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名人经典语录
孙中山(1866~1925)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名文 ,字德明 ,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
黄兴
黄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于1874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南善化县龙喜乡凉塘村,原名黄轸,号杞园,字广午,曾自署名竟武、琴五、近午、庆午等。黄兴这个名字是他在从事革命活动后改的,字克强,被后人沿用至今。
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年轻时两次乡试未中,遂决计弃文就武,依靠淮军统领吴长庆。1882年(光绪八年)8月,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当时朝鲜和中国有宗藩关系,吴长庆受命前往镇压,袁世凯由李鸿章奏举,任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至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化装逃出汉城,回到天津。1895年12月,袁世凯由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并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
蔡锷
蔡锷(1882-1916),中国军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入长沙时务学堂,从梁启超学习。 1900年参加自立军起兵,失败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4年归国,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训练新军。1911年(宣统三年)擢云南三十七协协统。武昌起义爆发,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在昆明举兵响应,建立军政府,任云南都督。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暗加监视。1915年11月潜出北京,12月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与袁军激战于四川泸州、纳溪。袁世凯死后任四川督军兼省长,因病赴日本就医,不治逝世。有《蔡锷集》、《蔡松坡集》。楹联主要收于《蔡松坡先生联语》。
张作霖
张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早年投身绿林。1902年被官府收编。武昌起义后,仍效忠清廷,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打击革命力量。后被袁世凯任命为第27师师长,镇压反袁的国民党人。袁称帝,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袁死后,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在日本帮助下控制了辽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此后,张作霖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扩张势力。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前,与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直奉战争失败后撤回关外,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宣布东北三省“独立”、“自治”。1924年9月挑起第二次直奉战争,占据山东,一度扩展到苏、皖,直至上海。他联合吴佩孚、阎锡山、张宗昌等,合力对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重占天津、北京。1926年,任安国军总司令,宣言“反共讨赤”,封闭进步报馆,杀害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27年6月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自称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企图以黄河为界南北分治。1928年初,蒋介石统率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各路军北上,直逼京、津。张作霖眼看大势已去,于5月30日下总退却令。因慑于东北人民的反日浪潮,对日本的侵略要求未予全部承诺,而激怒日本军方,6月4日清晨,张乘车由北京回奉天经过沈阳西郊皇姑屯车站附近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当日逝世。
张学良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伟大的爱国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1901年6月4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后历任奉军营、团、旅、师、军、军团长、空军司令等职。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1930年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
冯国璋
冯国璋(1859~1919),中国直系军阀首领。字华甫(符)。河北河间人。1890年在武备学堂毕业,留堂任教习。1893年入淮军将领聂士成幕府。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曾随军参加抗击日军。后出使日本,他留心考察日本军事,编成兵书数册。1896年回国后,将所编兵书送呈袁世凯,颇受重视,袁任用其负责训练新军,兴办军事学堂。经冯之手,培养了一大批有北洋派系观念的军官。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冯统领禁卫军兼充总统府军事处处长,虽支持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但对袁帝制心存疑虑,并借口有病拒不进京就任参谋总长。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10月国会选举冯为副总统,当时北洋军阀集团分化为直系和皖系,冯为直系首领。1917年7月黎元洪去职,冯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就任后与皖系首领、国务总理段祺瑞间的权力之争日渐加剧。皖系控制的安福国会以冯代理总统期满,于1918年10月选举北洋元老徐世昌为总统 ,将冯撵下政治舞台。徐世昌为了平息冯的不满,特准冯仍节制北洋第15、16两师。次年12月,冯国璋卒于北京。
曹锟
曹锟(1862~1938),中国直系军阀首领。字仲珊。天津人。生于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卒于天津。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随军去朝鲜,战后投袁世凯,次年升管带。武昌起义后,移驻京郊南苑附近。1912年2月,曹锟纵兵哗变,焚掠北京内外城,为袁世凯制造拒绝南下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借口。1915年袁谋称帝,曹上书请求改变国体,被授虎威将军,再封一等伯。护国讨袁军兴,曹率军入川镇压,1916年3月与护国军战于叙(州)泸(州)间,受创败退。9月任直隶督军。1917年7月张勋复辟,曹任西路讨逆军总司令。孙中山南下护法,曹锟曾通电附和段祺瑞反对恢复旧国会、反对护法军政府。1918年2月曹南下汉口,以吴佩孚代理第三师师长兼前敌指挥,率部入岳州、占长沙、取衡阳。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被奉为直系首领。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起,直系胜,曹锟与吴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府。1923年10月,曹锟以贿选手段当上了总统。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失败,曹锟被软禁。1926年4月,冯玉祥军将领不满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与奉系勾结,发动驱段兵变,将曹锟释放。
吴佩孚
吴佩孚(1871~1939)中国北洋军阀直系首领。字子玉。山东蓬莱人。1939年12月4日卒于北平。光绪二十四年(1898)投淮军。日饿战争爆发,赴东北刺探俄军情报,因“功”以帮统记名。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因湖南督军席位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仅获空衔,十分气愤,遂发出罢战主和通电。
段祺瑞
段祺瑞(1865~1936),中国皖系军阀首领。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885年考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1889年毕业后赴德国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896年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炮队统带兼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1903年清廷成立练兵处,段成为袁世凯扩编北洋军的重要帮手。段与冯国璋、王士珍被人们称为北洋三杰。1909年调充第六镇统制。次年调任江北提督,加侍郎衔,驻江苏清江。
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县夏店(今属大悟县)人,寄籍江夏县(今武昌县),祖籍江西南昌。
张勋
张勋(1854-1923)北洋军阀。字绍轩,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凯,任管带。1899年后任副将、总兵等职,1911年升为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武昌起义后,在南京屠杀民众数千人,顽抗革命军,败后退至徐州一带。为表示忠于清王朝,所部禁剪辫子,被指为“辫子军”。1913年奉袁世凯命,进攻讨袁军,重占南京。因纵兵抢掠,误伤外侨,调往徐州,任长江巡阅使。1916年袁世凯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为安徽督军,继而扩充至十三省同盟,阴谋为清室复辟。1917年6月率兵入京,解散国会,逼走总统黎元洪,7月1日与康有为宣布复辟。至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所击败,逃入荷兰公使馆,被通缉。后病死天津。
徐世昌(1855~1939)
中国清末官僚,北洋政府总统。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斋。直隶(今河北)天津人。1879年徐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97年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成为袁的重要谋士,此后累获擢升。1907年东北改设行省,徐被任命为东三省总督,曾多所举措,冀能巩固清政府在东北地区的统治。1911年5月,清廷设皇族内阁,徐任协理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徐力主起用袁世凯镇压革命。同年11月袁组织责任内阁,徐改任军谘大臣,加太保衔。1912年3月,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徐力辞太保,观望时局变化。1914年5月袁世凯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次年袁公开推行帝制,徐以局势难卜求去,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年号,起用徐为国务卿。徐在公私两方面为袁尽力。因要求讨袁护国军停战议和遭到拒绝,徐任职仅一月即力荐段祺瑞继任。11月,徐以北洋元老资格应邀抵京,先调解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权力斗争,后又调解直系首领冯国璋和段祺瑞的矛盾。1918年10月徐世昌经皖系操纵的安福国会选举为总统。他标榜偃武修文,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2月召开南北议和会议,但无结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徐被迫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以缓和全国舆论的反对。为了阻止新文化运动的高涨,徐极力鼓吹尊孔读经以为抵制。在北洋军阀各派系的斗争中,徐世昌惯以元老身分和居间调和者的角色因势操纵。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曹锟、吴佩孚逼徐去职。徐被迫回天津。晚年,借助僚友门客编撰书籍20余种。
蒋介石
蒋介石(1887~1975)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名中正,字介石,学名志清。1887年10月31日生于浙江奉化,1975年4月5日卒于台北。
汪精卫
汪精卫(1883-1944)原中国国民党副总裁,亲日派首领,后为汉奸。名兆铭,字季新。生于广东三水。 1903年官费赴日本留学。 1905年参与组建同盟会。一度主编《民报》。 1905-1906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期间,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革命主张,抨击清政府和改良派,产生了积极影响。 1907年随孙中山赴南洋。 1910年3月,谋炸清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
建议您看这本书
《民国人物列传》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4月1日) 丛书名: 传记丛书 平装: 78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0080763 条形码: 9787500080763 产品尺寸及重量: 23.4 x 14.6 x 5.6 cm ; 1 Kg ASIN: B002AMVA0A
内容简介
《民国人物列传(套装上下册)》主包括了章太炎、胡汉民、伍廷芳、廖仲恺、孔祥熙、梁士诒、王宠惠、詹天佑、齐白石、吴佩孚、张作霖、曹汝霖等民国时期政治、法律、外交、文化、艺术、科技等各方面著名人物,开民国史研究中人物研究的先河,是中国史学界研究民国史及民国人物的必备参考书。《民国人物列传》是著名历史学家吴相湘(1912~2007)先生所撰民国时期著名人物传略汇辑。吴相湘的研究一向以注重史料著称,上世纪60年代初曾因编纂民国史料惹怒当局,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他主编的一系列史料丛书,如《中国现代史料丛书》、《中国现代史丛刊》、《中国史学丛书》、《民国史料丛刊》、《乡村建设史料汇编》等,为史学界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史料长编。这部《民国人物列传》同样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在其《民国百人传》的基础上,加以新史料、新事实,修订补充而成。
做的任何事都有用 凡事讲因果 有因必有果 大学里面可以学到的不只是知识,为人处事 都是为自己以后的路奠定基础 没有没用的东西,只有不会用的人
在民国这个短暂但是非常绚丽的时期,我们能够感受到多种不同的文化交融,很多国外开放先进的知识以及习俗纷纷流入到这里,和我们原先的文化进行了互相融合,尤其是对于很多封建时代留下来的糟粕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可以说这个时期是非常的绚丽了,那么有一些很少能够有人知道的故事,不知道你听说过了没有?可以跟我一起来看一下!
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有哪些?第一个:辜鸿铭
这个人是在满清时期精通东、西双方科学的有名人物,对于历史上的作用是他向西方广为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但是看起来如此光鲜的人物,却有一个让人不能认同的癖好。他经常会执笔写一些东西,但是有的时候写作的时间太久就会灵感比较枯竭,他就经常让妻子前来,他就去闻妻子的小脚,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但是吧这在当时确实是很多文人比较喜欢的事情,很多人觉得小脚跳舞或者是行走看起来是非常的美丽的,虽然有些畸形但更是让他们喜爱,我感觉在当时可能是一种潮流,但是也确实是应该被取缔的。
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有哪些?在当时热衷于解放人们思想的康有为,虽然表面上特别反对这个事情,号召全社会的人都要禁止,但是私底下不知道是讽刺或者是讨好辜鸿铭,给他送了一个叫做知足常乐的横幅,至于什么意思现在就不得而知了。
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有哪些?第二个:老舍
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很痴情的人,而且经常为社会上的一些苦难的人发声,在书籍小说里面描绘的世界都能让我们大家觉得他是一个老实人,但是吧其实他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和当时一个比较有名气的赵清阁女士有着很多年的婚外情,并且几乎在当时啊都不是很隐秘的事情,都不背人了。甚至是能够从两个人写的一些作品中,都能够依稀看到影子。
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有哪些?第三个:鲁迅兄弟反目
在以前有很多种说法是关于两个人的反目是因为金钱的关系,都说鲁迅对钱太看重了然后就不想帮助弟弟导致的。但是也有人经过后面的调查,说是两个人是因为周作人的媳妇,因为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和弟媳妇可能是有点关联,要么是男女恋人等等,而这个事情后来让周作人知道了,所以就兄弟反目了。
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有哪些?第四个:孙中山当总统
其实在辛亥革命成功了之后,但是当事的孙中山已经被撵到美国去了,刚开始他的境遇其实一点都不好,当时正在一个饭店里面做服务员,正在给一桌的客人送东西吃呢,结果电报发过来了,原来是让他赶紧回中国去当总统,可以说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了。
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有哪些?很多人以为他在美国几乎是得熬了很多年才能够再出头,没想到历史还是比较倾向于他的,革命人在成功的当天就给他发过来好消息,并且对他大加扶持,可以说是命中注定的了,
孙中山(1866~1925)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名文 ,字德明 ,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
黄兴
黄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于1874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南善化县龙喜乡凉塘村,原名黄轸,号杞园,字广午,曾自署名竟武、琴五、近午、庆午等。黄兴这个名字是他在从事革命活动后改的,字克强,被后人沿用至今。
黄兴的先祖曾在明末做官,去世时留下遗训,黄氏子孙永远不要做清朝的官。因此黄兴的父亲黄筱村虽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秀才,也只是在乡教书。由于他教学有方,学生众多,收入也不薄,就置办了些田产。黄兴8岁时生母去世。
继母通晓诗文,待他很好。他5岁从父读书,17岁时同本县绅士之女廖淡如结婚。黄兴19岁时中秀才,利用业余时间接触西方民主学说。后留学日本,创办中文月刊《游学译编》,宣传民族革命思想,并积极组织各种民主革命活动。
1911年4月2日,黄花岗起义开始,他为准备这次起义呕心沥血费尽心机,尽管以失败告终,但它的历史意义是重大的。
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后,孙中山主张联合日本武装反袁,并把国民党改组为革命党,要求加入成员宣誓效忠,按捺指印。黄兴对这些不感兴趣,为了不妨碍孙中山的工作,决定前往美国。
黄兴到达美国后,没有因为与孙中山有分歧而独树一帜,也没有把他们的分歧公诸于众。黄兴在美国多次发表演讲,公开接受记者采访,揭露袁世凯破坏革命的种种罪恶;他与李烈钧等联名通电,反对签订《二十一条》;护国运动时,他又急派长子黄一欧去日本参加倒袁活动,支持蔡锷。
由于国内讨袁形势发展迅速,孙中山和蔡锷等人均致电黄兴,促其回国。于是黄兴于1916年7月8日抵达上海。他到沪后,即去拜访孙中山,两人握手言欢,又继续并肩战斗。
黄兴旅美两年,受其影响颇深,认为各国国力发展之基础,皆立根于实业与教育。因此,他拒绝了北上去北京,打算今后致力于"启导民意,厚养民力"。
但遗憾的是黄兴壮志未酬,已积劳成疾。1916年10月10日,在武昌起义五周年纪念日,他旧病复发,胃血管破裂,吐血不止。虽经抢救,但未能见效。10月31日,这位杰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在上海与世长辞,终年仅42岁。
"建设共和新事业,铲除世界旧强权",这是黄兴投身革命的目的和理想,他为此苦苦奋斗了一生。
黄兴逝世后,治丧委员会由孙中山领衔,唐绍仪、蔡元培、柏文蔚、谭人凤担任主丧友人。其后,国会通过国葬法,决议国葬黄兴。
12月23日,黄兴的灵柩由上海起运,次年1月5日运抵长沙,4月15日在长沙举行了国葬典礼,并被安葬在岳麓山云酆宫旁。
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年轻时两次乡试未中,遂决计弃文就武,依靠淮军统领吴长庆。1882年(光绪八年)8月,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当时朝鲜和中国有宗藩关系,吴长庆受命前往镇压,袁世凯由李鸿章奏举,任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至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化装逃出汉城,回到天津。1895年12月,袁世凯由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并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
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小站练兵是清末新式军队发展的转折点,也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时维新变法运动蓬勃开展,袁世凯捐资参加强学会,以示赞同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当面应允维新派“除旧党,助行新政”,但随即告密。21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宣布重新临朝“训政”。次年6月,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署理山东巡抚,率领全部新军(时称“武卫右军”),残酷镇压义和团运动,一跃而成为中外瞩目的实力人物。1901年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至1905年北洋六镇编练成军,除第一镇系满族贵族铁良统率的旗兵外,其余五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将领几乎都是小站练兵时期的亲信军官。在此期间,他在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通过办理新政,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北洋集团势力的扩张,对满族亲贵集团的世袭地位构成严重威胁,双方权力之争日趋激化。1906年,袁被迫辞去各项兼差,并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陆军部直接管辖。次年,又被调离北洋,到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1909年初,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罢去一切职务,令回籍“养疴”。但他的许多部属依然位居要津,实权在握,袁世凯时刻准备东山再起。1911年10月(宣统三年八月)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于10月27日任钦差大臣,节制湖北前线陆海军。接着,又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指挥北洋军攻占汉口后,即进京组阁,接管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12月,派唐绍仪南下与革命党人谈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坚持以清帝退位和袁世凯宣誓效忠共和作为选他当大总统的先决条件。袁世凯借革命党人的声势,逼迫宣统帝退位。1912年2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辞职,参议院一致选举袁世凯继任,他以北京发生“兵变”为借口,使参议院不得不允许他在北京就职。袁世凯从就职伊始便极力图谋专制独裁统治。袁把国民党视为实行集权的最大障碍,策动北洋军警干涉政治,逼迫国民党人退出内阁,裁减南方各省的革命军队,派人刺杀国民党的领导人宋教仁。同时,拉拢以梁启超为首的清末立宪派,资助他们组成进步党,以此来与国民党人对抗。在外交方面,他得到英国的有力支持,从五国银行团获得2500万英镑借款。袁世凯于1913年7月镇压了二次革命,把北洋势力伸向长江流域各省。 同年10月,袁世凯派军警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并取得列强的正式承认。接着,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另行召集政治会议和约法会议,作为独裁统治的工具。1914年5月,宣布废除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临时约法》,撤销国务院,成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通过这次改组,迫使支持过他的进步党人退出政府,剥夺了段祺瑞等人的军权,集军政大权于一身。1914年底,开始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并于1915年5月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中的大部分条款,以取得日本政府对帝制的支持。不久,又唆使一些北洋官僚政客出面组织筹安会和请愿团,加紧了复辟帝制的活动。至12月11日,御用的参政院推戴他为“中华帝国大皇帝”。袁于次日发布接受帝位申令,改民国五年(1916)为“洪宪元年”,改总统府为新华宫,准备于1916年元旦加冕登极。但是,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各阶层的义愤。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北洋派内部危机四伏。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支持他继续担任大总统。但起义各省不承认他有再做总统的资格。段祺瑞也逼他交出军政实权。广东、浙江、陕西、湖南、四川纷纷通电宣告独立或与袁世凯个人断绝关系,袁世凯陷于众叛亲离的境地。5月下旬忧愤成疾,6月6日在举国声讨声中去世。
蔡锷
蔡锷(1882-1916),中国军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入长沙时务学堂,从梁启超学习。 1900年参加自立军起兵,失败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4年归国,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训练新军。1911年(宣统三年)擢云南三十七协协统。武昌起义爆发,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在昆明举兵响应,建立军政府,任云南都督。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暗加监视。1915年11月潜出北京,12月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与袁军激战于四川泸州、纳溪。袁世凯死后任四川督军兼省长,因病赴日本就医,不治逝世。有《蔡锷集》、《蔡松坡集》。楹联主要收于《蔡松坡先生联语》。
张作霖
张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早年投身绿林。1902年被官府收编。武昌起义后,仍效忠清廷,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打击革命力量。后被袁世凯任命为第27师师长,镇压反袁的国民党人。袁称帝,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袁死后,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在日本帮助下控制了辽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此后,张作霖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扩张势力。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前,与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直奉战争失败后撤回关外,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宣布东北三省“独立”、“自治”。1924年9月挑起第二次直奉战争,占据山东,一度扩展到苏、皖,直至上海。他联合吴佩孚、阎锡山、张宗昌等,合力对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重占天津、北京。1926年,任安国军总司令,宣言“反共讨赤”,封闭进步报馆,杀害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27年6月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自称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企图以黄河为界南北分治。1928年初,蒋介石统率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各路军北上,直逼京、津。张作霖眼看大势已去,于5月30日下总退却令。因慑于东北人民的反日浪潮,对日本的侵略要求未予全部承诺,而激怒日本军方,6月4日清晨,张乘车由北京回奉天经过沈阳西郊皇姑屯车站附近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当日逝世。
张学良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伟大的爱国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1901年6月4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后历任奉军营、团、旅、师、军、军团长、空军司令等职。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1930年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日军很快侵占东三省。1933年3月,热河省(今并入辽宁、河北、内蒙古)沦陷后,蒋介石、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谴责,张学良因代蒋介石受过而辞职。
1934年2月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
1936年4月,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达成了与红军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10月,毛泽东、周恩来致书张学良,请其向蒋介石转达互派代表谈判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多次劝蒋介石联共抗日,并请缨抗战,均被拒绝。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遭到训斥。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于12日晨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抗日八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西安。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协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同蒋介石的代表宋美龄、宋子文谈判达成了停止“剿共”政策等六项协议,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走向全国抗战奠定了基础。25日,张学良没有通知周恩来就亲自陪同蒋介石回南京。蒋介石一到南京便立刻扣留了张学良,长期软禁,先后囚于浙、赣、湘、黔等地。国民党撤往台湾,张学良被转至台湾继续软禁。
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张学良逐渐获得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冯国璋
冯国璋(1859~1919),中国直系军阀首领。字华甫(符)。河北河间人。1890年在武备学堂毕业,留堂任教习。1893年入淮军将领聂士成幕府。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曾随军参加抗击日军。后出使日本,他留心考察日本军事,编成兵书数册。1896年回国后,将所编兵书送呈袁世凯,颇受重视,袁任用其负责训练新军,兴办军事学堂。经冯之手,培养了一大批有北洋派系观念的军官。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冯统领禁卫军兼充总统府军事处处长,虽支持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但对袁帝制心存疑虑,并借口有病拒不进京就任参谋总长。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10月国会选举冯为副总统,当时北洋军阀集团分化为直系和皖系,冯为直系首领。1917年7月黎元洪去职,冯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就任后与皖系首领、国务总理段祺瑞间的权力之争日渐加剧。皖系控制的安福国会以冯代理总统期满,于1918年10月选举北洋元老徐世昌为总统 ,将冯撵下政治舞台。徐世昌为了平息冯的不满,特准冯仍节制北洋第15、16两师。次年12月,冯国璋卒于北京。
曹锟
曹锟(1862~1938),中国直系军阀首领。字仲珊。天津人。生于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卒于天津。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随军去朝鲜,战后投袁世凯,次年升管带。武昌起义后,移驻京郊南苑附近。1912年2月,曹锟纵兵哗变,焚掠北京内外城,为袁世凯制造拒绝南下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借口。1915年袁谋称帝,曹上书请求改变国体,被授虎威将军,再封一等伯。护国讨袁军兴,曹率军入川镇压,1916年3月与护国军战于叙(州)泸(州)间,受创败退。9月任直隶督军。1917年7月张勋复辟,曹任西路讨逆军总司令。孙中山南下护法,曹锟曾通电附和段祺瑞反对恢复旧国会、反对护法军政府。1918年2月曹南下汉口,以吴佩孚代理第三师师长兼前敌指挥,率部入岳州、占长沙、取衡阳。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被奉为直系首领。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起,直系胜,曹锟与吴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府。1923年10月,曹锟以贿选手段当上了总统。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失败,曹锟被软禁。1926年4月,冯玉祥军将领不满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与奉系勾结,发动驱段兵变,将曹锟释放。
吴佩孚
吴佩孚(1871~1939)中国北洋军阀直系首领。字子玉。山东蓬莱人。1939年12月4日卒于北平。光绪二十四年(1898)投淮军。日饿战争爆发,赴东北刺探俄军情报,因“功”以帮统记名。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因湖南督军席位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仅获空衔,十分气愤,遂发出罢战主和通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军事。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1923年2月,吴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造成二七惨案。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1927年5月,吴率残部去四川依靠军阀杨森、刘存厚。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
段祺瑞
段祺瑞(1865~1936),中国皖系军阀首领。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885年考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1889年毕业后赴德国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896年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炮队统带兼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1903年清廷成立练兵处,段成为袁世凯扩编北洋军的重要帮手。段与冯国璋、王士珍被人们称为北洋三杰。1909年调充第六镇统制。次年调任江北提督,加侍郎衔,驻江苏清江。
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县夏店(今属大悟县)人,寄籍江夏县(今武昌县),祖籍江西南昌。
张勋
张勋(1854-1923)北洋军阀。字绍轩,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凯,任管带。1899年后任副将、总兵等职,1911年升为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武昌起义后,在南京屠杀民众数千人,顽抗革命军,败后退至徐州一带。为表示忠于清王朝,所部禁剪辫子,被指为“辫子军”。1913年奉袁世凯命,进攻讨袁军,重占南京。因纵兵抢掠,误伤外侨,调往徐州,任长江巡阅使。1916年袁世凯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为安徽督军,继而扩充至十三省同盟,阴谋为清室复辟。1917年6月率兵入京,解散国会,逼走总统黎元洪,7月1日与康有为宣布复辟。至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所击败,逃入荷兰公使馆,被通缉。后病死天津。
徐世昌(1855~1939)
中国清末官僚,北洋政府总统。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斋。直隶(今河北)天津人。1879年徐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97年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成为袁的重要谋士,此后累获擢升。1907年东北改设行省,徐被任命为东三省总督,曾多所举措,冀能巩固清政府在东北地区的统治。1911年5月,清廷设皇族内阁,徐任协理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徐力主起用袁世凯镇压革命。同年11月袁组织责任内阁,徐改任军谘大臣,加太保衔。1912年3月,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徐力辞太保,观望时局变化。1914年5月袁世凯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次年袁公开推行帝制,徐以局势难卜求去,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年号,起用徐为国务卿。徐在公私两方面为袁尽力。因要求讨袁护国军停战议和遭到拒绝,徐任职仅一月即力荐段祺瑞继任。11月,徐以北洋元老资格应邀抵京,先调解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权力斗争,后又调解直系首领冯国璋和段祺瑞的矛盾。1918年10月徐世昌经皖系操纵的安福国会选举为总统。他标榜偃武修文,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2月召开南北议和会议,但无结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徐被迫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以缓和全国舆论的反对。为了阻止新文化运动的高涨,徐极力鼓吹尊孔读经以为抵制。在北洋军阀各派系的斗争中,徐世昌惯以元老身分和居间调和者的角色因势操纵。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曹锟、吴佩孚逼徐去职。徐被迫回天津。晚年,借助僚友门客编撰书籍20余种。
蒋介石
蒋介石(1887~1975)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名中正,字介石,学名志清。1887年10月31日生于浙江奉化,1975年4月5日卒于台北。
汪精卫
汪精卫(1883-1944)原中国国民党副总裁,亲日派首领,后为汉奸。名兆铭,字季新。生于广东三水。 1903年官费赴日本留学。 1905年参与组建同盟会。一度主编《民报》。 1905-1906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期间,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革命主张,抨击清政府和改良派,产生了积极影响。 1907年随孙中山赴南洋。 1910年3月,谋炸清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
孙中山、孔祥熙、梁士诒、詹天佑、齐白石、王宠惠、吴佩孚、张作霖、曹汝霖、廖仲恺、等
鲁迅
孙中山
黄兴
袁世凯
等
孙中山(1866~1925)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名文 ,字德明 ,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
1879年(光绪五年) ,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 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895年2月,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的组织辅仁文社,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1897年,孙中山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1900年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今惠阳)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颇为得手,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1904年孙中山在日本、檀香山、越南、暹罗(今泰国)、美国等地对华侨及留学生宣传革命,1905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
创建同盟会与改良派作斗争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他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他自己也在1905~1906年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他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孙中山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 。从1906~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特别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之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推翻封建帝制与捍卫共和制度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 ,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月11日,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孙中山的努力并未取得成果。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出亡日本。
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于1915年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10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7月 ,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 ,经日本赴上海 。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从1918~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1918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予孙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持学生运动。孙中山从1920年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1921年12月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讨论建立革命党和革命武装问题 。1922年4月 ,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从幻想向帝国主义寻求援助转而希望联俄。
1919年8月,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大力宣传民主革命理论。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8月,孙中山指示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出师广西,消灭了桂系军阀陆荣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掌握广东军队统率权的陈炯明,于1922年6月发动叛乱。孙中山脱险后率海军反击叛军,奋斗50余日,因待援无望,被迫离开广州赴上海。
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陷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他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欢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以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3年1月 ,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联俄政策的基础,随即派廖仲恺赴日与越飞谈判。1923年1月,表示服从孙中山的滇、桂军队将陈炯明逐出广州 ,2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综理政务。与此同时,逐步加紧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准备工作。8月,派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党务和军事。10月,聘请苏联派来的鲍罗廷为顾问;接着,委任廖仲恺 、谭平山等组成新的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大会。大会通过新的党纲、党章,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选出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924年5月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
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孙中山早期曾努力争取日、英、法、美等国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但均无所获。他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晚年,他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3年12月 ,帝国主义各国因广东革命政府截留粤海关关余和要求收回海关主权,集中大批军舰到广州河面对孙中山进行恫吓。孙中山在关余事件中态度果断坚决,迫使帝国主义各国在1924年5月应允照付广东政府应得的关余。1924年10月,孙中山镇压了广州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
1924年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权。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接受邀请,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11月 ,离广州北上,先抵上海,再绕道日本赴天津。12月底,扶病到达北京。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 。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指出,要按他“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在家事遗嘱中,说明将遗下的书籍、衣物、住宅等留给宋庆龄作为纪念,要求子女们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在致苏俄遗书中,阐明他实行三大革命政策,坚持反帝爱国事业的坚定信念,表示“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1929年,遗体由北京移葬南京紫金山。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 ,有中华书局 1986 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黄兴
黄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于1874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南善化县龙喜乡凉塘村,原名黄轸,号杞园,字广午,曾自署名竟武、琴五、近午、庆午等。黄兴这个名字是他在从事革命活动后改的,字克强,被后人沿用至今。
黄兴的先祖曾在明末做官,去世时留下遗训,黄氏子孙永远不要做清朝的官。因此黄兴的父亲黄筱村虽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秀才,也只是在乡教书。由于他教学有方,学生众多,收入也不薄,就置办了些田产。黄兴8岁时生母去世。
继母通晓诗文,待他很好。他5岁从父读书,17岁时同本县绅士之女廖淡如结婚。黄兴19岁时中秀才,利用业余时间接触西方民主学说。后留学日本,创办中文月刊《游学译编》,宣传民族革命思想,并积极组织各种民主革命活动。
1911年4月2日,黄花岗起义开始,他为准备这次起义呕心沥血费尽心机,尽管以失败告终,但它的历史意义是重大的。
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后,孙中山主张联合日本武装反袁,并把国民党改组为革命党,要求加入成员宣誓效忠,按捺指印。黄兴对这些不感兴趣,为了不妨碍孙中山的工作,决定前往美国。
黄兴到达美国后,没有因为与孙中山有分歧而独树一帜,也没有把他们的分歧公诸于众。黄兴在美国多次发表演讲,公开接受记者采访,揭露袁世凯破坏革命的种种罪恶;他与李烈钧等联名通电,反对签订《二十一条》;护国运动时,他又急派长子黄一欧去日本参加倒袁活动,支持蔡锷。
由于国内讨袁形势发展迅速,孙中山和蔡锷等人均致电黄兴,促其回国。于是黄兴于1916年7月8日抵达上海。他到沪后,即去拜访孙中山,两人握手言欢,又继续并肩战斗。
黄兴旅美两年,受其影响颇深,认为各国国力发展之基础,皆立根于实业与教育。因此,他拒绝了北上去北京,打算今后致力于"启导民意,厚养民力"。
但遗憾的是黄兴壮志未酬,已积劳成疾。1916年10月10日,在武昌起义五周年纪念日,他旧病复发,胃血管破裂,吐血不止。虽经抢救,但未能见效。10月31日,这位杰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在上海与世长辞,终年仅42岁。
"建设共和新事业,铲除世界旧强权",这是黄兴投身革命的目的和理想,他为此苦苦奋斗了一生。
黄兴逝世后,治丧委员会由孙中山领衔,唐绍仪、蔡元培、柏文蔚、谭人凤担任主丧友人。其后,国会通过国葬法,决议国葬黄兴。
12月23日,黄兴的灵柩由上海起运,次年1月5日运抵长沙,4月15日在长沙举行了国葬典礼,并被安葬在岳麓山云酆宫旁。
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年轻时两次乡试未中,遂决计弃文就武,依靠淮军统领吴长庆。1882年(光绪八年)8月,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当时朝鲜和中国有宗藩关系,吴长庆受命前往镇压,袁世凯由李鸿章奏举,任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至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化装逃出汉城,回到天津。1895年12月,袁世凯由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并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
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小站练兵是清末新式军队发展的转折点,也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时维新变法运动蓬勃开展,袁世凯捐资参加强学会,以示赞同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当面应允维新派“除旧党,助行新政”,但随即告密。21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宣布重新临朝“训政”。次年6月,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署理山东巡抚,率领全部新军(时称“武卫右军”),残酷镇压义和团运动,一跃而成为中外瞩目的实力人物。1901年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至1905年北洋六镇编练成军,除第一镇系满族贵族铁良统率的旗兵外,其余五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将领几乎都是小站练兵时期的亲信军官。在此期间,他在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通过办理新政,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北洋集团势力的扩张,对满族亲贵集团的世袭地位构成严重威胁,双方权力之争日趋激化。1906年,袁被迫辞去各项兼差,并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陆军部直接管辖。次年,又被调离北洋,到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1909年初,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罢去一切职务,令回籍“养疴”。但他的许多部属依然位居要津,实权在握,袁世凯时刻准备东山再起。1911年10月(宣统三年八月)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于10月27日任钦差大臣,节制湖北前线陆海军。接着,又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指挥北洋军攻占汉口后,即进京组阁,接管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12月,派唐绍仪南下与革命党人谈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坚持以清帝退位和袁世凯宣誓效忠共和作为选他当大总统的先决条件。袁世凯借革命党人的声势,逼迫宣统帝退位。1912年2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辞职,参议院一致选举袁世凯继任,他以北京发生“兵变”为借口,使参议院不得不允许他在北京就职。袁世凯从就职伊始便极力图谋专制独裁统治。袁把国民党视为实行集权的最大障碍,策动北洋军警干涉政治,逼迫国民党人退出内阁,裁减南方各省的革命军队,派人刺杀国民党的领导人宋教仁。同时,拉拢以梁启超为首的清末立宪派,资助他们组成进步党,以此来与国民党人对抗。在外交方面,他得到英国的有力支持,从五国银行团获得2500万英镑借款。袁世凯于1913年7月镇压了二次革命,把北洋势力伸向长江流域各省。 同年10月,袁世凯派军警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并取得列强的正式承认。接着,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另行召集政治会议和约法会议,作为独裁统治的工具。1914年5月,宣布废除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临时约法》,撤销国务院,成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通过这次改组,迫使支持过他的进步党人退出政府,剥夺了段祺瑞等人的军权,集军政大权于一身。1914年底,开始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并于1915年5月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中的大部分条款,以取得日本政府对帝制的支持。不久,又唆使一些北洋官僚政客出面组织筹安会和请愿团,加紧了复辟帝制的活动。至12月11日,御用的参政院推戴他为“中华帝国大皇帝”。袁于次日发布接受帝位申令,改民国五年(1916)为“洪宪元年”,改总统府为新华宫,准备于1916年元旦加冕登极。但是,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各阶层的义愤。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北洋派内部危机四伏。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支持他继续担任大总统。但起义各省不承认他有再做总统的资格。段祺瑞也逼他交出军政实权。广东、浙江、陕西、湖南、四川纷纷通电宣告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