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爸韩少功经典语录
记忆中的文学应该是什么模样的?
端庄的?优雅的?
你要说是崇高的,似乎也没毛病!
但我要告诉你文学也可以是“X妈妈”!
1985韩少功出版中篇小说《爸爸爸》,被誉为“寻根文学”代表作。文字不多“X妈妈”出现频率不低。
小说以一个白痴丙崽的视角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孩提时期的生活画卷。
关于丙崽的形象,想象力弱一点的同学可以参考“大耳朵图图”的外表(“眼目无神,行动呆滞,畸形的脑袋倒很大,像个倒竖的青皮葫芦”),刚出生时不哭不闹,“一个死人相”,“直到第三天才哇地哭出一声来”!
白云去了又来,七八年过去后,凤凰后人伴随着古老的歌谣成长!鸡头寨的人们在这儿生息、繁衍!丙崽在这学着做人,当然也学着说话。很快就学会了两句话:“爸爸爸”和“X妈妈”,但也只学会了“爸爸爸”和“X妈妈”。
丙崽是个白痴,毋庸置疑!远近亲朋好友,隔壁老王,坡上老李包括隔壁村的老村长都已经认清了现实!但作为丙崽的母亲仍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你收了亲以后,还记得娘吗?”
“X妈妈”
“你生了娃崽以后,还记得娘吗?”
“X妈妈”
“你当了官以后,会把娘当狗屎嫌吧?”
“X妈妈”
“一张嘴只晓得骂人,好厉害咧”
日子在云下面安详过着,没有人关心丙崽,一个白痴走到哪里都是异类!鸡头寨的人们与天斗,与人斗!东家长,西家短!这些都和丙崽没有关系。高兴的时候说句:“爸爸爸”,生气了一句:“X妈妈”,末了还不忘翻一个白眼。
斗天斗地作死不停的鸡头寨又一次和宿敌鸡尾寨杠上了,一顿猪肉杂着宿敌一位后生身体上某个部位,一人一碗就算是誓师大会:“不炸掉鸡尾寨,绝不回!”
尸横荒野,白云下面的年月被染上了一层红色的薄雾,偶然的机会发现丙崽似乎是一位下凡的神祗,“爸爸爸和X妈妈不也正是契合了阴阳二卦?”不正是阴阳生万物?
荒诞的故事,流里流气的语句,二痞二痞的作者,远古文明的重现,白云依旧流淌,一切似乎没有多大的改变,愚昧的芸芸众生,不可更改的命运。
全篇清新的语句,使得即使与端庄优雅毫不挂边的:“爸爸爸X妈妈”,脱下了俗气,别有一般韵味。
没有夹杂作者主观感情,仅有的主角也是一个傻子,不爱不恨,对傻子的遭遇不痛不痒,看不到任何说教,只是将文明早期的景象徐徐张开,怪诞不经,但似乎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小说作品的中影子,当然:“文本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全文客观的语调,但无一不充满着幽默与讽刺,纯洁如白纸的丙崽什么不会,就知道“爸爸爸”和“X妈妈”。路人皆知的傻子,一个傻子!却在部落战争时被奉若神祗,战争失败后又被作为牺牲的主体,为表达同仇敌忾,将敌人的尸体熬成一锅,一人一碗。愚昧!不堪!残忍!血腥!
全文优美的语句,远古的田野,远古的村庄!遥远且美好!无一不令人向往。悠远又清扬的小调,伴随着一个文明的成长,最后又伴随着一个文明的遁去。
奶奶离东方兮队伍长,
公公离东方兮队伍长。
走走又走走兮高山头,
回头看家乡兮白云后。
行行又行行兮天坳口,
奶奶和公公兮真难受。
抬头望西方兮万重山,
越走路越远兮哪是头?
遁去的后人,留下一片狼藉,在无数尸体中间一个微弱的声音:
“爸爸爸”
看来白痴是难以绝后的,愚昧和无知在肮脏阴暗的角落,犹如一颗远古琥珀一般,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优美与残忍,都在文章中并存,并相互对照。
愚昧与无知,却在文章中独树一帜。
《爸爸爸》作品鉴赏
--------------------------------------------------------------------------------
作者: 董炳月 来源: 中安读书 2003-03-28 16:04
这是一部有意识把主题掩藏起来的作品,或者说它的主题比较隐晦。它呈现给
读者的,首先是其奇特的美学风貌:神秘、悲壮,而又有一层淡淡的喜剧色彩。这
种美学风貌使小说具有了无穷的魅力。神秘性的形成得力于多种艺术手段。
首先是作者有意淡化故事的背景,把鸡头寨放在白云缭绕的深山里。从小说提
及的汽车、报纸看,故事是发生在不久以前,而从人物原始、愚昧的生存方式看,
故事又似乎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于是故事的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都有些游移不定。
其次是写出人物、事物的怪异。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小说主人公、永远长不大
的小老头丙崽。他含意不明的两句话、怪异的外貌乃至喝完毒汁而未死的结局,都
难以理解。那用公鸡血引各种毒虫干制成粉,藏于指甲中弹到别人茶杯中致人死命
的妇人,山里那鸟触即死、兽遇则僵的毒草,都具有神异色彩。
其三是有意识写出人物活动的不确定性。比如关于丙崽爹德龙的去向就有好几
种说法,于是德龙这个人物也变得晃晃忽忽、难以捉摸了。其四,神话传说的引入
直接给作品造成神秘色彩。比如关于刑天的传说、关于五支奶和六支祖跟着凤凰西
行的传说。上述诸种手段造成的神秘色彩是这部中篇小说的基本美学风格。
小说的悲壮美主要来源于对鸡头寨人们惨烈的死亡与凶悍的“打冤”的描写。
在鸡头寨人的意识中,坐到削得尖尖的树桩上去死最慷慨、最惨烈,是君子的死相,
所以仲裁缝要去坐桩。他们认为为了宗族的生存而死是理所应当的,所以老小弱残
那样认真、坦然、自豪地去喝毒汁,让青壮年男女无牵无挂地去寻找新天地、创造
新生活。“打冤”中的砍牛头占卜、杀个男人和牛一起煮了分给大家吃,已经不仅
仅是悲壮,甚至散发着一股原始、野蛮的气息。
小说的喜剧色彩主要来源于仲裁缝的儿子仁宝这个人物。他的故弄玄虚、不新
不旧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因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和谐而显得可笑。在准备“打冤”的时
候,他郑重其事地和许多人告别,好像马上就要去赴汤蹈火,但告别之后却什么也
没干,依旧穿着大皮鞋壳子在寨子里晃来晃去。这个带些喜剧性的人物缓解了小说
的神秘气息和悲壮色彩给人的压抑感。
如何透过小说奇特的美学风貌把握其思想内涵呢?应当注意:小说富于象征意
味的表象世界为多种解释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小说的思想蕴含必然是丰富的。但从
总体上看,它表现的是一个生命群体(鸡头寨的人们)从愚昧、衰败到走向新生的
艰难历程。在这个意义上,丙崽和鸡头寨的人们具有某种一致性,虽然鸡头寨的人
们厌恶、羞辱丙崽,但在愚昧这一点上他们和丙崽没有区别。在他们眼里,丙崽一
会儿是可以随意羞辱的白痴。一会儿又成了被顶礼膜拜的大仙。他们不理解丙崽,
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自己。丙崽的永远长不大,暗示着生命与时间的停滞。鸡头寨的
人们也同样陷于这种停滞中。他们祖祖辈辈重复着同样的生存方式,就像丙崽永远
是同一副面孔一样。
小说对鸡头寨大迁陟时的焚烧房舍、毒杀老小弱残的描写,可以理解为一种隐
喻:新生命只能诞生在火的洗礼与去腐生肌的蜕变中。不过,对于《爸爸爸》这样
一部具有高度象征性的作品来说,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读出不同的味道来。
不太知道
我的文学课笔记,有点乱凑活看,但是是大牛讲的,我是受益匪浅。
寻根文学(审丑和审美——两个分支,韩少功和汪曾祺)【侧重于美】
寻根文学(比新文化运动更加理智的;两个发展方向)
韩少功,冯骥才等
(一)以审丑的方式,探寻民族文化精神的问题所在
汪曾祺的《受戒》,沈从文《边城》
(二)越民族越世界,呈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美感,沈从文就像中国的川端康成,不见得非常深刻,但是他温情脉脉的看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美。
@韩少功《文学的“根”》 (抗日战争切断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的补气和反省,文化建设)
“一方面对传统文化中保守落后的意识给予现实的影响,进行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则汲取精华,注进现实生活,光大发扬,给当代人来个壮阳补气,益精固本”
《爸爸爸》
——对性的原始崇拜////盲目信任集体意志///
——视野狭窄带来盲目自满(切断发展的道路)
——功利思维,所有人都太自私了,都在靠剥夺他人的利益成全自己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可能被成全。/没有继承儒家的“仁爱”,当人们都不考虑他人利益时,生存竞争就变得无序,道德秩序的倒塌的受害者是所有人。。(人们的信任感越来越稀薄,安全感越来越少)
——面对他人苦难习惯于冷漠甚至娱乐。【又喜欢欣赏别人的苦难,又找不到自己的幸福——本来应该去掉了,可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和排名从一代又一代人的青年时期还带到了社会竞争中】
(中国人的毛病,喜欢欣赏、娱乐别人的苦难)==等级社会(红楼梦)
【靠等级来固定、维持秩序】==导致价值思维方式是通过人际比较做出的价值判断(也就是通过比较来确定自己的价值:出人头地【学霸、学渣】)
=金字塔中的价值思维会使得我们的幸福指数不高
——暴力崇拜(原始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法,动物界似的)上升到国家层面,就是崇尚战争
——面对难测的未来,缺少挑战的勇气,习惯于懦弱和变相放弃。(没有主宰命运的勇气)〈对比莎翁系列作品:个体向命运的抗争,不屈服〉
——缺乏生命平等意识,倡导让弱小无助者承受后果的“美德”。。这个集体文化中的等级,让人感动又心酸。//力量感很强:用集体的利益激发个人的勇气。(韩少功哀叹这种献身背后对生命权利的放弃)(美感)
A:丙崽,集中了扭曲的文化形象(没有自我思考能力,只有些许情绪,盲目顺从或者盲目仇恨
略
三寸金莲——冯骥才
(一)三寸金莲象征着什么?(仪式、经验标准、价值、大面积追求与践行)
a:象征着扭曲的权力下病态的审美(表现出男权下女性就是男性的玩物)一种传统文化(这种审美辐射的不仅是受害的女性,还有男性,大家都被裹挟其中)(和楚王好细腰、西方宫廷好细腰没有区别)
b:这是在朱明理学出现之后的贞洁牌坊、三寸金莲
c:冯骥才想表达民族文化泥沙俱下,祖宗传下来的文化,被大面积践行的文化就一定有价值吗?这是很珍贵的批判意识
d:其中主角的心态就很好的表达初我们对于这种传统的民族心态:不认可但迎合、因为会为自己生存带来好处(价值)、但是内心可能是否定它的。【所以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
(二)其背后:
a:是建立在任性剥夺和平等丧失基础上的传统文化
b:是女性失去肉体健康和精神尊严的根源
c:男性角度病态审美的结果
d:象征着文化中,那些被错认的美与价值
《故乡》中的“三寸金莲”是——不自觉的等级、阶层意识(闰土称老爷)
《祥林嫂》中的“三寸金莲”——即是“贞洁观”
《茶馆》中的“三寸金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子观念
(三)辨证看待的:
a:"孝":古代称作:父母在,不远游——现代发展不允许死死绑在一起/青年是为了父母养老送终【陈旧的道德观,现代文明中,我们应该是用福利制度把青年解放出来,因为个人的力量实在渺小,压力实在庞大】,整个社会都这样的话,我们就失去了活力和发展空间机会。【我们不能再奉行或者被裹挟到这种陈旧的家庭模式中】
b:贞洁观:这种畸形的观念可怕在于会让女孩自我惩罚,男孩的愚蠢择偶观//现在竟然还有人在人大上提贞洁观,被精神阉割的女性主义
【对错认“价值”和“美”的追求和趋附,就是文化弊端的最荒诞处】
进入发现“美”的部分(寻根文学种侧重的)
B:探寻民族文化的优秀基因,挖掘民族文化之美(儒、道、侠客)【儒、道两条腿,缺一不可,非常圆融的椅额系统,非常健康的中国文化,能进能退,能放能收】
1.道家文化之美(很长时间里对道家文化的偏见都存在:消极、养生)
【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天性非常洒脱,精神非常强大,能进能退,游刃有余,精神昂扬——苏东坡、李白、陶渊明】
是因为:(儒家打造强大的进取心,影响社会//道家承接精神、心灵世界,个人修炼;所以我们有张载亦有隐士)
@进有儒家系统:极力想要影响社会【社会成就】:不至于太无为
@退有道家系统:支撑一个人的价值【心灵成就】:不至于太脆弱、太功利
例子:汪曾祺《受戒》里的和尚
@普照:过年也要吃肉、在房里也不念经
@仁山、仁海、仁渡:仁山不被称作方丈之类,就叫做“当家的”——因为他的日常生活就是管家收钱,记账(租、经、债帐)/“和尚要做法事,做法事要收钱——要不,当和尚干什么”//老二甚至有老婆//老三仁渡,打牌总赢、会杂技,还会唱淫辞艳曲哈哈
@明海:最后谈了恋爱嘻嘻
@如何理解《受戒》里描写的和尚生活?(生存条件有限,只能在这种条件下选择的求生方式,我们没有资格和权利去指责,求生都是尊严的//所以此处的和尚就是“众生”概念的)
社会身份(职业)为和尚,但是更愿意把他们看作“众生”一员在这歌层面上,我们要先理解“众生”这个概念,即“人”,当我们都是“人”的时候:佛教的一句话:"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不论是织席子的、箍桶的、婊子、和尚,没有什么不一样,都是芸芸众生。他们的概念是无论是什么身份,生而为人,可以对其进行各种价值判断,但是“求生”——生存权是与生俱来的,平等的。【这就是西方说的所谓“人权”】
【不能把求生层面的问题上升到道德,这是一种极大的慈悲】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戒”?【一个宏大的哲学命题】
无戒——无文明、原始、丛林
“戒”——规范、规则保障、带来了自由、权利(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晶也是刚需)(其中,中国非常懂:所谓“礼教”二字/其他有的依靠基督教、有的依靠佛教)
“约束”——“规则危机”越来越细的规范、规则,多到一定程度,好像已经悖离了开始的目的,因为这些规范好像开始塑造我们(变成了价值标准,我们开始不知道怎么做人),规范规则开始压迫剥夺我们的自由了。。不论是中国后期的礼教还是现代的各种价值标准(悲伤就得哭-加缪作品(应该是记不清了)艺人就要迎合观众)
【西方的存在主义就是在探讨这个 加缪《局外人》】
【庄子就在质疑儒家规则过于沉重了,为了得到心灵的自由,试图逃脱出这一套】
【众生都在受戒,但是没有戒,社会又是无法想象的】
生存困境:无戒即无序,但是戒过头就被牢牢控制住了。
所以,这些和尚无所谓清规,是在随从自己的内心,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即庄子在说:追从内心的愿望吧、不要被社会规范、规则束缚住,甚至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或者自卑。(我愿即我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学着活得自然、获得快乐
——面对物质,什么是自然之道:追求“不缺”,没有感到匮乏/即知足
——面对他人,怎么看人;众生概念,没有阶层、身份、职业等等的限制,做到“一视同仁”:现在难得是将大富大贵、有权者视作平等寻常/更难得是看乞丐、弱者视作寻常人,给予做“人”的尊严。
@受戒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生存空间,你觉得这生存空间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处理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人与物、人与情的关系健康美好而充满了中国特色。
人们看待他人是融入骨子的一视同仁:“一块玩牌的偷鸡的……,都是正经人”——“众生”概念,不仅不在意等级、权力、钱财、阶级、身份;更重要的是对于为了生存做出的不伤大德的举动:偷鸡等,是值得同情的。//道家的非常高的看人境界,都是“人”。
把主角定为“和尚”,极端的突出了“做人不用规范、清规戒律来束缚自己,而是不委屈自己的愿望,活得非常自由得“善待、尊重自己”的美好境界”。///庄子当年:宁愿“曳于泥”也不愿“奉于堂”—进儒退道是非常健康的【儒家追求社会理想、道家追求自我建设】:受戒展现了善待自己:实现愿望、独立的价值体系,展现了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圆润的生存状态”——从不自卑、而是自尊、自由。
人与情:自然的情感生长,有根基有来处,没有刻意没有扭曲,非常美好。
人与物:控制感、而不是被物役。
@阿城《棋王》
“棋呆子”王一生的故事
“自己的园地”
道家文化的“心灵成就”——不用外在价值标准来改变天性
@陆文夫的《美食家》
一种别样的道家色彩;另造一个独立的自我世界
儒家文化之美:
&进取、入世
张承志《北方的河》——一个男生考研究生的过程,历经障碍但是坚持,其进取、入世精神非常美丽。
其中“我”是一种文化人个的塑造,具有儒家的进取和入世精神。。它面对的困难来自外在的环境,看我们是否有能力、勇气来克服。
&:家国精神、责任
邓友梅《烟壶》
侠文化:
刘绍棠
“大运河乡土文学”的开创者
《清柳人家》《蒲柳人家》:一丈青大娘
——侠义精神:豪爽有力、救危扶困、主持正义、重情无私:面对的是弱势群体,维护的是弱小人物的利益
(作为官方正义的补充和延申)——和西方骑士是一个概念
(三)继审丑、审美之后,确立面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辨证态度
王安忆:《小鲍庄》
小鲍庄是个什么样的村子?
“仁义的村子:怎么只有孩子在救老人?”
¥王安忆认为,有两种仁义:一种是落实在外在规范上的“仁义”,人们遵守它,是对于“规矩”的畏惧,也是得到外在认可的途径。//一种是发自同情之心,没有功利内容的“仁义”
#王安忆提出了一个庞大的命题:我们怎么继承传统文化?
只继承第一层,没有任何意义,只会产生一个庞大的伪君子群体//是舆论、地位塑造的一大批人格分裂人格
#郑义《老井》等
《爸爸爸》作品鉴赏 -------------------------------------------------------------------------------- 作者: 董炳月 来源: 中安读书 2003-03-28 16:04 这是一部有意识把主题掩藏起来的作品,或者说它的主题比较隐晦。 它呈现给 读者的,首先是其奇特的美学风貌:神秘、悲壮,而又有一层淡淡的喜剧色彩。这 种美学风貌使小说具有了无穷的魅力。神秘性的形成得力于多种艺术手段。 首先是作者有意淡化故事的背景,把鸡头寨放在白云缭绕的深山里。 从小说提 及的汽车、报纸看,故事是发生在不久以前,而从人物原始、愚昧的生存方式看, 故事又似乎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于是故事的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都有些游移不定。 其次是写出人物、事物的怪异。 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小说主人公、永远长不大 的小老头丙崽。他含意不明的两句话、怪异的外貌乃至喝完毒汁而未死的结局,都 难以理解。那用公鸡血引各种毒虫干制成粉,藏于指甲中弹到别人茶杯中致人死命 的妇人,山里那鸟触即死、兽遇则僵的毒草,都具有神异色彩。 其三是有意识写出人物活动的不确定性。比如关于丙崽爹德龙的去向就有好几 种说法,于是德龙这个人物也变得晃晃忽忽、难以捉摸了。其四,神话传说的引入 直接给作品造成神秘色彩。比如关于刑天的传说、关于五支奶和六支祖跟着凤凰西 行的传说。 上述诸种手段造成的神秘色彩是这部中篇小说的基本美学风格。 小说的悲壮美主要来源于对鸡头寨人们惨烈的死亡与凶悍的“打冤”的描写。 在鸡头寨人的意识中,坐到削得尖尖的树桩上去死最慷慨、最惨烈,是君子的死相, 所以仲裁缝要去坐桩。 他们认为为了宗族的生存而死是理所应当的,所以老小弱残 那样认真、坦然、自豪地去喝毒汁,让青壮年男女无牵无挂地去寻找新天地、创造 新生活。“打冤”中的砍牛头占卜、杀个男人和牛一起煮了分给大家吃,已经不仅 仅是悲壮,甚至散发着一股原始、野蛮的气息。 小说的喜剧色彩主要来源于仲裁缝的儿子仁宝这个人物。他的故弄玄虚、不新 不旧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因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和谐而显得可笑。在准备“打冤”的时 候,他郑重其事地和许多人告别,好像马上就要去赴汤蹈火,但告别之后却什么也 没干,依旧穿着大皮鞋壳子在寨子里晃来晃去。 这个带些喜剧性的人物缓解了小说 的神秘气息和悲壮色彩给人的压抑感。 如何透过小说奇特的美学风貌把握其思想内涵呢?应当注意:小说富于象征意 味的表象世界为多种解释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小说的思想蕴含必然是丰富的。 但从 总体上看,它表现的是一个生命群体(鸡头寨的人们)从愚昧、衰败到走向新生的 艰难历程。在这个意义上,丙崽和鸡头寨的人们具有某种一致性,虽然鸡头寨的人 们厌恶、羞辱丙崽,但在愚昧这一点上他们和丙崽没有区别。 在他们眼里,丙崽一 会儿是可以随意羞辱的白痴。一会儿又成了被顶礼膜拜的大仙。他们不理解丙崽, 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自己。丙崽的永远长不大,暗示着生命与时间的停滞。鸡头寨的 人们也同样陷于这种停滞中。 他们祖祖辈辈重复着同样的生存方式,就像丙崽永远 是同一副面孔一样。 小说对鸡头寨大迁陟时的焚烧房舍、毒杀老小弱残的描写,可以理解为一种隐 喻:新生命只能诞生在火的洗礼与去腐生肌的蜕变中。 不过,对于《爸爸爸》这样 一部具有高度象征性的作品来说,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读出不同的味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