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经典语录世界是自己的
用先生称呼女士专属于清末至开国那段时间,由于“新文化”和“女权”思想的流行,开始追求西化和男女平等,于是不论男女都可称先生,当然一般是对于较有知识或身分的人,而现在已经不会再叫女士为先生,而对一些人的称呼,譬如杨绛先生,还是沿用下来了这是中国近现代才有的对某些在一个领域(主要是文学、政治等特殊领域)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力的女性的称谓.如宋庆龄先生(国母)、何香凝先生(廖仲恺先生之妻)、冰心先生、杨绛先生等等.前日在洪晃的博客上,还见到有人称章含之为章含之先生(章士钊之女、已故著名外交家乔冠华之妻,著名作家,洪晃的母亲)
用先生称呼女士专属于清末至开国那段时间,由于“新文化”和“女权”思想的流行,开始追求西化和男女平等,于是不论男女都可称先生,当然一般是对于较有知识或身分的人。
古汉语“先生”一词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对有一定地位和学识的人可以称为先生。这里的先生并没有性别的限制,因此杨绛可被称作为杨绛先生。
一个照镜子的人,如果需要镜中人微笑,他并不会、也不能够操纵镜中人的表情。
他知道自己唯一要做的,是操纵自我的表情,你微笑,镜中人就微笑。
对于外部世界,人们总想着要去操纵、改变,其实是本末倒置的想法。
外部世界就象镜中的一切,想要改变,方向在自我这一边。
杨绛先生在100岁的时候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旦你体悟到真实的自我,这并不意味着外部的世界需要改变。
当我们进行自我本真的探求,当我们看到外在欲求的了无止境,并放下这一切,生命才会有所升华。
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遭受天谴,日夜不休的推巨石上山,精疲力竭推到山顶,转眼之间巨石又因为引力,迅速滚落回山脚,这是一种暗无天日的徒劳,是一种永生永世没有指望的努力。
但是,这个故事,正隐喻了人类对于贪欲的渴求和努力,为了永远不会到来的明天,永远在劳作,永远没有停歇,永远一无所得,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如果明白这个自我真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平凡人看来,那些已经拥有很多的人,那些住着大房子、开着好车子、年薪几百万的人,却依然难以快乐,他们甚至没有轻松的日子可以选择。
依然在无休止地向世界索取更多,用生命,用越来越近的时日无多。
我们永远不能在外在世界的挣扎中成功,因为一切都是内在欲求的反射。
禅宗说,开悟前,劈柴挑水,开悟后,劈柴挑水。是什么改变了?是内在的抗拒改变了。
挣扎已被放下,或者说,领悟到挣扎的这个人,是个幻象。
灵性的修炼,达到至高境界,就是对所有个人意志、个人意识的不再认同,全然放下,世间的所有无常现象。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到内心安详平和的人,即是证得了真正的禅宗真义。
放下抗拒,并非认同或屈服于外在的境遇,而是明白,内在的自由,并不应该依赖于外在的条件。
放下抗拒,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在生活中逆来顺受,做个老好人,或者任人欺压。
事实上,当我们能够放下自我,做出决定来指挥行动时,更有可能与“道”相符,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与人相争,其实都是对抗自我的战争。越好战,战争越激烈。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久不消散,来源于不做沟通的指责、谩骂、批评到底。
来源于认定别人的错,就永远不理解、不原谅。不放过他人,也不放过自己。
心念一转之间,带着理解与宽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很容易放松下来,因为镜外的你改变了表情,镜中人也跟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