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经典语录
①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协调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分尊重田、塘、梗、丘、园、林、路等生态要素,打造山水与休闲宜居一体的生态网络。②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推广畜禽废弃物处理新模式,降低农业污染;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③着力进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特色民居、农村产业、乡风文明五个方面建设提升。持续开展、压茬推进了城关镇新田村、向阳镇营梁村、高桥镇权河村和焕古镇焕古村等四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④通过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农村安全饮水、通村公路建设、农民安居工程、古民居古建筑保护、产业建设及村级服务功能建设等,村子基础条件和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实现了茶山风光增资添色。⑤提高农业湿地保护水平;恢复提升乡村风貌,构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
美丽乡村自古是中国山水文化艺术的重要之地,但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浪潮中,逐渐落后于城市,文化和审美也在这块土地上发生断层。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乡村民居正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富阳,正在尝试恢复当年杭派乡村民居的美丽。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成规模的乡村文化与民居的复兴,其中文村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到过很多农村,也看过无数农民住房,中国乡村的审美让人窒息,仿佛看不到未来。先天的审美缺失和文化断层,导致现在的乡村房屋风格杂乱无章,不忍直视。欧式巴洛克,美式小清新,地中海风情,东欧城堡风,伊比利亚田园牧歌等等,都会出现在我们油菜花田旁边,这样的魔幻现实主义真真实实的普遍存在于这块曾经诗情画意的乡村。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乡村经济发展从属于城市,并为城市输送人力物力资源,而自身则处于荒废破败的边缘;另一方面乡村建设一直是野蛮生长状态,缺少公众人物的关注和支持。而文村被公众熟知,或许是因为它的改造设计出自于建筑大师王澍先生之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优秀建筑大师对当代建设的反思和对传统元素的态度。
- 老文村的味道 -
文村地处杭州市富阳区远郊,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因老村背后有一座形似倒立毛笔状的文笔峰,和一条环绕犹如砚台的溪流,顾名文村。
村中至今仍有四十余幢建于明代、清代、民国三个时期的古民居,保存相对完好。斑驳晦暗的粉墙、静穆的杭灰石墙、漆黑的瓦片屋顶,以及葱绿的爬藤,显得宁静而美丽。
虽然地处偏远,但物产丰富,当地村民建房大都就地取材,以本地很常见的杭灰石、黄泥土、纸筋灰等为主,房屋厚重而又极具地方特色。
村子里有宗祠,有土地菩萨的佛龛,还有解放初期的宣传标语。村内斑驳的泥墙、陈旧的春联、再加上门前的小菜园和乌黑的青石墙,到处是故土的气息。
- 新老文村的碰撞 -
为了留住乡愁,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带领团队,在富阳文村打造出了14幢新农居,也让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这是王澍先生主持设计的第一片农居群落。从2012年开始,他和同是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一趟趟地奔向这里,用灰黄白的三色基调,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斩假石的外立面设计,呈现他理想中的美丽宜居乡村。
启动设计之前,村里已经在紧挨着古民居集聚的地方,辟出了一块新的民居集聚点,叫文村新村,同时设计了15幢郊区别墅式的民居,用来安置15户村民,正准备动工。
王澍看了设计图纸,忍不住脱口而出:我来帮你们改改吧。这一改,完全推翻了文村原来的方案,也推翻了拆旧房建新房的计划。
王澍首先任务,就是说服村民们忘了别墅,找回古村的感觉。文村新村,不能和老村完全脱离,新村最理想的形态,就是像在老村上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自然生长,这对村民们来说太过深奥,王澍就领着他们重新打量老民居逼仄的巷道。为什么路这么窄?祖宗就是把地让出来,给天地、给环境,这是一个生存意识,也是一个非常朴素的生态意识。
王澍的话虽然有些文绉绉,但在耕读传家的文村,他遇到了不少知音,他们进而去说服家里的老人。在王澍画出8种民居样式的设计图后,夫妻俩拿着图纸挨家挨户地拜访,征询村民的意见。
农民对土地问题很敏感,甚至一个屋檐、一堵墙,都可能招来村民的抵触,文村民居的设计图纸,他们已经记不得改了多少遍。
厨房和厕所的空间要大,要有柴灶、农具室,新村要能开进私家车,想要地下室……村民们的意见都被他们牢牢记在心里,并逐一实现在设计中。
不过,执着的王澍依然有自己的坚持,村里传统民居普遍用到的杭灰石、黄黏土和楠竹一定要用上;恢复户与户守望相助、前后呼应的邻里环境;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小院……
最让王澍欣慰的,是新村建成后,老村可以继续保留。在王澍看来,未来的乡村,其实是一种“隐形城市化”的状态,有生态的环境,有传统的历史,有现代化的生活。
- 山水意境的新文村 -
文村的新、改建延续了沿山势、水势而走的特质以及就地取材的传统。已建14幢新农居主要集中于村庄西部临河区域,布局上保留了原有弄堂肌理,临河形成西新东旧的建筑界面。
新建民居基本形成灰白黄三种基础色调,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斩假石的外立面设计,呈现他理想中的美丽宜居乡村。
夯土外墙的融入使得新建筑与原有破旧土色老建筑形成了较好的融合度,同时大面积白墙的应用使新老建筑形成较好呼应,并用楠竹做支柱和支架,可晾挂衣服和农作物。
在文村新农居点的设计方案上,土地是高度节约化的,原本按照别墅方式只能造15户房子的地块,被重新规划能够住24户。如果失去了高效的整体控制,大量农村就会变成庞大、无序的农居群。
其他还有诸如注重景观绿化,古树得到很好的保护;另外简单的杭灰石护岸、后加的楠竹水泥栏杆都融入了地方材料,注重美观的同时兼顾了实用性。
民居充分考虑农村生活的便利性,除起居室之外,还有堂屋、农具间、灶间等。顶层阁楼作摊场,可堆放农具、谷物、养蚕,在房屋中间留有天井,四周用竹片围合,起到通风、防潮和隔热作用。
新的文村规划还增加了一些必要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比如村口的三角亭、风雨廊、公告栏以及可遮挡风吹日晒的休息长凳等,改变了往日村子的单调和乏味。
乡村建设和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王澍作为中国建筑的顶级大师投身乡村建设具有非凡的意义,让走在乡建路上的人看到了发展的方向。
当然,村民能否在这里安居乐业,应该是文村改造是否成功的最重要判断标准,我们不能忽略墙壁的爬藤、阳台的盆花、烟囱的炊烟和屋主人们的生活起居对建筑的意义。
毕竟,成为网红获得关注只是一个开始,改善居民生活,展现持久活力才是文村成为美丽乡村的终极目标。
更多美丽乡村建设的案例,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桃花源迹”,一个专属于建筑师改造农村自建房的平台,还有很多美丽的乡村民宿等着你哦,期待您的到来^_^!
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协调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分尊重田、塘、梗、丘、园、林、路等生态要素,打造山水与休闲宜居一体的生态网络。 ②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推广畜禽废弃物处理新模式,降低农业污染;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③着力进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特色民居、农村产业、乡风文明五个方面建设提升。持续开展、压茬推进了城关镇新田村、向阳镇营梁村、高桥镇权河村和焕古镇焕古村等四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④通过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农村安全饮水、通村公路建设、农民安居工程、古民居古建筑保护、产业建设及村级服务功能建设等,村子基础条件和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实现了茶山风光增资添色。 ⑤提高农业湿地保护水平;恢复提升乡村风貌,构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