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尔经典语录及赏析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爱弥尔经典语录及赏析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爱弥尔经典语录及赏析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爱弥尔经典语录及赏析
爱弥尔经典语句及赏析
首先,《爱弥儿》的附录确实是卢梭写的,而且写作时间紧接着卢梭写《爱弥儿》的时间。从文体和写作风格上,附录和《爱弥儿》几乎完全一样,都是典型的卢梭式文风。另外,现有的关于卢梭的记录中,有多处都提及,卢梭曾向他的朋友们朗读附录中的内容,或交待附录的写作计划。卢梭自己也曾打算将附录出版(虽然没有完成),但遗憾的是这一出版计划最终未能付诸实践。后来,卢梭的写作计划转向了他的自传写作,没能继续完成附录。
在澄清了这些事实后,接下来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卢梭会要写作这样一篇附录,并似乎在这篇附录中推翻了《爱弥儿》中的教育计划?这个问题不止题主感到困惑,其实多年以来的卢梭研究者也都感到非常困惑。目前最常见的一派观点认为,附录中爱弥儿和苏菲的不幸经历象征着卢梭教育计划的破产,而卢梭写下这篇文字的目的,就在于做彻底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这派观点的支持者很多,较早的有Judith Shklar在她1969年出版的Men and Citizens中就偏向于这一种解读。Shklar之后,许多人追随她,对这种悲观的解读做了进一步的论述,如Nancy Senior(1976)、 Diane Berrett Brown(2010)以及最近的John Warner(2015)。具体不做展开,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他们相关的论文或著作。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种悲观解读。有部分学者认为,卢梭写下附录,最主要的目的是试图阐述一种全新的对“自由”(freedom)的理解。这种新的对自由的理解究竟是什么?又分为两派不同的解释。一派主要是Thomas Kavanagh在Writing the Truth: Authority and Desire in Rousseau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卢梭在附录中对自由的新理解是,真正的freedom其实应被视为一种“freedom of servitude”。在附录中,爱弥儿是在重新被奴隶主奴役之后,才感受到获得了巨大的自由(见附录的第二封信),而在没有被奴役时,反而在巴黎感受到了自由的丧失(见附录的第一封信)。由此推演下去,爱弥儿在《爱弥儿》正文中感受到的自由其实也是一种freedom of servitude,因为他那时也处于导师Jean-Jacques的时刻掌控之下。在《社会契约论》中,人们也是“被强迫自由”,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派主要是Marie-Hélène Huet(2010)提出的,她认为卢梭在附录中对自由的新理解是,真正的自由是一种freedom of not doing的消极自由
(注意这里的消极自由并不是伯林所说的消极自由)。在Huet看来,爱弥儿在附录第二封信中认为自己获得了自由,是因为他彻底从行动的领域中撤离了出来,而这种自由其实指向了卢梭在他最后一部自传性作品《孤独散步者的遐想》中所描述的那种自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