随心所欲的表现有不会跳出一种表达的方式。即――格律。这 种境界是经历无数困惑及磨砺,历练而成的,它可以在有限的规范内表达无限的 内容。因为艺术是有一定规范的具有社会性的一种情感表达,规范在真正的艺术 家哪里不是束缚而是一种事物共性的展示, 而其中的才气或是天才或是迂腐将表 露无疑。格律不能成就庸人,也不会牵绊才子,合理的利用它为我们服务才是根 本。 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齐白石老人教育学生时的话。 同朱先生其说不谋而和。 其实创造与模仿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创造中有模仿,而模仿中也带有创造的成 分,艺术创作应该有作者自己真实的情感流露,有感而发必能有所成就,这里的 “感”是别人无法模仿得来的。创造与模仿只要把我好一个“度”才好。大多艺术家 都从模仿开始逐渐磨砺技巧,进而进行随心所欲的创造境界。模仿应该是创作过 程中的一种阶段,创造才是艺术家的目的。 十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天才也是靠勤奋得来的,没有不需要勤奋就获得能力的。下功夫才会思如泉涌, 才有灵感。朱先生引用杜工部的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告诫我们 要踏踏实实用足功夫, 笔下才有神韵。 心中才有灵感, 灵感可以映射出一个天才, 但天才的背后却是下苦功服磨练心境、意志、技巧。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 年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十五、“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文章结束,对于朱先生说的人生的艺术化在本节中已经分析的及其透彻了。不 需多言,读完此书,更见朱先生对美、对艺术理解的功力。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 一个大舞台,生活是可以艺术化的,谁知道如何把握一种“度”,谁懂得“和谐”的 规律谁就能艺术的生活,有情趣的生活,那是一种驾驭生活的本领,要辛苦要勤 奋,有所得有所失,得失来去全赖一种心境,心多宽路就多宽,豁达乐观的心境 就是艺术,因为那是一种精神境界,是积极生活的态度,多留意生活,留意不经 意的一个灵感,细细体味心境、宇宙、斗转星移,日月流转的变化,有情趣的生 活、带一颗感激的心珍惜生活。“慢慢走,欣赏啊!”努力向前也不要忘了驻足停 下来,看看眼前的风景,品味一下生活。 再次向朱先生致意,精神再次被梳理了一番,深感收获颇多。
谈美——读朱光潜先生《谈美》 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 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 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 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 朱老先生认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 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作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 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 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朱老先生全书以“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 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 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 目标——“人生的艺术化”。 全书渗透了朱老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 深刻体悟。 我们从小被教导“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而朱老先生却说要“无所 为而为” 。当然,这里的“所为”并非完全相同的一个定义。朱老先 生说的“无所为”是不受任何限制,以心灵为载体来感受世界,感受 美。 朱老先生把人生分为广狭两义:艺术虽与“实际人生”有距离,与 “整个人生”却并无隔阂; “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 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 是艺术的活动。 ”他说: “生活上的艺术家也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 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 ”又引西方哲人之 说: “至高的美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 ,以为这“还是一种美” 。又说: “一切哲学系统也都只能当作艺术作品去看。 ”又说: “真理在离开实 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美感的对象;……所以科学的活动也 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 ”这样真善美便成了三位一体了。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 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看着朱老先生妙趣横生的例子贯穿文章上下, 让本来晦涩难懂、抽象的美学概念在我们脑海中也慢慢具体起来。比 如,一件文物,带给三个人观摩,文物商、考古学家、艺术家。三个 人对于同一个事物所做出的第一反应却截然不同。 文物商会考虑这件 文物现价值多少钱,略加炒作会升值多少,收藏一定的时间后会翻几 番,等等。考古学家这时脑海中却会浮现出,这个文物大概归于哪个 时期,属于民间文物还是官宦出土物,是否完好,等等一系列专业问 题。而艺术家却会抛开这些“俗不可耐” “有所为而为”的束缚,只 去欣赏它的造型、色泽等,它所呈现出的美感。那是一种以心灵为载 体,在美感的世界中无限畅游的乐事。正如朱老先生书中提到的“在 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 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 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 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 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 就漫无意义。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 ” 人生在世,活着,便被不同的世俗之事缠身。人多因贪婪、欲望、 权利而被“俗事染身” 。人,由于“未能免俗” 就不能以“无所为 , 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求。 “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一 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 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 太不能耐苦,”朱老先生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征 之现状,不禁同感。作为现代青年中的一名,要摆脱掉那些“俗不可 耐”的毛病,以“无所谓而为”的精神作为信条,不断地鞭策自己。 现代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 图近利。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其实生活中也离不开艺术。人与动物的区别不 仅仅在于会使用工具。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 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 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 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就 是前面说的,人要以心灵为载体,畅游美感的世界,并不要拘泥于现 实世界的沟沟坎坎。要冲破现实的束缚,摒弃人性中不堪的一面,寄 情与美感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美感修养,免于俗事染身。 朱老先生,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也许许 多同学会认为这具有一定的高度,是一般人不可达到的。但我认为, 所谓的“艺术化”并不是大家曾经偏执的所认为的那样。而是,一种 让心灵净化,摒弃那些混沌俗事,美从心生的一种过程。 正如朱老先生所言,美无关“风月” ,美并不只仅存于“风月” 。它 要求洗刷人心,要求人生美化,更要求人心的净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