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报燕王书经典语录
燕王哙在位时期,齐国趁燕国动乱攻燕,攻城略地。燕昭王继位后,广招天下能人,任命乐毅为上将军,联合五国攻齐,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收获无数。然而昭王去世后,惠王猜疑乐毅,派骑劫顶替乐毅,乐毅走投无路逃到赵国。齐国抓住良机,一举打败燕军,收复城池。
战败之后,燕惠王又后悔又害怕,担心乐毅报复,于是派使臣去游说乐毅。
对话大致如下:
“先王对你有知遇之恩,把国家托付给将军,将军你为国报仇,使得天下震动,我们永远不敢忘记你的恩德。我听从左右的谗言,我派骑劫去接替你,只不过是想让将军回国享几年清福而已。你现在为赵国效力,怎么对得起先王呢?”
上位者从来不肯把自己的话说清楚,时刻留些余地,以备不时之需。惠王一席话,把自己的猜疑之错推脱的一干二净,完全是一副对乐毅优待之至的样子,并且还指责乐毅出逃赵国是对不起先王。如果乐毅不能妥善应对,难免就要留下骂名。
乐毅是怎么回复的?
“是我才能不足,没能顺从大王您左右大臣的心思,损伤了先王的识人之名,因为担心被杀而使您承担不义的罪名。”乐毅先是自谦,然后承认自己的过错,但也暗指燕王的真实意图。
“贤明的君主,任人唯贤,将爵位赐给有功劳的人,而不是给偏爱的人。经过观察,我认为先王贤明,于是我从魏国来到燕国,先王果然让我位列群臣之上。先王决意攻打齐国报仇血恨,我出使赵国,并且联合楚,魏,宋,带领五国军队攻打强大的齐国。大获全胜,逼得齐王奔逃,带回了无数齐国珍宝,没有辜负先王的期望。”
言下之意,表明乐毅为燕国尽忠,并没有对不起燕国,并且暗暗讽刺惠王不能用贤。
“贤明的君主建立了功业不会让他废弃,而是妥善守护,所以先王遗命要后人遵循遗训,推恩百姓,传之后世。善始未必能善终,伍子胥不能辨明夫差和阖闾的差别,以至于被沉入江中。我保全自身,是为了证明先王知人之明,如果我遭受陷害,反而会损毁先王的英明,我不愿意做那样背信弃义的人。”
阐述自己出逃的原因。
“古代的君子,与朋友交恶也不会诋毁他;忠臣虽然蒙冤离去,也不会为自己辩解。大王您不考察实情就疏远我,我怕您继续听信小人谗言,希望您能费神读我的信。”
信的结尾,阐明一切,切表示不会报复。
诸葛亮把乐毅当做自己的偶像,是不无道理的。乐毅对进退之道可谓把握的非常好。察觉到昭王鲜明,就来投奔,察觉到惠王虚伪猜疑,就果断离去。机会就是这样,稍纵即逝。乐毅来的晚了,不能成就功业,走的晚了,难逃一死。不留恋权势,不愚忠,急流勇退,令人敬佩。
夫差是不能劝告的 ,阿斗是扶不起来的,但伍子胥和诸葛亮却看不透这些,或者看到却无法拜托,以至于留下无限哀思。乐毅不愚忠的抗争精神,是极其可贵的。他把握机会的灵敏,是值得学习的。
人言可畏,是我们时常听到的一句话。工于心计和虚伪的人最喜欢把言语当做武器欺凌他人。虚伪的惠王自己猜疑贤臣,却要用言语粉饰自己,指责乐毅。现实中,这类人不也是很多吗?他们固守着自己的不合理规定,却指责不服从的人。想要妥善的应对人们的言论,需要多思考,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见解,那样就不会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团结就是力量,昭王与乐毅团结一心,攻克了看似不可能战胜的齐国。惠王听信小人言论,自毁万里长城,把先辈辛苦得来的财富一朝散去。得失之间,很容易就能看透其中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