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母亲的复电影仇经典语录
首先,这部电影里,有几个让我感动的瞬间,在母亲看见女儿躺在重症室里泣不成声的时候,我也跟着在哭,得有多心痛啊,在最后一遍又一遍大喊你怎么敢伤害我女儿,怎么敢伤害我女儿的时候,更是哭得要死 。其次,罪犯跟小女孩说“让你给你妈妈打电话”,这句台词在电影中出现,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两次:一是,女儿在被绑架的时候听到了“她给她妈妈打电话”,坏人不停地重复这一句话,有紧张的原因,但是肯定不止这一句话。
类似于“让你给你妈妈打电话,你妈妈不是很了不起很高傲嘛,你打啊,你妈妈不是摔我手机吗,让你给你妈妈打电话”。绑匪这么肆意而为,猖狂的侮辱母爱,很快就有报应了。二是,母亲在瘫痪的绑匪床前,报复复仇。当初你们猖狂的让她母亲来,让她给妈妈打电话。现在我来了,你们就等着吧。绑匪为猖狂付出代价,母亲因为女儿的“打电话”,为女儿报仇。
另外,有几个问题是我当时在看的时候觉得想不通的,第一个,那个警察既然有要帮母亲的意向 为什么还拿棍子来审讯那个侦探呢?第二个,第四个嫌犯杀母亲的时候为什么要选择用塑料袋闷死?他不是有枪吗?第三个印度真的可以暴虐执法吗?后来,看了第二遍,我才知道了答案,他刚开始没有决定要帮母亲,他要帮罪犯,他是在看了那个优盘的录像后才被说服决定去帮母亲。
选择塑料袋,一是塑料袋是用来装苹果的,跟之前用苹果籽下毒来一个相呼应;二是,他一直用枪干掉了很多人了,对女主再一枪毙命就显得没意思了;三是导演不想让她死啊,不然怎么让女儿最后全部理解并接受她。我觉得电影复仇部分逻辑不强。第一个,想查清楚很容易,第二个,还有园丁帮忙开锁。手法太不隐蔽。建议导演再斟酌斟酌,可以参考柯南,和死神来了中的一些手法,更值得推敲。
这个电影里饰妈妈角色的演员真的演技太好了,并且太有韵味了,有的场景又气质爆棚,不得不说是一个实力派演员,去世真的是一个很悲伤的消息。感觉这部电影反映的不仅是法律难以维护社会全部公正的问题,其实也有一些人本性中的问题,当然这可能不是电影的重点,不过倒认为每个人的观影感受不同,从中获取的内容也就不同,我们赞同站在感性、正义的角度去看待,同样也支持站在理性和批判的角度去看待。
电影已经给我展示的是很好的一面了,还有更不为人知,更黑暗的一面。很大的感觉就是生活在中国真的很幸福,如果我是一个母亲,然后遇到这样的事,我想我也会如此。希望每个人都好好的。所以,电影最后,为什么要设置成为女儿叫了戴维琪“妈妈”后,戴维琪一连五枪杀死最后一个犯罪者?这个剧情隐喻了女儿最后认同了戴维琪为她寻找公义的正当性,也是创作者借女儿之口在电影中最后一次表达对印度司法的唾弃与失望。
阿米尔·汗在自己著名的节目《真相访谈》中曾说:
“在印度,法律更保护强奸犯。”
这乍一听会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却是赤裸裸的现实。
在印度混乱的司法体系下,只有四分之一的强奸案最终会得到定罪。
正义不但总是会迟到,还常常缺席。
而我们都知道,强奸案频发,一直都是印度社会的顽疾。
也许“频发”这两个字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让我们看看数据。
根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的统计,仅2016年一年,印度就发生了3.9万起强奸案,大约每13.5分钟,就会发生一次强奸案。
更让人揪心的是,因为有很多受害人并不会在案发后选择报案,真实数据可能会更加触目惊心。
和很多中国网友一样,我关注到印度强奸案频发的社会问题,是因为一起震惊世界的大案——德里黑公交轮奸案。
2012年12月,23岁的印度女孩乔蒂和一个男性朋友一同去新德里的一家购物中心看电影,晚上回家时,被一伙人骗上了一辆私人营运的黑公交,在公交上,除了乔蒂和她的朋友,有包括司机在内的六名男性。
当公交的行驶路线开始偏离时,乔蒂意识到了危险的到来,但为时已晚。
乔蒂的男性友人遭到了围殴,之后被关进了驾驶室,乔蒂则被轮奸。
惨无人道的是,犯罪分子在强暴后还用铁棒插入乔蒂的下体施虐,其中一名还未成年的强奸犯还把手伸入乔蒂的下体,将她的肠子都拉了出来。
最终,在被送入医院后的第13天,遭遇了非人折磨的乔蒂离开了人世。
六名强奸犯很快就被逮捕,愤怒的印度民众纷纷要求对暴徒施以极刑。
但是,尽管有四名强奸犯被判处了死刑,却还是有一个未成年的强奸犯被按照少年犯处理,而在印度,少年犯的刑期最高仅为三年。
还有一个强奸犯在狱中自杀,没有受到法律的裁决。
最让人愤慨的是,因为那四个被判处死刑的强奸犯不断上诉,直到现在,他们都还没有能被正法。
印度民众当然不满。
但不满,也没有什么办法。
之所以说强奸频发是印度社会的顽疾,就是因为要改变现状,实在是难上加难。
从公民意识到法律制度,各方面都需要加强和完善。
需要有人站出来。
印度的电影人,往往具备这样的社会责任感。
17年在印度国内拿到票房冠军的《一个母亲的复仇》,正是改编自“德里黑公交轮奸案“。
故事的开篇基本还原了案件的始末。
女孩被轮奸,犯人被抓捕。
但是,凶犯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
在电影里,为了强化戏剧冲突,几名强奸犯在律师的帮助下利用诡计脱罪,连牢都不用做。
当然,我必须说明的是,尽管这是电影里虚构的桥段,但在印度,强奸案发生后,强奸犯不被判刑是常有的事情,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受害者的谴责,甚至多过施暴者。
凶手逍遥法外,是件让人不可接受的事情。
最不可接受的,是女孩的父母。
在影片《一个母亲的复仇》里,女孩的继母戴维基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社会和法律带给她无力感的时候,她选择了自己完成复仇。
很多人看完《一个母亲的复仇》时,会有这样的疑问:
确实好看,也确实过瘾,但爽归爽,母亲复仇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太过离奇了一些?
我倒想聊聊这个设定背后的意义。
毫无疑问,母亲亲自动手为女儿复仇这个设定,充满了传奇性,也是这部电影能够让观众觉得“好看”的重要点,但是,这个设定,绝不仅仅是为了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那么简单。
母亲亲自复仇其实对应的是——
女人自己拿起武器。
换句话说,影片其实想说的是,想要战胜现状,得靠女性自己。
当法律成为了强奸犯的庇护所,当社会舆论成为了强奸案的催化剂,如何避免惨剧?
只能靠女性自己努力。
这样看,才能体会到影片的用心良苦。
当然,除了电影背后的意义之外,我必须再次强调的是,影片本身也足够精彩。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评价《一个母亲的复仇》,我会说:
非常过瘾的故事,非常恰到好处的讲述。
这部电影有爽感也有快感,同时又不失细腻动人。
影片的中后段,着力叙述了女主的复仇过程,看着她一个个够狠够绝的复仇手段,看着一个个强奸犯得到报应,实在是让人大呼过瘾。
而在复仇的过程中,导演对细节的处理也相当精巧,没有出现什么逻辑上的问题,让每一个环节都落到了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对于继母和女儿之间情感的刻画也相当细腻,通过窗帘等细节,将两人的心结逐渐解开,从不接受到含泪拥抱,最终把“复仇”这个核心设定转换成了“爱”。
也只有爱,拥有永恒的力量。
我非常敬佩印度电影的点在于,印度电影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让自己的国家发生改变。
在《一个母亲的复仇》中饰演女主的演员希里·黛玉在印度非常著名。
希里·黛玉被誉为“宝莱坞的女皇”,拍过三百多部电影的她,曾经拿过印度电影界最有分量的印度观众奖6次,还获得过8次提名。说她是印度影坛的传奇,没有人会有异议。
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和阿米尔·汗一样,希里·黛玉不但通过自己电影反应印度的社会现实,也不断参与社会活动,为印度女性的平权而奋斗。
参演《一个母亲的复仇》,希里·黛玉也是希望能让更多的印度女性认识到强奸问题的严重性。
遗憾的是,《一个母亲的复仇》是希里·黛玉的遗作。
在去年二月,她因病去世。
传奇陨落,整个印度都为她落泪。
但她所传递的力量,永远都不会消失。
最后,我想引用一段阿米尔·汗在《真相访谈》中说过的话作为结尾:
“我想讨论一些关系印度民生的话题,不责难任何人,不中伤任何人,也不制约任何人。人人都说,伤害我们的人近在咫尺,或许我们都有责任。现在,与我一起踏上这段旅程吧。一起去寻找、去发现、去学习、去分享,一起去揭开这些难题的谜底。我无心激化矛盾,只为能改变这个时代。无论是谁的心中,只要有星星之火,必将成燎原之势。”
《一个母亲的复仇》这样的电影,提醒着我们:
电影是有力量的。
电影是娱乐工具,但更可以是时代的行车记录仪。
这是什么问题没看懂,你问的是复仇者联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