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6

你可能正想要阅读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6,想要了解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6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6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6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6



曾经在百家讲坛,掀起于丹的论语风暴,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热衷读论语,谈论语心得,于丹的书也是畅销的不行,于丹更是全国演讲,还讲到了国外。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家都不喜欢于丹了,甚至在演讲的时候被轰下台,那么从热捧到抛弃,经历了什么?

于丹成名于国学热风口,消失于鸡汤文漩涡。

记得于丹2006年在百家讲坛开讲《于丹论语心得》的时候,我正在读初二。那时候每天吃完午饭,马上放下碗筷坐在电视剧前,专心聆听于丹的教诲。对于14岁的我来说,于丹就是学富五车的国学精英。

上了高中后,我专门买了一本当时大卖的《于丹论语心得》,越看越喜欢。写作文时,我时常引用于丹的话,经常拿高分。于丹直接拉高了我的语文成绩!

在后来,我开始接触网络,逐渐了解到了其实有很多人对于丹有负面的评价。比如清华北大十位博士联名反对于丹。著名评论人梁宏达也说:“于丹喜欢说正确的废话,把简单的话复杂化,言辞华丽,云山雾罩,玄之又玄"。

在我看来,于丹的解说确实是词藻华丽,不像国学传播,更像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心灵鸡汤。说白了,就是披着国学外衣的心灵鸡汤!这种鸡汤营养有限,对于那些没接触过国学的人会有一定好处,但不适合长期深入的研读。

于丹的成名在于她抓住了机遇,那个时候正是国人对传统文化开始逐渐感兴趣的时候。但同时又还没有出现一位传统文化的知名传播者。在这样的形势下,北师大教授于丹通过央视百家讲台这个平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论语心得,必然会引起极大地反响。但随着国学的盛行以及传媒的发达,于丹这种心灵鸡汤式的传统文化传播让人们逐渐失去兴趣。因为除了华丽的词藻,人们并不能吸取多少有用的东西。

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于丹了。

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句6



论语心得的流行是建立在噱头上的,《论语》这块金字招牌本就是很好的噱头,中国从古至今最受推崇的典籍之一由名校教授来解读,自然让人“肃然起敬”。全书主要创作方式就是将孔夫子原文翻译一下,加入一些环境描写和抒情使语言具有“仪式感”,让语言也成为一种噱头。再牵强附会到一些安慰人的道理上,博得同感。如此这般,语言显得“优美”,道理又投其所好,令人感到被慰藉;而且“欲言又止”,更显得高深莫名,自然便火了。(顺便安利一下李零的《去圣乃得真孔子》) 不过这种语言创作倒意外有种解构主义的美学,最近在想要是模仿这个办法去写一个《毛主席语录心得》没准会火。摘录一段原文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 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 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苍天还需要说话吗?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这段话逻辑结构驴唇不对马嘴,《论语》没有体系,逻辑不严密和“苍天无言”有什么关系?孔夫子“曰”出来的东西不是言难道是屁?无言就是为了传递温暖朴素的生活态度?为什么这种生活态度就能好好说出来?很明显是牵强附会。这么多字数,大半都是在把孔子那句苍天语言拿来翻译,加入一点环境描写,一点抒情,一点叙事,而所谓“心得”又得了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