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 哲学经典语录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叔本华
叔本华画像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哲学家,通常被视为悲观主义者。
他以著作《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而闻名。叔本华明确地阐述了一种双面理论来理解我们的现实世界。
它指出,世界由意志与表象组成,它们同时存在又相互区别。
叔本华赞成悲观的哲学主义,把生命视为不幸的,无意义的,充满痛苦的。
但是,通过更进一步审视,他的哲学和东方的思想相呼应,特别是印度教的和佛教。
他将对人生痛苦的拯救寄托于对美的沉思,对人的同情,对欲望的控制。
叔本华主要作品有: 《人生的智慧》《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叔本华人生哲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美学随笔》《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美学随笔》《叔本华思想随笔》《生存空虚说》《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叔本华随笔和箴言集》。
叔本华和黑格尔
经典语录集锦:
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如果你因为发现人类社会是如此的不尽如意,而感到自己更加适合遁入孤独,那么你就是一个不能长期忍受孤独的沉闷压抑的人,尤其在你年轻的时候。对此,我建议你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孤独带入社会交往中,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独,不要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太过在意别人所说的话;勿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是道德还是才智上;对于他人的看法,应加强锻炼自己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和感觉---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品质的一个最切实可靠的方法。
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每个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
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 ·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 ·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
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这个世界沉浸在罪恶之中:野蛮人互相吞食对方,文明人互相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方式。 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精神迟钝的后果就是内在的空虚。 这种空虚烙在了无数人的脸上。并且,人们对于外在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甚至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现出的一刻不停的、强烈的关注,也暴露出他们的这种内在的空虚。人的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真正根源,内心空虚之人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外在刺激,试图借助某事某物使他们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
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我们常常不去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
所有的真理都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后,遭到激烈的反对;最后,被理所当然地接受。
伟大的心灵,在这个世界更喜欢独白,自己与自己说话。
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
在这样一个充满缺陷的世界里,如若你能遇到真挚的朋友就好好珍惜吧。有时候,我们连对自己真诚都做不到。所以,无需苛责别人,人性本就复杂奇怪。
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应该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该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烦恼着。只有幸福的人,才会把无关痛痒的小事挂在心上。那些经历着大灾难的人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的。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后,人们才会发现它们曾经存在。
人们给同类施加痛苦并无其他原因,仅仅是出于恶意。在所有的动物中,唯有人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