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正想要阅读经典网庄子经典语录,庄子语录经典语录,庄子的经典语句,想要了解经典网庄子经典语录,庄子语录经典语录,庄子的经典语句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经典网庄子经典语录,庄子语录经典语录,庄子的经典语句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经典网庄子经典语录,庄子语录经典语录,庄子的经典语句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经典网庄子经典语录
庄子语录
庄子语录经典语录
【axxzhouaxxyyflongdd】《庄子》经典名言10句,感悟透了,一生受用不尽。
1/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选自《庄子·人间世》。不要用耳朵去听取,而是应当用心灵去感受。
2/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安于是世界七的变化,任何哀伤和欢乐都不能进入心中。
3/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选自《庄子·秋水》。不要认为的去摧毁天性,也不要用人事去推翻命运,更不要去追名逐利而失去生命。
4/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选自《庄子·内篇·人间世》。荡:放纵、毁败。道德的毁坏在于追名逐利,智慧外漏在于争辩是非。
5/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选自《庄子·秋水》。从天道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事物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从事物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事物都会人为自己的贵重的,而别人是轻贱的。
6/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
选自《庄子·渔父》。喝酒看重的是欢乐,居丧看重的是悲哀,侍奉双亲看重的是顺合父母的心意。
7/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选自《庄子·内篇·人间世》。伪:伪装、作假。受到人们的驱使,便容易去伪装自己,受到上天的驱使,就很难再去伪装。
8/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
选自《庄子·渔父》。喝酒求的是快乐,不必挑选什么杯具;居丧为的是致以哀伤,不必拘泥于什么礼节。
9/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选自《庄子·秋水》。知道天道的人一定能够通达事理,桶打水的人也一定会懂得权衡机变,懂得机变的人不会为了追求外物而损害自身。
10/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
选自战国·庄周《庄子·徐无鬼》。身居高位的人,往往居高临下,骄横跋扈;而身处下位的人,有时不得不仰人鼻息、溜须拍马,这些都是错误的处世态度。
庄子的经典语句
【axxzhouaxxyyflongdd】《庄子•人间世第四》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颜回之前问仲尼,自己不饮酒、不吃荤几个月,是正确的斋法吗?仲尼告诉他这是祭祀之斋,而不是心斋。
心斋,就是像上文这样,首先要集中精神,祛除杂念,然后再听息,但又不是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听,到了后面,也不是用心听,因为心已经没有知觉,和气混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以气听气,达到了心息相依的地步。不必再听,亦不必用心,心息两忘,浑若太虚。此即真一一气,返璞归道。如此方为心斋。
当然,这一段文字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以下我逐字逐句分析,说明“心斋”与听息的关系:
若一志志即思想,思想归一,即集中注意力。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直译:不要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听。
那么究竟是要“听”什么声音?
如果是听外界繁乱之声响,肯定与“若一志”冲突,因此,应当是自身所发出的声音。结合上文,所要听的东西也是要集中注意力的地方。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直译:不要用心听,而要用气听。
气又怎么听东西?
到了这里我们应当知道,耳、心、气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从而可以用“听”这一个感官串联起来。回到那个问题,把注意力放在自身能够发出声音的地方,这个地方又与耳、心、气相关联,那么,就只有可能是“呼吸”了。可以用耳朵听,也可以用心来感觉,而“呼吸”本身便是气,完美契合上下文。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结合上文,此处“符”当做“气”,不用气而用符,应当还有“符合”之意。直译:不用耳朵听,不用心,心与气符合。推论到了这里,已经可以得出听息的由来了。
丹道著作中“调息”、“心息相依”、“风火”、“橐籥”等概念即借用于此。
《崔公入药镜批注》
当此之时,宜加宝爱,调息务在微细,於静定之中,内不出,外不入,形忘物忘,心同太虚,一炁纯阳,故造化怪也。《慧命经》
凡初入道胎之时,心依于息,息随于心,不急不缓,听其自然,又不可随其荒荡泛烂,无知真息在内。《方壶外史》
凝神之法,自调息始。调息者,依息之谓也。《大丹直指》
心定之后,自此用眼下看鼻尖,直下看到脐下。眼常在此处,寂然不动,任鼻呼吸,调息绵绵,若存若亡。以下这几段直言听息:
《太乙金华宗旨》
息之出入,不可使耳闻,听惟听其无声也。一有声,便粗浮而不入细,即耐心轻轻微微些,愈放愈微,愈微愈静,久之,忽然微者速断,此则真息现前,而心体可识矣。《大道真传》
鼓动巽风者,以此止念,一也;以此调药,二也。有此二者,故一觉即须定在鼻外虚空,以耳听息。《天乐集》
初学用耳听息,工夫纯熟,不必用耳,才一回光,便能觉到。工夫更进,则回光之一念而浑忘之,心自会于息,息与心自然融和,我只顺其虚无自然而已。听息、坐忘在古代是很常见的一种修养方法,苏东坡就很推崇,其所著“数息”亦来源于此。明陆潜虚所著《方壶外史》中提到:“今之论者但知调息,而忽不自知其落于以心逐气之病,盖以凡夫躁竞之心,未闲调习,一旦使之依息,心岂肯自依?”,说明这种方法在当时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且佛教之中也有类似的方法,即“观鼻端白”:
《首楞严义疏注经》
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 孙陀罗难陀此云艳喜。兼妻得名。是佛亲弟。前作数息。即约根说。今约观识。缘鼻端白以驻其心。听息这种方法,相较而言比较自然安全,黄元吉、陆潜虚、近代西派一脉、陈撄宁皆极为推崇,可说是普适性最佳的一种法子。不过要注意的是,现代某些气功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发挥“,如”吸气意想督脉升,呼气意想任脉降“,或者“呼吸采纳外界精华之气”。多矫揉造作,已不合自然无为之道,恐不能养生,反倒要受其害。诸位宜自行明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 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名也者,相乳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是相互倾乳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 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 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 ”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 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拋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同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所谓 “圣人”,就是为世间立下行为规范、成为人类楷模的人。 此外,庄子的经典语录还有“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賫。吾葬具岂不备邪?”“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的经典格言。
庄子哲理名言。
庄子名言名句。
经典网庄子经典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