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佛教经典语录感恩
是佛教和道教综合的一本书。 玉皇大帝就是道教里的~~~
楼主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到位。 “有意思”是因为《西游记》是中国传统四大名著之一,读过的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能有自己的感受和领悟,探讨的人越多,大家的收获、见识也特别多。“到位”是因为其实《西游记》很难说是哪一家的书,这本书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道、儒的思想。 对于《西游记》我没有专门研究过,曾经看过狮山居士所撰《西游论心》这篇大作,作者对于《西游记》有独到的心得,特推荐给各位,网址是 这里节录一节精彩片段。 三、悟空明心 美猴王拜见菩提祖师,且事之为师,从而得悟本来。 菩提祖师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就是心山心洞。 灵台方寸是心,斜月加三星也构成一个心字。心山心洞里居住的,是菩提心,所谓“事心为师”,正是禅宗的修行方法。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之分,世俗菩提心指发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胜义菩提心又叫圆觉清净心,也就是我们的本来无污染的心。 石猴出世时,原本没有污染,至成了美猴王,幻心多了,再交上一些妖魔鬼怪为友,早就忘失了自己的本心。 只因恐惧死亡,才离开水帘洞,找到灵台方寸山来。古人认为,水是生命现象的来源,肾是水的源头,因而自古以来,肾一直被看成生命的源头。在西游记里,水帘洞是肾的象征。美猴王离开水帘洞,也就是超越了生命现象的世界,经过千辛万苦,度过了四重大海,才上了岸。 真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超越了生命现象的世界,这是一种禅定状态,进入了这种禅定,原先的一切,都成了梦幻泡影,心灵也就清净了,解脱了,因而,他看到了生命的本质。此时容不得他不觉悟。因此,菩提祖师为他安名为“孙悟空”。孙,小子,象征赤子;悟空,觉悟空性。 佛教认为,心性本空,本空之性,才是真性,这跟儒家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是有差别的。善恶之道,是世间道,为人处世,讲究以善为本。但,世间的本原,不是善,当然也不是恶。善恶是相对,究其实性,原本也是不存在的。我们如果如实地看问题,则不能说老虎凶恶,牛羊良善,只就立足于我们自己的利益观点出发,才会认为老虎凶恶,牛羊良善。 人对善恶标准的评判,哪个不是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而佛教正是要破除这矛盾对立的两面,消除一切固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枷锁,从而达到对事物直接的,如实的认知。这就必须扫除一切思想杂念,清空一切污染,有如赤子之心,纯真得一尘不染。 这种空灵的“心理状态”,才是我们的本空之真性。美猴王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本真,认识到自己本来就不是美猴王,甚至不是石猴,这些都只是假相而已。真正的自己,是不可名状的空性。因而,美猴王又变成了孙悟空。它超越了生命现象的世界,却看到了生命的本质,因而得到了性命(姓名),欢然踊跃,对菩提作礼启谢。 第二回“彻悟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原神”,就是描述悟空觉悟真理,究心而至于明心的过程。说起来,道理很简单,但真要明心,可也不是那么容易。书中借菩提祖师的口,说出了开悟见性的艰难:“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这里的“道”,“金丹”,“至人”,都是指本性真心。道不从外来,本心要由心悟,空口说白话,钻进故纸堆里,都是于事无补的。可叹当今世间,诸多僧众,大多都是遍阅三藏经典,讲经说法头头是道,最后只好依赖一声“阿弥陀佛”,以了终生,哀哉! 悟空在心山心洞里,修习菩提心,用了七年时间,这只是个象征。 开悟只是刹那间的事。易经里有一卦,叫做“复”,中有“七日来复”,复就是复归,七日是重卦的一个循环。因此,七年是取复卦复归的意思。美猴王觉悟了空性,反本归根,复归本来,就成了孙悟空。于是,他从哪里来,就要再回到哪里去了。书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 ’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叫我往哪里去?'祖师道:‘你从哪里来,便到哪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 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挫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叫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这段对话很重要,告诉我们要自立,而不是依赖他人。悟空知道自己来自水帘洞,反本归根,就要回到水帘洞。 他不能也不可能出卖师父,菩提祖师就是自己的本性真心,本来就是一体的,如果出卖自己的本心,就等于把自己与自心分离了,那不是又落入迷途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真的是万劫不得翻身了。因此,他说是自家会的。他并没有说慌,菩提心确实是他自己本来具有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经常告诫弟子的,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悟此心,直了成佛。 ”离开自立,向外追求,只会迷失方向,永远也找不到真理。至此,悟空就彻底觉悟了菩提妙理了。他驾起筋斗云,径回东胜。筋斗云是翻腾的,以前不识自心,不知道心会翻腾得这么快,一下就是十万八千里。从我们的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十万八千里啊!他只一翻,就可到达了。 现在,他知道了,此岸与彼岸,他只要一翻转,就到了,多奇妙!因而心里的喜乐,是无法形容的。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悟空虽然识心明心,开悟见性了。但并不是诸事了毕,还有诸多无始以来的习性,仍须排除,才能够功德圆满。 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即是此意。 。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神话小说。它到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主题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呢?书中有如来佛祖、太上老君、玉皇大帝,他们分别代表了佛教、道教和儒教,也就是在中国盛行的三种哲学思想佛学思想、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其中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是本土的,而佛学思想是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