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经典语录,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启示-豆豆语录迷
返回
豆豆语录迷
菜单
造句大全 组词大全 句子大全 个性签名 心情说说 经典语录 换背景

《知行合一王阳明》经典语录,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启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1-18 点击:
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 > > 《知行合一王阳明》经典语录,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启示
《《知行合一王阳明》经典语录,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启示》正文内容

《知行合一王阳明》经典语录

知行合一 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启示

1527年,王阳明在天泉桥传授心学四句秘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史称“天泉证道”。

第一句. 无善无恶心之体

说的并不是否定伦理的善恶之分,指的是心本来就具有纯粹的无执着性,不为悲喜所困扰。《周易》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由此可见,人类世界的活动,离不开太极。道家谓之道,儒家谓之理。王阳明认为良知即是易,易是太极也是自然的根本规律,它捉摸不定,周流六虚,所以称为无善无恶的心之体。

第二句. 有善有恶意之动

说的是心里有了念头了,这个念头就会有善恶之分。人类社会的产生,是阴阳乾坤交融的结果。天有道,人有情,文王演算六十四卦,其目的是为了指导人类社会的活动。但人有欲,好恶,喜怒,哀乐等等。随着意动,善恶便自然而生。《周易》六十四卦定吉凶,善意易吉,恶意易凶。从此人世间便多了数不清的恩恩怨怨,痴缠纠葛。

第三句. 知善知恶是良知

是说良知是内心的明镜,他能分辨出年内心的善念还是恶念。《周易》曰:“极数知来之谓占。”圣人之所以称圣,在于他们对人世事情的了解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在解读晋卦时,王阳明说:“心之德本无不明也,故谓之明德。有时而不明者,蔽于私也。去其私,无不明也。”。

第四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也就是使道德实践符合良知。阳明心学的格物,是彻底的内求功夫。它放弃了求理于外的做法,转而从个人内心出发,去除私欲,通过知行合一的功夫致得良知,从而使得普通人也能通过为善去恶而成为圣人。

可以说,王阳明四诀就是心学的总诀,以无为用,以有为体。无善无恶,即无累无滞。一切世俗的顾虑,计较,追求,皆置之度外。为善去恶,即致良知。践行内心的光明才能达到圣人境界。领悟透了这四句口诀,就能一窥他的思想殿堂。步入”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境界。

知行合一

王阳明在《传习录》里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是感觉的一部分,是意识层面的,“行”是物理层面的,想法的产生其实已经包涵了“行”的意义,所以知行是合一的。 知行合其实一种纯理论的概念,没有任何可操作性,但是如果想把知行合一引导到“善”的方向,则需要长时间的修心,这也是王阳明后期提出“致良知”的原因,只有我们修好了这颗心,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将引导我们成为“圣贤”。

王阳明之所以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是因为很多人的行为都是糊里糊涂的,虽然他们也是一种知行合一,但是因为知的不到位,导致了出现了各种荒唐的行径。《传习录》卷上:“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箇冥行妄作。传习录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主要是为了让世人更加清楚,自己的心和自己的行。

关于如何培养明确的“知”,来指导正确的“行”,就需要引入“致良知”这个概念了。只要你做到了致良知,那就能从心所欲了。

事上练

有人静坐,静坐的连自己是谁都忘了,真正达到了庄子所谓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后来回过神来,想象各种人生情境,更加自信可以解决一切人生问题。

但一遇问题,麻烦就来了,怎么做都不能让别人和自己满意,有时候甚至无法解决。他问王阳明,这是怎么回事?

王阳明说,这是只知静养的结果,人必须要去事上练,才能立得住。事上练,是王阳明心学除了“立志”外最重要的概念,提出事上练的原因是,很多人静坐的过了头,明明内心已经平静,仍然向死寂中求。最终,一遇事来,手忙脚乱。

看似很简单的三个字,其背后隐藏着阳明心学的天机。阳明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所有的概念、理论都一目了然,但其背后却相当复杂,只有理解了他的复杂,才能对这些概念、理论深有体会,从而坚信不疑地去遵循。

1、事上练,简单看,无非就是去行动,以各种行动来验证内心的光明。

为什么、必须要去事上练呢? 王阳明说,我们的心不是主体,心是以天地万物为主体的。心主导的眼耳口鼻自然也就不是主体,眼以百色为主体,耳以百声为主体,口以百味为主体,等等。 通俗而言,我们的心不动,就等于是死的,等于没有。心必须要去万事万物上呈现出来,才是真正的心。遇到美女,心就会指示眼睛去思无邪的欣赏,闻到美味,心就会指示嘴巴去无贪欲的品尝。 我们的心、眼耳口舌存在的意义,就是它们在行动。如果没有行动,就等于无。

2、事上练,练的不是事情本身,练的是我们的心。

我们看到名、利、权、势,心要正,如果它属于我们,就毫不犹豫地拿来,如果它不属于我们,就毫不犹豫地推辞。拿还是不拿,只是一个良知的判定,判定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心安与不安。 当取富贵即取富贵,不当忠诚则不忠诚,当杀人则杀人,不当救人则不救人,当与不当之间,亦是一个良知的判定,判定的标准也是我们的心安与不安。

由此我们可知,事上练,所练的事并非都是世俗意义的好事,好事与坏事,看似泾渭分明,其实是混沌一片。心学上所谓的好事与坏事,就是适宜自己的事和不适宜自己的事。我们在不停地去成就事情时,所练的就是找到适宜我们的道理。专心致志地寻找这种道理,你必能找到。当你把它找到后,就要坚定无疑地信任它,最后信仰它。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只要有了信仰,就能心想事成,无论艰难险阻,都不会退缩。但是,还有比信仰更伟大的力量,那就是本能。

3、良知是一种本能,理论上,致良知也是一种本能。

但人人皆有的本能——良知被遮蔽后,致良知就丧失了本能的性质,王阳明让你去事上练的终极目的,就是让“致良知”重新回归本能。 当良知被遮蔽时,致良知非但不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而且就是一堆狗屎。良知的确在,熠熠生辉,但你不致它,正如站在太监立场的绝色美女,之于太监而言,绝色美女就是狗屎。

致良知,原本是自然而然的。但所有人都说了太多假话,做了太多违背良知的事,已经成了混账,自己竟然还不知。我们要把致良知当作是本能反应,事上练是一个途径。

所以,我们事上练的终极目的,就是让“致良知”重新回归本能,当作条件反射,一遇情境,即可发动,由不得思考,转辗反侧出本能伟大的力量。到那时,你就知道,本能的力量有多强大;到那时,你才有资格说,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事上练就的本能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王阳明曾说过,他之前强调要在事上练,后面发现这还不够,于是提出“必有事”的概念。什么叫“必有事”?就是不管有事无事,都需要练心,无时无刻不检查自己的内心,去掉自己的私欲。 这个功夫的关键之处,并非看得见的事情,而是看不见的念头,也就是发心。所谓的诚意正心,就是从意念之处下手,把私心杂念去掉,回归自然。意念真诚了,心自然端正,也就符合道了。

事上练,练的不仅是如何把事做好,更是端正发心。心不正,事情做得再好,也不过是孔子不屑的“乡愿”——见君子媚以仁义,见小人甘愿同流合污。心不好,迟早会露馅。手段再高明,也只能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很多人之所以每天辛勤的劳作,却没有什么进步,就是因为他们只在别人看得见的地方事上练,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却不去磨练。只有不管有事没事,都在心上练,去人欲、存天理,才是真正的事上练。

看来,比起努力,照管好自己的发心,更重要。

一个大学生去探访一退休的老领导,问:“前辈,我怎么能像您一样功绩卓著、受人尊重、一生辉煌、老有所养呢?”

老领导说,我给你讲讲我的经历吧。才参加工作那会儿,也就是二十郎当岁,有精力,有知识,风风火火,什么事情都做得“有声有色”,自然成绩斐然,最终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走上领导岗位三十出头,有活力,有智慧,风生水起,把分管的工作搞得“有声无色”,大家有口皆碑,上级领导颇为满意。

当了主要领导,正是年富力强,有魄力,有胆识,上上下下,单位各项事务打理得“无声有色”,各种荣誉接踵而至,领导、员工民心所向。

再后来,做了企业集团的一把手,年逾半百的人,有能力,有经历,里里外外,一切事情都处理得“无声无色”,企业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水平,跃居国内500强大型企业。

现在退下来了。你看,我天天养养花,喂喂鸟,优哉游哉,此生无悔。大学生听得一脸糊涂。

老领导继续说:“年轻人,我用我大半辈子的经验告诉你,能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的人,说明他有精力;能做得“有声无色”的人,说明他有活力;能做得“无声有色”的人,说明他有魄力;能做得“无声无色”的人,那是一个人真正的能力,也是做事的最高境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莫过于融万物于“无声无色”,方显你的本能心态,你个人的境界。

我心光明我心光明

内心强大很重要:心学本身是教人要有强大自信的一门学问。王阳明内心强大,不为外物所动,所以遇事从不慌乱,在纷杂的外界条件之下,才能准切的判断事务的要害,一击即中。所以才有赣南剿匪的神速,才有平定宁王谋反的从容。王阳明平定谋反时,在捷报送来之时正在和学生教课,听到大婕之后还能继续平淡的讲课,真正做到了不喜形于色。这就是内心强大的镇定。内心强大,相信自己,所以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坚持自己正确的见解。 王阳明也提到了知行合一,何谓知行合一,知道就去做,才是真正的知道,否则就是不知道。也谈到做事情要遵从自己的良知啊,随着善心去做便不会担心会做错,也不会担心做不好,想想确实如此,事情没做好,一是因为自己的私心,想偷懒,想耍滑;二是自己内心不够笃定,做起事情来便慌乱了手脚,也容易被外物所左右,还是内心不够强大。有时,不去想着把事情怎么做好,而是先盘算起得失来了,我这样可能会吃亏,也有时因为一点变故无法接受,自己内心阵脚大乱,所以才会昏招跌出。 所以,我认为王阳明之所以有所成就,聪明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因为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聪明人,更多的是他内心的光明与强大。因为光明才会为大众所想,不辞辛苦,不计个人名利。他为大众谋幸福与黑恶势力作斗争也很讲究方式方法,并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老夫子。因为内心强大,才会不为外物所左右,才能抵住流言蜚语,抵住诱惑,才能成其大才!我心光明

我心光明,这句话是他的弟子问他对于战争和杀戮的看法。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你做什么不要去理外面的标准,follow your heart。更文艺一点的说法是,一个人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过完一生。完全不用理这个标准的对错。王阳明每次的行动,都是以这个为标准,但有点吊诡的是,标准本应该是明确的,这句话就不是——我觉得是光明的,就是光明的。知行合一,读完这本书,看到他的我心光明我更加明白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你去理会他的我心光明思想是没有用处的,去体会他的致良知也是无意义的,关键是你将他的思想与他的行动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去理解。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他的思想或者说看法,即是,人应该有自己的想法,然后遵从内心想法去行事;如果不能方方面面兼顾,那就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我心光明的一个用处就是在战争中,兵不厌诈。不去在意过程和细节,只要认为哪一个目的是对的,那么手段是不被考虑的,读到这里觉得好真实,我就不相信很多人可以站着挣钱、可以友善的完成原始积累。“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具体怎么做呢”,以前我们每次总是以这句话来搪塞任务。我觉得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王阳明的厉害。不仅知道大道理,还知道具体怎么操作,能不拘细节,搞好封装。当发现现实之所以叫现实,理想不可能与现实等同的时候,抓大放小,按照自己的标准,抓住主要的做好,而对次要的放任,这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王阳明每一次都没有巨细无遗的制定目标,而是定了一个大方向和一个核心目标,完成它们就可以了,无关紧要的,无谓浪费精力!有一个观点是:屁股决定脑袋。在什么地方的人,思考的出发点一定是基于他的位置和利益的。多少人在一起对付完共同敌人之后,同室操戈,不是因为有仇,只是时间变了,双方的角色变 了。想起了一句电影里面的台词——我跟你没有仇,害你只是我要完成我自己的目的而已。如何定位王阳明的心学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在于“心即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人们找到自己内心的良知,并遵从良知去做,就可以达到知行合一,最终成为圣人。王阳明的心学是把良知,即意识,放在了中心位置上,认为良知是与生俱来的,所有的道理都在人的心中,物是其次,物来则照,物不来也不必向外寻找。唯物主义更能揭示事物的本来规律,唯物主义说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方法论。王阳明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则是提醒人们,要去做,和要去做什么?还是以安全工作为例。王阳明说,我们的良心告诉我们,要采取措施避免伤亡流血,保护群众的安全,如果我们觉得事不关己、觉得采取措施麻烦,这就是不正确的意念,要想办法去除并且动员自己换位思考深恶痛绝,而我们的智慧告诉我们,应该加强监管,良心和智慧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的良知。知道良知怎么要求的之后,我们只需要按照良知的指引,去做,就行了。唯物主义教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没有这个基础,不懂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谈不上去做,去行。王阳明让人去体会良知,用现在的话说,应该就叫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个统一思想的过程,就是建立价值观的过程,就是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做。现在看来,想做成一件事情,统一思想还是很有必要的。习近平也说,“欲事立,须是心立。”就是这个理。心学是入世的实用哲学。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王阳明的心学伴随着他的建功和悟道成形发展,他一生的事业都建立在他的心学基础上,这样的哲学家找不出第二个,我们也可以理解成理论结合实践,虽然这只是心学的初级解读,不过作为理论指导,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已经足够了。王阳明觉得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不正确的,通过“龙场悟道”得出“天理即人欲”。他指出,真理不需要外求,他存在于你自己的心里,也就是你的良知,这里的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再复杂的世界都可以变得简单清晰,从而致胜决断。但是良知很容易被一些物欲的尘埃所遮蔽,所以要经常静坐自省,保持良知的洁净。王阳明心学对我们的有益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我们良知的修炼,对世间万物都要有悲悯之心,处理事情的事情要将心比心。通过实践后,对于有过失之处,第一时间应该自省,为良知扫除尘埃。以此反复,让我们内心更淡定,更自我,更能从容应对人际之事。阳明心学主张“致良知”:凡事以善为本,明辨是非善恶。继而“知行合一”:行动要和良知相符。王阳明强调“心即理”“事上练”:对一切事物有了清晰的信念就要践行,自己认为是对的,就施行,错的,就摒弃。

王阳明知行合一原文。

知行合一王阳明秦东。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

上一篇:挪威的森林经典语录句子迷
下一篇:心灵鸡汤爱情经典语录英文,心灵鸡汤经典语录励志,关于爱情的经典语录

相关经典语录

推荐经典语录

热门经典语录

  • 五五开骂人经典语录
  • 说说社会经典语录
  • 快手经典语录,快手社会语录短句霸气,快手里面经典评论
  • 将进酒唐酒卿经典语录
  • 快手评论经典语录
  • 嚣张by巫哲经典语录
  • 栖见的白日梦我中的经典语录,白日梦我金句,白日梦我经典台词
  • 鼠疫加缪经典语录瞎子
  • 最新经典语录

  • 虚伪的人生的经典语录,送给耍心机的人的语录 至虚伪朋友的经典语录
  • 中国人的素质经典语录
  • 翡翠玉石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电影截屏
  • 狮子座 经典语录
  • 社会姐经典语录霸气
  • 电影北极之恋经典语录
  • 爱情宣言经典语录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