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味 经典语录
佛教把人生比作“苦海”,因而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说法。其实 人根本没有“回头”的必要,并且“回头”的路也并不易走。人一来到世间, 就注定要走上下“海”的旅程。 《围城》借用比喻婚恋像金漆鸟笼,又像城堡,里边的人想冲出来,外边 的人想冲进去,永无了局。 其实这不仅仅是婚恋现象,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既然注定人只能部分地占有世界,因而这就决定了人生存在缺憾世界里的普 遍的缺憾心理。这种“得一失一”的境况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永恒和持久。面 对命运对人生的挑衅和恶作剧,许地山对人生有一个著名的带有宗教意味的 体验:缀网劳蛛。 在现实世界风风雨雨中,人像蜘蛛,命运恰像一张网,但 又是摆布“蜘蛛”的一张网,它是“蜘蛛”的成果,又是“蜘蛛”的负担。 人一生一世要在网的破裂处慢慢补缀,这是人生的无奈处,但同时亦要 “蜘蛛” 一番。哲学家叔本华曾相当肯定地说,人生即烦,其实烦与苦正是红 莲白藕,原本一家。 “苦海”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无可逃避。古人曾叹息曰:天地为炉兮,造 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人像是一块苦恼的“铜”,同时又是会品味 自己苦恼的“铜'周作人像品酒一样品茶,像品茶一样品人生。其“苦茶主 义”曾风靡一时。他说:“苦茶并不是好吃的,平常的茶孩子也要到十几岁才 肯喝,喝一口酽茶觉得爽快这是大人的可怜处。 ”这种对人生滋味的“苦甜” 评价,不失绅士风度,但较多苦笑成分。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做什么事,成什么人。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吃什么 苦,成什么事。人们没有必要去历遍诸种痛苦,把“苦海”中的水喝个遍, 做个苦行僧,其实吃苦是为人生的,并不为人生以外的目的。 如果说咸味是 “味根”的话,那么苦味则是人生的“味根”。对甜味的留恋是人的童稚时代 的标志,那么对于苦味的自觉追求,则是人走向成熟的象征。三十而立,不 仅仅指成家立业,这个年纪对人生这道“苦味之菜”要由被动地体验转变为 主动地品尝享受。到了三十,若是还不知道自己能够吃什么苦和应该吃什么 苦的话,那是不幸的。 蚌病成珠。“苦海”中的苦味正是精神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其实, “苦”亦是一笔财富,尽管这笔财富是让人敬而远之的。从这里出发,我们不 妨说,幸福是历经痛苦之后的超越心境,是获取“财富”之后的甜蜜“消 费”。不含苦味的幸福本身就是贫血的。 正是在对这种种苦难的品味和克服 中,人才从“苦海”走向自己的黎明。 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平平淡淡亦是真。不平平淡淡的苦味人生恐怕更有 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