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关于当官经典语录
硬答一波吧,权当个人发泄。因为我对龙女士本人其实不太了解,尤其是最近知道她的某些政治观点之后,看到跟她有关的文章都不太愿意看下去。
龙应台这个名字,上初中之前就有所耳闻,但一直都没看过她的书。直到高中时老师推荐才去买了《目送》来看,从封面的照片惊讶的发现她是女性。当时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和父母的关系很微妙,一方面很烦他们,另一方面其实也很理解他们。所以当我挑着读了几篇之后,兴奋不已,如获至宝,仿佛是遇到了知己,觉得她把我想说的话用更高级的语言表达出来了,没一句都能找到共鸣。之后又买了《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来看,可以说在某段时间里她在我心里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我知道的全部的作家。她就像是一位略长于我父母的长辈,既懂得我的想法,又能看到我想法中存在的问题还能以一种极温柔的方式指出来并告诉我怎么做。我真的是既崇敬又感谢。但是我当时也特别信奉钱钟书先生“鸡蛋和母鸡”的比喻,对龙应台的了解也仅限于这几本书。
直到前几天,在网易云听《我和我的祖国》看到一些评论后去搜了那个视频来看,又去图书馆借了《野火集》,还有一些写她的文章,我没来得及细看,但是我现在心情真的是很复杂。我不是愤青,政治上的东西也不了解(需要学习),我一直认为知识分子是有所谓的文人气节的,所以我想很多台独港独或许只是由于从小的环境和教育和我们不一样,所以存在不同的观点,他们爱港爱台和我们爱国是一样的,只是立场不同,互相存在偏见。我甚至天真的觉得只要我们一次次的真诚交流一定能够达成共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龙女士在视频中的反应,和她某些文章中的观点实在是令人不适。轻蔑、嘲讽、善变,与其说是一个观点犀利的批判作家不如说是一个狡诈多变的政客。
我最最难受的从来都不是观点和立场的不同,而是她面对这一切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说信仰崩塌或许有些言重了,但那一刻我心中构建的美好再次出现了裂痕。
其实自己想想,我们长大的过程就是一个信仰不断崩塌和重建的过程,我们从小崇拜的偶像、喜欢的文人明星甚至领导人,(荆轲、蔺相如、项羽、曹操、元稹、苏轼、司马光、王安石、朱熹、卢梭、康有为、鲁迅、胡适、爱迪生、毕加索、马丁路德金、李敖、巴金、梁实秋、余秋雨、林浩还有一些不能写的人等等)古今中外太多太多,他们中的某些人有一些道德瑕疵或者犯过一些错但是被功绩和作品掩盖,某些甚至是毫无作为被包装出来的草包。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意识到这些心中的偶像、我们尊敬的老师、最爱的父母、甚至我们自己都并不完美。我们从不愿意相信到不得不相信再到坦然接受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原则。
过几天等我心情平复之后还是会把那本《野火集》看完吧,但是龙女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实在不想再去了解了。
孩子,我要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人总要慢慢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这个世界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 ——龙应台《不相信》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 《目送》龙应台的经典语录:送给安德烈也送给此时此刻迷茫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