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火锅文化经典语录
前段时间刚好帮本地一家做火锅底料的企业做了个国家级的项目,企业很出名,全国各大超市都买得到它的底料,也用不着我这里帮它打广告啦。不过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因为它是本地火锅协会的会长单位,我们一起聊了很多关于火锅的前世今生乃至今后发展的事情,对于火锅行业的发展瓶颈问题都觉得有些头大,所以想把当时的一些东西告诉大家,有点不吐不快的意思。这家企业本身老板是半路出家,投身火锅行业多年,现在的主业是火锅底料,在全国有不少自营店和加盟店,协会会长嘛,有那么点龙头老大的意思。不过说实话,我们本地人对它的口味呢,倒不算是特别推崇。说到底,火锅这东西发展到现在,虽然是走遍大江南北,但我们总觉得有一定之规。比如北方涮羊肉、南方清汤锅,也许有几位答主觉得那也是火锅,不过我们是打死不会承认那些玩意儿是火锅的。可以叫汤锅,可以叫涮锅,反正是不能叫火锅。就连隔壁四川的串串,我们也不会认为那叫做火锅的。哦,说到这里,大家肯定猜出来了,我在重庆,我们重庆人说请你吃火锅,那就肯定是点菜上桌的麻辣火锅,肯定不会让你去自己拿签签,那玩意儿就叫串串。说起请客吃饭,我每次都觉得恼火。不仅是发愁吃哪家,更重要的是天天吃火锅,就算是重庆人的肠胃也受不了。每次有外地的兄弟过来,总是点名要我请吃火锅,并且大多要强调必须正宗,不用担心他受不受得了。其实我很想说,就算你受得了,我每次都吃也受不了啊···但说句丢人的话,要是哪一次不是吃火锅,我更发愁,不仅仅是没让朋友吃到重庆特色,更重要的是因为我酒量不行。一旦不吃火锅,整个中餐啥的,那就无酒不成席,白酒一上来,我也怵头。吃火锅喝啤酒,我总能应付几瓶啊。可中餐席面上,我要是拿起啤酒到处转,总觉得大没趣味。可如果是吃火锅,就算是重庆最高档的火锅,我拿着啤酒杯都是轻松惬意。这就说到火锅的一大特点了,而且是我认为最大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亲和力。那么,火锅的亲和力仅仅是表现在这一个地方吗?我懒得去资料里面复制黏贴哈,就说几个一般请客吃饭最烦人的事情让大家体会体会。1.点菜,特别是一群你不熟悉口味的家伙们在一桌。2.选酒,特别是一群你不知道深浅的家伙们在一桌。3.气氛,特别是一群宅男闷瓜过来打你的秋风···火锅点菜最方便的地方,在于方便快捷。特别是一份上好的毛肚瞬间抢光的时候,你大可以让小妹马上再来两份,除了特别时期,一般来说三分钟菜就上桌。为什么?因为是生的啊!不用怎么加工啊!这要是搁在中餐席面上,加个菜到你买单才来算是太常见了。选酒呢,火锅燥热,喝白酒的本来就少。要是只好白酒的,您自己喝白的就好,其他人喜欢黄黑红的尽管随意。特别是我的几个北方兄弟,只要是吃中餐,在他们面前我要是喝个啤酒就像是出柜一样···那叫一个残忍。最重要的就是造气氛了,请客吃饭最好是觥筹交错、逸兴横飞,要是嗯嗯、呵呵、今天天气不错,那跟开追悼会有什么区别?我有次三生有幸跟一帮程序员吃饭(帮信息中心安排外地人员培训,可能是个例!不是含沙射影哈!),别看他们个个网上是段子手,中午的中餐席面上那叫一个恼火。抬头伸筷子、低头看手机,在屏幕上划拉手指头比舌头还快,杯中酒液面下降速度的比大夏天菜冷的还慢···晚上痛下决心拉去南山吃火锅。结果吃上火锅的时候,那帮家伙就像是连上了WIFI再加翻墙之后的效果,黄的白的都在喝了,该说的不该说的也在说了···为什么?因为吃火锅没有空闲时间啊骚年!跟服务员说一声锅底就上来了,打着了火了就开始点菜,几分钟毛肚鸭肠就来了,然后是噼里啪啦地开啤酒。等大家各自把杯子倒满,把各自的味碟倒上麻油、扒拉进蒜泥、加醋的加醋、加盐的加盐,一通忙乱之后,锅里已经开始沸腾了。开席碰个杯,就开始各种下菜,禁得住煮的先下,一烫就熟的还得自己用筷子夹住。我亲眼见一位天津大姐右手把筷紧紧夹住一条鸭肠,把左腕的欧米伽凑到眼前,只因为那份菜是“十八秒鸭肠”···外地的新手们着急问的是夹住烫的这条鸭肠或者这块毛肚好了没?本地的老鸟们交流的是锅底的口味和食材的爽脆。贪生怕死的家伙在担心这块腰片是不是自己胆固醇超标的最后一根稻草,处女座的妹子正纠结地看着鸭肠里面卡着一颗花椒,还有些自以为是的混球在争论猪黄喉还是牛黄喉哪个更好吃···你觉得这样的情况会在中餐上出现?为什么中餐会无酒不成席?因为没有酒,中餐席面上就缺乏了交流。而之所以每一桌火锅都气氛热烈,那是因为火锅让大家有了参与感。你能感觉参与到食材的选择,你能感受参与到菜品的制作,你能够评价,你能够交流。每一口到嘴的美味,是你自己挑选的、自己烫制的、自己调味的。无论是作为新手的你第一次烫出一条爽脆的鸭肠,从而为自己的技巧进阶沾沾自喜;还是作为老鸟的你又一次让老板再来两份毛肚,从而犒赏老板的辛劳。在吃火锅的时候,你总是有交流、有参与、有互动的,厚着脸皮说一句,吃火锅还有众吃货的技巧传承呢!重要的是,跟其他涮锅、汤锅相比,火锅食材的丰富、调料的繁复乃至器材的多样,早就从大众杀到了细分市场,自己有农产品基地的、自家有果园山林的,专攻底料的、只搞自营的,吹嘘自己吃完衣服不沾味的、标榜自己不是老油胜似老油的。从商场开到旮旯,从江畔杀上南山,就我自己住的小区就火锅店无数,叫自己博物馆的、一份毛肚两三百的、开店庆大堆跑车助阵的,当然还免不了有上舌尖的···不管哪些是特色、哪些是噱头,正是有了这么多内容,火锅才变得热烈,才让你有那么多的参与乐趣。火锅,也才有了亲和力。至于题主问的文化意义,其实不太好说。文化意义本来就不是一个严格的定义,历年来巴渝大地无数出于各种目的,去硬要挖掘火锅的意义与内涵的真假文人们,连谈资都没给我们留下。在我看来,不管你是水派还是陆派,不管你是传承还是玩家;不管你觉得火锅体现了重庆人的性格,还只是因为潮气太重才吃辣;都不可能独立解释这样一个内涵丰富的重庆文化符号。追根溯源或者考据探微有时候很有必要,有时候很没有必要。就像重庆的美女,是腿比别的省长?还是皮肤比别的省白?还是性格比别的省更直率?如果是爬坡上坎腿才长,现在都开车了啊?云雾缭绕皮肤才白,首都雾霾效果说不定更好哦!吃了辣椒性格直,能吃生蒜的山东妹子服气吗?你如果问我一个找了重庆媳妇的外地兄弟,他估计会回答你:“就算重庆妹子年长升级成了丈母娘,她都不管你要彩礼钱!”所以说,火锅因为诸多元素而有了那么好的亲和力,让大家都喜欢,成了我们重庆人热情直率的最佳符号,我觉得就是最大的意义。各位来试一试吧,一入火锅深似海,从此不测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