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老舍小说经典语录
预告视频,先睹为快!
00:35话剧《茶馆》是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该剧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因著作丰硕,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话剧《茶馆》共三幕,其中的人物就有70多个,自作品发表后就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还荣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和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特别奖。也成为老舍当之无愧的代表作。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老舍起初并不是想创作这部剧,而是无心插柳。那么,这样一部经典究竟是如何成功创作出来的呢?
茶馆剧照
话剧《茶馆》以一个老字号裕泰茶馆为背景,在这个《茶馆》里,将三教九流的众多人物,显现在不同时代风貌的场景中,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要说这部剧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估计要数剧中的人物了,整部《茶馆》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不仅如此,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都很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可以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那么,老舍是如何能够将如此众多的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并将他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呢?
老舍中年
1920年9月,老舍在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工作两年之后,被提升为北郊劝学员。在这段时间里,学校墙外发生了一起震撼整个中国大地的事件。这件大事也决定了老舍个人的日后命运,给他成为作家提供了条件。这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时期的老舍还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一名作家,但是“五四运动”却给了老舍一双新的眼睛,打开了他的眼界,使他体会到做人的尊严;人不该做礼教的奴隶,中国人也不该再做洋奴。这些新观点奠定了老舍后来写作的基本思想和情感。最使老舍狂喜的是白话文的兴起。他觉得,用白话文写,相较于文言文来说,词意更加简洁易懂,字句中间再放些新标点符号,是件非常痛快有趣的事。以前用惯了文言,乍一用白话,老舍就像小孩刚得到一件新鲜玩意那样,开始拼命玩耍,于是,他开始偷偷用白话文写小说,疯狂地练习,不过,这些都是他自己私底下练习的,并没想过要去投稿。
老舍
老舍的文字都是明白如话,浅显通俗,如同清澈的山泉那样自然流畅。粗粗看去,好像作家毫不费力的写着一些大实话,略为思索,才发现原来话里有话。“五四运动”促成了老舍对白话文的练习,“五四”运动之后五年,老舍才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正是之前多年的白话文写作练习,使得老舍在英国第一次拿出长篇作品《老张的哲学》给许地山看时,许地山看了只顾着笑,最后只说了一句,你把这个稿子拿回去发表吧。如果说五四时期是老舍白话文的准备阶段,那么抗战时期就是老舍把他的文字带向了广大民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张的哲学》
很多人都说老舍的《茶馆》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剧中鲜明的人物特点和极富魅力的语言特点,但是,里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茶馆》虽然有不少悲剧性的场面,但是全剧的基调却是喜剧的,而且即使是悲惨的情节和细节也往往以幽默的笔法表现出来。在那个时时处处产生悲剧的年代。人们也许没想到,老舍居然别出心裁地作出了他更大胆的选择;不是用悲剧样式,而是用喜剧样式来写这个戏。老舍将人物塑造和情节编排中注入了自己的冷嘲热讽和幽默调侃。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茶馆剧照
更多精彩内容,锁定6月22日6:30播出的湖北卫视《大揭秘》《人民艺术家老舍(下)》。
已发,请注意查收(⊙o⊙)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