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经典语录

豆豆语录网提供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经典语录



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经典语句



问: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答:当然是著名的“平安格勒战役”了,我八路军李云龙部攻打平安县城,牵制大量日军,迫使日军从太平洋战场抽调兵力增援,美军从中喘过气来,在太平洋稳住了脚跟,日美攻守之势调转….

哈哈,大家别骂,这只是个段子。《亮剑》是相当经典的抗战片了,当年可是风行一时,连带原著小说都火了一把,虽然严谨来说,《亮剑》剧情有很多是不合史实的,但是比现在的“神剧”好太多,“平安县城”战役是里面很重要的情节。

此战,我军出动1个整编旅,5个主力团,6支地方武装约2万人;日军同样出动大量兵力,最终“晋西北乱成一锅粥”。但在最后的攻坚过程中,平安县城的日本守军也就不到1000(加几十号特种兵),而李云龙则调动上万人猛攻,最终伤亡惨重,付出巨大代价才拿下…

这个情节可能有些人觉得不太对了,明明敌人已经是瓮中之鳖,明明外部已经是一片大好形势,为啥最后的攻坚战这么难打呢?还要死这么多人。

其实这是正常的,17世纪以来的攻坚战都是非常难打的。

1661年5月,郑成功军队攻打热兰遮城。5月25日,郑军以28门火炮攻击热兰遮城,与城墙上的荷军火炮兵混战,荷兰火炮与堡垒凸出的棱堡形成交叉火网,击毁郑军架炮土台,并炸死众多攻城部队,迫使郑军抛弃大炮并退守到大员街。荷军趁势反击…郑成功见热兰遮城易守难攻,决定改变战略,以马信驻守大员市街,长期围困热兰遮城,同时将多数部队派往各地囤垦以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

1686年,清军数千人围攻只有826人守卫的雅克萨,却攻城未果,伤亡惨重,于是清军掘堑筑垒,围困雅克萨城长达10个月。城中俄军接近弹尽粮绝,除战死病死外仅剩下150余人。此时索菲亚派特使在 尼布楚和中国议和,康熙帝命令萨布素撤兵。

……

欧洲数学家在16-17世纪设计出了棱堡(明朝也出现了雏形),这种堡垒的各项数据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这使得攻城者会受到多方面打击,在重型炮出现之前,这就很难攻破。守城方的优势很大。

荷兰Bourtange星状陵堡

而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火力普遍弱于敌人,那打起来更难。

华北的日军知道这个,就在华北平原广修碉堡,这在现在强大的解放军火力面前自然是不堪一击,一个火箭筒就是一个。但在当时连迫击炮都没几门的八路军这里,碉堡确实相当有用,八路军一般情况都没想摧毁它,只是不断骚扰,同时偷偷用剪电话线等方式切断日军相邻碉堡的联系,袭击出来联络的日军…

国军也是一样,抗战末期,占尽优势的国军打松山战役。2万国军在美国空军的支援下打击困守的1300多日军,但日军堡垒很坚固,1946年方国瑜教授曾现地进入日军工事,描述日军堡垒为:“敌堡垒主体构筑,大部分为三层,上作射击,下作掩蔽部或弹药粮食仓库;更于下层掘斜坑道,其末端筑成地下室,又有于下层之四周筑地下室者。堡垒上掩盖圆径至70厘米之木桩,排列成行,积四五层,上铺30毫米厚的钢板数层,积土厚逾1米,虽山炮命中,亦不能破坏此坚固工事。堡垒出地面之四周,安置盛满沙石之大汽油桶,排列三重,桶间复加钢板数层,桶外被土,故150毫米榴弹重炮命中不能破坏,内部所受之震荡亦微。堡垒内三层之间,亦盖以圆木径50厘米者二三层,故上层倒塌不致影响下层。……”

结果虽然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打击下,日军被全歼,但中国军队竟然伤亡7763人(含失踪人员)。包括:阵亡总人数4000人,负伤总数3773人,失踪总数50人…

攻坚战之难,可见一斑,一直到解放战争时的太原战役,济南战役都是相当不好打的。

那么,如何对付攻坚战呢?这里面电视剧不是演得很明白了吗?用“意大利炮”啊,就是以强于敌人好几倍的猛烈火力进攻,碾碎他们(清军平定准噶尔的时候就用了这招,雅克萨之战时,清军火炮也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很多时候是没有这个条件的,所以会采用第二条策略:封锁。最终清军对付俄国人,郑成功对付荷兰人用的都是这招。

后期湘军对付太平天国的要塞也喜欢这样,九江城、安庆城最终都是湘军经过多日围困才攻克的。

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守军是一支正常的军队,要是守军完全是烂泥扶不上墙那就没办法。比如甲午战争中的旅顺之战,清军重金打造的要塞被日军一天之内,以伤亡426人的代价攻破,这显然不是要塞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还有平壤之战也是如此,清军重兵把守朝鲜第一雄城平壤,兵精粮足,在守城战前期打得不错,给予日军重大杀伤,但最终主帅丧失战意,下令撤退,结果兵败如山倒,平壤一日而陷…

原形像是王近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