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的经典语录
喀尔喀方言:
对应的文字最容易上手(但并不是最容易学精的),汉文书写的教材的数量还凑合,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学会该语言的语法知识,能在短期内对蒙古语有较为全面的把握,从而最快地具备初级的造句及写作能力。对于汉语母语者而言,缺点是音系迥异于广大汉生之前掌握的语言,有些字母(比如l)的发音比较特殊,元音弱化现象比较放飞自我,甚至说道句子最后,音量都在逐渐降低,声带已经懒得震动,只听见说话人像跟你耳语一般说了一堆辅音,只剩下单词量感人的你自己在风中凌乱。在音色上,由于з、ц、л这三个音高频出现,因此对汉语官话母语者来说,听起来有点“刺耳”的感觉(口外的晋语使用者可能例外,我一直感觉口外的晋语,尤其是张家口到呼和浩特一带,跟喀尔喀方言的音系有共通之处)。再一点就是,喀尔喀方言的语速相当快,对于反应慢的人来说比较难以模仿。
察哈尔方言:
中国的蒙古语标准音,以正蓝旗为基准,与喀尔喀方言有相似之处(尤其是苏尼特方言),但听感上比喀尔喀方言更加端庄柔和。与传统的胡都木蒙古文的对应程度比喀尔喀方言高,自带一种高大上的“皇家蒙古语”的加成,用国际音标记音的汉文教材也比较丰富,难易程度较为适中,也不难听懂和模仿。最大的好处是音像资料丰富,而缺点是使用人口不太多,在内蒙无亲无故的汉族人不容易找到大活人传授灵活的语句。(这里是单指纯正的正蓝旗方言,像锡林郭勒、苏尼特、克什克腾的人还是蛮多的)
科尔沁方言:
使用人口数量最多的蒙古语方言。由于科尔沁方言在蒙古语里的地位比较“非主流”,因此谈不上有一个公认的“科尔沁标准音”,我先姑且拿人口数量最多的科左后旗的方言作为标准,以乌力格尔的文本作为书面语的一个代表。科尔沁方言在音系上与汉语接近程度较高,汉语借词较多,因此最容易被汉语母语者模仿,但是目前没有任何国际音标记音的汉文教材,并且其语调和节奏有点“飘忽多变”,不如察哈尔方言那么四平八稳。再一个缺点就是有一些不普遍的地方特色句子和土词,因此不容易自学。
我学蒙语至今,虽然周围科尔沁的熟人占了七成以上,并且我几乎没怎么深入交往过八旗游牧察哈尔的大活人,但是说蒙语的口音还是自动向察哈尔方言看齐,只是个别词汇的发音上能被人认出科尔沁口音来。
卡尔梅克语:
目前已有汉译的西里尔卡尔梅克文语法教材,学通不是问题。卫拉特方言的听感,音节清晰干脆,音色响亮,音质庄严豪迈,跟演奏某种弹拨乐器一样富有节奏感,其音系跟哈萨克语等钦察语支的突厥语基本一致,因此对于汉语母语者而言,学起来并不算难。不过其语法、语音和词汇都有许多正常蒙古语已经不用的活化石特征,因此不太容易跟大多数蒙古人进行交流——按照我的猜测,没听过卫拉特方言的老百姓会觉得你的发音很诡异,有时候像是按照字面拼写在读,还有些地方听不懂你在说啥;没听过卫拉特方言的文人(似乎这样的人不会好意思自称自己是个蒙古学的学者)会觉得你在装腔作势说一种古书里的老腔老调的文言文。只听过蒙古语、但没有蒙古语单词量的人,会以为你在说一门突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