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玛格丽特撒切尔经典语录

当我们要了解一些玛格丽特撒切尔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玛格丽特撒切尔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玛格丽特撒切尔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玛格丽特撒切尔经典语录



是마가렛 대처,看在我认真答题的份上,望给好评~O(∩_∩)O~

玛格丽特撒切尔经典语句



我跟题主一样,不喜欢玛格丽特。这种不喜欢的情绪一部分来自于她这个人的举止跟她后来所处的上流社会不大相称。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的故作姿态。

相对于玛格丽特后来变成了纳吉的情妇以及夫人,我更喜欢她在剧中作为一个普通民妇的着装和打扮。而且,在她的装作打扮没有变之前,我对这个人物并没有多少非议。倒不是因为她借助纳吉而获得优渥的物质生活这种方式感到有违伦理。

我并不认为玛格丽特是个聪明的角色,更远远谈不上是一个智慧的女性,充其量只是比一般人多了点想要改变的勇气(当然,我认为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而且她保有起码的善良,我认为这一点是她能得到纳吉青睐的最关键。如果有人把她那灵光一现的与参议员的对话以及后来的公众演讲作为她有智慧的论据,我只能说这样认为的人,智识也高不到哪里去。这些不过只是把她跟游手好闲的女人区别开来而已,她最大的能耐不过是能做个持家得当的家庭主妇。她的智识跟“智慧”这个字眼还有很远的距离。

那么为什么作为观众的我不喜欢她?因为虚伪,或许她就一直没有想清楚她是什么样的人,纳吉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这段关系又是什么样。一个怀的坦诚的聪明人甚至是可以赢得赞许的,但是对一个故作姿态的人,没有人能喜欢。

从玛格丽特和纳吉的认识开始说,从开始一直都是玛格丽特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去见纳吉,第一次纳吉看她家境窘迫,给了她钱,后来又找各种理由去接近纳吉,纳吉再准备给她钱的时候,她说她并不是来向他乞讨要钱花的,她甚至很直白的问纳吉“what do you want from me?”纳吉也没有回应她,但是还给了她一个工作。后来她主动送上自己亲手做的面包被纳吉明确拒绝,纳吉告诉她他很忙,大可不必亲手交给他,交给酒店的工作人员即可。

这之后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年度庆典上用的绿啤酒的储藏仓库就在玛格丽特家的后面,她看到了卸货的过程,知道这是纳吉的人,然后玛格丽特去给禁酒探员报信,就是那个一直想抓纳吉小辫的禁酒探员(我忘记名字了)。而这件事发生在纳吉拒绝了她的面包之后。当天的庆典上在场的人被禁酒局突袭,纳吉出门的时候看到了玛格丽特站在抗议的队伍里,她这样做可能出于她的小小的报复心,更多的是要引起纳吉的注意,也就是当晚,纳吉去敲了她家的门。她还故作惊诧的样子,纳吉却是直截了当的直呼其名“我没有时间跟你玩游戏,玛格丽特。”

好吧,到这里我也觉得无可厚非,我相信一开始玛格丽特是被纳吉所吸引的,而不是为了钱财接近他的,一个男人有魄力、有胆识、有地位、有财富、是一个好人(公众形象看起来是这样的)。她能被吸引是情有可原的,而她通过各种努力以及不放弃最终成为了纳吉的枕边人之一,这也不是过错,至少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这种精神是值得赞许的。

可是后来她发现纳吉的生活里子并不如表面一样光鲜,私下里非法交易,杀人越货,而且当她知道纳吉杀了他丈夫做替罪羊的时候,她选择假装不知道,拒绝相信,她一边对纳吉的所作所为不齿,一边受着自己良知的拷问,一边却依然住在大房子里享受着纳吉的供养和优渥的生活。她的心里可能在承受煎熬,这不假,但是她实实在在享受着优渥的生活也不假,毕竟行为才是最接近内心的写照。

而在纳吉面临兰多夫的指控的时候,玛格丽特被法院发了传票,玛格丽特竟然有了上法庭作证的想法!竟然有了要指正纳吉的想法!就冲着这一点,我就认为她蠢透了。一般贫贱夫妻都还知道“嫁鸡随鸡”这个道理。

也是因为这件事,纳吉和玛格丽特第一次出现了正面的争吵。纳吉第一次直言不讳的戳破了她的虚伪。她总是想要扮演一个“好人”,而纳吉说了一句很直接的话“一个好人根本不会出现在这里。”然后玛格丽特就输了。因为她对对方的要求(或者说愿景)是真实,不是50%,80%的真实,而是一个精神洁癖一样的100%的真实和干净。

而纳吉之所以能包容她,是因为他是从一无所有开始的,他也是从底层生活过来的,他懂得人性的摇摆、不确定、缺陷、以及那闪现的善意。所以他能给予身边的人最大限度的包容,特别是女人(当时社会里的弱势群体)。后来玛格丽特还是跟纳吉结婚以保全纳吉,而她从此以后都保持着一种清高的姿态,给人的感受就是:“我不止一次在关键时刻救过你纳吉”,“我有良知而你纳吉没有”,“我讨厌你的虚伪,冷漠,假善意。”

而且说实话,在这段关系里,玛格丽特于纳吉并没有多少益处,或者完全可以说没什么帮助,她能做的事情,是可以由另一个女人来担当的,如果说他们哪怕貌合神离纳吉也没有彻底抛弃她,是因为她多多少少的坚韧以及善良的品行,他有能力并且也愿意去照顾她这样一个弱者。重点是“愿意”而并非“舍不得”,这种感情里是有同情的,而说实话纳吉在对待这段关系里一直很有教养和风度,不但照顾着她以及两个孩子还维护着她的尊严。

除了她想出庭指证纳吉那次之外,纳吉没有任何一次以“我在养活你以及你跟你那个暴力粗鲁的前夫生下来的两个孩子”这样的理由伤害过她的尊严。而哪怕是在她想出庭指证他,他说的只是一句“我给了你一切。”而纳吉对两个孩子的关爱也不是做戏,但是说深入骨血也很扯,就像他力所能及的对任何人的关爱一样,强大的人都有一颗保护弱小的心。

后来玛格丽特跟纳吉的助手欧文在一起,两人还策划私奔,你以为她是真的讨厌纳吉的残忍冷血吗?她只是厌倦了“不安全”的生活状态,而因为她的自命清高,纳吉对她也没有男女风月之情了,留给她的只是一份情义之中的尊重和互不干扰。

玛格丽特问欧文“你说过你你跟他(纳吉)不一样,对吗?”欧文诚实的说“不过是说说而已。”欧文也杀人,也犯法,也残忍着呢,可是玛格丽特因为这样就决定不跟他私奔了吗?并没有呢。只是欧文的生活关系并没有纳吉的复杂,他们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她不用担惊受怕有人半夜提着枪闯进来,不用为了担心不安全而只能和孩子在家里呆着不敢出门。过过了呼风唤雨的生活,感受到了这样的日子也不过如此,除了表面的光鲜,里子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她只是从一个男人怀里到另一个男人怀里,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期望中的安定生活而已。当她看到欧文的尸体时放声大叫,说她为了爱情而哭泣吗?更多的是为了破灭的幻想而哭泣吧。

所以到这里玛格丽特给人的感觉就是个清高,故作姿态的女人。但是她还粉饰的不错,所以让人有一种“看不出哪里不对劲,但是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反正对她不喜欢”的感受。

接下来要说的,可能有点残酷,至少我个人觉得这种现实很残酷。玛格丽特是个底层出生的人,而后来的优渥生活并不足以抹去她过往生活的印记,或者她根本没有意识到去如何融入上流社会,言行举止不足以完全契合她后来居身的上流社会。这就是我在开篇说到的,她原来朴素的着装打扮让人看起来感觉“更顺眼”的原因。

欧文第一次见玛格丽特的时候,就把她误认为是女仆,不仅仅是她当时的着装原因,是气质使然,哪怕她换上了高级时装,给人的感觉却不如朴素的着装来得和谐。而纳吉从未带她出席过私趴聚会,虽然之前那个“女朋友”在智识上是个白痴,但是在私人聚会中,至少是个能够如鱼得水,场景相宜的人,而出生底层的玛格丽特是hold不住那样的场合的,她在那样的场合中会显得局促。她比一般女人多一点的小聪明和庄重感只会增添她的格格不入,于人于己都会有些尴尬。

而在正式场合,就是需要携配偶出席的场合,需要以“庄重”的姿态示人的场合,玛格丽特才会出现,因为唯有这样的姿态她才能保证不输,纳吉才带的出去,而也并没有觉得她做的有多棒,排场都是钱撑起来的,她也不过是勉强hold住而已,她不会玩、不懂情趣、只有一身正气的略显笨拙的庄重感,虽然穿的都是材质上等的服饰,但是款式却是缺乏时髦的保守感。她走路的姿态丝毫没有高雅可言,甚至在穿过纳吉办公区的时候,纳吉的手下注视她,她都会表情拘谨,稍稍加快步伐。这些畏缩、局促、格格不入都是她没有办法从骨子里摆脱底层社会因子的体现。说到这里,顺便说一句我很喜欢纳吉后来的女朋友,名叫“贝莉肯特”,就是在饭店门口被炸死的那个,很灵动、可爱。

第三季的最后,纳吉逃过生死劫,去接住在破旧的出租屋里的玛格丽特,纳吉说了一句话:“除了我,其他人都会糟践你的。”这句话是很实在的,如我前面说到的,纳吉“愿意”供养她以及两个孩子,因为他们于他是弱者,而玛格丽特秉性不坏,她这点虚荣的程度是可以被容忍的,而他也需要一个“家”,哪怕只是为了营造一个“家”的感觉。但是她拒绝了,而且也没有拿纳吉的钱,这一次倒是让我对她有了一点敬意,至少她这一次懂得了真实的面对自己。(完,我只看了前三季,不知道后面是否还有玛格丽特的戏,但是目前为止,这是我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在中国,有很多人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颇有好感,毕竟是她和中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回归中国的《联合声明》。而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时,英国朝野曾有过许多关于她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将会如何相处的推测,在此之前,她们都是在各自的男性占压倒性优势的环境中最有权势的女人,如今,各自又都有了一个最强大的女人要直接面对。
  “我要是干得不好,英国就不可能再有另一位女首相了。”
  1979年春天,英国最著名的外交官之一尼古拉斯·亨德森撰文哀叹英国的没落。1952年女王即位之初,英国是欧洲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强国。而到1979年,英国甚至在欧洲诸强中也难称位居前列。面对通货膨胀和工会掀起的罢工,政府显得极为无能。
  在苏格兰民族主义者撤回对工党政府的支持后,保守党领袖玛格丽特·撒切尔要求对工党政府进行信任表决,结果工党在投票中失败,保守党重新获得政权。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自己统治期间,伊丽莎白女王第一次邀请一位女性来组阁。撒切尔夫人接受了女王的邀请,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撒切尔夫人回忆起她第一次被女王召见,前往白金汉宫时的情形:“我到了那里,坐在中央办公室等候被召见,只是等待着,我意识到我很可能被要求去承担那份艰巨的任务,在那个特殊的瞬间,我感到所有的责任一下子都降临到身上。”
  撒切尔说:“女王总是确切地了解该做什么,她总是知道怎样让你不感到拘束,但我知道,我作为一名女性首相,要是干得不好的话,英国就将不可能再有另外一名女首相了。”
女王“最顺从的仆人”
  撒切尔内阁的一位部长有一次说,被撒切尔夫人大声呵斥是非常令人沮丧的,“但我宁愿遭撒切尔夫人的训斥,也不愿领教被女王否决的滋味。我恰恰最不愿看到女王冷峻的双眼和交叉的双臂。”
  撒切尔夫人是坚定而激进的政治家,但或许显得有些荒谬的是,在女王所有首相中,她很可能是“最顺从的仆人”。撒切尔成长于一名市议员的家里,父亲是坚定的保皇派。在他们家里,收听女王的广播讲话是与圣诞节早晨上教堂做礼拜同等重要的大事。
  当年撒切尔还是位女权主义者,她曾经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假如伊丽莎白女王即位,真能消除反对有抱负的妇女登上最高权位的最后一丝偏见的话,那么一个妇女解放的新时代,就真的即将来临了。”
  撒切尔夫人十分敬畏女王,既敬畏其为人也敬畏其地位。她用自己的行为显示了她对女王的忠诚:向女王行屈膝礼时蹲得几乎比谁都低;在与女王例行的周二会面时,通常总是提前15分钟到达,以确保自己不会迟到。
“使一切纷争得以平息”
  这一时期,撒切尔夫人必须处理的与英联邦有关的问题之一,是解决罗得西亚(津巴布韦的旧称)的白人政权与黑人游击队间的战斗和白人领袖伊恩·史密斯单方面宣布独立的问题。
  1979年8月,英联邦政府元首预定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会面,许多人预测这是一个火药味较浓的会议,甚至可能会遇到来自黑人游击队的安全威胁。当时曾有谣言说伊丽莎白女王可能因首相建议而不出席这次会议。当年的外交大臣卡林顿勋爵说:“当时,英联邦内所有的欧洲非洲国家都对撒切尔持怀疑态度。”
  不过,伊丽莎白认为她在卢萨卡有一个合适的角色要扮演,撒切尔夫人并未试图劝阻她,而是表示:“假如女王想出席,那么她就必须去。我所能做的就是让所有必要的安全保卫布置到位。”
里根不想及时接听电话
  那一年,在加勒比岛国格林纳达发生了政治骚乱。格林纳达是英联邦成员,女王是岛国名义的国家元首。格林纳达总督请求里根政府给予援助,美军因此派兵入侵格林纳达,并重建了岛上的秩序,而女王和她的首相,事先均未被告知将要发生的入侵。
  撒切尔夫人的私人秘书罗宾·巴特勒回忆说:“那天晚上,撒切尔夫人急于要通过热线同里根总统取得联系,里根并不想及时接听电话,但最终他还是接了,当时,里根的声音听起来就像个自觉将遭责骂的顽皮孩子,他的第一句话是‘我怕现在时间是太晚了吧,玛格丽特。’”
  撒切尔夫人回忆说:“我说‘那是女王的岛屿’。”此刻撒切尔夫人非常震惊,她说她并不认为此事经过深思熟虑,“尽管他忠实于女王,但他的顾问们应该提醒他‘瞧,如果你想进入该岛,你须征得女王和她的首相的同意。’最后我对里根说:‘今后务请记住这一点,我们是你的朋友。’”
“在与首相通话前,不接任何人的电话”
  女王和撒切尔夫人的合作,还表现在她们团结一致,共同对付一个危险的敌人——爱尔兰共和军。1984年10月,爱尔兰共和军在布莱顿大酒店制造爆炸案,意图谋杀撒切尔夫人,有5人在此次爆炸事件中丧生,撒切尔夫人幸运地逃过一劫。
  当在美国度假的女王听说发生爆炸事件时,她正在怀俄明州的一位老友卡那封勋爵家中。卡那封回忆说:“当时,女王的私人秘书菲利普·莫尔曾指示,在女王与首相通话之前,她不接任何其他人的电话。”
  这一时成了道难题。卡那封和撒切尔夫人一时联系不上,而他家的电话又一个劲地响个不停,因为里根的私人秘书要求和女王通话。他回忆说:“我后来终于打通了首相的电话,撒切尔夫人走过来接电话,她向女王问的第一句话是‘你休息得好吗?’”
  女王在电话中对撒切尔夫人表示同情,后来撒切尔回忆说女王这个电话“令人深感鼓舞”。那天晚上,只是在女王和首相通过电话后,卡那封才接进里根的电话。

伊丽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原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全称“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圣公会)的捍卫者伊丽莎白二世”。现任英国君主,英国、英联邦及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国教会最高首领。2012年6月2日至5日,英国举办英女王钻禧庆典,纪念女王登基60周年。2012年12月18日,参加内阁会议,她成为百年来和平时期出席政府内阁会议的第一位英国君主。[1-2]

青少年时期的撒切尔颇有抱负,且善于观察,高级市政官的父亲自然给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有意识地以自己为样板来培养玛格丽特。然而,时过境迁,在看待公共支出的意义和把国家作为福利事业的支柱等问题上,她渐渐形了与父亲不同的看法。但父亲对公益事业的责任心和从中获得的乐趣很早就是她效仿的榜样。艾尔弗雷德把他的杂货生意置于生活的次要位置,它是谋生的手段、获得道德感和经营管理技能的方式,也是从事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他终身致力于市政事业,负责公共开支的审查工作。在他的心目中,这种生活高于赚钱或者经商。他似乎认为,合理使用公共开支也体现了一种公共道德。

艾尔弗雷德十分关心教育,他认为公共开支投资就是教育投资。他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送到凯斯蒂文女子学校学习,当时他是这所学校的董事,后来又担任该校董事会主席,这是这位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承担的又一义务。

在学校里,玛格丽特完成了父亲期望她做的每一项任务。凯斯蒂文学校是一所政府资助的文法学校,父母亲一般只需要给孩子们付一半学费,玛格丽特获得了一份助学金。她的同龄人至今还记得,她是个严肃拘谨、循规蹈矩的模范学生。无论在教室还是在曲棍球场上,她从不出差错。从1936年秋季到1943年夏季的每一个学期,她的成绩单上总是写着赞扬的评语,最疼爱孩子的父母看到这样的评语也会感到厌烦。1936年12月,学校对她的评价是:“具有一定的能力,性情温和,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两年以后,“她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感兴趣,她的行为十分令人满意”。到1940年7月,这位六年级的学生以其智慧和决心证明,她具备一个学生真正的素质,她的老师对她的评价是“勤奋好学,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她的最后一次成绩单上写着:“玛格丽特很有抱负,应该做得更好。”

当时的英国中小学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小学六年级低班的学生不只学两门课程。撒切尔开始学习拉丁文,并继续攻读英语、地理以及化学,就连比较冷门的生物学和动物学她都涉及。一般来说,学生们学习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并不是出自他们的意愿,而是因为这些课程是必修课。可是,凯斯蒂文学校的化学老师教育方法得当,使学生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而,自然科学却不能使玛格丽特产生兴趣。

她后来回忆道,自然科学是她追求的第二个目标。后来她发现她真正想学的专业是法律,并为自己迟迟才发现了这一点而懊悔不已。那时,她的父亲是格兰森市的治安法官,她常陪父亲到格兰森地方法院去旁听案件审理。于是,她对法律着了迷。但从现在的角度看,法律也不是她满意的专业,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化学专业,假如她不半途而废的话,她会成为一名称职的化学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