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爸爸经典语录
病死的。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性文学开山人林海音的代表作。林海音出生于日本大阪,随父母在北京生活了25年,1948年回到了台湾。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林海音一直难以忘记童年在古城北京的快乐生活,故而创作出了《城南旧事》这本自传体小说。
《城南旧事》以小女孩英子充满童趣的视角记录了发生在北京胡同里的奇闻妙事,一经问世就获奖无数。
小说由几个小故事构成。
一、疯婆子“秀贞”
在第一个故事里,众人眼中的疯婆子“秀贞”成了英子的好朋友。早前秀贞没疯的时候,恋人抛下她回了老家,两人的孩子也被家人送走,秀贞因此落下了疯病。
在不断的接触中,英子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小桂子”(孤儿,因被逼学戏备受苦楚)与秀贞口中丢失的孩子有相似之处,便为二人牵线搭桥,本想让两人抱团取暖,谁知“母女”相认当天,秀贞便带着小桂子赶火车去找孩子的“父亲”,却不料两人双双命丧火车车轮之下。
英子因此大病一场,父母遂带她搬了家,由此开启了另一段故事。
二、做梁上君子的哥哥
在第二个故事里,搬到新帘子胡同的英子遇到了为了弟弟的前途而做“贼”的哥哥,哥哥喜欢听英子大声朗诵《我们看海去》,对美好生活有很深地向往。但为了弟弟能出国留学,不得已做了梁上君子。
英子对和哥哥的秘密“约会”很感兴趣,却阴错阳差地将哥哥的藏脏信息透露给了便衣,导致哥哥被人赃并获。大家口中人人得而诛之的“坏人”,就真的应该口诛笔伐吗?善良的英子说:“不,我们看海去。”
三、“下堂妾”的新姻缘
第三个故事里,英子的父亲对施大哥的“下堂妾”兰姨娘萌生了好感,引发了母亲的痛苦,英子看在眼里,便设法将先进人士德先叔引荐给兰姨娘,身份地位悬殊的二人互生好感,一同离开了英子的家,奔赴新的生活。
自古离别总是难过的事情,但此二人的离开解了母亲的心愁,倒算得上喜别。怎奈此后,为了生计到英子家做乳母的宋妈被丈夫接走(此时宋妈的儿子意外过世,女儿也被丈夫卖了),以及父亲的英年早逝,打破了以往祥和、安逸的生活,过早地结束了英子的童年。
看到垂落的夹竹桃,英子有感而发: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是小孩子了”。
小说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读者能从书中看到浓浓的京味以及老北京的胡同文化。
那时候的墙是大白纸糊的,晚香玉串成的美丽大花篮是妇女们的最爱,人们有大把的时间去侍弄花草,感受生活……
1983年《城南旧事》被导演吴贻弓搬上大荧幕,由沈洁、张丰毅、张闽主演,电影高度还原了小说中老北京的世俗风貌及书中萦绕的淡淡哀愁,至今保持着豆瓣8.9的高分。
同时,这部影片另一经典之处就是用李叔同大师的《送别》做了主题曲,歌曲与影片配合的天衣无缝,堪称经典。
附:《送别》作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更多关于《城南旧事》的精彩故事内容尽在 望海阅读。
更多热剧原著、经典文学精品解读,关注望海阅读 ,每日更新。
(文中图片来源《城南旧事》剧照/插画,如有侵权可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