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十个经典语录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1、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出自先秦《庄子·则阳》。易,转换。
这句话说明安与危、祸与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的。
2、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而不伤。
出自先秦《庄子·应帝王》。
至人,指道家心目中的完人、圣人。将,送。藏,隐藏。圣人的用心就像一面镜子,物去不送,物来不迎,客观地反映事物而不作保留,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任何东西损伤。这是道家清静无为、纯任自然的观点。
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出自先秦《庄子·知北游》。
大美,大功德。明法,指明显的规律。成理,指万物生成的规律。天地有养育万物的大功而无言,四时运行非常有规律而不议论,万物生成有其规律而不言说。这句话是歌颂天地万物无私之辞,意在强调人类应该取法于天地万物,学习其无私的品德。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出自先秦《庄子·人间世》。
一般人都知道有用之物的用处,而不知道看起来是无用之物的用处可能更大。这句话说明“无用即是有用”,是道家的思想,与老子“无为即是有为”的思想是一致的,都是强调事物的相对性与相反相成的关系。
5、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出自先秦《庄子·人间世》。
名誉,是引起人相互倾轧的祸根;智慧,是人们你争我夺的工具。此言名誉与智慧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应该摒弃。如此,人类社会才会安宁。
6、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
出自先秦《庄子·紸箧》。
知,通“智”。乃,才。弃绝圣人与智慧,大盗才会消灭;把珠玉毁掉扔掉,小盗就会绝迹。此言提倡智慧、崇拜圣人,其结果就是大盗横行、小盗不绝,意谓绝圣弃智就不会再有用尽心机而争权夺利的事了。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出自先秦《庄子·逍遥游》。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8、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出自先秦《庄子·齐物论》。
说话辩论并不像是吹风。说话的人各持己见,他们所说的话,并不能作为确定是非的标准。
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出自先秦《庄子·盗跖》。
喜欢当面说人好话的人,极有可能也是喜欢背后诋毁他人的人。
10、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出自先秦《庄子·人间世》。
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 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名也者,相乳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是相互倾乳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 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 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 ”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 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拋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同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所谓 “圣人”,就是为世间立下行为规范、成为人类楷模的人。 此外,庄子的经典语录还有“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賫。吾葬具岂不备邪?”“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