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与回报的经典语录
不要羡慕别人表面的风光和幸福,也许他们也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不要总和自己过意不去,用阳光的心态看世界,人生才能多些快乐。
人生用阳光心态看待风景,处处皆是美景;用阳光心态做事,办事比较顺心;用阳光心态交友,会收获更多的朋友;用阳光态看待世界,自然会多些快乐。
人生的旅途,做让你开心的事,做人要就要学会有自信而不要自傲,果断而不武断,自尊而不自负,严谨而不拘谨,知足而不满足,平常而不平庸,随和而不随便,放松而不放纵,认真而不较真。
生命的珍贵,在于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人生不能靠心情活着,而要靠心态去生活。
看到阳光,请你微笑,因为这是生命的恩赐;相拥亲人,请你微笑,因为这是生活的给予。知足而常乐,看淡而幸福;欢声笑语永相伴,清风朗月永相随。
守好心,走好路,珍惜最真的情感,感受最近的幸福,享受最美的心情。凡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岁月不易老,心永远年轻!
人心就像一个容器,快乐多自然烦恼就少;简单多纠结自然就少;满足多痛苦自然就少;理解多矛盾自然就少;宽容多仇恨自然就少;胸襟决定器量,境界决定高下。
心态不好、人生易老。有什么样的心,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人,不怕容颜沧桑,就怕心的苍老。一颗苍老的心,如同日暮的黄昏,看不见亮光的繁殖,心中只需乌黑的伸展。
开心地活着吧,生活,犹如一场花开花落,花开不喜,只管绚烂的绽放;花落不悲,忘记凋残的忧伤。花开一季,人活一世。乐观随缘一些,就会轻松自在一些。别让外界浮躁了自己。放下了执着,看淡了得失,才能品尝幸福!
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付出未必有回报,强留未必能幸福。你在乎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只有看淡,顺其自然,才能减少痛苦。
幸福并不复杂。饿时,饭是幸福,够饱即可;渴时,水是幸福,够饮即可;穷时,钱是幸福,够用即可;累时,闲是幸福,够畅即可;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
做人做事,别太过别太绝,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给人留路,就是给己积福,谁也无法预料,今后会经历什么,你帮别人,别人也会帮你,你害别人,别人也会害你。
当然,要从不同角度看,你觉得不平衡一定是事态没按你的意愿发展啦
不平衡,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些.付出的,就是我想做的,不付出的,也是我想做的,一切顺其自然.
不平衡
1, 如果是对爱的人付出,为什么还要去要求回报?既然已经选择了付出,为什么还要把回报的失衡在心里算的清清楚楚?
我认为爱情是一种靠双方的付出来维系的。
就好像是回声效应效应一般,有一方面的付出能得到对方的回报,才能使回声持续。如果单方面自己付出无法获得相应的回应或者回报的时候,人的内心就会有一种不平衡感。正是这种不平衡感会导致双方产生隔阂,甚至感情破裂。然而这种不平衡感是很难消除的。
就好比你对一个石头说话,你能说多久呢?你对一个能回应你的人说话,你又会说多久呢?
内心坚信对爱的人付出,而要求回报,则是认知失调的表现,即:态度与行为的不符合。(更多的关于认知失调,可以参考我的博客总结的:认知失调 | LittleJake's Blog)
相互的比较也会使内心的不平衡感加重。
有的人没付出什么,却得到了回报,但我付出那么多也不见得有那个人的回报那么多,所以我觉得一点也不公平。
在我看来的解决方法就是,只要不刻意的说:“我要对他付出、不得到回报”,一切顺其自然,不在意付出和回报即可。
2,可是既然我能做到付出多于回报,为什么我就不能享受回报大于付出的爱?
付出和回报从来就是不平等的,而且是不能被量化的。
你所要求的爱是和你付出一样的数量还是一样的质量呢?你觉得享受的回报是爱,但对方的回报不是爱的话,也是一种回报。只是这种不是你想要的、不合你胃口的回报而已。如此一来,又产生了认知失调( (ノಠ△ಠ)ノ彡┻━┻ 又是认知失调)。
每个人对付出的价值观也是不同的。
别人单方面认为的回报就是这么多,已经足够‘支付’你所付出的那就足够了。每个人对回报和付出的价值判断都有所不同。‘我就不能享受回报大于付出的爱’,这仅仅是单方面的价值判断而已。
解决方法如同认知失调:
1. 改变态度,如:对方回报的少,但我还是要付出。2. 改变行为,如:减少一点付出。3. 减少选择感,如:对我来说,对方是重要的,除了付出我别无选择。4. 增加认知,如:付出能使我开心。5. 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如:认为付出比对方的回报更重要。
3,情感的付出和回报之间是否有一条受到普遍认同的公理?应该如何处理付出和回报的关系?是不是我过于狭隘、敏感、多疑?是不是自私的我对世界回报我的爱都视而不见?
在大多数人看来,普遍的公理是付出就需要得到回报。
不计较付出,就无所谓回报。功利心驱使着我们,为了回报而做出付出。
能提出这个问题,就说明对‘自己的付出是不是值得的’表示怀疑。这是一种正常心态,大多数人都会这样的。
爱的形式多种多样,去享受爱吧,爱无处不在,只要不把爱当作一种必然。
以上。
拓展阅读:认知失调 | LittleJake's Blog。201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