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经典语录解释
南怀瑾|国学大师智慧经典语录,初学佛、修行者必备知识,得以开悟
国学大师南怀瑾:“有很多人学佛却还抱怨没有好的报应,你花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只有学佛不同。学佛法是学空法,一切放下,连放下的观念也放下。大家如果用有所得之心去求无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驰了。”
很多学佛人抱怨没有好的报应,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也有人因为学佛,因为各种原因,开始不学佛,抱怨心强。这是不对的,更是对佛法的理解不一,用佛家的文化观点来说,本就不够正信。南怀瑾先生说,如果我们所得之心去求无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驰了。
所以,常常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金刚经》,如果我们不执相去看待任何事情,相信学佛的人就是另一个观点。佛法虽然看待人类有四谛之苦,但佛法从这一角度让众生如何的积极面对一切。
“万法唯心所造,因缘而起。”所谓的抱怨,就是消极的观念,不仅仅是抱怨学佛无用,在生活上,肯定抱怨很多事物。佛的智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靠我们如何自度自利,不仅要自度自利,还要度他。所以,对于抱怨多的人,一定要去理解金刚经大译,相信会有帮助。
国学大师南怀瑾:“涅盘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觉得世间很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
国学大师南怀瑾南怀瑾先生说出家是大智慧的高人,如果是觉得世间很麻烦而出家。那就是在逃避,所以说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受的苦。佛家讲“自度度人,自觉觉他”,虽然这一点不管是在家出家都能做,但是发心不同,按佛家的观点,就像菩萨一样,布施无相,度一切众生,所以成就不同。
国学大师南怀瑾:“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等于现在引磬一敲,下楼就是下楼,金刚经还是归金刚经,你还是你,如此应无所住。”
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这是放下执著,放下烦恼得大自在的根源。如果我们能做到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我们就没有烦恼心。
佛陀的智慧说法,就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解脱烦恼。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如果按我们平常生活中观点来看,就是过于自信与骄傲,失意忘形就是过于消极。所以古话讲得好,“长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得意忘形的时候应该注意问题,不要得意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