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悲观主义哲学家经典语录

你可能正想要阅读悲观主义哲学家经典语录,想要了解悲观主义哲学家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悲观主义哲学家经典语录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悲观主义哲学家经典语录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悲观主义哲学家经典语录



悲观主义哲学家经典语句



试问,那个哲学家是乐观主义?

   叔本华(公元1788年一公元1860年),德国哲学家,主要哲学著作有《论充足 理由律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中的意志》《伦理学中的两 个根本问题》。 叔本华,出生在但泽,父亲是一名自由共和派的非常富有的商人,母亲则是和 歌德等文豪来往密切的颇有名气的小说家,叔本华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尤其是 当1805年父亲自杀之后,母子之间的隔阂更加深了,最后终于破裂,幸好叔本华继 承了父亲的巨额遗产,让他一生都可以专心从事哲学工作。   早年的时候,叔本华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 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因为父亲最初是将他按照“世界商 人”的目标培养,所以他被迫选择经商,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1809年, 叔本华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但是却对哲学发生了兴趣,尤其是柏拉图、康德 和谢林的思想,后来柏拉图与康德之间的联系更是成为了他整个哲学的关键主题, 1811年,他来到柏林学习哲学,聆听施莱尔马赫和费希特的演讲,但是他却无法和 费希特的思辨哲学产生共鸣,于是就产生了厌恶情绪。  当拿破仑率领法军侵入柏林 之后,他隐居在魏玛附近的一座小镇,撰写了博士论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歌德对此文非常赞赏,但是他同时也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于是告诫他 说,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给世界更多的价值吧。但是叔本华却变本加厉地从 印度古典哲学名著《奥义书》汲取了更多的悲观厌世思想。   1814年一 1819年期间,叔本华在理智的孤独之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 志和表象的世界》,可惜的是这部作品无人问津,叔本华自己认为“如果不是我配 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凭借着这本书他成为了柏林大学的编 外教授,但是他却选择了和当时正处于巅峰时期的黑格尔在同一时间上课,结果最 后他的班上一个人都没有,他只好离开柏林大学。   1833年,叔本华迁居到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在那里专心地埋头读书、写作 和翻译,度过了最后寂寞的27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前后出版了三版,前 两版都是无人问津的状态,只有1859年出版的第三版产生了轰动性的影响,叔本华 称“全欧洲都知道这本书”,在叔本华的晚年时期,陪伴着他的一直是一条名字叫 “世界灵魂”的卷毛犬,1860年9月21日,叔本华起床洗完冷水浴之后,像平时一 样独自坐着吃早餐,一小时之后,当佣人再次进来的时候,发现他已经依靠在沙发 的一角,永远地睡着了,他是因为肺炎恶化而死,临终遗嘱是:“希望爱好我的哲 学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独立自主地理解我的哲学。  ” 叔本华脾气火爆,曾经将一个吵闹至极并且不听劝告的女裁缝推下楼梯导致 她伤残,他则每季度付给她生活的费用,并且在这个妇女死后写到“老妇死,重负 释”的言论。他的某些生活习惯受到人们的垢病,他的哲学更加受到部分人的鄙 视,罗素就曾经说过:“假如我们可以根据叔本华的生活来判断,可知他的论调也 是不真诚的。  ”此外叔本华对于女性的态度也是一种鄙薄,认为女性“只是冀求恬静,平稳地度其一生”。“既愚蠢又浅显的句话概括,她们的思想是介于成人和小孩之间”。

近日,小浙收到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我校外语学院聂珍钊教授在欧洲科学院2018年度选举中当选为外籍院士!听说你对欧洲科学院还不是很了解,快让小浙来给你科普一下吧!

欧洲科学院小百科1985年,英国科技部长首次在欧洲理事会上建议,以美国国家科学院为蓝本,成立代表欧洲大陆的科学院。经过3年的讨论和筹备,由英国皇家学会牵头,欧洲二十个国家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于1988年正式成立,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与美国国家科学院作为联邦政府的法定科学顾问类似,欧洲科学院作为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代表欧洲科学界向欧盟委员会提供独立的科学咨询意见。欧洲科学院是国际上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其院士包括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的顶级学者,主要在欧洲各国的院士中遴选,是一项崇高的国际学术荣誉。院士选举每年举行一次,其程序包括同行提名、严格的学术审查、学组与学部多轮投票,最后由欧洲科学院的理事会通过产生。目前,欧洲科学院的院士包括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5位菲尔兹奖获得者、6位图灵奖获得者等。

怎么样,是不是很高大上?既然如此,聂珍钊教授凭什么能通过层层筛选,成功当选欧洲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呢?接下来,就让小浙带你走近聂珍钊教授,一起去看看他有何过人之处吧~

人物名片

聂珍钊,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学科评委。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代表性学术专著《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和《英语诗歌形式导论》分别获教育部首届和第五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代表性论文《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获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一书入选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目前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伦理学与文本研究”。其突出贡献在于其创立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这一批评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颠覆西方权威获学界认可,破格晋升为教授

1976年,聂珍钊从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1979年,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专业欧洲文学史研究方向第一次招收硕士研究生,源于内心对外国文学的喜爱,聂珍钊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考试,并顺利开启了三年的学术生涯,自此走上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道路。

1993年聂珍钊在剑桥大学图书馆

对于聂珍钊而言,研究生的学习既新鲜有趣,又紧张刺激。在这期间,聂珍钊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其中有一个作家深深地吸引了他,这个作家就是他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入研究的对象——哈代。

哈代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西方学界关于哈代的研究汗牛充栋,成果丰硕,但是众多西方批评家,诸如海伦·加伍德、斯坦顿·怀特菲尔德等都认为哈代是一个消极的悲观主义作家。

但是,年轻的聂珍钊大胆地提出了质疑:哈代真的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吗?在细心阅读哈代的小说,并将其同希腊的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悲剧相比较时,他发现哈代小说在思想及艺术上同悲剧类似。从悲剧艺术的立场出发,聂珍钊提出:哈代不是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而是一个悲剧小说家。带着这一观点,聂珍钊对哈代的小说展开了详实而系统的研究。

1992年,聂珍钊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出版。在书中他大胆指出,哈代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一个悲剧小说家而不是一个悲观主义小说家,认为哈代创作的是悲剧小说而不是悲观主义小说。这种论点在当时无疑具有颠覆性,有力地挑战了西方哈代小说研究的既有结论。随着学术成果得到学界的肯定,同年,聂珍钊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5年,聂珍钊研究哈代的学术专著荣获教育部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当时外国文学学科一等奖授给了已经去世的王佐良、范存忠和杨周翰三位老前辈,在荣获二等奖的七位教授中,40出头的聂珍钊,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拓展学术研究领域,写就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英语诗歌韵律的著作

在研究哈代小说的基础上,聂珍钊进而将其研究扩展至英语诗歌的研究。早在1994年剑桥大学访学期间,聂珍钊就认真学习了时任英语系主任John Rathmell博士的英国诗歌课程,同Rathmell结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聂珍钊发现,尽管英语诗歌是必修的文学课程,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学界对英语诗歌形式的基础理论研究严重不足,影响了诗歌的教学与研究。

有鉴于此,聂珍钊教授转而研究英语诗歌。经过数年努力,完成了《英语诗歌形式导论》(2007)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英语诗歌韵律的著作,有效地解决了英语诗歌形式理论中令人困惑且容易混淆的诸多基本学术问题,如重音与重读的区别与定义、诗行与诗句的区别、节奏与韵律的关系、韵律的分类与功用、押韵的类型与特征、十四行诗的起源与分类等。

《英语诗歌形式导论》一书对于新时期我国英语诗歌的教学与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我国英语诗歌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文献,并于2009年荣获了教育部第五届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肩负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使命,创立文学伦理学批评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多年来,聂珍钊一直为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学术的声音而努力。

聂珍钊在爱沙尼亚出席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第6届年会

20世纪90年代,聂珍钊曾先后两次赴剑桥大学求学。他常说,在剑桥大学求学的两年对于自己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不仅使得他获取了新的知识,吸取了新的学术营养,启迪了他的学术思考,“更重要的是,让我在同西方学界的交流中,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肩负的学术使命。”而正是这种使命感,才有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的勃兴,才有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引领国际学术话语。

说到聂珍钊最为突出的贡献,当属其创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在长期研究外国文学的过程中,聂珍钊开始思考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他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被介绍进入中国,推动着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但是中国文学批评在走向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文学批评远离文学以及文学批评的道德缺位问题。

“在这些批评中,文学作品被肢解了,文学批评变成了用来构建批评者自身文化思想或某种理论体系的片段。这种现象正是我国文学批评理论和话语严重西化的结果,说明在文学批评理论领域缺少中国学者的创新和贡献。”在这种背景下,聂珍钊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意识和本土创新精神,创立文学伦理学批评,并基本建构了其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被耶鲁大学讲座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剑桥文学批评史》总编Claude Rawson誉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父”。

聂珍钊的文学伦理批评立足研究中国问题并为解决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遍问题提供研究范例,引起了国际同行的热切关注,得到了国际主流学术界的认同,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不断上升。

英国具有百年历史的顶级学术期刊《泰晤士文学周刊》于2015年刊发美国北伊州大学杰出研究教授William Baker领衔撰写的长篇评论文章,推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文章肯定中国这一创新理论的现实价值说:“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工业化、商业化和享乐主义在文学领域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作出的及时回应……在这种语境里,聂珍钊教授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可以看成是知识界对此号召作出的回应,这不仅是对一种政治号召作出的回应,也是对一个被工业化和商业化所主导的时代作出的反应。”文章同时强调:“在过去的十年中,文学伦理学批评已经在中国发展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成果丰富的批评理论。同时,它也不断获得了众多国际知名学者的认可。”

聂珍钊在英国出席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第7届年会

践行责任与担当,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

聂珍钊曾说:“中国学术要真正走出去,必须建构自己的理论与话语,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中国梦。”作为中国自己培养的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聂珍钊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担当,不仅带领学术团队率先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而且还在国际学术界引领学术话语。欧洲著名期刊《阿卡迪亚》、美国普渡大学的《比较文学与文化》、中国台湾的《哲学与文化》等A&HCI收录的国际期刊都相继出版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专刊。《阿卡迪亚》不仅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东方与西方”为题出版专刊,而且还打破其创刊60多年的惯例以编辑部名义发表社论,肯定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新方法,认为挑战了西方著名学者德里达、阿多诺以及阿甘本的观点,促使读者重新思考文学领域的最基本问题。

文学伦理学批评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得到了美国、欧洲、亚洲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众多知名学者的积极评价。例如,斯坦福大学讲座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Marjorie Perloff认为,聂教授创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已迅速成为重要的批评领域”,“业已成为获得国际认可的屈指可数的亚洲文学理论之一”。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系教授Tomo Virk说,文学伦理学批评“不仅是一种新理论,而且也是一种如何研究文学的新范式。”韩国建国大学申寅燮教授认为,东方学者“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在由西方主导的文学批评与理论的俱乐部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从外国学者对中国学者创立的理论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外国同行专家对中国学者创建的学术理论不仅没有偏见,相反是持论公允,评价客观,让我们看到中国理论正在走向世界,走向繁荣。

聂珍钊同俄国教授伊戈尔·莎伊塔诺夫在第8届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年会(日本九州大学)上交谈

2018年8月,国际哲学学会联合会第24届世界哲学大学在北京大学举行,大会“哲学与文学”分会把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聂珍钊的道德哲学(Ethical Philosophy of Nie Zhenzhao)”列入讨论议题。

回顾几十年的治学生涯,聂珍钊始终以“学以致用,用学报国,把读书和做学问同人民的事业、国家的前途相结合”作为读书治学的最高追求。去年6月,聂珍钊被浙江大学全职引进加盟浙大。“未来,在浙大,我会继续将自己平生所学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及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文字作者:浙江大学微讯社 李灵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本文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童嘉桢

责任编辑:周亦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