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经典语录
不得不说,题主问了一个好问题,但是仔细审题,题主实际上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何优缺点”,第二个是“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有何优缺点”,二者不是同一个问题,“职业教育”不等于“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前者宏观后者微观,二者差别较大。但是由于前者涵盖后者,前者的一些优缺点会影响后者,因此在这里回答第一个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何优缺点”。
先说缺点:
1.体系不完善,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的职教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如果把教育体系比喻为教育的“高速公路”,那么职教体系曾被生动地比喻为“断头路”,因为这条路只有从中职到高职专科,后面全部没有。这两年职业教育受到国家重视,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得到大力发展,许多省市都在摸索打通职教路径,如中高职贯通项目的推进,就是职教体系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中高职贯通就是从中职到高职专科打通,学生进入该项目后在就读期间只要通过甄别,没有挂科,就可以在5年后顺利拿到高职专科文凭,中高职贯通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已经推广开来。目前各省市在做的主要是打通到高职本科的路径,有些地方尝试了中本贯通,就是由中职学校和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合作,共建中本贯通专业,学生只要进入这个专业后,通过甄别和每年的考试,就可以在7年后得到本科文凭,还有在尝试高本贯通,就是打通高职专科到高职本科。至于后续从高职本科到博士的路径,还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慢慢来。
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很具特色的体系,如澳大利亚构建了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将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挂钩,帮助学生可以在职教和普教体系自由转换,英国建立了课程为核心的框架体系,学生也可以通过课程学分实现普职转换,还有美国设立了副学士学位,方便学生转入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就读,也方便不想继续读书的人就业。目前我国的职教体系尚在建立过程中,也不断地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但是从目前来说,建成还需时日。
2.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仍需改进。
提到职业教育,都会想到德国,德国职业教育强在“双元制”,双元制说白了也就是校企合作,然而我国也有校企合作,为什么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对比德国的双元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学校学习的内容和企业实践内容不挂钩,难以整合成为一个完整课程教学内容供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德国为了整合教学内容和企业培训内容,分别出台了管理企业实践的《职业培训条例》和管理职业学校教学的《框架教学计划》,前者由联邦政府和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颁发,后者由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颁发,前者注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后者关注工作任务和过程到教学过程的转换,前者形成了行动领域,后者形成了学习领域,使得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各有侧重。目前我国没有《职业培训条例》,因此在企业实践部分不规范,和学校教学内容的沟通、联系没有德国的那么完善。
第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法律不完善,德国有以《联邦职业教育法》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我国职业教育就只有一部基本的《职业教育法》,这部法律较宏观,并未就很多职业教育的具体领域做出详细规定,这就带来了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缺乏法律依据。同时我国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未配套有减税等法规、政策,无法让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上产生积极性。
第三,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传统未能延续、发展,参与学徒培养在西门子、福特等公司创立的时代就产生了,并且企业从中获得了巨大的人力资本收益,这这种良性循环的多年发展让德国企业形成了参与人才培养的传统,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而我国近代未能建立工业体系,手工业的自我保护机制决定了学徒培养数量少,受到近代战争的影响学徒培养链断裂,在现代市场经济建立后未能延续下来,学徒培养的传统就丢失了。同时我国多年来的人口红利和市场经济前期企业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没有那么高,因此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另外我国现代企业体系未建立,很多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维持自身的生存发展尚且费力,更何况是人才培养,同时国家也缺乏对这些企业人才培养的支持,这一点也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难度大。
职教师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一种是企业师傅,这两种来源的教师都具有天然的缺陷,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职业院校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的能力结构而言。一个职业院校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需要具备3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实践经验、教学法知识和能力,这两种来源的教师在这3个方面都有分别有缺陷,应届毕业生缺企业实践经验和教学法知识能力、企业师傅缺教学法知识能力。
目前职教师资培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分别针对不同来源的教师开展不同的培训。但是对于一个双师型(就是即具备教学能力、又具备企业实践能力)的教师来说,成长周期长、难度大,这就给师队建设来带了困难。另外,职业院校教师这一职业只是在稳定和事业编制上略有优势,但收入、个人发展、职业声望、社会地位等都不具备吸引力,影响了这一职业对顶尖人才的引入。
再说优点:
1.政府是办学主体,改革推进和见效快。
对于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来说,政府是办学主体,因此在我国政府主导的管理体系下,很多项目就得以快速的实施、推进,见效也快。如前几年如火如荼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国家高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现代学徒制、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试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等项目,都由政府牵头并得到了非常好的推进,如国家示范校建设,有严格的立项指标、验收指标,推动了一大批立项建设的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了不止一个台阶(范围覆盖全国各省市),也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2.经费资助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政府也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主要是集中在学生资助和硬件条件改善上。目前中职很多学生的学费全免。在实训条件上,很多职业院校都建立了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工场、实训中心,曾有企业代表在参观过职业院校后直言,学校的生产设备和条件比企业还要好,如有学校开设有汽车维修专业,为了培养学生直接在实训中心开了一个4S店,购买各种车型档次的车供学生拆装学习,有顾客来店,学生便成为“员工”,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修车和4S店的管理,平时则用学校购买的实训车辆进行拆装学习,学生毕业后知识和技能都过硬,4S店抢着要。经费的投入提升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规范职业教育,鼓励发展职业教育 具体的基本上是要到地方落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