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经典语录-豆豆语录迷
返回
豆豆语录迷
菜单
造句大全 组词大全 句子大全 个性签名 心情说说 经典语录 换背景

论语雍也篇经典语录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1-19 点击:
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 > > 论语雍也篇经典语录
《论语雍也篇经典语录》正文内容

论语雍也篇经典语录

论语-雍也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志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篇

 译文注解

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译: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译: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译: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译: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是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

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志于道。”

译: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译: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论语-雍也篇

希望喜欢国学的朋友多多支持!!!!

作者:L经典国学V

本文节选 自专栏——长夜孤灯话论语

136、仁之难

克己复礼为仁,仁的概念理解起来很容易,可做起来却很难。

09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0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三句,是《论语》中最动我心的三句话,人这一辈子若能做到不惑、不忧、不惧该有多好?可现实是,生活中让我困惑忧患害怕的东西太多了,每天睁开眼睛就想,这个月的工资还掉房贷还能剩多少?够不够花?生病了怎么办?上有老,下有小,怎么办?工作中的人和事,真的害怕去面对。而只有智者、仁者和勇者才能做到不惑、不忧、不惧,何其难也!孔子也说他自己未能做到,对自己也不敢许以一个“仁”字,仁的境界,克己复礼,真的很难。老师未仁,弟子当然也未仁。

191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吾友张也,指的是子张。

这个“能”字,我们通常认为它只是一个副词,相当于英文中的情态动词could,它必须与实义动词放在一起使用,如,我能做到,爱莫能助,耳熟能详。其实,除了作副词用,“能”还可作实义动词,表示可以做到、能够达成的意思,相当于英文中的manage,如这一章中的“能”便是能够做到,是实义动词,而不是副词。

为,作也,行也。子张可以做到那些常人难以做到的事,但还未达至仁的境界。如,“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这里的可能和难能都是可以做到,难以做到,能为动词,而不是副词。又如“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能鄙事即是会做鄙事。又如欲罢不能,即想要放弃却做不到,无法放弃。

19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堂堂,盛大庄严的样子。如形容一个人容貌伟岸大方,就是相貌堂堂,仪表堂堂。

难与并为仁矣,对这句话有两种解释,而且意思正好相反。一说子张他只注重外表,而于仁道十分浅薄,很难和他一起达至仁的境界,这是在批评子张。还有一说,堂堂不仅是在形容子张的外貌,还是指他的道德学问。子张有学问,有德行,已经达至仁的境界,而我(曾子)能力有所不及,很难和他一起为仁的。这是在夸赞子张,子张已可为仁而曾子却不能为仁。

因为前面一章子游说子张未仁,所以古人均认为曾子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在说子张未仁,但是,若是他真的在批评子张你就直接说“然而其未仁”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说“难与并为仁”呢?仁的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孔子也极少肯定某人堪为仁,就是颜回也只是“三月不违仁”,更何况其他弟子。曾子说“难与并为仁”,意思是很难和子张一起达至仁的境界,难道离开子张他自己就能达至仁的境界吗?恐怕曾子不敢这样夸口吧。而且,既然你要批评子张,为什么前面还夸他一句“堂堂乎”呢?所以兄弟还是同意后面一种说法,曾子是在夸赞子张。

050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虽然千乘之国,子路可使治其赋,千室之邑,冉求可使为之宰,公西赤可以束带立于朝,但孔子却不知他们三人是否已达到仁的境界,虽然是“不知其仁”,言下之意,就是“未仁”。

140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即是不克、不伐、不怨、不欲。原宪问,做到这四点,可以称作仁吗?孔子说,做到这四点,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但是否达至仁的境界,我却不能确定。

克,能也,胜也。不克,即是不好胜争强之意。伐,击也,从人持戈,引申为征伐。如季氏将伐颛叟。伐又引申为夸功,也就是自夸,彰显自己的功劳能力,如颜回的“无伐善”, 不伐就是不夸功,不抢功的意思。不怨,不怨天尤人。不欲,无过分之贪欲。

06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孟之反,鲁国大夫。

殿,后也。

策,竹刺也。就是马蹬上用一刺马的竹刺。

有一次齐鲁交战,鲁军败退,军队奔溃之时,孟之反没有跑在前面,而是殿后。将要跑入城门时,却假装使劲赶着他的马,让它快点跑。还说,不是我想留在最后,是马跑得慢。这样不居功自夸,所以孔子称他为“不伐”。孟之反殿后是在冒着生命危险,由此可见能做到不伐该有多难。不克、不伐、不怨、不欲已经很难做到了,却离仁还有差距,可见仁的境界要实现该有多难。所以曾子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众弟子中,只有颜回相对来说表现要好一点。

060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违,离也。今天有违背、违反等词,如违背精神,违反法律,今天我们通常理解为不符合、不遵守的意思,其实这是它的引申义,其本义就是离开。背离精神就是不符合精神,违反法律就是不遵守法律、破坏法律。如古人常说久违,就是离开好长一段时间,很久不见的意思,用的还是“离”的本义。

三月不违仁,就是颜回能做到在几个月的时间不离开仁,能处于仁的境界。三月泛指时间长久,并不一定刚好是三个月的时间。而其他弟子,要差很多,达至仁境多则个把月,少则几天。孔子那么多弟子,独称颜回好学,也是有原因的。连颜回也只做到“三月不违仁”,可见保持仁的境界有多难。仁很难做到,所以仁者很少。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读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  ”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因为--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王观)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 你乐水还是乐山呢?。

上一篇:浪花经典语录
下一篇:朗读者第二季经典语录人物素材

相关经典语录

推荐经典语录

热门经典语录

  • 五五开骂人经典语录
  • 说说社会经典语录
  • 快手经典语录,快手社会语录短句霸气,快手里面经典评论
  • 将进酒唐酒卿经典语录
  • 快手评论经典语录
  • 嚣张by巫哲经典语录
  • 栖见的白日梦我中的经典语录,白日梦我金句,白日梦我经典台词
  • 鼠疫加缪经典语录瞎子
  • 最新经典语录

  • 虚伪的人生的经典语录,送给耍心机的人的语录 至虚伪朋友的经典语录
  • 中国人的素质经典语录
  • 翡翠玉石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电影截屏
  • 狮子座 经典语录
  • 社会姐经典语录霸气
  • 电影北极之恋经典语录
  • 爱情宣言经典语录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