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林语堂经典语录
相隔今天近百年的巨作《京华烟云》,曾登上《纽约时报》,1975年,林语堂凭借《京华烟云》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有位西方学者说“要想了解中国近代史,京华烟云是最好的诠释”,外国读者说:读那么多的中国书,还是京华烟云最地道,这部作品描述了一个家族半个世纪的历史,从而很好反映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人们常把《京华烟云》称之为高仿A货的《红楼梦》,后来人进行对比,都认同这一个说法,然而这本书只是林语堂无意中才写下来的,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热火朝天时段,给许多学者带来创作上的困扰,已过中年的林语堂先生旅居法国进行他的创作。
林语堂一九三八年春天,当时林语堂突然想起翻译《红楼梦》,《红楼梦》一直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翻译成英文需要耗费很大时间,中西方文字语言艺术之间差异很大,翻译不好的话,可能影响起初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人物形象上的搬移也有很大的难度,并且《红楼梦》和近代中国距离遥远,然而后来未能如愿,却因此写出了一曲民族的壮语悲歌——《京华烟云》。
赵雅芝版京华烟云《京华烟云》主要表达的是爱国情怀和道家思想,《京华烟云》前面的献词为: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予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林语堂写《京华烟云》时,正值二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各族儿女奋力抗战之际。
林语堂深深的热爱着伟大的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认为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家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就应该义不容辞的将自己的安危和国家的安危紧紧地捆绑在一块,就应该责无旁贷的把自己投入到挽救国家的阵营中去。他认为“作为一个作家,最有效的武器是作品”,经过长达一年的时间,现代版的红楼梦就此诞生。
京华烟云剧照这部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北京曾、姚、牛三大家族三十多年的悲欢离合,将中国特定年代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全景式的介绍给西方,填补了西方对中国文化了解不足的缺陷,对于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京华烟云》后来多次被翻拍,收视率最高的经典版本由张子恩导演,自林语堂同名原著,是作为央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之一的一部民国剧,由华夏视听环球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赵薇、黄维德、潘粤明等主演。2005年10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播出,当时很受观众热捧,单集最高收视达到12.92%。
京华烟云剧照《京华烟云》给读者一种浮生若梦的感觉,忍不住就哭了,这和红楼梦表达的另一种思想相似,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这样说过:“父亲写京华烟云的时候,每天早上起的很早,一个人出去散散步,回家后写作写到三更半夜,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哭了,我父亲创作京华烟云从头到尾,好几次都被情节打动而流泪,他总是感叹人生如梦,就像这本书所说的一样”
京华烟云经典名句: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京华烟云》其中有闻名于世的佳话,有令人唏嘘不已的哲学道理,有近代历史演义,有中国风俗变迁,有人生深谈,有世事闲话,加入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了现代中国的一本伟大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可以和《红楼梦》相提并论的小说。
(文/小墨)
我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值得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或可说,“浮生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