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贾玲小品经典语录
我认为你可能不太喜欢贾玲的作品。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可能自己每个人对一个喜剧小品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
这是今年春晚我最喜爱的一个节目,所以想要在这里谈谈观感。
一句大家早已经听得起茧子的关于喜剧的老话是“要有一个悲剧的内核”。把这句话放到周星驰的早期电影里,是讲的一条条摸爬滚打的咸鱼想要翻身的故事,而放到开心麻花、宁浩乃至《无名之辈》、《心迷宫》这类的电影,则讲的是由某不可规避之事件牵扯串联起各类人物以展现冲突的故事。而小品,由于时间尺度太短,天生就是面具化的人物设定,也很难有复杂的故事架构。因此,我们退而求其次,好笑就行。如果再多一丢丢对现实弊端的揭露,那就已经是相当优秀的作品。如果在此基础之上,再多一些对弊端产生机制的反思,那就是令人倾倒的作品了。
所以葛大爷由于自带“骗人撒谎”的属性,再配合上由权健引发的保健品痛点,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同原本也无可厚非。但我还是更喜欢贾玲的这部《啼笑皆非》。因为虽然如葛优那边能骗的人很多,但能傻到潘长江夫妇那般的受骗老人还是很少。相比于,贾玲在小品中设计的消费者与服务者的形象,哪个更常见、更形象甚至更动人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个又胖又有些小疯癫,还时常大声自恋的女人经过几次春晚的磨砺,真的是越来越有吸引力了。如果非要分析她花式自恋带来的吸引力的话。表面上看是言语表情乃至表达内容(美丽、大方、自信)与实际水平(胖)的反差萌,实际上也代表的每一个不是绝代姿色却也爱美爱现还自信的普通人。再加上我们这些普通人往往做不到如她那般在金碧辉煌的场所堂而皇之地表达出这份自恋。于是反差、认同加上一些羡慕,这样的人设其实很能立得起来、圈得了粉。何况包贝尔婚礼事件中,她能圆滑、能舍身、能保全的见识和行为真的很暖人,也让人钦佩。
回到《啼笑皆非》里,事情的起因便是她一上场就听到那起投诉电话而产生的恐惧。之后的找托因阴差阳错不断被发现,以及由此产生故事过渡及笑点,都为了最后的那一句“投诉是消费者维权的正常途径,而不是对服务者提出无理要求的伎俩。”。这个点题实际上是相当掷地有声了,以至于让服务人员“认真做好本质工作”别瞎BB的点都显得很乏力。这也是这个小品最让人遗憾的地方,如果把服务工作者那边的点立住了,就正的成为了良好的关于冲突产生机制的揭露与反思,可以形成对各自权利与义务边界的讨论。还是可惜了点。
作为一个还不如贾玲的普通人。我们没有笨到消费那么显而易见的权健保健品,也不会玩无趣又老梗的对联比赛,更不会在车站就闹着离婚(要闹也不会走到一半才开始闹)。但我们很可能踩到路边的狗粪、很可能车位被人占了、很可能遇到外卖晚点、滴滴加钱,同样也很可能遇到家政闹心。当权力和义务具象化到生活的诸多小细节里面,你会发现有很多人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心情不好,是没有办法做好每一次的选择和站位。同样我们也不知道自己随意的“投诉”是否会导致服务人员被罚款甚至丢工作,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忍耐”、“想想他们也不容易,就算了”,又会否给予了对方更多耍滑头的空间,让劣币驱逐了良币。所以像《啼笑皆非》里刻画的冲突和误会往往会一再发生,而除了配套的规章制度也需要进一步细化之外,我们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我很期待这个小品可以给出更多的回答,而不是简单的“大家一起大扫吧,我先去整理客厅”。
当然,我觉得这个节目已经是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了。同样,春晚和很多人抱怨的一样,对我也越来越无趣。因为这些文艺工作者们,或者说背后的领导们,还是不知道我们这些普通人在遭遇着什么,关心着什么。所以,除了团圆和富强这类的家国大情怀以外,已经很难出现让人触动的作品了。希望《啼笑皆非》不是最后一个,也希望贾玲能够在春晚的舞台上走出自己的牌面乃至形成情怀,说不定这也是拯救春晚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