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经典语录
众所周知,张爱玲有个好朋友叫炎樱。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创作巅峰时期,炎樱这个名字,几乎在她的每篇散文中都有提及。张爱玲曾写到: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炎樱能买到让我满意的围巾,换任何一个人都不行。包括爱丽斯或邝文美,炎樱是无法替代的。可能,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炎樱,本名法蒂玛·莫希甸,生于1920年,与张爱玲同龄。
她的父亲是斯里兰卡人(胡兰成《今生今世》说她是印度人,笔误),斯里兰卡生产宝石,她父亲是上海滩有名的珠宝商,母亲是天津人,所以炎樱是混血儿,但因为她生在上海,并且像张爱玲一样,长在上海,所以也算是民国的女子。
“如胶似漆”姐妹花
虽然同龄同岁,又都是上海女孩,但是她们相识却是在香港。
1939年,张爱玲从上海圣玛丽女校毕业,她以远东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英国伦敦大学,可惜因为二战,无法启程,父亲张廷重不肯花钱留洋,母亲黄素琼积蓄有限,她告诉张爱玲,拿着仅有的钱“打扮自己”嫁个“有钱人”,或者去香港读书。
张爱玲选择了后者,只身去了香港大学读书,在港大她认识了好朋友炎樱。
在港大,所有同学都是豪门名媛和公子,张爱玲虽然也是名门世家嫡女,但是因父母感情破裂,生活捉襟见肘,她成了港大的异类,她是港大最穷的女学生。
在香港,张爱玲举目无亲,身上又没钱,性格更加孤僻了。
炎樱不一样,她家境殷实,家父在上海成都路上开了一家莫希甸珠宝店,是典型不愁吃喝的“上海大小姐”,她性格开朗,胆子极大,行为出格。
因性格互补,她们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张爱玲对港大的同学,个个刻薄无感,唯有对炎樱,极其喜欢:
“日军保卫香港的时候,同学中只有她(炎樱)胆大、冒死上城去看电影,看的是《五彩卡通》,回到宿舍有独自在楼上洗澡,流弹打碎了浴室的玻璃窗,她还在盆里从容地泼水唱歌。”
张爱玲在《烬余录》中这段对她的描写很到位:炎樱确实是一个没心没肺、神经大条的主儿。
后来,张爱玲为炎樱改了名字,因为炎樱肤色黝黑,张爱玲就为她改名叫“莫黛”,后又改成了“貘梦”。
这俩字什么意思呢?
“貘”是东南亚和南美洲一带的一种类似小豹子的哺乳动物,野性可爱,再加上一个“梦”字,梦幻多变,“貘梦”就是她们相识相知后,张爱玲眼中的炎樱。
当然礼尚往来,炎樱也给张爱玲起了一个名字,叫“张爱”,果然是知己,单名一个“爱”字,缠绕了张爱玲传奇的一生。
再后来,香港沦陷,炎樱和张爱都又回到上海。因为父亲不给学费留学,报考上海圣约翰又落榜,张爱玲开始在姑姑张茂渊家卖字为生。
终究是个天才,很快《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出炉,张爱玲一炮而红,1943年小说《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出版,张爱玲红遍全国。
炎樱回沪后,主要精力放在服装设计上,她开了家服装店,对衣服和造型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后来张爱玲好穿奇装异服和爱画画,不能不说与她的这个闺蜜炎樱有很大的关系。
张爱玲的很多异服,就是炎樱设计的,炎樱还为张爱玲《传奇》等书设计过封面,更是为她拍了不少经典照片。
1944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相爱,胡兰成登报与第三任妻子离婚,当月与张爱玲秘密结婚,证人就是炎樱。
3年后,张爱玲给胡兰成写了诀别信分手,胡兰成还曾经给炎樱写信,希望她能从中劝和:
“爱玲是美貌佳人红灯坐,而你是映在她窗纸上的梅花,我今惟托梅花以陈辞。”
日本和美国:隔阂渐生
1949年后,炎樱一家离开上海,张爱玲还去送别:
“出门时风很大,炎樱妈妈拿了一条红纱巾给我:“围住围住。”这时候怕是午夜了,她们家床铺全拆了,她们今晚就睡旅馆。我刚走了几步,炎樱妈妈又追出来,将一只大红苹果塞到我手上。”
1952年,张爱玲离沪赴港,理由是继续香港大学读书。可惜因为失去了家庭的支持,又申请1000港元助学金失败,曾一度失去方向。
同年11月,张爱玲赴日,因为炎樱在日本。很显然,她是去投奔好朋友的。
炎樱家是富商,炎樱是张爱玲好朋友,张爱玲这次日本之行,可能是借钱读书,也可能是投奔炎樱工作,但好像并不顺利,3个月后,张爱玲又回到了香港,被迫参加工作,在“美国新闻署”的驻港办事处,与她宋淇的夫人邝文美成为同事。
宋淇是香港电懋公司的编剧和高层,期间张爱玲也写了不少电懋的剧本。后来张爱玲赴美,宋淇、邝文美成了张爱玲国内的经纪人和最后的遗产继承人。
日本之行,使张爱玲与炎樱的友谊第一次亮起红灯,因为她返沪后对当时的同事邝文美讲了炎樱的“坏话”,已经有了一丝酸意:
“凭着自己的蹩脚日文而做过几Billions(十亿)的生意……假如我处在她的位置,我也会同她一式一样……所以看见一两个把金钱看得不太重的人,我总觉得诧异,而且非常佩服。”
看来炎樱在日本日子还不错,毕竟是经商世家,但从最后一句猜测,她对张爱玲这个老朋友“不是很大方”。
张爱玲是何等骄傲的人呀,既然人家已经“轻视”自己了,那自然也不会自讨没趣了。
再后来,炎樱全家移民去了美国,3年后,张爱玲也申请了美国难民,离港赴美,有人说,张爱玲之所以赴美,还是投奔炎樱。
可那一年她给邝文美写信,提起炎樱非常刻薄:
“宗教有时是扇方便之门。如炎樱——她固信教,不说谎,可是总有别的办法兜圈子做她要做的事。我觉得这种“上帝”未免太笨,还不容易骗?”
初到美国的张爱玲,身份是“难民”,美国住地是“救世军”(难民营)的女子宿舍。
后来民国风云人物胡适也赴美,张爱玲早年在内陆与其有交情,计划前去拜访,自知不擅交际,张爱玲约了炎樱,但那天炎樱抢尽了风头,让张爱玲极为尴尬。
后来胡适担保,张爱玲进了美国基金会扶持的创作营,那里提供短期免费食宿,张爱玲这才算有了安定的容身之所。
张爱玲计划在美国文坛大干一场,不料张爱玲那些曾经红遍中国的小说,美国佬们并不买账,她的英文小说在美国屡遭退稿,消沉了好长一段时间。
不过在文艺营的两个月,张爱玲认识了大自己将近30岁的老男人赖雅并结婚,算是有了相依为命的归宿。
炎樱为什么不帮助张爱玲?
张爱玲对男人大方,当年与胡兰成分手,一掷千金甩分手费30万,是很骄傲有面儿,但是对女朋友炎樱她就一直锱铢必较,喝咖啡都要AA制,关于这点商人的后代同样精明的炎樱应该深有体会。
所以,张爱玲落难的这些时刻,炎樱帮助她,但从来不给她托底儿。
可能也是因为这点,让自小就敏感要强的张爱玲,很受伤。
在精明算计方面,炎樱和张爱玲其实很像,很多时候她们都很“计较”。举个例子:
张爱玲曾在《炎樱语录》中有一段关于炎樱的“精”,很有意思:
“炎樱在报摊子上翻阅画报,统统翻遍之后,一本也没买。报贩讽刺地说:‘谢谢你!’炎樱答道:‘不要客气。’”
您看,张爱玲睚眦必报,炎樱看起来没心没肺,其实也“计较”精明得很。
晚年突然不理睬的?非也!
张爱玲与赖雅结婚初期,其实俩人仍有来往,炎樱还总说要去看望他们,那时候她正在与一个小男友计划结婚,所以迟迟没来,以至于后来炎樱真正拜访的时候,本计划要留宿,可张爱玲却没有挽留,炎樱提示,她还故意装傻,炎樱最后用上海话说了一句:“侬好狠心。”
这次拜访之后,两人关系已经成了负担。
张爱玲给邝文美信中最后一次提起炎樱是1960年:
“Fatima(即炎樱)上月结婚,自纽约寄请帖来,对象不知道是个医生还是博士,我也没查问,大家都懒写信。”
言语中不咸不淡的,可见那时候她们已经比较生疏,没什么共同语言了。
张爱玲嫁给赖雅11年,有10年日子清贫得几乎揭不开锅,虽然曾经都是名人,可如今他们的生活已经脱离美国精英上流阶层太远,但炎樱有家族和丈夫背景,想比过得还是另一种生活。
炎樱性格张扬大条,张爱玲每次生存危机的时候,她还多次炫富,让本来就敏感的张爱玲觉得:曾经她们无话不谈,如今已经没有交集了。
张爱玲这种清高孤傲的人,自己好了自然会帮助别人,自己不太好的时候,往往会躲起来一个人疗伤。她是断然不会放下尊严,委屈自己什么,去讨好什么人的,更何况她现在身边已经有了知心人赖雅,所以那些本来就塑料的友谊,当然就能丢则丢了。
张爱玲眼中,人与人的关系是有洁癖的,容不得半点亵渎,当天她对胡兰成死心,说分手就分手,爱情如此,友情也一样,既然已经“门不当户不对”,既然已经没有什么话聊,既然别人已经轻视自己,那么何必强求高攀呢?
主动离开,就是最后的体面与修养。
赖雅死后,张爱玲移居洛杉矶,她生命的最后30年,离群索居,只与宋淇夫妇、夏志清、庄信正、林式同等几个人有书信往来,也都是关于工作,连姑姑张茂渊的信她都很少看更很少回。
她的遗产最后交给宋淇夫妇,遗产执行人是朋友庄信正在洛杉矶的同学林式同,算起来跟她并不熟。
张爱玲宁愿与一个陌生人来往,都不愿与曾经最好的朋友炎樱和好。可见,人心一旦伤了,是多么的冷酷决绝。
1995年,张爱玲因心脏病安然辞世。炎樱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在电话那端饮泣起来”。
两年后,炎樱也去世了,享年78岁。她去世前,还在76岁高龄做了一次新娘子,并用中文夸了自己一句“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