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葡萄牙的高山经典语录

豆豆语录网提供葡萄牙的高山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葡萄牙的高山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葡萄牙的高山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葡萄牙的高山经典语录



葡萄牙的高山经典语句



扬·马特尔在写《少年Pi》的时候就在试图做一道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题。这道题从教会哲学时期就不断地被各种哲学家解答,前有托马斯·阿奎那的“五种证明方法”推出上帝是最初的动力,后有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通过思维的完善倾向推出绝对完善的上帝,但是这些回答都建立在对上帝存在的原始信仰之上,而马特尔的证明的意义在于,他是在“上帝死了”之后再重新证明上帝仍然存在,这是尼采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

但是上帝死了就永远死了,即使是在复活之后。神不再成为一种默认的信仰,而成为了一种怀疑过后因为诸如伦理或生存的需要而重新出场的存在。

这本书其实仍旧是在迎接“上帝的回归”,但是比之前更为细致化、具象化了,这一次,他讲的是耶稣的“复活”。小说严整地分为三个部分:无家可归、归途、家园。这也象征着人类重返上帝许诺的“人间之国”的过程。

看过书之后,会发现这三个故事实际上不是平行发生的,而是具有时间的接续性,从头到尾环环相扣。如果把三个故事前后串起来的话,那它大概表示了工业文明之后人们对宗教的信仰的推翻和复归。

一开始托马斯因为自己的苦难而怀疑甚至怨恨上帝的沉默,然后他发现了进化论以及耶稣实际上并不是神,所以他感到人类尊严的丧失,这是工业文明下人们对信仰破坏性的失望和毁灭。

然后是医生的故事,他通过对他妻子的怀念和那段奇妙的解剖经历,认识到耶稣的俗世身份与信仰并不相关,《圣经》是一个寓言式的文本,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故事认识寓言真正想说的是什么,译者说医生和妻子的讨论是略显枯燥,但我觉得这可能才是这本小说最核心的部分。作者想说的就是通过后期人们对宗教文本中耶稣本人的考证,如何从信仰解构走向信仰的重新建构。

而最后一个故事中,彼得最终明白了,那些真实地在耶稣身边生活过的信徒是怎样的感受。的确,如同译者所说,黑猩猩在最后的故事里的出现,就如同耶稣的复活,这代表了对人类罪恶的消弭。而如果有一天人们真的在这个世界上看到了耶稣的复活,人们的信仰就不会再因为讽刺而动摇,像玛利亚所说的那样。

这三个历时性的故事概括了耶稣死后又复活的经历,也是宗教和神的信仰在被科学处死之后,在现代重新“复活”的过程。而如果抛开这本书浓重的宗教信仰因素,单单从故事入手,我们看到,这三个人物都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随着时间的延宕,他们先是怨恨,再是和解,最后达到了升华,也许单从故事看来,这个小说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去应对我们生命中的痛苦,如何重新找到生命中的爱和信念。

在我看来,这本书比起《少年Pi》还是差了一些,无论是情节的构思和具体的描写,都显示出不够充沛的迹象,尤其是在第一个主人公和汽车的“斗智斗勇”的描写上花费了太多的笔墨,让故事显得有些拖沓。虽然在情节上《葡萄牙的高山》显然比《少年Pi》更加多元且复杂,而且每一条线索都环环相扣,但是每一个故事的结尾总让我觉得情感和情节没有得到充分延展。再加上,关于耶稣的“复活”的论证,马特尔远没有达到远藤周作的高度,因此未免让人有些失望。但是马特尔擅长的寓言表达仍旧让这个故事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性,而寓言和比喻一直也是本人最喜欢的一种写作手法,这本小说中还有非常多的细节可以仔细挖掘,比如主人公倒着走路的行为究竟意味着什么,小说为什么叫“葡萄牙的高山”,以及人物的名字所暗含的圣经人物的隐喻,等等众多细节。或许作者也是因为赞同福音书里说过的那句“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而他优秀的比喻能力,应该会使得从前没有考虑过类似问题的读者,感觉到开辟了一片新的生命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