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网提供《高考1977》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高考1977》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高考1977》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高考1977》经典语录
《高考1977》经典语句
影片中,潘先是假装要高考,以此来激励恋人陈琼坚定高考的信念;后又在高考考场里用中途弃考,来向老迟表明自己会信守对他的承诺,扎根农场,不会离开。不难看出。
情节设计意在表现潘对陈的真挚情感这样的情节设计对表现影片的主题有什么帮助呢?潘、陈之间的爱情本来是在旧的社会体制下被扼杀的,倘若在恢复高考的历史性转折面前,两个相恋的爱人同样要面对分离的苦痛。
那么,历史在这一时刻是经历巨变的,而潘个人的感情之路却并没有受这个巨变的影响,那么影片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又想表现什么呢?潘作为本片中知青的代表人物。
作为主角,如果在他的个人命运上看不到那个历史年代的巨变,那么这样的剧情和人物命运的安排既不符合历史剧剧本创作的原则也不能回应社会当下的期待。
故事情节上的美中不足,往往与剧本总体构思的缺憾不无关系。恢复高考不仅对于个人命运改变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国家、社会命运改变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影片试图通过对个人命运改变的刻画达到表现国家民族命运改变的主题升华。
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体现出来,影片大多是知青们个人情绪的宣泄。不论是用暗喻手法拍摄的火光冲天的荒野收听恢复高考的广播的镜头,还是用象征手法拍摄的赶考途中歇斯底里地追赶火车的镜头。
尽管可以看出影片在试图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历史的变革联系起来,但是这样的镜头,给我们更多的感受只是一个个普通人对于自身命运的关注,而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变革的社会历史意义被边缘化,被抽空和简化。
难道只是时代在前面走,一个个普通的知青只能在后面紧紧跟随,只能在它的荣光下生存?事实却恰恰相反,这一段历史以及之后改革开放的激荡岁月却正是这些知青们参与书写的。
本片所要叙述的应当是一群小人物的命运在时代变革背景下如何改变的故事。而叙事中心应当是个人命运与历史社会命运之间的互动和交织,叙事的主题应当是变革。
如果没有变革前后个人抑或社会命运的对比,那么如何体现变革呢?而事实上,影片只是侧重于恢复高考之前知青生存状态的摹写以及恢复高考这一事件对于知青生活的冲击。
而对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只是使用了几个抽象和概括的象征手法的镜头就一笔带过。对于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而言也许这就足够了,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的晚辈而言,理解上确实有困难。
同样的,影片对于恢复高考后的影响只是用老迟宣读录取名单这一镜头就一笔带过。于是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考上大学的知青们,他们后来的命运如何。
他们命运的改变又是如何与中国在这之后的巨变交织在一起的?如果缺少这些,这部电影又如何担当得起这段历史岁月的厚重。
这部电影的意义除了追思过往,更重要的是让后人去反思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大转折岁月。参与制作拍摄这部电影的人都是有对历史和社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敬重的。
不过,如果我们能把个人命运的改变与国家民族命运的转折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如果我们能在展现那些激动人心的历史情节的同时,更多的表达一种理性的思考,那么这段历史的真正价值也许会更好的体现出来。
电影,为我们认识历史本真提供了一种可能。这也是当下我们试图通过影像来理解1977年高考这段历史的最重要意义所在。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中国就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纪元。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社会的变革更需要一大批新的人才,不切实际的革命理想与落后生产力的畸形结合。
带来不了文明和进步的希望,带来的只能是麻木和愚昧的困境。而恢复高考则是社会理性的回归,社会理性的回归首先是人才评价标准的理性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整个社会价值观的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