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文学回忆录》经典语录
你要求什么啊,电子版?? 拜托,别这样,这是好书,值得你话几十大洋去买的。老实讲我买了几套。。。 同学,喜欢就去买。这是木心,不是言情、
《文学回忆录》一书,是根据1989年至1994年,木心先生在纽约为一群中国艺术家们讲述世界文学史期间,学生之一的陈丹青的第一手文本——五本听课笔记所编撰而成的一本书。我认为这本书到我们手中已经是第四手资料。第一手是该书中所涉及到的各个作家的作品,第二手为郑振铎编著的《文学大纲》(木心讲课的资料和体例大致依据本书),第三手为木心先生自己的讲课讲义,第四手则为根据陈丹青的听课笔记整编出来的此书。此书名为《文学回忆录》,而不是文学史,所以里面的很多观点都含有木心先生本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和价值判断。因此研究文学专业的读者应该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要能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最可贵的是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此书作为一本讲述世界文学史的作品的确使我本人受益匪浅,但在全面性和客观性上还稍有不足。因为木心先生不是学院式的教授学者,他是一个作家,是一个艺术家,而且在选择重点讲述的作家和作品时多以个人的偏好为主,所以不能把这本书当作文学史类的教科书来看待。梁文道在这本书的前面说:它(《文学回忆录》)是一位作家以自己的双眼瞻前顾后、左右环视,既见故人,亦知来者。为自己创作生涯与志趣寻求立足于世的基本定向……大部分一流作者的文学史,其实都是他们的自我定位。《文学回忆录》里的木心便是一个在世界文学史中思索自身位置,进而肯定自身的木心。这就是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也是《文学回忆录》中的木心。我觉得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木心对于自己的定位,他平视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大师,平视一切现在与未来的读者,把大师、自己、读者三者放在同一高度来讲,既不卑微也不骄傲。既讲出了自己与大师们之间的情愫,也缩小了读者们因对大师们的敬仰而产生的距离感。他拉近了读者与文学的距离。可以说这本书能够让不了解文学的人了解文学,让了解文学的人热爱文学,沉迷于文学本身的魅力。用木心本人的话来说,讲课的目的是让大家站在世界文学的门内而不是门外。这本书也让我与世界文学更近了一步。关于木心先生本人,我是通过阅读此书才第一次接触到这位前辈,了解不够,所以根本不敢对他妄加评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位极具独立思想的作家、艺术家。他应该有惊人的阅读量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所以打算在暑假看看他本人的作品。看到有人说惊叹于木心的记忆力,其实不奇怪。按照本书里面对于上课时间的记录来看,木心先生大约是一个月上两次课,每次讲四个小时,所以他有充足的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思想,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做好讲课的准备工作,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认真的人。认真是一个可贵的品质。唉!一个作家、艺术家都能把世界文学史讲得如此动人,大学里面中文系的各大专家教授们,你们作何感想?=============================分割线====================================这一篇回答写于2014年7月4日,那时候我刚读完《文学回忆录》现在是2015年6月3日时隔一年,再翻起《文学回忆录》,再看看木心,再看看这篇答案,心中也有了些许不同的想法索性就在这里谈谈这一年关于文学看法的一些改变吧这一年来,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我一直放在桌头,桌上书来书去,然而它始终陪伴着我。作为一个学习文学的学生,平时难免要读一些文艺作品,然而我本人读书有点杂,所以不仅是文学,有时也会读一些史学、哲学、科学类的书对问题的看法也在阅读中慢慢变得不一样,虽然我不知道这种改变到底是否有益对于《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我之前的答案觉得这本书的弊病是主观性太强,不适合文学院的学生进行学习使用。但有什么真正的经典的主观性不强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的一座丰碑,然而我们在其中看到的不仅是历史,还有司马迁这个人。《项羽本纪》、《屈原贾生列传》…这些经典的篇目无一不主观。有人说,真正的文学是应该是独断的,不应该是集体编撰的,也不应该是客观的,其实没有客观的文学史。我们总被要求客观地分析问题,然而所谓的客观也只是有些人的主观罢了。然而又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客观的呢?再翻开《文学回忆录》,发现书里不仅仅是在讲文学,还有宗教、哲学、美学…其实这并不矛盾,好的宗教、哲学、美学作品所运用的语言也必然是文学化的难道只有华丽的辞藻、抽象的比喻、奇特的想象才能称之为文学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对于陈丹青的美术作品我并不了解,然而他所整理的《文学回忆录》和一直为把木心先生推向公众所做的努力就足以让我敬佩这个人。陈丹青的父亲读完《文学回忆录》之后对他说,你做这件事情比你一辈子画这么多画都有价值。木心的思想和文字是中国古典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过渡。也只有像鲁迅、胡适这样的民国时期的一辈人能够把汉语的美表现地如此优雅。读书,读人读书不仅在体验不同的生活,而且会触摸不同的人生。
关于木心,最近几年是很火的,我们很多人知道木心,大概是因为那首很著名的诗——《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除了这首家喻户晓的诗之外,我个人还喜欢另外一首,叫做《论陶瓷》
愿得陶一般的情人
愿有瓷一般的友人
短短两句即写出了友人和情人的区别。
如果回到多年之前,木心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还是很陌生的,现在我们提到木心,首先会认为他是个诗人,其实除了诗人的标签外,木心先生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也写过散文、小说和文学评论,而《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做是一种特别的文学评论。
木心《文学回忆录》木心的这本《文学回忆录》整体上我自己大致看了一遍,因为是上下册,所以我把重点也放在了自己感兴趣的章节上。其实整个看下来,我的感觉还是觉得这本《文学回忆录》更像是木心自己的私人感受,掺杂着自己的主观情感在书中的。很多人建议应该把《文学回忆录》列入大学文学专业的书目里,其实作为参考就行,如果列为必读书目,我自己觉得还是不太合适,主要是里面的某些观点是有问题的。
我知道这样说,估计会招致一些人的“口诛笔伐”,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自知自己水平还很低,但是不妨碍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也不迷信权威。我自己看的重心主要是在上册,那么以下的部分则基于我自己的想法,针对书中的几个观点抒发自己的小小体会。
一 希腊神话无为而治,自在自为?
“中国神话,好有好报,恶有恶报,太现实。神权、父权、谁管谁,渗透神话,令人惧怕。
希腊神话无为而治,自在自为。”
这是书中第一部分《希腊罗马神话》章节中,木心自己的观点。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至少混淆了中国的创世神话和后来人们创造的世俗传说之间的区别。说简单点,玉皇大帝、孙悟空什么的其实是传说,而不是神话。
中国的神话其实是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这些远古的创世神话,后来的,人为加工的,都不能成为神话。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希腊神话是无为而治,自在自为的话,中国的神话更配的得上这句,况且希腊神话也是有等级制度的,谈不上无为而治。
二 中国没有史诗?
也许汉族的没有,但是少数民族是有的,而且似乎也并不差,只不过流行的范围不大,知道的人不多而已。
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
因为木心先生长居国外,而少数民族史诗的研究和保护确实最近这些年的事,所以我们应当理解,但是要与时俱进,该知道的还是要知道。
木心三 鲁迅评价《史记》过誉了?
鲁迅评价司马迁的《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将《史记》与《离骚》并举,其实没什么问题的。鲁迅比喻《史记》是没有韵律的“离骚”,我倒觉得很合适。甚至我认为《史记》在史书中的地位,是大于《离骚》在诗歌中的地位的。
四 中国文学两大致命伤:一是无法翻译,二是地方性太强。
这是书中第三十八讲木心先生的观点,我自己很受益。原来在我的思维里,只是想到了古代汉语的翻译问题,想到了唐诗宋词翻译后对原著的伤害,但没有想到第二个层面,即如果不熟悉中国文化,是无法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因为很多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包含很深的儒家文化在里面的。
以上观点就是目前这本《文学回忆录》带给我的收获,以后我会时不时的翻看一下这本书,当做学习文学史的参考吧!
如果有人看后觉得想法不一致,欢迎一起讨论,但拒绝似是而非的观点,特别是人生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