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经典语录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接触社会并逐渐走向社会了。从他和同伴争抢玩具,到进入幼儿园开始适应新的规则和伙伴,从与小朋友的“战争”到进入小学正式拉开学习竞争,家长以为的社会很远,其实“社会”很近。
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从童年开始就已经步入了社会化的进程,需要学习如何去直面冲突和迎接对抗。在此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不如意,因为谁也不会以你为中心,而每个人的欲望和需求有时又是矛盾的。
有的小朋友总是处于弱势的地位,面对别人的挑衅毫无反击之力,而有的小朋友就像是个“小霸王”,全无规则意识和友好相处之道。这个时候家长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对孩子进行说教,或者强制孩子变得强大,靠武力去解决冲突,结果并不理想。
这就涉及到了孩子的一种能力——社会能力。什么是社会能力呢?简而言之,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美国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默娜·R.舒尔,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说道:“我们不应该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或者他们应该如何做,而是应该通过鼓励孩子去思考,来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很遗憾,中国父母在引导孩子如何进行思考这方面,的确做得有些欠缺。
很多父母都更愿意强调社交,而选择性忽略冲突
从社会能力的定义来看,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与人相处的能力,一是解决冲突的能力。现状是很多父母都更愿意强调孩子的社交,而选择性忽略冲突。说的更准确一点,是他们即使看到了孩子间的冲突,却没有更好的方法去帮助孩子解决冲突,在这方面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惯用老方法。
当孩子陷入冲突中时,家长常见的有这几种处理方法。
1、 过度保护
包办型的家长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无论什么原因陷入冲突,无论谁对谁错,下意识的动作和想法就是赶紧让自家孩子远离险境。他们一次次地把孩子抽离“险境”,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者干脆就把孩子保护得很好,不让孩子去接触有可能发生冲突和危险的环境。
这样做的结果,是“玻璃心”的父母也养出了“玻璃心”的孩子,他们不懂的如何去面对冲突和解决冲突,抗挫折能力差,遇到点问题就畏缩不前,缺乏主见和独立性。
2、视而不见
视而不见的父母主张“顺其自然”,认为孩子间的冲突和矛盾都是小儿科,根本不值得去管理和关注,等到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
家长这种做法,错失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很多校园欺凌的案例,就是在“心大”的父母眼皮底下发生的,家长缺乏观察力和警惕性,容易让孩子陷入冲突中无法自拔,从而造成更大的伤害。
3、发脾气或说教
有的孩子是“弱者”的一方,有的孩子则扮演者“强者”,但无论他们处于冲突中的何种地位,有类家长惯用的方法就是发脾气和说教。比如批判孩子是窝囊废,没出息,或者对“施暴者”大加斥责,说其是“暴脾气,没得救”了,或者喋喋不休地对孩子进行说教,却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
发脾气也好,说教也好,针对的都是孩子的“不良行为”本身,而却没有提出实质性的解决意见。这种“就事论事”很快就能翻篇,孩子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掉。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学会处理冲突是关键
正如树枝和树干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 ——奥涅格
每个人都要生活在集体当中,小到幼儿园,大到职场和生活圈,教会孩子学会处理冲突这件事,是父母所能赋予孩子的一件工具,它能带领孩子迅速地适应这个社会,并在集体生活中游刃有余。
1、 让孩子认识到冲突的存在
《小猪佩奇》中有一集,所有小朋友都想玩秋千,但秋千只有一个,大家又都跑到转盘上,可是转盘的座位也是有限的。这个时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理由,小猫凯迪说“我会唱歌”,于是它坐上去了,小兔理查德说“我是唯一的男孩儿”……
很多父母觉得对小孩子说冲突是件残忍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冲突是永恒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冲突都毫无积极意义。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冲突和竞争是进步的源泉,当然前提是你能很好地面对和处理这件事情,而不是被冲突所击倒。
2、 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共情,又称神入、同理心,指的是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情感的识别,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并作出相应情绪反应的过程。
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能更好地感知他人,并做出恰当的反应,这对于处理冲突很重要。父母首先要教会孩子学会识别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对悲伤、愤怒、害羞等有一定的认识,并知道如何去恰当地处理这些情绪。
遇到事情让孩子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一下,想想如果是其他小朋友打了你,你会不会疼?会不会哭?会不会生气呢?在看到动画片和绘本的时候,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问他“如果这个东西弟弟也很喜欢,你该怎么办呢?”引导孩子来思考。
3、 重述问题并引领思考
当孩子遇到了冲突,他可能会很气愤,或者很伤心,家长可以试着重述问题,让孩子来回顾并描述事件,以此来理清头绪,并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在孩子重述问题时,不要偏袒任何一方,而是以中立和客观的角度,采取“因此,问题是……”来引领孩子思考。
至于如何思考,家长可以借鉴5w1h法,即What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情,你能充分描述吗?When,这件事情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是在上课的时候吗?还是在自由活动的时间?Where,冲突发生的地点,你和小伙伴的矛盾是在学校发生的,还是放学路上产生的呢?
Why,冲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是争夺玩具,还是行走中发生了不经意的碰撞?How,这起冲突的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人造成的影响。父母应这样去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
4、 询问幼儿解决的方法,并一起选择
你可以这样来询问孩子,“所以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呢?”先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方案,而是尽可能多地让他说说自己的N个备选方案,并说明利弊。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表达情绪,然后父母再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方案,来和孩子一起探讨。
对于较小的孩子来说,他可能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那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两个方案,锻炼其思考和抉择的能力。比如另一个小朋友总爱抢玩具,你可以问宝宝,“下次我们不把喜爱的玩具带出去了“,或者“我们和他好好谈谈,看能不能共享彼此的玩具”。
把决定权交给孩子,时间长了,他就会具备自我处理冲突的能力。在此提醒家长一句,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他想打回去是非常可贵的棱角,你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加油!
帮助孩子体察并表达自身的感受。 让孩子预估行为的后果。头脑风暴,推动孩子思考更多的解决方案。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很多方面对孩子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常常把父母的一些语言、行为、习惯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两方面:社会认知与社会实践!
让孩子多与小伙伴交往,多参与团体活动,多跟社会不同阶层接触!多到不同地域旅游观光,多看优秀的影视剧及读社科人文书籍,孩子见多识广,能力也相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