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网提供吕氏春秋中经典语录解释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吕氏春秋中经典语录解释的相关语录呢?在吕氏春秋中经典语录解释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吕氏春秋中经典语录解释
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无聚大众,无置城郭,掩骼霾髊
吕氏春秋中经典语句解释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纂,内容主要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为主,同时又汇集了墨、法、兵等学派的学说。《吕氏春秋》里10句经典语录,穿透人心,深入心底。
1. 种麦得麦,种稷得稷。
出自《吕氏春秋·用民》。种麦子便会得到麦子。种谷子,就会得到谷子。这句话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个意思。
2.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能够明察自己,便可以知晓别人。能够明察现在,就可以知道过去。
3. 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
出自《吕氏春秋·内篇问下》。一心一意的为国君做事情,不管换了多少君王,都可以在朝中做事情。三心二意的去侍奉君王,,即便只侍奉一位君主,也不能善终。
4.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
出自《吕氏春秋·仲春纪·贵生》。圣人能够深思熟虑的去处理天下的事情,人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了。
5.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出自《吕氏春秋·仲春纪·当染》。将素丝放到青色染料中,就会变成青色;放到黄色的染料中,就会变成黄色。不仅染丝是这样,治理国家也是如此。
6.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出自《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君主贤明,有才能的人就会纷纷归顺他。
7.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
出自《吕氏春秋·听言》。听到的话不可以不详细的去考察,不考察就不能分清事情的好坏,分不清好坏,就会酿成大祸。
8.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出自《吕氏春秋·去尤》。向东看,看不见西面的墙;向南看看不到北方的景色,这是因为心意所有集中。这句话常比喻在实践过程中只局限于一隅。
9. 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这句话指出人们可以根据看到的推知未看到的,可以从事物的现象概知事物的本质,这也就是指出了人具有理性思维、逻辑思维的能力。
10. 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存亡安危,是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不必要求外面的人来评价,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清楚明白……招致失败的最大原因在于不了解自身的真实情况、没有自知之明。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纂的一部著作,曾挂于城头之上,号称“有能增减一字者,赏千金”,看这架式一定是一部好书了,所以拿来看看,但是看了之后,倒不这么认为了。
这得先从吕不韦说起,吕不韦本是阳翟富商,这是他的第一身份,他在赵国偶遇秦王庶孙子楚在邯郸做质子,说“此奇货也,不可失”,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便将后半生的宝都押在了子楚身上,用尽手段最终扶持子楚登上了王位,史称庄襄王。庄襄王即位后,拜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吕不韦一跃成为了秦国最有权势的人。而《吕氏春秋》正是这个时期由吕不韦主持编纂的著作。
这本书带有鲜明的道家思想色彩,但又不全是道家思想,它只是取了道家思想中的一部分,哪一部分呢?“君道虚,臣道实”这一部分。这一部分思想认为天是无形的、空灵无物的,但是世间万物皆能在天之下有条不紊的运行,是天没有干涉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才造就的。因此吕不韦主张君主应该像上天一样修身养性,无为而治,事情都交给臣下来做。这其实是断章取义,有意曲解了道家思想的本质。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本意是世间万物的运行皆有其自身规律,顺着规律来,哪怕你什么都没做或着做了很少的事情,其结果都会朝向好的方向发展,强调做事要按照规律来,不要做过多的事情,这就是“无为”;看着什么都没做,只是把事情推向了原有的规律轨道上运行,就已经有很大功劳了,这就是“无为即有为”,这才是“无为而治”。而吕不韦有意将“无为而治”曲解为修身养性、不要有什么做为才是君主治理天下的道法,其政治野心,可见一斑。
同时,《吕氏春秋》还带有浓重的儒家思想色彩,为什么吕不韦一反秦国历代君主所尊崇的法家思想,而独尊儒家呢?这首先要搞清楚法家和儒家的区别。在半奴隶半封建的战国时期,人口和粮食是国家的民生大计,人口众多、粮食富足是国富民强、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像征,法家主张重视法度,用严厉的赏罚手段来敦促民众重视生产,同时极力批判了不参与生产活动、到处说嘴的儒家和倒买倒卖、并不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的商人等,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使国家强盛。而儒家思想却大相径庭,儒家并不关注人口和粮食,也不关注国家强盛与否,它只是强调上下有别、长幼有序、尊卑有分,以及“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的忠礼孝道,是要以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思想为手段,建立“君意民从”的社会秩序,约束人民的行为,达到稳固统治者政权的目的。搞清楚了法家和儒家的区别,再联系吕不韦作为商人的第一身份,其“废法尊儒”的动机就不言而喻了。
这时再返过来看《吕氏春秋》就恍忽明白了些,“有能增减一字者,赏千金”并不是说这本书真的就写的那么好,字里行间甚至不能增减一个字,而是大权在握的吕不韦,为了实现其商业和政治野心,费尽心机编纂了《吕氏春秋》并悬于城头之上,刀侍左右,座下狗头铡,吕不韦拱手作揖,一副谦卑的模样:“来来来,都来给我改改。”
“你行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