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红字经典语录
浪漫主义作家? 是吗? 他写的不是puritan style 的吗?
大师霍桑的《红字》无论是从历史眼光还是从今天眼光看它,它都是一部只关注人类灵魂的小说。原罪、信仰、救赎、解脱、升华,直至上帝的阶前。
我不免要摘下一朵(野玫瑰)呈献给读者。但愿它能用来象征在讲述这个有关人性脆弱和人生悲哀的故事的过程中随处可见的芳菲清新的道德之花,并用它来缓解一下故事令人黯然神伤的结局。
《红字》写的什么?写原罪,写仇恨,写阴暗的内心。写信仰,写救赎,写善恶因果。
人之所以为人,与其他生物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人有灵魂。灵魂这东西一定有点神秘,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觉得它指的就是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意识的抽象概念。
小说梗概是女主被人告发与人通奸生下一女,奸夫是受人敬仰的牧师,医生是被戴绿帽子的人,他知道真相但要挟女主要保守秘密不能泄露他们的身份。
“你没有胆量!你不诚实。你不愿意答应明天中午拉着我和妈妈的手站在这里!”小女孩日益长大,她越来越对牧师不满。牧师特别特别懦弱,不敢面对自己的罪行,把结局选择权强加给女主。
小说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欺骗的罪行更甚于通奸的罪行,欺骗更加不可饶恕。
呈现在我们读者眼前的是,牧师的懦弱无能,犯下大错还要道貌岸然的布道,不敢坦白自己犯下的罪行;女主为了牧师的秘密忍受屈辱,也不能给女儿幸福快乐;医生强烈的愤怒和被欺骗,疯狂的报复,他没有直接揭穿,要牧师在一天天的煎熬中艰难度日;小女孩珠儿是天使,是精灵,先拯救女主后拯救牧师。最后,在七年的煎熬度日后,终于真相大白于天下,所有人的灵魂得到解脱和救赎。
这个小说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当犯错的时候不要怕,不要懦弱。认错不可怕,天塌不下来,在错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最重要。
谢谢几位邀请。然而,这题,够写一(几)本书的了。《红字》作为我最早接触的英文严肃文学,一直是我心里的巅峰、美国最伟大的悲剧之一。这种看法既有先入为主的原因,也有作品本身高超的原因。有长达四年的时间,你问我最喜欢的英美文学作品,我都会回答 The Scarlet Letter 和 Moby Dick。看到《红字》第二章的时候,看着看着就不觉直起身来。从没读过如此纷繁隐秘的文字,如此饱满的情感,阴暗而犀利,压抑而瑰丽。读到后面,不仅有神秘和压抑,更有宏大的叙事,有洞悉人心的揭露与批判,有近乎完美的整体性。读红字的体验,已经超出读小说看故事的范畴,眼睛所见的各处细节皆有讲究,跟霍桑玩儿 symbolism 绝对玩儿不坏。霍桑作品可以用任何一种approach做任何解读,只要自圆其说都可以立论。包括被讨论烂了的 “Letter A” 的意思的解读,也在不断地出新。The value consisted in the variety of explanations to which it gave rise. 其他入手角度如哥特风格研究、女性主义视角、无政府主义研究等等,都可以用于评价红字。(说到无政府主义,本科精读的教授之一就是浪漫主义美国文学的博士,当时讲红字时她还给我们读过自己的职称论文,愣是把《红字》和《文化与无政府主义》联系在了一起,以马修阿诺德的视角去看霍桑的作品。经典真是不怕玩儿坏啊。)1、Formalist approach我偏向于从形式主义(Formalism)分析红字的高超之处。形式主义非常喜欢诸如律诗,或者如红字这样高度统一、整齐、有条理有组织的小说,从故事主线、意象、语言、节奏,到众多的细节处理都非常有整体性(structural unity)。不完全列举如下七点:(1)Patterns of rhythmic motifs 所谓motif 就是指贯穿整部作品的主题、要旨。这部小说中的红字A、原罪等贯穿始终,以文字形式或概念形式反复出现,红字A含义的演变和丰富,原罪的犯罪、赎罪的历程,都在小说中不断发展。自不必说。(2)Repeated images (反复出现的意象)反复出现的意象包括红字A、Dimmesdale放于心口的手,断头台(scaffold),众多自然与超自然意象(玫瑰、星星、森林、女巫等)等。红字A:小说中明说的A的意思有如下三种,都是霍桑亲自在小说中叙述的。Adultery。第一二、章。此时的红字是宗教社会的耻辱的惩罚,是折磨。(红字里的高频词agony)。Able。 小说中段。此时的红字开始向救赎的方向发展。Hester以勤劳和诚恳维持生计,顽强地活着,所谓Able Woman, 当起来一点都不轻松。当地居民看到红色的流星组成了A字,都说“it meant able.”Angel。小说中后段。此时的红字已经升华为一种神祇,一个天使、圣母般的象征。Hester行善一生自我救赎,最后镇子上的人都以Hester为天使。(详见后叙)此外A字的解读还有很多,省略一千种。Dimmesdale的手总放在心口,仿佛小心翼翼守着隐秘的原罪。当有任何敏感的言语、任何事件惊动,他都会及其惊慌地守住心口,脸色发红,又转回苍白。这个动作反复出现,都被Chillingworth看在眼里。事实上我们从未从作者那里得知孩子的父亲是谁,但我们就如同Chillingworth一样,一次一次洞悉着Dimmesdale试图掩在手掌下的心里的秘密。到后面我们与Chillingworth一同发现,原来牧师的心口有一枚一模一样的红字A。有兴趣可以数一下scaffold这个词和setting反复出现的地方。故事中波士顿的断头台位于marketplace,可以留意一下小说前三章和后三章都发生在这个地方。前三章以Hester Prynne走上台接受审判与议论开篇,揭示和设定其罪恶与耻辱(establish her ignominy),而后三章以Dimmesdale走上台揭示真相承认罪过结尾,并突出Dimmesdale战胜Chillingworth。(霍桑在formal arrangement of the plot(情节安排的形式主义) 方面绝对是出神入化,有一拼的可能包括伍尔夫,代表作《海浪》。)森林在小说中是自然力的代表。红字的经典一幕就是Hester Prynne走入森林,平时只敢包起来的盘发在此时散开,像棕色的瀑布流泻下来,在森林当中自由飘扬。逃离。只有在这里,她可以回归自己的女性美,可以和Dimmesdale独处、交谈,可以放下她在小镇拼命做慈善自我救赎的沉重的道德包袱。森林遮天蔽日,好比一间密不透光的保护室,暂离尘嚣与人言。也有评论说这片森林好比伊甸园,只有在这里二人才无所禁忌。有歌唱道,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霍桑有意无意在传达一种自然力和社会力的对比和反思——是否人在自然中能回归人的本性,远离社会的种种法理、礼俗约束。玫瑰(见第五条“颜色”系列)星星(见第六条“光点”系列)(3)Sets of words and phrases (反复出现的语句)"He will be known" 这句话出现过多次,有些是镇上居民所说,有些是Chillingworth和Hester对峙时威胁所说。这句话简短而有力。Hester自始至终没有说出情人的名字,所有人都威胁她不要抗下罪责,终有一天奸夫会浮出水面。Chillingworth也是凭那一句不断恐吓,发誓报复。有了这几句"He will be known" 的反复铺垫,到了最后的revelation那一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张力。从极力的压抑到完全的揭露,如此历程对牧师来说如经炼狱。好像不止我一人,想到了《天龙八部》里虚竹的亲生父母叶二娘和玄慈大师在武林众人面前坦白真相,一样在高台,一样是多年后的revelation,在一切揭露之时以生命殉葬原罪。"I cannot forgive thee"畸形而阴暗的Chillingworth一心想着复仇,为此他可以酝酿十年。他以医生的身份接近牧师,每天以旁敲侧击的方式若有似无地提及私通的事,使牧师受尽内心的煎熬。但是无论Dimmesdale怎样煎熬,无论Hester怎样勤俭隐忍,向善救赎,他从来没有原谅和宽恕任何人任何事。他抱着清教徒的克己禁欲,去惩罚那些没有禁欲的男女,但他极尽折磨的报复行为本身就违反了基督徒的博爱与救赎。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也是一种讽刺。霍桑语言和情节设置的高超在于其极大极大的张力。他和海明威不同,海明威太过冷静,霍桑是大开大合。第四章、第十四章Hester和Chillingworth的对峙,以及几次Hester和Dimmesdale的诉衷肠,张力之大,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我真的只能想到震撼二字。(4)Use of contrast (对比)young and oldshadow and sunshine(见第六条“光”系列)。红与黑(见第五条“颜色”系列)(5)Repeated colors (反复出现的颜色)红、黑、金、灰、绿等。这里举红和黑。“猩红”(scarlet)在圣经中是罪的象征。《启示录》十七章中的“大淫妇”就身穿着一身猩红,坐骑是猩红兽,写满了大不敬之词。托马斯哈代的《苔丝》里也用红色象征少女失贞与私通,也引了启示录中的猩红。猩红的“A”字的刺绣,加上Mistress的称呼头衔,Hester注定经受标签的压抑。红色是火的颜色。在中世纪,异教徒将被施以火刑。Hester和牧师私通算是大大的异教徒,必受火刑的煎熬。例如小说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场景:牧师整日敏感懦弱,一旦有风吹草动便全脸通红,如同在熊熊大火中经历炼狱。红色还代表耶稣受难牺牲的献血。Hester和牧师双双佩戴着红字,如流血的羔羊,在神坛上做牺牲品。他们如同耶稣,自己受难,渡人罪恶。而黑色则出现在反复出现的牧师的法袍、Hester的黑发、黑色的夜空、遮天蔽日的黑色森林等等,是压抑、秘密、黑暗的象征。黑色的法袍下遮掩的是一个猩红的A字,是牧师一生压抑的秘密。小说时常描写的黑暗深邃的夜空,也是暗藏秘密的神奇的存在。遮天蔽日的森林更是在一片阴影中提供了隐秘的空间,只有在这里Hester和牧师才能对话。小说第一章开篇就是古旧的监狱大门,旁边丛生的是猩红的玫瑰,鲜明的红黑对比:“Let us hope, to symbolize some sweet moral blossom, that may be found along the track, or relieve the darkening close of a tale of human frailty and sorrow.”甜美的红玫瑰“调和”了人那黑暗的痛苦。猩红的玫瑰虽有诱惑和堕落之意,却是一种“relieve”(解放)。相比起人类本性和命运的黑暗,这一抹猩红不失为一种希望。几十年过去,红字的故事已经成为波士顿的传说,只有两座合葬的坟墓,写着鲜红的A。一片墨黑的土地,一个血红的A字,鲜明的对照。这是全书的结尾。(6)Frequent use of spots of lights (“光点”意象)“光”就是一种 revealing power。阳光:凡是太阳照耀的地方,隐秘就会被揭露。这也是为什么Hester和牧师只能在遮天蔽日的森林里互吐衷肠。而在阳光下,胸前的A字格外猩红,人不可能有任何隐秘任何放松。Mr Wilson的灯笼:一众居民随着灯笼的光点,好比一步步逼近罪恶的真相。所谓光就是照亮黑暗,揭露真相的力量。每当灯笼的微光出现,就隐隐地有一种可怕的逼迫感。meteor:又是红字经典的一幕。某章结尾,漆黑的夜空突然绽放出灿烂的流星,最后竟组成了一个猩红的A。紧接着,小说写道,此时的A, "They Said that it meant 'able'.(7)Sound patterns (声音)thunder and lightening。小说有几处雷电场景,非常震撼。就如话剧《雷雨》中雷雨的声效,恰好配着剧情。种种压抑,如阴霾天,而种种爆发,又如同雷雨。screams and cackling laughs。在对剧情起到关键推动作用的片段,你一定会见到scream这个词。红字的情感是十足饱满的,人物有任何愤怒、压抑、感叹、坦言,都是以大段的莎士比亚式陈说和略带歇斯底里的语势说出。而至于笑声,举个Dimmesdale的例子:“I have laughed, in bitterness and agony of heart, at the contrast between what I seem and what I am! And Satan laughs at it!”也是一种情绪发泄。秘密和罪恶压抑久了,所有痛苦折磨汇成仰天一笑。而他笑的时候,冷眼旁观的魔鬼(撒旦,即Chillingworth)也在冷笑,其报复心理得到了扭曲的满足。因此,霍桑的作品都有很好的sound effect,就像舞台效果一样,而且颇具有整齐的结构,每一次安排都不是偶然。2、Feminist ApproachRichard Chase在 American Novel and Its Tradition中把《红字》称为“一部女性主义宣传册”。从Hester Prynne的母性特质中我们能读出许多微妙的东西。她的母性首先是一种伟大的隐忍。这种母性具有非常的神性,即慈悲。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一样,在开篇一章写Hester抱着三个月大的婴儿出场,表情凝重,缓缓走向高台,我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个画面:Hester 终其一生保护她的孩子,善待小镇的每一个人。她靠缝纫刺绣维生,给镇上的人制衣,织品换来的钱也大多接济穷人。她的下半生中,曾对她冷眼议论极尽侮辱的市井妇女都以她为英模,从她身上寻求安宁与保佑。" …none so ready as she to give of her little substance to every demand of poverty…none so self-devoted as Hester, when pestilence stalked through the town."博爱,牺牲,宛若抱着婴孩的圣母。然而,这种母性也制约着她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只有隐忍,“母性的温柔平息了她内心许多不安分的成分”。男权社会以一个红色烙印震慑她,不许她反叛,这其中固然有道德舆论的力量,然而还有另一个神秘的力量,就是她的女儿Pearl。她是原罪的结晶,是时时提醒和惩罚Hester的规训力量。在刚刚说到的森林那一幕,Pearl本在溪边玩耍,天真美好宛如天使。可当Hester摘下红字,披开长发,Pearl立刻惊恐起来,不认识母亲,再把红字戴在胸前时Pearl才肯认母亲。Hester的独白说,“是Pearl让我还活在世上,是她让我受到惩罚。她就是红字!是她将所有的罪孽的惩罚添加百倍。” 3、Biblical and Mythological Approach最后是神话原型解读。霍桑的作品一向以宏大沉重的道德宗教主题和深邃隐晦的语言称雄。霍桑是亚当夏娃狂魔,经常在散文、长短篇小说中植入伊甸园的故事。许多人会把“私通”的Hester Pryne和Dimmesdale解读为吃了禁果的亚当夏娃,下界接受惩罚,以永生的救赎忏悔原罪,而Chillingworth就是邪恶的撒旦。Dimmesdale终其一生背着沉重的秘密,在revelation那一刻心力交瘁死在情人怀中。而Hester Prynne一生带着胸前刺绣的红字A忍辱负重,在小镇做尽慈善,几经蜕变成为独立坚韧的顽强女性。霍桑对于清教和道德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既能看到小说中对清教禁欲主义的批判,也能看到对清教道德感化作用的赞许,原罪似乎既使人堕落也能引人救赎。至于语言,我就是喜欢霍桑这种不说人话的。不喜欢可以换朴实的德莱塞、海明威、sidney sheldon,然而简单有简单的难处,谁能说海明威语言简洁所以就好读了?更多评论还请参考这几个系列:Columbia Critical Guides Seri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9. "Literature in Context" Series. 特别是 “Student's Casebook to Issues, Source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West port, Connecticut: The Greenwood Press, 1995.Critical Essays on American Literature Series. 特别是 Kesterson, “Critical Essays on Hawthorne's The Scarlet Letter”. Boston, Massachusetts: G.K.Hall & Co., 1988.沉郁的《红字》,每每想起就觉得看到了一片古老的荒原,一块厚重的墓碑,一个猩红的A字。三个世纪前的生命悄然化为无声的疲惫,化为无形的手拨动古老的回声。很少有小说能 literally 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