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家长结束语经典语录
作为一名单身狗,不知道为什么会被邀请回答这种问题,简直是一种伤害
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性格类型区别对待,学会倾听孩子,勿与他人做对比,多鼓励,多说正面的话,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要温和地坚持,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几乎每个第一次上托儿所的孩子都要经历一场磨练,这磨练不论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是一场考验。但是适应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这一过程,孩子们的转变速度就不同了。有的孩子快些,有的孩子慢些。 一般地说,外向的孩子,进入托儿所,就像鱼儿得水那么逍遥、自在。他能够不需要父母或老师的帮助,便可钻到孩子群中玩耍起来。 依赖性强的孩子则不然。他过惯了和父母或祖辈在一起的生活,如果把他一个人留在托儿所里,就会大哭大闹。有时,第一天送他去时,他可能不哭不闹,因为他还没有弄清楚这种环境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再者,托儿所新鲜的环境,好看的玩具,活泼的小朋友吸引着他,可是,过一会儿,当他发现母亲不在了,而且不论他怎么寻找,呼唤,母亲也不来时,他开始产生恐惧心理,放声大哭。 这一天,如果孩子一直在恐惧和孤独中度过,则第二天,他就坚决不肯上托儿所了。 从家里到托儿所生活,对孩子来说,是环境的巨大变化。不少孩子留恋原有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不习惯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孩子1。5岁以后最好能过一过集体生活,另一方面,家长由于工作需要,必须送孩子入托儿所。 为了完成这一过渡,需要父母和托儿所老师共同努力,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一是入托前,抽空多带孩子到托儿所去玩一玩,让他熟悉一下新的环境,新的朋友,以免入园后感到生疏。 二是如果邻居有小朋友在托儿所,最好让孩子结伴一起去。 三是有条件的家长,开始几天要争取早一些接孩子。 因为孩子不适应环境,吃不好,睡不好,就会闹病。 有时候,不能顺利地送孩子去托儿所,毛病并不出在孩子身上,而出在家长身上。当母亲第一天送孩子到托儿所,其焦虑和不安远过于孩子,她再三向孩子道别,恋恋不舍,不肯离去,有的母亲甚至一转身就流起泪来。这样愁苦、不安的心情会感染孩子,使其产生要发生可怕事情的预感。 为了打消这种“不祥预感”母亲应该欢欢喜喜送孩子上托儿所,如果做不到,最好让他父亲去送。 不仅送时应该如此,接时也应该如此。回家后,要陪孩子玩一会儿,并引导他回忆托儿所里那些好玩的事情。千万不要问“阿姨打你了吗?”之类的话。特别要尊重托儿所老师的权威,如果动辄就说:“甭听你们老师的。 ”就会引起孩子对托儿所的不满。还有,一些家长看见孩子耍脾气,就警告他:“再胡闹,送你上托儿所。”使孩子从心理上产生对托儿所的反感。所以,讲这种话的父母,实际上是给自己在孩子入托的路上设置障碍。 个别孩子,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不能顺利地送入托儿所,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有的是因为祖辈或父母过分溺爱;有的是因为托儿所的生活过于死板拘谨,不自在等等。遇到这类产生“分离焦虑”的孩子,要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唯一的办法是坚持天天送去,不论他如何哭闹,父母也不要动摇,但开始时可以父母陪伴一段时间,然后逐渐减少时间,直到让其独立在园。 经验表明,最难办的孩子,也可以在2周内适应托儿所生活。这中间,容易坏事的是父母的犹豫不决。刚送两天,怕孩子受委屈,又让孩子在家呆两天,然后又送托儿所,送送停停,结果,孩子将长期不能适应托儿所的活动。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请放飞您的“小天使”,让他投入新的天地。
孩子经由父母的细心呵护下,渐渐地成长。所谓的成长,其描述地状态大部分是由外在的体格来显现孩子的成熟度,身高如何! 体重如何! 大部分的父母会骄傲孩子身高比自己高,体格比父亲健壮,身材比母亲均匀之类。因为外型的突显,常常会忽略了心理的成长有多少,一般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学校会进行一些心理测验,有一部份的心理测验便是在测验孩子的心理年龄是否相较于外在的年龄;现今物质丰富的因素,孩子一个长得比一个高,体型超过标准值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孩子就必须提早进度,被迫赶上心理的年龄,常常可以听到大人们这么对待这些外型超龄的孩子的说法“你看起来这么高大,做得事却这么幼稚。 ” 这段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大人们对孩子的负面沟通和贴不良标签的看法,往往忽略孩子的内心正在感受到周遭大人给的无辜压力。 父母亲也会问起这样的情形确实是存在着,也正在发生,那么我们要如何去面对和解决来避免这类的评语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沟通”,这两个字,做父母都知道它的重要性,问题是沟通的内容和方式,身为父母的大人们搞清楚没有,我常常看见的亲子沟通,其实和交换条件没什么两样,甚至有更负面的沟通方式就是用命令和威胁的,孩子永远不能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和理解父母的苦心,别以为做父母的认为沟通结束后,孩子点头说知道了、明白了,就是真的。 难道孩子不是为了要赶快结束继续面对这样地唠叨和杂念,而应声答应,或是害怕被处罚的命运,保护自己,成全父母的期待而应许承诺,即使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先逃过这一次再说,然而父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就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轮回,最后做父母的会以大声地或放弃地口气去告诉孩子“你为什么永远讲不听…” 有一天有位妈妈遇见了,研究出伟大“进化论”的达尔文,问他说“我的小孩两岁而已,请问应该何时开始做学习教育?”,达尔文回答说“妳已经迟了两年了。 ”所以当父母问起我何时开始与孩子做沟通,从零岁做起吧!一种没有语言的沟通、没有字汇的沟通,没有社会期许下的态度做沟通,当宝宝还是个Infant(没能使用语言的个体)父母就应该开始学习与孩子沟通,这样会类似观察肢体方式的沟通,发生在经常性照顾者的身上。 别误会了,我们要谈得是除了换尿布、喂奶以及明白孩子偶尔的身体不适之外的状况,事实上能对宝宝有更多的了解,是解除当父母焦虑的方法之一,而且是极大的帮助。例如透过,婴幼儿按摩便能有许多的益处,最好的就是能给予孩子良好的亲子沟通,肌肤的缓和接触会暂缓情绪、降低攻击,保持平静的气氛,这是一种需要长期性的联接才能在亲子之间产生沟通上的优质效应。 婴幼儿按摩对孩子的好处已经了解到不能在了解了,父母亲则是别忘了,婴幼儿按摩可以带给你的好处是,让父母在面对孩子即将成长的体态或是难以发觉的心理成长,有和缓、安抚的功用,更是一大好的沟通工具。 在婴幼儿按摩的课堂上有位母亲与我分享她与八岁大的孩子进行婴幼儿按摩时的感动,有一次她很生气孩子弄坏了一盆很贵的兰花,她心疼之余,希望孩子能为他所做的事有所歉意,但是儿子却是以说谎来保护自己可能会遭受处罚的命运,所以这位妈妈决定当下先不处理,直到晚上按摩的时间,妈妈开口问儿子”你今天想要按摩背部吗?”她先是发现儿子脸上讶异的表情,接者开心地接受妈妈的爱心按摩时间,不一会儿这位小朋友问”妈妈,妳不是在生气吗?”一边按摩得妈妈说”你知道我在气什么事情吗?”“知道!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说谎。 ”后来这位母亲很明白地说,这就是她要的期许。孩子不会永远不犯错,我们自身也是。 但是当下的处理与沟通我们能稳重地面对吗?可以尝试地利用婴幼儿按摩从小培养亲子的依附感和亲密感,良性与温和地互动,在孩子慢慢长大成人后,也能轻松自在地与父母亲分享心中的喜怒哀乐,这不就是父母们所期待的吗!我常常会与父母分享的心情是”我们曾经也是个孩子,当我们还是孩子时,你希望和父母有着什么样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