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经典语录小说-豆豆语录迷
返回
豆豆语录迷
菜单
造句大全 组词大全 句子大全 个性签名 心情说说 经典语录 换背景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经典语录小说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1-20 点击:
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 >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经典语录小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经典语录小说》正文内容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经典语录小说

(2019年1月28日,第九次更新配角顾廷煜部分)

这本书我看了没个十来遍,也得有七八遍了。对人物和剧情有自己的理解,如果有人不认同,欢迎讨论,不要人身攻击。

再次重申,以下都是我自己的看法。

还有,本文全部分析的是书中剧情,请大家跟电视剧分开来看。

重复三遍。有剧透有剧透有剧透。介意者慎入。

附上目录

以下是正文:

一、主基调

这是一部表面看起来煊煊赫赫、喜庆圆满,但纸下全是隐忍无奈的悲剧小说。

为何?

表面上看,女主盛明兰跟男主顾二相爱相守,结局幸福美满。盛家蒸蒸日上,番外描述,更是出了阁老,煊赫一时。而其余配角,恶有恶报,善有善报,都各有自己的结果。

但内里。

明兰一个现代的灵魂穿到古代一个小庶女身上,为了保命,不敢爱不敢恨,冷静自持。她太清醒,所以活得很累很无奈。

她对齐衡有好感,但不敢迈前一步。

她接受贺弘文,不过是因为觉得他能带给自己平淡而安宁的一生。

她初初嫁给顾二,给自己的定位是给人家打工,把顾二当老板看待。希望自己努力把妻子这个角色做好,以换取顾二对她的爱护和支持。

明兰作为一个接受现代教育的人,却活得谨小慎微,除了盛老太太,不敢对任何人抱有期待,失望之后也只能安慰自己,不敢主动去爱去恨。

想想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

二、主要人物及人物关系

明兰和顾二的关系

明兰的性格和处世,书里,顾二也有所觉。明兰虽然作为侯府女主人,管理府邸,照顾庶女,体贴丈夫,尽职尽责。但她对顾二的感情,少见冲动,少见爱人之间才会有的嫉妒与在乎。顾二一直想要明兰的真心,但他付出诸多努力,却总觉得跟他想要的明兰的感情,隔了一层。

直到康王氏毒害盛老太太一事爆发。

小说在处理完此事件之后,顾二和明兰有一番谈话。

顾二问明兰,“看你平素老实温吞的样儿,还真没想会这般豁出去,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明兰怎么答的?

她细说了盛老太太为她做过的事情。为了维护她,盛老太太那么理智清明的人,却做了很多对自己根本没有好处的事情,以致招来大祸。

她又说到跟顾二的心结,“于曼娘的处置,平心而论,侯爷做的恰当,既绝了外头人的闲话,不叫那有心人借机生事,又不使我为难。便是我事后反复思量,也没有比这更妥当的安排了。可是,你知道么,心里真惦着一个人,就会急中出错,所谓关心则乱。像祖母那样……”

最后,明兰叹,“我们会白头偕老,一生互敬互爱。我一定做个好妻子,好母亲……就这样好好过罢。”

明兰对顾二,有过期待,然而,还是失望。

至此顾二才晓得,明兰不是没有真心,但她要的,是真心换真心。想得到明兰顶顶真的心,就只能拿顶顶真的心来换。

一个现代女人的真心,与一个古代男人的真心,本就不是同个重量。

顾二起初给明兰的是古代男人的真心,所以明兰也只能回报他古代女人的真心罢了。

2. 明兰和齐衡

哎,写这两个人,我真的想长叹一声。

前面的答案里有答主认为,明兰对齐衡没有感情。我却觉得恰恰相反。

明兰对齐衡的感情,关大没有明写,但后记里写道“这个故事,起始于一位盛六姑娘,也结束于一位盛六姑娘,最后她们都很幸福。起始于一位齐姓少年掀帘而入的一个下午,也结束于这个少年的过世,他最后是否幸福,谁也不知道。”

齐衡甫出场在全书第二十二章,关大认为他出场的那个下午,这个故事才正式开始。也就是说,前面的二十一章,不过都是铺垫。

这样一位人物,你告诉我,女主盛明兰对他没有感情,我是万万不信的。

事实上,明兰清楚的知道自己对齐衡有好感,所以她才一而再,再而三的疏远他。

无望的感情,在最开始就应该远离。这才符合明兰这个人物所做的选择。

但凡他们两个有可能在一起,明兰都不会刻意的去疏远齐衡。

所以,明兰之于齐衡,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

详述之前,我们先来捋一下明兰、顾二和齐衡三个人的年龄。(全凭回忆,可能有出入)

明兰及笄之时,还在与贺家来往,隔年三月,嫁给了顾二。嫁人时应该十六岁。

我记得书里说顾二比明兰大十岁,结婚时就是二十六岁。明兰婚后第一次见顾二跟曼娘的长女蓉娘,蓉娘八岁。也就是说,顾二跟曼娘生下蓉娘之时十八岁。

顾廷烨十八岁时,跟曼娘牵扯不清,后来气死老侯爷,离家闯荡。这些应该都是他二十岁左右的事情。

再来看齐衡。

齐衡的年龄没有明写,只写了比盛家大哥盛长柏小了一岁。盛长柏在出场之时明兰刚穿过来,还不清楚情况,猜测他小学毕业前后,也就是十一二岁。推测齐衡应该比明兰大五六岁,他俩初见的时候,齐衡大概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

叙完年龄,我只问两个问题。

一个,顾廷烨如果是他十八岁养着外室的时候,对明兰有了好感,他们两个能在一起吗?顾二有能力娶到明兰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

第二个,如果齐衡在他能够独立自主,功成名就的二十六岁,遇见了花样年华的明兰,假设男未婚女未嫁,齐衡有没有能力娶到明兰?他俩会不会错过?

所以,是时间错了,不是人错了。

3. 综合分析明兰、顾二、齐衡三人的关系

之前有个答主认为,明兰穿过去二十多,怎么会喜欢十几岁的齐衡呢?说她想到齐衡,总是考虑的非常冷静,分析来分析去,太理智了,不是有感情的态度。

这是先入为主的观念,觉得年龄大的女性不会喜欢比自己小的男性。

至于明兰的太理性权衡利弊得失,在顾二使计求娶明兰之前,明兰连两个人的关系都没有想过,是因为她压根就没有考虑过顾廷烨。

分析一下婚前的三段感情。

对于齐衡,明兰在齐衡稍微露出喜欢她的征兆之时,就已经把所有可能后果分析的很清楚了,她觉得两个人没结果,所以直接疏远。

对于贺弘文,明兰才是付出最多心思的,因为明兰以为他们两个最有可能有结果。

对于顾二,明兰压根想都没想过,更别提分析了。

所以要说在婚前明兰喜欢谁,我看来看去,只能觉得明兰对齐衡有动心,但是对贺弘文付出最多。

总的来说,盛明兰是在婚后被顾廷烨打动的,慢慢对他有了很深的感情。

但我总觉得,如果齐衡在他成熟的年龄真的娶了明兰,做的不见得比顾二差,他们两个也一定会很幸福。

所以顾二比齐衡幸运的,只在于他在对的年岁遇见了明兰,并且最终跟她在一起了。如此罢了。

三、配角人物

不知不觉写了很多,但其实整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人物,不是顾二也不是齐衡,而是盛明兰的大哥盛长柏。

盛长柏

(12月24日,第二次更新)

从整部小说看,盛家大哥真的不知道排到男几号了,但是这个人物从一出场的没印象,越来越成为我最欣赏的角色,个人觉得,跟作者关心则乱塑造他的方式离不开。

关大写这部小说,很有意思,很多想法和观点,没有明着写,但通过了相似人物的不同选择,导致了不同结果,从很多角度进行了对比描写。比如顾二原配余氏两姐妹嫣然和嫣红的不同命运,还有后期沈张氏、顾廷烨的妹妹顾婷灿等几人婚后的对比,以及盛家、康家几个姐妹的对比,算是勉强揭示了“性格决定命运”这一主题。

对于盛长柏来说,他形象的塑造,正面描写少得可怜,大多也都是通过对比完成的。

我们来看一下书中给人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几次对比。

首先是盛长柏与盛长枫。

书中,明兰从盛老太太房中搬出来,自己开了院。林姨娘趁机将盛长枫身边的丫鬟安插进了明兰的小院暮苍斋。

这里,通过对比长柏和长枫身边的丫鬟,对这两人有了侧面的描写。

先看长枫的丫鬟,可儿和媚儿,“一个娇俏,一个冷艳,窈窕妩媚,风致宛然”。媚儿打坏了明兰的东西,倒冷傲不驯,可儿就整天伤春悲秋,做一副缠绵娇弱的姿态。而长枫对着她们,就是魂不守舍,“执手相看泪眼”,堪堪一副多情种子的模样。

再看长柏。他给丫鬟取名羊毫、狼毫、紫毫……王氏送来的最漂亮的女孩,起名为“鼠须”。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真的笑到不行,第一次觉得盛家大哥真是个妙人儿。

而这些丫鬟进进出出毫无声响,可见,是极有规矩的。

书中又说,王氏本想给长柏挑一些标致温柔的,但长柏道才貌出众的女子大都眼高心高,容易惹事端,闹得他读书不得安静,坚决不要。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长柏此人,第一心正,第二志存高远,是个很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物。

在此之前,作者对盛长柏的描写,大多是“寡言稳重、行止端方、少年老成”一类的词语,而提起长柏长枫,均是知学上进、品貌皆良。

丫鬟这段,算是第一次明确的对两人进行了区分对比。

然后,是长柏和长枫两人对待婚姻和妻子的对比。

长柏对自己家里各个亲人的性情摸得非常透,知道他的母亲王氏一定会刁难海氏,也知道长辈们之间的微妙博弈。所以娶了海氏之后,便给她支招让她刻意恭敬孝顺王氏,以反显王氏对盛老太太的不孝,通过海氏管家对盛长栋等几个弟妹的宽容和爱护,反显王氏对非嫡出子女的不贤,迫使王氏不得不收敛自己。这可比他直接去王氏面前要求王氏不要为难自己媳妇有效多了,要知道在古代,如果男子在父母面前太过维护自己的妻子,是非常容易落下一个不孝的罪名。而遇见王氏这样的糊涂娘,直接维护还会让自己妻子的境遇更加不好过。

这就是长柏的智慧,他虽然少言寡语,但是通透敏慧,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把握,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都了解的非常透彻。

同时,他将自己院里的事务都托付给海氏,从不过问,包括自己的通房丫鬟等等,在一开始,就给了海氏信心,即,这个男人,是很值得托付与信任的。

对于海氏来说,她的夫君,是一个拙言敏行,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再看长枫和他的嫡妻柳氏。

新婚初始,长枫看不上柳氏的古板严肃,主要还是觉得柳氏长的太平庸。柳氏也觉得丈夫轻浮不正经,长枫婚后第五日就去了通房屋里,柳氏也不在意。

然后,柳氏又捏住了长枫的花销银子,同时,长辈对长枫多处打压,考问他的功课,发落他的通房,弄得盛长枫凄楚惶恐。此时,柳氏反过来宽慰安抚他,先抑后扬,也算成就了一段不错的婚姻。

可见盛长枫此人,性情软弱,没有主见,又多情温柔,好被拿捏。

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最后,是长柏与长枫对待父母亲人的对比。

这一段书里描写颇多,盛长枫没有主见,耳根子软。成亲前听着林姨娘和墨兰的,成亲后便听着柳氏的,几乎没什么自己的想法。长柏大哥从小便很有自己的见地,从逆着王氏的意思挑选丫鬟的事上就可看出。此地不再详述。

再来看,盛长柏与他的父亲盛紘的对比

这两个人的形象和对比,深挖一下,其实就能看出古代一宗之主和真正的栋梁之臣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12月27日,第三次更新)

“盛长柏此人乃是整个盛府的异类,生性沉默寡言,行止端方严谨,少年老成,不论读书做事,都自觉老练,和健谈开朗八面玲珑的盛紘截然相反”,这是盛长柏和盛老爹的第一次对比,表面上看来是一冷一热的两个形象。

先来看盛紘。

盛老爹这个人物其实是很值得单开一章分析一下的,因为很有意思。忘记所有那些他做的事和他内心的想法,只谈论我脑海中的印象,他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

初初是觉得有点矛盾可笑的。

你说他忠孝仁义、一腔正气?那太抬举盛老爹了。

但若说他虚伪狡诈、男盗女娼?又觉得也没有那么坏。

你说他洞见底蕴、分析局势一针见血?他没这个能力。

但若说他见小闇大、糊涂拎不清?又觉得不是那么昏聩的人。

他看上去感念老太太养育教导之恩,对她尊崇有加。但先是纵容正妻王氏不孝嫡母,又与老太太身边的林氏勾搭成奸,致使老太太心灰意冷,孤寂度日。

他看上去宠妾灭妻间接导致卫姨娘丧命,但当盛老太太指出他过分宠爱林姨娘会对名声造成影响时,他又看似公正得立刻处置了相关人等。

他看上去被林姨娘哄得晕头转向,但在林姨娘提出想撮合齐衡和墨兰之时,他大怒着骂林姨娘痴心妄想。

他看上去偏宠墨兰,几个孩子之中为她打算最多,但在这个女儿做出使她和家族蒙羞的事情之后,立马失望厌弃。

在书的前半部,盛老爹的表现,关大有一段总结,我觉得非常到位。

“盛紘不是韩剧里那种的纸老虎父亲,吼的青筋暴起声嘶力竭,但最后总会原谅没良心的女儿,他是典型的古代封建士大夫,讲的是道德文章,想的是仕途经济,虽待孩子们比一本正经的老学究宽些,但依旧是遵从君臣父子的宗族礼规矩,他在家里拥有绝对的权威。”

对于盛老爹来说,最紧要的,是家族利益。他想让盛家成为像海家那样的百年书香世家,所以在他心中,家族利益高于一切,这里面包括家族的传承、名声等等。

这么一看,似乎盛紘是个很负责任的大家长形象。

这里插一个题外话。答主有个朋友,看《知否》到后半部分,明兰基本灭了所有隐患,一心在家安闲度日时,朋友觉得书里养娃日常很没有意思,想弃书。我坚持让她看下去,尤其是看到最后一个高潮。

因为答主觉得最后一个高潮,也就是盛老太太被毒害这一段,简直是整本小说最精彩的段落。众人的表现和他们之间的博弈,都值得品一品。还有明兰孤注一掷的爆发,以及她对顾二的“虽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的诉说,都让我感受到了前面明兰的压抑和可怜。

如果说在此之前,盛老爹还是一个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的古代士大夫、大家长形象。那么在此之后,他在我心中就彻底沦为一个道貌岸然,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看下原文怎么写。

明兰发现盛老太太生病一事有蹊跷,怕人通风报信,让人围了盛府。盛紘第一反应是,“这要是传了出去,以后我们家如何在外头立足……”——嗯,家族名声。

后明兰告知盛紘有人下毒,并怀疑大娘子王氏,王氏抵赖,明兰要求多叫几位太医来看。盛紘又道,“此乃家丑。昨夜你发问林太医,已是太过鲁莽,倘若传出风声去,咱家还有何脸面可言。这会儿,岂可再叫其他人知道!”——嗯,还是家族名声。

王氏仗着娘家之势抵赖,“盛紘想到王家如今就在近侧,顿时哑了嗓子”。不仅如此,还在明兰要报官之时,大发雷霆,给了明兰一耳光。

当盛紘知道自己的小女儿为了盛老太太,想要大娘子的姐姐康姨妈的命,他不解道,“你生母早逝,墨兰要划破你的脸,亲事一波三折,许许多多不容易,你是多么顾全大局,从不计较什么。为何如今……”

他不明白。因为在他心中,养育教导他成人的盛老太太不算什么,所以他不能理解在明兰心中,老太太的重量。——如此薄情。

再然后,明兰施计扣留康姨妈,引得大娘子和康姨妈的娘王老太太上门要人。明兰当面揭露康王氏如何谋害盛老太太,人证物证俱全。盛紘的表现,书里也有一段话分析。“对着自己儿女,他先想如何把事捂住了;可事情一旦扩散到姻亲家,他就非做出一个气愤孝子的模样不可;倘若是对着外人,他还得更激愤悲痛,捶胸嚎啕才好。”——哼哼,虚伪至极。

康姨妈大骂盛明兰和盛紘,说他们父女俩“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全都“决计不肯”放过她的。此时,盛紘有一段心理描写。“这回真是冤枉他了,他实是诚心唱白脸的,可惜情势所迫,这种情形下如何仔细分说。”——面对杀母之仇,他内心却是想放康姨妈一马,原因为何?

再往后,王老太太打算挟恩图报,说她过往如何欣赏爱护盛紘,如何处处帮扶,说得盛紘“愈发伤感”,两人“泣不成声”,差点放过康姨妈。

结合上一问,若论情,王老太太对他有恩,盛老太太待盛紘更是恩深似海;若论理,康姨妈跑到别人家中下毒害人长辈,天理不容。可盛紘内心却偏向王家,甚至到了此时还想着放康姨妈一马,到底是为什么?

哎,人之心思,如大雾弥漫的森林,从来也不能一目分明。

盛老太太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子,含辛茹苦,悉心教导,但如今,已是无用之人,不能给盛紘自己和家族再带来什么了。但王家,此刻正是如日中天,还在近侧,却是明眼可见的助力。况且,老太太被毒害,已是既成事实,就算杀了康姨妈,又能怎样呢?于事无补。

大概这就是盛紘内心的真实想法吧。

因为明兰看得如此透彻,所以她才对自己的父亲一再相逼。

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君子修身境界,有一个词叫“正心慎独”,意思是既要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来处事做人,又要谨慎面对独自一人之时内心的诱惑。

说简单一点,就是要做一个好人,更要做一个道德高尚、表里如一的好人。

所以盛紘其人,不过伪君子罢了。

(12月28日,第四次更新)

古代传世家训,无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盛紘志愿不小,希望盛家成为诗礼世家,但其自身,修身无法做到“慎独”,只是一个伪君子;齐家更不用说,盛老太太没出手之前,宠妾灭妻,家里乌七八糟,甚至闹出人命。最基本的修身齐家都做不到,他那样自私的人,更不用指望治国平天下了。所以,盛紘作为古代一家之长,其实是非常失败的。如果不是他养了盛长柏这个好儿子,盛家何谈崛起?

今天来说盛长柏。

前面盛老爹写了很多,当然一是为了下面跟长柏大哥进行对比,还有一点就是想说明,有个这样的爹,盛长柏童年时期其实过得不太幸福。

书里明着写了盛明兰面对这个乱七八糟的家庭的无奈和隐忍,步步小心步步谨慎,但大家想一下,对于盛长柏来说,母亲性硬而势弱,兼没什么格局智慧,父亲满嘴仁义道德,其实只见家族名声和自身利益,旁边还有一个貌柔心毒、口蜜腹剑的林姨娘虎视眈眈。如果他像盛长枫一样性格软弱,他们正房的几个人,还不被人吞吃干净了?

所以盛长柏在最开始就是以盛家继承人为目标来要求自己的,这样他在盛紘面前,才有价值,正房的地位,才不会动摇。

如果一开始,盛长柏跟盛长枫的性子换一换,想必盛府会是另一番光景了。

哎,写到这里,长柏哥哥反而不想写了,他的好,三言两语又怎能说清呢?总之,他那个混账老爹是万万及不上的。盛家,起于盛老太太,盛于长柏大哥,盛紘夹在其间,无非用嘴上的仁义道德麻痹了自己罢了。他的志得意满充满了讽刺意味。

电视剧还没看,但是听很多小朋友讲剧里长柏大哥的角色多有改动,没有小说里的神韵,答主有一些伤心,这个角色在我心中,实不亚于顾二和齐衡。我在这里把他写的天上有地下无,大部分观众,还是只会记得剧中的那个形象罢了。

略有意兴阑珊,不再赘述。

2. 墨兰

(2019年1月7日,第七次更新)

墨兰这个角色,问题下有别的答主已经分析过了,写的很精彩,对她个人性格行事的分析,我就不再写了。

今天主要借着墨兰和明兰的对比,来聊一聊“精致利己主义”。

先抛出我的观点,墨兰是利己主义者,明兰是明哲保身,这两个人都不是“精致利己主义”。

首先我们先看下什么是精致利己主义,什么是明哲保身。(利己主义的讨论,涉及到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等范畴了,比较复杂,我尽量套入小说的范围内去写,便于理解)

精致利己主义,是“精致”+“利己主义”,其特点是高智商、手段高明、具有隐藏性,其核心还是“利己主义”。即在利己过程中,通过利用高明的手段、表演,以及社会规则等等,使他们做的事情更合情、合理、合法和无可挑剔。

明哲保身,则是比喻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

开宗明义之后,可知,明哲保身是比较被动的,是“回避斗争”的态度,而利己主义是追逐个人名利为主要目的的,相较“明哲保身”更主动一些,侧重于主动去攫取个人利益。

墨兰在书中不管是刻意结交高门贵女,还是在“扔泥巴”事件中想去外男面前露个脸,不管是在永昌侯府的梁夫人面前讨好卖乖,还是设计好了用名声威逼盛老太太替她去永昌侯府提亲,她都在主动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她可以不要脸面、不要家族名声、不要父母兄弟。你说她的手段多高明,谈不上,但是不是“利己主义”,一目了然。

反观明兰,她外在表现一直都是隐藏的、小心翼翼的、随遇而安的,同时回避斗争。不管是前期不愿意参与如兰墨兰的战争,还是推波助澜处置掉王氏跟林姨娘塞到她院子里的丫鬟,不管是后期她与小秦氏斗法,还是与曼娘的几次会面,明兰大多时候都是被动的参与到斗争里,虽然智商高手段高,别人来找麻烦都能提前做好准备或者一一化解,但她不爱主动生事。

我印象里,书中有三处比较大的事件,是明兰主动参与或者挑起了斗争。

一是贺弘文跟曹表妹在花园里牵扯不清,明兰出现剖白自己并警告贺弘文。这件事她很大胆,如果被人捅出去名声就没了,但那个时候是她跟贺弘文议亲的关键时刻,曹表妹横插一杠子,明兰豁出去主动了一回,目的是为了抓住盛老太太给她安排的这门姻缘。

有人会说,这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

那么第二件,是在此之前,明兰帮余嫣然出头,对付上门吵闹的曼娘。这一件虽然后来明兰跟盛老太太分析来分析去说风险很小,毕竟还是有风险的,按着明兰一贯明哲保身的态度,为何非要踩这趟浑水呢?盛老太太说她是“物伤其类”,害怕自己也有一日,要落到余嫣然的境地。

为朋友出头,这不算为个人利益了吧。若有人还会觉得,独木难支,明兰需要人帮衬她,所以为朋友出头也算是为了自己。

那第三件,盛老太太被毒害一事里,明兰兵围盛府,胁迫生父嫡母,要求处死康姨妈。她为了什么?就像我前面分析的,那个时候盛老太太年事已高,不能再给她提供庇佑,也没有什么资源能给她了。相反,明兰的父亲正当盛年,王氏的嫡子长柏前途似锦,明兰为何要为了一个没什么用的老太婆,得罪还能带给她巨大利益的一众人呢?

有人说老太太养她一场,如果她不为老太太出头,被别人知道了影响她的名声。

那明兰就应该在众人都以为老太太只是病倒了的时候,假装不知道其实是被毒害的。她就尽心尽力的在老太太床前侍疾,装出一副哀毁担忧的模样来,最后名声也有了,也不用跟盛老爹王夫人闹翻了,老太太被毒害这个事儿当下那个时候也爆发不出来。多好的选择啊!

可是明兰不仅闹了出来,还闹得如此之大,她就是为了老太太对她的养育之情啊。

其实在小说前期,明兰跟墨兰有一些小口角,也是对方辱及盛老太太,她才会顶回去,大多时候,她就笑笑过去或者当不知道了。

看到没,整部书中,明兰大多时候都是不愿意去招惹是非的,即有为了好好活下去不得不这样的原因,也有她自己性格豁达通透、随遇而安的原因。主动的时候,也大多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所以明兰其人,说她明哲保身,我认同,说她是利己主义,我是不认同的。不能因为她处理纷争的手段高明,且往往事儿办的又好又有名声,就说她是“精致利己主义”。

墨兰不符合“精致”的标准,她又蠢又短视。

明兰不符合“利己主义”的标准,她只是明哲保身。

所以我说,她们两个都不是“精致利己主义”。

如果是墨兰,有了明兰的手段和智商,倒是可以这么批判上一番。

3. 顾廷煜

(2019年1月28日,第九次更新)

最近看剧看到顾廷煜去世的部分,颇多感慨,《知否》这部剧,为了服务男女主,对书里的配角多有改动,但是顾大朗这个人物是比较还原原著的。今天就写一下这个人物。可能会有书与剧的对比和引用。

为了写这一段,我又去把书里关于顾廷煜的部分翻了一遍,发现关心则乱塑造这个人物是非常厉害的,因为整部书顾大朗正式出场的次数,差不多只有三次,第一次是明兰新妇入门,拜见长辈,跟着顾廷烨在顾廷煜的病房里见了一面。

这一次出场描写不多,只说顾廷煜长相秀美精致,少有人及,只有齐衡的相貌能与之一比。

然而剧里的演员选的真是一言难尽啊。

第二次,是顾家四房五房因攀附逆王,家里小辈被抓,小秦氏的儿子顾三郎也被牵连,进了大牢,顾廷烨多方推诿,不愿搭救。此时,顾廷煜召集几房族老,以及顾廷烨和明兰,“开了一次会”。

这次请顾廷烨“过府一叙”,表面上看,顾廷煜是为了几房被抓进牢里的兄弟,向顾廷烨求情,请他出手。但深层次的原因却不止为此。

而且顾廷煜不愧为顾二郎认证的智计双全,同志们,我仔细分析了顾廷煜劝说顾廷烨的思路,简直称得上叹服了。

顾廷烨最开始各种推脱,顾大朗一针见血的指出,顾二虽有各种难处,还需要付出偌大代价,但若是一意想把顾家拉出来,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但,顾二凭什么?他对侯府众人,怨恨交杂,他凭什么为了这帮人,付出那偌大的代价?

那么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顾二的不平。

顾二的不平来自于何处?

来自于一件被人刻意掩埋的陈年旧事。

在这里,我想跳出来,写一写那件陈年旧事对顾大朗和顾二郎造成的影响。

侯府换妻一事中,很多读者随着顾廷烨和明兰的角度,大多为白氏不平,但其实,不管大秦氏早年所作所为如何,是否堪为侯府主母,在侯府换妻一事中,大秦氏跟白氏一样,都是受害者。

因为换妻一事,对整个侯府都有好处,但却与大秦氏的根本利益相违背,她在此事中,身消命陨,不论老侯爷后来对她多么怀念,其实在这件事上都是亏欠的。

大秦氏和白氏两人,都是对方身亡的诱因。所谓诱因,既并不是导致结果的直接原因,但缺了这个诱因,很多事都不会发生。

所以,不管有没有人在顾廷煜面前说白氏的坏话,顾廷煜和顾廷烨两人,天生的立场相对,是个不死不休的局面。

我曾想过,顾老侯爷应该怎么做,才能化解这两兄弟之间宿命般的仇恨,只能想到两个办法:一是彻底的隐瞒这件往事,所有人都不能提,就当大秦氏是自己身子弱病死的;二是在顾廷煜和顾廷烨稍微懂点事的年纪,就把当年的事一五一十的全盘告诉给他们,并且对顾大朗说,白氏是没有错的,她什么都不知道,对顾二说,他对白氏多有亏欠,希望能够弥补给顾二。

顾老侯爷选的第一个办法,但是他治府不严,又对四房五房等亲戚多有放纵,导致此事根本没有被瞒住,还以扭曲的方式传到了顾大朗的耳朵里,又因为他不让此事在明面上暴露,顾大朗只能了解个似是而非,无法求证,那些不明不解,压在心底,天长地久,沤成了一滩怨恨污浊。他体弱多病,困于内宅,那一腔激愤无处发泄,就全冲着顾廷烨而去。

顾大朗跟顾二郎一样,都是受害者,但顾二郎正,他的激愤只冲着始作俑者而去,凭着那点子孤勇,与他的父亲和整个侯府作对。顾大朗邪,所以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

回到前文,怎么解决顾二郎的“不平”?

首先是承认顾家对白氏和顾廷烨的亏欠。顾大朗顶着小秦氏和各房的压力,将当年的很多事揭破,并将侯府托付给顾廷烨。

但他们做的那些龌龊事,只会让顾廷烨更愤怒。

然后,顾廷煜将顾廷烨叫进了祠堂。

这一段是我看书的过程中,为数不多被震住的段落。只觉得顾廷煜算无遗策,层层递进,将顾廷烨逼进了死角,逼得我自己都觉得,以顾廷烨的为人,最后不得不按着顾廷煜的算计走下去。

看书里怎么写。

顾廷煜先是向顾廷烨示弱,说自己自懂事起,就有人挑拨,后知道所有事情,晓得不该怪白氏与顾廷烨。

然后以父亲当年的两难,让顾二做选择。还以情动人,说父亲对顾二的教导和眷顾。

至此,顾廷烨都没有退缩。顾廷煜就祭出了大杀器。

顾家的丹书铁券和“开国辅运”。

这一段劝说,顾廷煜分了两个层次,先是点明了顾廷烨内心的打算,“父亲就是为着侯府才娶了你生母,才生了你,你恨,你怨,是以你就是想眼看着宁远侯府倒掉,叫夺爵毁券,该下狱的下狱,该流放的流放;把你积年的怨愤好好出上一出。待过个十年八载,而你慢慢积攒军功,皇帝再赐你个爵位,那时候,你便算是为顾氏光宗耀祖了!那些亏待你的人不是死光了,就落魄潦倒了,你什么仇都报了!”

第二层就是告诉顾廷烨这个打算不行,这里又分了两个重点:其一,“夺爵毁券”,就算又挣来的爵位,可再有“开国辅运”四个字?——“这么多年了,太祖时肃清了那么多功臣,太宗即位时的‘九王之乱’,再后来几宗谋逆,大兴诏狱,乃至现在……多少开国功臣都被掳爵位了!你可知如今满天下去算,还有几个有爵之家持有这样的丹书铁券?”

顾廷煜忽然激动起来,“我告诉你,只有八家!八家!其余的,什么守正文臣,宣力功臣,在咱们家面前,都不值一提!咱们才是是真正一脉相承,不曾断过的!连襄阳侯府也没了这个,便是如今红的发紫的沈家,又算得了什么。”

顾家一门荣耀,自开国以来,传承从未断过,顾廷烨的打算,要毁了顾家百年基业,他将成为顾家百年的罪人。

这一段,我看书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激荡的,它整体拔高了顾廷煜这个人,让我第一次晓得,这个人并不是只能在内宅之内耍心机弄手段,格局狭小之辈。他谋算人心,使一些阴谋诡计,不能像顾二一样,堂堂正正的刚上去,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顾廷烨自己也说,这位大哥,窥探人心、思虑缜密,若不是身体太差,一朝能得出仕朝堂,端是一位极厉害的高手。

但是这一段不晓得因为什么,剧里并没有保留,只是展现了第二个重点。

其二,顾家儿郎几辈子人用命换来的顾二在军中顺利掌权。顾廷烨想跟顾家做切割,谈何容易?

最后的总结——“当年事发之时,父亲已官至左军都尉,无论武皇帝还是为当时太子的先帝,都颇为器重;即便没了爵位,他的前程总是有的。他最终抛舍下我娘,为的,就是这四个字。”

开国辅运,开国辅运,这四个字,代表的是荣誉,是鲜血,是几代好儿郎鲜活的生命。顾廷煜就差指着顾廷烨的鼻子问上那么一句——

父亲为了这四个字,那样的鹣鲽情深,都不得不舍弃了。你顾廷烨,凭什么要让这传承断了?要让这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至此,大局已定。顾廷烨后面对他的讽刺,都不过是小打小闹。

他晓得顾二此人,再意难平,也是无法对顾家不管不顾了。

最后的最后,有一个处理,书里和剧里也不相同。

剧里非常明确的点明了顾廷煜深层次的用意——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他将妻儿郑重的托付给了顾二。

书里却不是——“你倒不记挂妻女?只一味想着维护顾氏爵位。”顾廷烨讥讽道,“果然顾氏好子孙。”

“你嫂子对你不错,你不会为难她的。你不是这种人。”顾廷煜回答的干脆,“弟妹进门这些日子,我瞧着也是宽厚的。”

看上去非常轻描淡写。

个人认为,书里的处理才是符合顾廷煜这个人物的方式。他只有淡化个人的需求,才能更显得大义凛然。而且他算准了顾廷烨,自己不郑重托付妻儿,顾廷烨也不会不管她们,自己郑重托付了,顾廷烨反而有可能把憋闷的气撒向她们。

顾廷煜此人,算无遗策得可怕。顾廷烨说他要是身体健康,自己早渣都不剩了,我每次看到这一段,都深以为然。

如果说顾廷煜第一次出场,关键词是貌,第二次出场,关键词是智,那么他的第三次出场,关键词就是——情。

突然觉得我写顾廷煜的篇幅,都快赶上长柏哥哥了……有点羞愧,其实真的是剧里顾廷煜死那一段给我的感触太大了,说句不怕笑的,当时真的泪流满面来着……

顾廷煜第三次出场,是在病床前给妻子邵氏交代遗言。

他的所有谋算,其实说到底,都只是为了妻子和女儿罢了。哎,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没有孩子的,朝朝夕夕,自己快乐就好。有了孩子之后,常常惶恐,怕她伤怕她痛,怕她因病困苦,怕她不能一生顺遂一生幸福。

顾廷烨前半生意难平,顾廷煜又何尝不是?

他恨顾二,有前情,也有嫉妒。斗气了一辈子,临了临了,一腔激愤也无处可去,为了妻儿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在祠堂劝顾二,最后说父亲为“开国辅运”四个字牺牲了他的娘亲,书里说他内心一片宁静。

希望他是终于放下了吧。

顾廷煜是个反派,他偏激邪恶,本是受害者,却又成为加害者。他与顾二,就像是一体两面,最终的结局也是让人唏嘘。

不管看书还是看剧,我可以厌恶痛恨小秦氏和顾家四房五房那些无耻无赖之人,却始终都对顾大朗心存恻隐。

所以写下这段文字,算是为他一叹。

四、小说的局限性

(12月29日,第五次更新。写这篇本来就是顺手一答,没想到看得人挺多,所以越写越长,但是思路跳跃,不一定会完全按着提纲写。之前想写墨兰,但是觉得写墨兰会涉及到很多人争论的“三观”,所以今天想先写一写《知否》这部小说的不足之处,墨兰部分之后会补上。)

《知否》这部小说,虽然答主非常喜欢,但其本质上还是一部网络小说,有很多局限。虽然作者是冲着《红楼梦》的形式写的,但格局内容等等,都差之远矣。书粉抬举一下,说是网文中的小红楼,听一下得了,不要当真。

若非要与名著相比,小说不足之处甚多,但答主最无法忍受的,主要在两点。

1. 爽文套路太严重。

2. 书中的人物,都缺乏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善待之心。

先来看第一点:爽文套路太严重。

答主前两天看这个答案下另一个回答,觉得她用的一句话非常贴切,就是“主角的屁股坐哪儿,哪儿就光芒四溅”。哈哈哈哈,太形象了有木有。

全书里角色众多,但是大概分一分,能够形成三个阵营,一个是主角喜欢和支持的,一个是主角厌恶和仇恨的,一个是跟主角无关或者中立的。主角喜欢支持的,不管是盛家华兰如兰长柏长栋几个兄妹,还是明兰的丫鬟小桃等等,最后都过的还不错。主角厌恶和仇恨的,都一定要做很多坏事,然后因为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比如林姨娘小秦氏曼娘顾婷灿县主娘娘等,哪个人手里没几条人命?

如果到这里还算坚持朴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观,那我特别不理解作者给齐衡继室申氏安排的结局。她作为官宦之家的小姐,嫁给齐衡之后,只是在怀疑齐衡和明兰之间关系的时候试探了明兰一下,也没有像齐衡原配那样打杀过奴婢,也没做过其他坏事。但作者给她安排了什么结局?因为齐衡外放时想跟着他去任上,所以自己和两个双胞胎孩子都死于当地瘴气,还要被后来的子孙去指责“都是因为她的任性”?

我不明白,这是作者刻意安排来虐齐衡的,还是觉得申氏曾经试探过明兰,所以把她归到主角厌恶的那一类里了?

关大对申氏这个人的处理如此简单粗暴,我只能归结于这是爽文的套路了。一般爽文的套路,不就是轻视过主角的都要得报应吗?

只是申氏的报应,太过了,让我很不舒服。

也许是因为《知否》最开始就是当网文写的,自然怎么爽怎么来,就算明兰前期过的压抑,也总能凭着自己的聪明让欺负她的墨兰等人吃点亏什么的。所以这部小说,深度还是不够,是个好故事,但不是一个足够揭露阶级现实的好故事。

再来看第二点:书中的人物,都缺乏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善待之心。

单这一点,就注定这部小说跟那些经典名著有着天渊之别。

《红楼梦》中,曹公借着宝玉之口,表达了自己对那些水做骨肉的女儿们的赞美,不分地位高低。甚至对地位低下的丫头们还更是怜惜同情。

反观《知否》,书中的丫头,基本都面目模糊,只有对主子忠心的和背主刁奴两类,对婚姻的追求,不是听从主子的安排,就是想爬上男主人的床,而她们的下场不是在主子的安排下嫁给地位相当的小厮,就是被主子推出去顶缸陷害了。

我印象中唯一有自己鲜明个性和追求的,是明兰的大丫鬟若眉。

若眉刚出场名叫“媚儿”,是长枫屋里的丫鬟,因听说少爷的丫头将来会通房,所以装出一副人憎狗厌的模样。被王夫人打了一顿之后意识到盛长枫为人软弱靠不住,为明兰改名为“若眉”,代表跟过去一刀两断。

若眉本身长得很好,又识文断字,心高气傲。而且她见事很明白,跟明兰入了顾府之后,为了避嫌,躲顾廷烨远远地,基本不在他面前晃悠。又在教导另一个丫鬟碧丝的时候说,“咱们这位主子,要说难伺候,那是绝难伺候的,她心明眼亮,底下人万难隐瞒;但要说好伺候,却也好伺候,只消你真心待她,她必不会亏待了你。像丹橘小桃这样全然忠心奉主的,夫人自然要为她们好好打算,像你和燕草这样的,整日打自己的小心思,呵呵,碧丝姑娘您这么有心眼,会得盘算,那夫人就让你自己去盘算前程喽。”

这样一个不愿做小,而且很明白自己的主人明兰不喜欢她们下人自作主张的俏丫鬟,却选择了嫁给一个年过半百、已有正室、长相“一脸褶子”的师爷公孙先生,做小妾。

中间明兰身边的嬷嬷跟她分析嫁给公孙先生的好处,无非从身份地位家底等角度分析。但个人觉得,若眉冲着这些去的话,以她的资质,她完全有更好的对象可以施展。即使她什么也不做,明兰也不会把她随便配给没有前途的小厮之类。而且书里描述若眉对着公孙先生,很有几分思慕的忘乎所以的劲头,她自己也对明兰说“奴婢敬慕公孙先生的为人,仰佩先生的学问,愿与先生为奴为婢,牛马一生。”

所以答主私心里,是觉得若眉真心爱慕公孙先生的。她向明兰自荐去嫁于公孙先生为妾,倒有一些为了爱情不在乎外貌年岁名利世俗,勇敢追求的意味。

不管书里各人对她评价如何,她的行为是否正确,在答主这里,是有一些欣赏她的。

然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盛明兰,作为作者思想的传话筒,她是怎么看待若眉的?

她最开始欣赏信任若眉,说她有傲骨有见识,但在若眉执意嫁给公孙先生后,明兰就疏远了若眉,虽然有不想掺和进公孙先生家事的意思,但终究是若眉执意追求真爱,不顾明兰给她们的另有安排,这件事,惹了明兰的厌弃。

看到这里,我其实是很不解作者这么安排明兰的意图的。要知道,明兰作为现代人,接受人生来平等这一思想教化的人,她自己被束缚,不敢爱恨,又渴望随心所欲,那么她不是更应该欣赏若眉才对吗?

为人的善良,不应该是自己得不到做不到,那么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围内,希望自己在乎的人去得到去幸福吗?

所以,明兰她在小说后期,已经不是那个被古代规则束缚,但内心还是现代灵魂的姑娘了,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认同或者说完全接受了古代封建思想。所以她不喜欢自己的丫鬟有自我,她教训墨兰时的论调是应该拿出正室的范儿,相夫教子,别管他什么小房通房,她心里觉得生了儿子才算有了地位的保障……如此种种吧。

这也就不难理解她对若眉的厌弃了。

再回归答主最开始说的,这本小说为什么是结局圆满,然而底色悲凉?因为明兰表面上夫妻和睦家庭幸福,人生圆满,但实际上她已经被古代社会改造成了一个内心阶级分明,迫从于甚至开始维护封建礼教,这么一个女子。

作为现代人,怎能说是喜剧呢?

(2019年1月2日,第六次更新)

答主上面这一段,本意想说明“书中人物缺乏对底层人物的善待和同情之心”,但似乎以若眉为例,给了大家误解,最后变成了“妻妾”之争,有些偏题了。本来想整段废掉重新修改,但又觉得写书评本来就应该保留不同的观点,故而保留原文,供大家一起探讨。

评论里有人补充了明兰对秋娘和大秦氏,这两个苦命女子的态度,也多有嘲讽之意。

答主年少时读《红楼梦》,很多事一知半解,总觉得里面出现的每个女子都可敬可叹。年岁渐长,反复阅读,才晓得秦可卿与贾珍私通、尤二姐甘心嫁给贾琏为妾、尤三姐跟贾珍贾琏几个人都有染、平儿被凤姐塞给贾琏做通房、袭人在做丫鬟的时候就跟宝玉有了云雨情……这些女子以现如今的价值观去看,都有道德上的瑕疵和污点,但曹公始终对她们抱持着同情和怜悯之心。因为懂得她们的身不由己,所以更加可怜她们的悲惨结局。

反观知否,答主真的很少看到主角团,对这些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可悲人物,表达过悲悯之情。

不过明兰其人,自己都在努力挣扎,倾尽全力只为求一世安,要求她对其他人含有悲悯,这太强人所难了。

这也是有人说明兰是精致利己主义者,而答主并不赞同的主要原因。

(1月18日,第八次更新,对若眉部分再做一些解释)

评论里很多朋友对我在若眉这一部分的论述表示不同意,我在评论里解释了很多,在此统一做个回复。

我说明兰对若眉的态度不好,或者说明兰对若眉的态度表示她缺乏对底层人物的善待和同情之心,主要是因为明兰看待若眉,不是亲近的、跟自己平等的人,而是自己的仆人,跟对宠物玩物的态度没什么不同。

指路评论区答主跟小柚子的对答。

这位知友提到另一部穿越小说,女主的亲近之人要被送进宫与皇后争宠。女主比较有能力,她帮着亲近之人去争宠,打压皇后一系,但因为女主是现代人,有现代女性一夫一妻的婚恋观,所以内心里对皇后非常同情。

当时我回复,这是一种态度。虽内心里对正室很同情,但依然出于对亲近之人的喜爱,会帮她去争宠,去得到现实利益。

而还有一种态度,是我不会帮你在妻妾之争中争取任何利益,你不可以借我的势去打压正室。但如果你心里有不开心,有苦闷,我可以陪着你疏导你。这是另一种对亲近之人的态度。

第三种就非常匪夷所思了,就是我既不会帮你争取利益,也不会同情你,反而厌弃你,甚至隐隐的鄙视你。

仅仅是因为对方做了自己不认可的事情,就厌弃对方,正常对亲近之人,是很少这么做的。

所以明兰厌弃若眉,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若眉要去做妾,而是若眉枉顾了明兰侯夫人的立场,还想要利用侯夫人身边大婢女这个身份,在婚后给自己争取利益。这点,惹了明兰厌弃。

假设换个场景,若眉现在是要执意嫁给顾三郎做正头娘子,不是做妾了吧,明兰会不会厌弃她?

答案相信大部分都会觉得,依然会的,而且明兰说不定还会觉得若眉有可能在将来背叛自己,不仅厌弃她还得提前提防上她。

这就是我说的明兰从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出发,若眉违背了明兰的立场,枉顾了明兰的利益,所以,明兰厌弃了她。

明兰对下人的一贯态度,对她忠心的,始终站在她的立场的人,她就厚待,但跟她不同心的,不是完全为她考虑的,或者有自己内心的小九九的,她就厌弃打压。

作为古代的上位者,这种态度太正常了,所谓驭人之术,明兰是很有一套的。

现代也讲究驭人之术,奖罚分明,但罚的底线就比较高。老板不满意员工,最多就是开了。而古代的驭人之术就比较可怕了,相信看剧的各位也体会到了,罚的底线,轻了打一顿板子,重一些发卖了,最厉害的打死也是有的。

这里明兰作为现代灵魂,她本来应该虽奖罚分明,有驭人之术,但内心里把她的婢女仆人看做跟自己是平等的人格看待。但她处置几个犯了错的奴婢的手段和心计,以及后果,都已经不是现代人的方式了。

这也就是我说的她在后期已经被古代社会同化了的原因。

这个问题的答案下面,还有一位答主以《太子妃升职记》作对比的。《太子妃》里的女主,也会去宫斗,也会去处罚婢女,但她内心里会不断告诉自己,这些人也很可怜,她也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这么做。她知道这么做不对,但古代社会动辄要人性命,她为了自保不得不这么做。

后期的明兰,处置那些她掌握生杀大权的奴才的时候,有过这种感慨吗?

这部小说里的其他主角,又有几个对下层人民真的有善待和同情之心呢?

卫姨娘死的时候,整个盛府,又有谁为这个苦命女子发过一声悲叹呢?

不过如此罢了。

五、最后再来说“三观”

谈到文艺作品的“三观”,包括影视剧和各类小说文章,很多人都分不清作品人物的“三观”与作者本人“三观”的差别。

小说里的人物,可以颠倒黑白、杀人作恶、三观崩裂,但不一定代表作者本人是认可这个角色的三观的。

本书中作者是否完全认同明兰的“三观”,个人觉得,还有待商榷。想弄清楚这点,可以从作者在书里提到的几个同样都是穿越角色的一生来讨论。

总共有四个角色,是不属于原著世界的人物。

(元旦节家里人多,不方便用电脑,所以在纸上大概列了一个表格)

图上是四个穿越人物的选择和结局。

可以看出两点。

古代女子依附于男子而活,再“惊才绝艳”,如果“遇人不淑”,这辈子就算完了。

2. 明兰有自知之明,晓得自己不过是普通人,为了在古代活下去并活得好,她一是努力迎合古代人的处世方式,二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寻找一个好丈夫。

关心则乱写了四个穿越女子的命运,她们选择不同,结局也各有不同。作者可能认为,你有改变古代社会的能力,自然可以试着坚持自己的原则。但若只是普通人,不如向环境妥协,让自己在能力范围内过得更好一些。

作者也许并不是认同明兰的三观,她是认同明兰的选择。同时,作者觉得做了这个选择的明兰,应该会如何行事,她就是如何去写的。但因为这是一篇爽文,即女主绝对正确并无往不利,所以做了“变成古代人”这个选择的女主,在用古代三观行事,并“大杀四方”,还要用这套理论对人说教的时候,就会让一部分读者觉得非常不舒服,看不惯等等。

如果这部小说,最后写的明兰也过得不如意,似乎更具有批判意义,表达了现代人与古代人的三观和处世方式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全融合的。但这样写,连载的时候就得被无数人骂死了。

所以作者给明兰安排了顾廷烨——这个前半世坎坷,从而看透了古代婚姻本质,具有夫妻平等意识并且包容明兰、信任明兰、支持明兰的奇男子。

是的,虽然答主前面替齐衡颇多惋惜,也觉得小公爷品格高贵,但答主依然认为顾二和明兰是真爱,而且是在婚后一点点靠近,并最终解开心结,倾心相爱的。

所以,那些讨论三观的,就很没有必要了。因为做出的种种假设,关大在书里都写过了,也给出了明兰这么选择的原因。归根究底,小说里的人物,说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但也脱离于作者单独存在,尤其是好的写手,小说人物仿佛有自己的性情,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自有章法。

我们解读书里的人物,也大多从自身经历出发,看到的面千差万别,理解自然也是千差万别。

求同存异罢了。

到这里,这篇书评算是基本完结了,答主目前在追剧中。《知否》的剧不能完全跟小说的故事等同,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目前的改编我是非常满意的。以后如有所感,会更新一些配角人物的评论。

欢迎各位提出不同意见与我探讨,如果有对某个人物比较感兴趣的也可以留言给我。

有人在评论区跟我说图片太少了,哈哈哈,主要答主写的书评,想着还是尽量不配剧里的图片。附上一首之前写的《如梦令》,也算配了图啦。

1 二叔求婚,明兰说,你当我是什么东西?陷井里的野猪?还是网兜里的青鱼?

2那个年代的女子,婚前誓言“今朝我嫁,为敢自传,告知神明,万望垂怜,男婚女嫁,理之自然,有吉有庆,夫妇双全,无灾无难,永保百年”。

3 所有的情感纷扰,起始于一个齐姓少年掀帘而入的一个下午,也结束于这个少年的过世,他最后是否幸福,谁也不知道。那个齐姓少年,是我心里的最美,温柔多情,风度翩翩。

4 最终,她选择了一个勇敢,坚强,能为她遮风挡雨的男人。

5 青春年少时的爱情固然很美好,或许,每个女孩心里都有齐公子这样一个人,最终却跟顾二少爷在一起。是幸还是不幸?

上一篇:人间失格经典语录无论对谁太过热情
下一篇:陈逸贤盟语录经典语录

相关经典语录

推荐经典语录

热门经典语录

  • 五五开骂人经典语录
  • 说说社会经典语录
  • 快手经典语录,快手社会语录短句霸气,快手里面经典评论
  • 将进酒唐酒卿经典语录
  • 嚣张by巫哲经典语录
  • 快手评论经典语录
  • 栖见的白日梦我中的经典语录,白日梦我金句,白日梦我经典台词
  • 鼠疫加缪经典语录瞎子
  • 最新经典语录

  • 虚伪的人生的经典语录,送给耍心机的人的语录 至虚伪朋友的经典语录
  • 中国人的素质经典语录
  • 翡翠玉石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电影截屏
  • 狮子座 经典语录
  • 社会姐经典语录霸气
  • 电影北极之恋经典语录
  • 爱情宣言经典语录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