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电影 战国经典语录
庞涓与孙膑史记上只有一句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至于他们是否为鬼谷子门生,正史并无记载,只在《东周列国志》和《孙庞斗志演义》等历史小说出现过。商鞅也是只在历史小说中有所记载为鬼谷子的弟子。李悝那就更没谱了,而鬼谷子的门生只在《战国策》中提到过一回,那就是张仪和苏秦这两个活宝。
导语:战国时期,外交活动受哪些思想影响?韩非子韬光养晦,孙膑慎战,苏秦张仪纵横家
战国乱世,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各诸侯国在不同时期为了争霸,为了开疆拓土,或者是为了救亡图存,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开了一系列的邦交活动,苏秦的“合纵”,张仪的“连横”,秦国的远交近攻等等。纵横家的出现和活跃的邦交活动,对战国时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那么战国时期,为何会有这么高深复杂的外交策略呢?笔者认为,战国时期邦交外交思想离不开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的儒家仁义主义、道家无为主义、墨家兼爱主义以及法家深耕主义,兵家慎战主义,纵横家谋略主义的影响。笔者在上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本篇文章继续讲述法家、兵家和纵横家。
“耕战”的法家,战国时期商鞅和韩非子都是法家代表人物,法家认为支撑国家的外交是“力”,也就是综合实力。一个国家的地位如何,外交关系如何很大程度上就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商鞅认为各诸侯国之间关系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战”,一个国家只有“耕”,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才能更好地“战”,而“战”又是时代必然的产物,“战”不仅能够建立一个大一统国家,“战”还能让国家获得实际的利益,保障国家权力,直接提升国家外交地位最有效途径。
相对于商鞅来说,韩非子的思想内涵更为丰富,他认为“人性好利”,人皆因利而聚,战争的实质就是利益的争夺,要想获得利益,必须用军事武力在战争中取胜,要想保持强大的军事武力,必须强大的综合国力来支撑;由此,韩非子非常注重发展,认为只有发展才能富国强兵,只有实力强大了,才能掌控外交的主动权,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韩非子》记载“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之利,”
在具体外交手段中,韩非子非常注重权术计谋的使用,例如扶植亲信,挑拨离间,韬光养晦,以势制敌等术。在外交战略具体实践中,韩非子认为善用权术计谋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有扶植亲信之术,挑拨离间之术,韬光养晦之术,以势制敌之术等等,不同诸侯国根据国力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权术之计。
兵家“慎战”主义,作为兵家的代表人物孙膑,虽然深谙用兵之道,军事谋略高超,但他一直坚持“慎战”主义,孙膑认为,战争只是为了结束动荡社会的无奈之举,战争也是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必然选择。尽管大国、强国通过发动战争能够获得诸多好处,但孙膑却反对穷兵黩武,在国与国的外交交往中,首先以协调为主,要避战慎战,绝不轻言战,更不能放弃军事武力。
纵横家谋略主义,战国时期,诸侯并立,使纵横家大显身手的时代,特别是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在战国这个棋盘上掀起了浩瀚风云,其“合纵”“连横”策略对战国局势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苏秦、张仪二人,司马迁曾感慨,真倾危之士也。
纵横家的谋略主义与以上所讲的那些思想学派有很大区别,反对儒家“仁义”尚功利,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什么孝义忠信全抛在脑后;在外交中极其善于使用谋术,他们认为谋略谋术才是事情成功的关键。
苏秦主张弱国“合纵”对抗强国,而张仪主张“连横”强国联合其他一国对付其余国家,在处理手法上以及外交战略上,苏秦张仪是针锋相对的,但其思想在本质上却是大体相同,都是认为“人性本恶”,抓住人贪利诈伪的本性,实施谋略,往往都容易得手。
此外,苏秦、张仪等纵横家并不一味滥用谋术,他们还注重综合国力,军事实力,战略纵深,后勤保障,以及君主的策略等等因素,正是这些纵横家们对人性,对国家,对谋术的精确把握,他们才能在战国乱世纵横捭阖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等
你好! 10J 优秀的 一般 13W左右!